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楼梯护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07818发布日期:2019-04-05 19:35阅读:382来源:国知局
一种楼梯护栏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护栏,尤其涉及一种楼梯护栏。



背景技术:

楼梯护栏是安装在楼梯上起隔离保护作用。

如公布号为CN103362263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楼梯护栏,包括固定安装在楼梯上的立柱,所述立柱的顶端设置有扶手,立柱的下端设置有横杆,扶手与横杆之间设置有格栅。

对于身高较低的人,使用手抓住立柱,以保证身体的稳定性;但是身高较高的人,需要将腰弯下,重心前移抓住扶手,才能保证身体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楼梯护栏,其优点是供身高较高的人抓住扶手,降低身高较高的人弯腰扶扶手的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楼梯护栏,包括立柱,与立柱的底部固接的底座以及与立柱顶部固接的扶手,所述立柱包括与底座固定连接的伸缩杆一以及套接于伸缩杆一内滑动连接的伸缩杆二,所述扶手两端的下表面分别固定有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驱动伸缩杆二从伸缩杆一内沿中心线方向滑出。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驱动组件驱动与扶手固定连接的伸缩杆二从伸缩杆一内滑出,进而实现提高扶手高度的目的,进而供身高较高的人抓住扶手,降低身高较高的人弯腰扶扶手的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气缸、罩于气缸外部的壳体以及与所述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的推杆,所述推杆的顶端固定在所述扶手的下表面。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推杆在气缸的活塞杆推动下,推杆连动扶手在气缸的作用下沿壳体的中心线方向向上移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壳体内开设有供所述推杆滑动的滑道,所述滑道的顶部开设有与推杆宽度相等的出口。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便于推杆可滑出出口,增加扶手的提升高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推杆底部的两侧凸起有与所述滑道内壁滑动抵触的滑动部,所述滑道的宽度是所述滑动部与所述出口之和。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滑动部可使推杆与滑道滑动连接,在推杆底部滑到出口处时,滑动部与滑道的侧壁抵触,推杆与滑动部加在一起大于出口的情况下,使得滑动部带动推杆不会滑脱壳体。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伸缩杆一之间通过横杆固定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横杆进一步增加了立柱之间的稳定性,可保证使用者的安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伸缩杆一内开设有供伸缩杆二滑动的条形滑槽,所述伸缩杆一顶部开设有供伸缩杆二滑出的开口。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伸缩杆二可从伸缩杆一的开口处滑出,进而实现对扶手的高度提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伸缩杆二底部的两侧凸起有限定部,所述条形滑槽的宽度是所述开口与所述限定部之和。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限定部可以阻止伸缩杆二从条形滑槽内滑脱,进而增加操作的便利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气缸固定连接在所述底座的内部,所述底座固接于楼梯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气缸固定在底座内,可增加气缸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利用气缸驱动与扶手固定连接的伸缩杆二从伸缩杆一内滑出,进而实现提高扶手高度的目的,进而供身高较高的人抓住扶手,提高身高较高的人扶着扶手的平衡性;

2、伸缩杆二的限定部可以阻止伸缩杆二从条形滑槽内滑脱,推杆的滑动部可阻止推杆从滑道内滑脱,进而增加使用者使用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体现立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A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体现壳体与推杆连接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B-B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立柱;21、伸缩杆一;211、开口;22、伸缩杆二; 221、限定部;23、条形滑槽;3、扶手;4、横杆;5、驱动组件;51、壳体;511、滑道;512、推杆;5121、滑动部;513、气缸;514、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种楼梯护栏,参照图1所示,包括立柱2、立柱2顶部固定连接的扶手3以及立柱2的底部穿过的横杆4,穿出横杆4的部分固定连接有底座 1,底座1固接在楼梯上。

参照图2和图3所示,立柱2包括伸缩杆一21,伸缩杆一21的底部与楼梯上固定的底座1固定连接于一体,在伸缩杆一21的顶部开设有开口211,伸缩杆一21低于开口211的内部开设有条形滑槽23,条形滑槽23的宽度小于开口211的宽度,在条形滑槽23内滑动连接有伸缩杆二22,开口211的大小等于伸缩杆二22的厚度,在伸缩杆二22的底部凸起有限定部221,伸缩杆二22滑动到伸缩杆一21的顶端时,限定部221与开口211处抵触,进而使得伸缩杆二 22的底部限定在条形滑槽23的顶部,以防止伸缩杆二22从伸缩杆一21内滑出。

参照图1所示,伸缩杆二22的顶部与扶手3固定连接,扶手3的上表面光滑,减少手扶扶手3的摩擦力。在扶手3的拐角处,将扶手3设置为圆弧过渡,可防止使用者因扶手3没有过渡或其他过渡造成使用者的手腾空在立柱2上方,降低使用者的平衡性。

参照图4和图5所示,在扶手3的两端的底部固定有驱动组件5,驱动组件5包括气缸513和罩在气缸513上的壳体51(见图1)。壳体51的顶部开设有出口514,在壳体51内部开设有宽度小于出口514的滑道511,滑道511内滑动连接有推杆512,推杆512的宽度等于出口514的宽度,推杆512可在出口514 处滑动,在推杆512底部的两侧凸起有滑动部5121,滑动部5121与滑道511的内壁滑动抵触,可防止推杆512从壳体51的出口514处滑脱。

气缸513的活塞杆沿壳体51的中心线方向固定连接于推杆512的底部,气缸513的底部固定于底座1的内部,底座1固接在楼梯上,进而使气缸513 的稳定性提高。

推杆512远离气缸513的一面固接在扶手3的下