房屋箱及房屋箱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33007阅读:350来源:国知局
房屋箱及房屋箱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房屋箱及房屋箱组。



背景技术:

目前轻钢结构建筑物,尤其在现场生活、办公及居住用房,较多在使用或组装式或拆装式临建用房,这种临建房屋部件多,对现场条件要求较高、综合安装周期长,造价较高,特别是箱内内衬的安装固定比较麻烦,费时,固定为自攻钉连接固定,造成在拆装过程中内衬损坏,内衬重复利用低,不环保,造成环境垃圾,不能够满足频繁拆装箱体装的需要,造成成本提高和材料的浪费,不符合建筑节能环保要求及房屋箱产业化发展趋势。如何减少制造工艺,提高安装效率,降低运行成本,成为房屋箱研发部门需要攻克的重要课题。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房屋箱及房屋箱组,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面提到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例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了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房屋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平行于所述底板的顶板、连接在所述底板和所述顶板之间的端板和侧板,所述房屋箱还包括:

第一内衬,所述第一内衬通过第一支撑件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底板和所述侧板的相接位置处,以及所述底板和所述端板的相接位置处,所述第一内衬具有与所述第一支撑件插接的第一接收槽;

第二内衬,所述第二内衬通过第二支撑件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顶板和所述侧板的相接位置处,以及所述顶板和所述端板的相接位置处,所述第二内衬具有与所述第二支撑件插接的第二接收槽;以及

第三内衬,所述第三内衬通过第三支撑件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侧板和所述端板的相接位置处,所述第三内衬具有与所述第三支撑件插接的第三接收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房屋箱包括可拆卸地固定在底板和侧板以及底板和端板的相接位置处的第一内衬、可拆卸地固定在顶板和侧板以及顶板和端板的相接位置处的第二内衬,以及可拆卸地固定在侧板和端板的相接位置处的第三内衬,从而在房屋箱的内衬可频繁拆装,方便房屋箱的快速拼装,并且结构简单,成本低,运输效率高,生产制造工艺更简单快捷,安装更方便。

可选地,所述底板具有底侧梁,所述侧板具有构造为用于与所述底侧梁连接的下包角,所述下包角为所述第一支撑件,所述底侧梁具有向上延伸的第一凸出部,所述第一接收槽构造为容纳所述第一凸出部,所述第一内衬的上端抵靠所述侧板,所述第一内衬的下端抵靠设置在所述侧梁上的地板。

可选地,所述底侧梁具有向上的挡水筋,所述下包角具有用于接收所述挡水筋的凹陷部。

可选地,所述底板具有下端梁,所述端板具有构造为用于与所述下端梁连接的下包角,所述下包角为所述第一支撑件,所述下端梁具有向上延伸的第一凸出部,所述第一接收槽构造为容纳所述第一凸出部,所述第一内衬的上端抵靠所述端板,所述第一内衬的下端抵靠设置在所述端梁上的地板。

可选地,所述下端梁具有向上的挡水筋,所述下包角具有用于接收所述挡水筋的凹陷部。

可选地,所述顶板具有顶侧梁,所述顶侧梁设置有具有第二凸出部的所述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二接收槽构造为容纳所述第二凸出部,所述第二内衬的上端抵靠所述顶板,所述第二内衬的下端抵靠所述侧板。

可选地,所述顶板具有顶端梁,所述顶端梁设置有具有第二凸出部的所述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二接收槽构造为容纳所述第二凸出部,所述第二内衬的上端抵靠所述顶板,所述第二内衬的下端抵靠所述端板。

可选地,所述侧板与所述端板的相接位置处设置有角柱,所述角柱设置有具有第三凸出部的所述第三支撑件,所述第三接收槽构造为容纳所述第三凸出部,所述第三内衬内侧的一端抵靠所述端板,另一端抵靠所述侧板。

可选地,所述第三内衬通过附加插接件与所述第三凸出部可拆卸地插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房屋箱组,其包括至少两个上述的房屋箱。

可选地,所述至少两个房屋箱中的相邻的两个的所述顶板的相接位置处设置有顶板内衬,所述顶板内衬的上端通过顶板支撑件可拆卸地固定,所述顶板内衬的下端通过密封构件固定。

可选地,所述至少两个房屋箱中的相邻的两个的所述端板的相接位置处设置有端板内衬,所述端板内衬通过设置在角柱处的插接件与所述角柱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端板内衬的第一端抵靠所述端板,所述端板内衬的第二端与另一个所述端板内衬的第二端相对。

可选地,两个所述端板内衬各自的第二端之间设置有密封构件。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房屋箱的立体视图;

图2为组装后的房屋箱的侧板与底板的连接位置处的截面示意图;

图3为组装后的房屋箱的侧板与顶板的连接位置处的截面示意图

图4为组装后的房屋箱的侧板与端板分别与角柱连接的连接位置处的截面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房屋箱组的立体视图,其中两个房屋箱各自的侧面相接;

图6为沿图5中的线A-A所截的剖视图;以及

图7为沿图5中的线B-B所截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底板 2:角柱

3:侧板 4:顶板

5:底侧梁 6:下包角

6a:第一凸出部 7:挡水筋

8:上包角 9:螺杆

10:压板 11:螺母

12:踢脚线 12a:第一接收槽

13:第二支撑件 13a:第二凸出部

14:第二内衬 14a:第二接收槽

15:角钢 16:附加插接件

17:角柱内衬 17a:第三接收槽

18:顶板内衬 19a:顶板密封构件

19b:端板密封构件 20:端板内衬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为了彻底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显然,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房屋箱,其形状大致为六面体。房屋箱包括底板1、平行于底板1的顶板4、连接在底板1和顶板4之间的两个端板和两个侧板3。底板1可包括底侧梁5、下端梁、底角件和底横梁,并拼装而成一个整体部件。此外,房屋箱还包括第一内衬、第二内衬14和第三内衬。

如图2所示,诸如压入式PVC踢脚线12的第一内衬可通过第一支撑件可拆卸地固定在底板1和侧板3的相接位置处(下文将详细描述),以及底板1和端板的相接位置处(未图示),第一内衬具有与第一支撑件插接的第一接收槽12a。

在图示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撑件为设置在侧板3的底端的下包角6,其可由PVC材料制成并可通过拉钉固定在侧板3的下端。底侧梁5上具有向上延伸的第一凸出部6a,其可位于侧板3的箱内侧处,并与侧板3间隔一定距离。而压入式PVC踢脚线12具有开口向下的第一接收槽12a。以此方式,第一凸出部6a能够延伸进入第一接收槽12a中。在第一内衬固定在底板1和侧板3之间的相接位置处的状态中,第一内衬的上端抵靠端板,第一内衬的下端抵靠设置在端梁上的地板。

进一步,底侧梁5具有向上延伸的挡水筋7,下包角6具有用于接收挡水筋7的插接槽口(凹陷部)。当组装侧板3时,可将侧板3的下包角6的凹陷部与底板1的底侧梁5的挡水筋7对齐。再将压入式PVC踢脚线12(第一内衬)向下按压,以与下包角6的第一凸出部6a配合,需要拆除压入式PVC踢脚线12(第一内衬)时,可轻轻将压入式PVC踢脚线12拆下,从而可满足频繁拆装的需求。

虽然未示出,但可以理解的是,诸如压入式PVC踢脚线12也可以以上文所述的方式设置在底板1和端板之间。

现请转到图3,其示出了设置在侧板3和顶板4的相接位置处的压入式PVC顶内(第二内衬14),压入式PVC顶内(第二内衬14)通过第二支撑件13可拆卸地固定在顶板4和侧板3的相接位置处(下文将详细描述),以及顶板4和端板的相接位置处(未图示),压入式PVC顶内(第二内衬14)具有与第二支撑件13插接的第二接收槽14a。

在图示实施方式中,第二支撑件13构造为L形,第二支撑件13设置在顶板4的下表面处,并且具有朝向箱内延伸的第二凸出部13a,第二凸出部13a可与顶板4的下表面间隔一定距离设置。第二内衬14具有开口朝向箱外侧的第二接收槽14a。以此方式,第二凸出部13a能够延伸进入第二接收槽14a中。在第二内衬14固定在侧板3和顶板4之间的相接位置处的状态中,第二内衬14的上端抵靠顶板4,第二内衬14的下端抵靠端板。需要拆除时,可将压入式PVC顶内衬拆下,从而满足拆装需求。

虽然未示出,但可以理解的是,诸如压入式PVC顶内衬也可以以上文所述的方式设置在顶板4和端板之间。

此外,侧板3的上端设置有诸如PVC制成的上包角8,例如,可使用两颗螺杆9与将上包角8与侧板3固定在一起。位于竖直状态的侧板3能够如图3所示与顶板4的上侧梁内侧面相接,使用压板10将上包角8与上侧梁固定在一起,再用螺母11进行收紧固定。

参考图4,其示出了通过第三支撑件可拆卸地固定在侧板3和端板的相接位置处的第三内衬,第三内衬具有与第三支撑件插接的第三接收槽17a。

在图示实施方式中,参见图1和4,每个箱体有四个角柱2,侧板3与端板的相接位置处设置有角柱2。每根角柱2设置有具有第三凸出部的第三支撑件,在图示实施方式中,第三支撑件为固定焊接在角柱2内侧面的“L”角钢15,第三内衬通过有槽口的PVC插接件(附加插接件16)与第三凸出部可拆卸地插接。

具体地,在箱体侧板3与端板安装固定好后,将有槽口的PVC插接件(附加插接件16)插接入角钢15(第三支撑件)内,到位后,再压入式角柱内衬17(第三内衬)压入PVC插接件(附加插接件16)内。在第三内衬固定在侧板3和端板之间的相接位置处的状态中,第三内衬内侧的一端抵靠端板,另一端抵靠侧板3。需要拆除时,可轻轻将压入式角柱内衬17(第三内衬)拆下,再拆下PVC插接件(附加插接件16),从而满足拆装需求。

在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第三内衬可直接与角钢15(第三支撑件)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房屋箱包括可拆卸地固定在底板1和侧板3以及底板1和端板的相接位置处的第一内衬、可拆卸地固定在顶板4和侧板3以及顶板4和端板的相接位置处的第二内衬14,以及可拆卸地固定在侧板3和端板的相接位置处的第三内衬,从而在房屋箱的内衬可频繁拆装,方便房屋箱的快速拼装,并且结构简单,成本低,运输效率高,生产制造工艺更简单快捷,安装更方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房屋箱组,其包括至少两个上述的房屋箱。当两箱侧侧组合扩展时,相接处为无侧板3,因此需要对拼箱处进行内衬处理。

参考图6,顶板内衬18的上端通过顶板4支撑件可拆卸地固定,顶板内衬18的下端通过顶板密封构件19a固定。具体地,将压入式扩展顶内衬(顶板内衬18)从两侧分别压入顶板4上的具有卡口的L型支撑件(顶板4支撑件)内,当两侧的顶板内衬18安装到位后,将顶板密封构件19a压入上侧梁扩展间隙内,并将顶板内衬18压紧,从而起到固定和密封防水作用。

转到图7,可选地,至少两个房屋箱中的相邻的两个的端板的相接位置处设置有端板内衬20,端板内衬20通过设置在角柱2处的附加插接件16与角柱2可拆卸地连接。端板内衬20的第一端抵靠端板,端板内衬20的第二端与另一个端板内衬20的第二端相对。可选地,两个端板内衬20各自的第二端之间设置有端板密封构件19b。

如图7所示,将有槽口的PVC插接件(附加插接件16)插接入角钢15内,再将压入式扩展角柱内衬(端板内衬20)压入附加插接件16内,当两侧的扩展角柱内衬到位后,将端板密封胶条19b压入角柱2之间的间隙内,并将扩展角柱内衬压紧,从而起到固定和密封防水作用。

如需要拆装时,先拆密封构件,再拆下扩展处的压入式扩展角柱内衬和压入式扩展顶内衬(顶板内衬18),从而满足拆装需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第一,结构简单,箱内内衬采用插接连接形式内衬型材,不采用拉钉或其他五金件连接固定,拆装方便。第二,箱内内衬可以重复拆装,符合环保要求,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可以重复使用,符合循环经济的要求,成本更低,运输效率更高。第三,生产制造工艺更简单快捷,安装更方便。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中出现的诸如“部件”等术语既可以表示单个的零件,也可以表示多个零件的组合。本文中出现的诸如“安装”、“设置”等术语既可以表示一个部件直接附接至另一个部件,也可以表示一个部件通过中间件附接至另一个部件。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它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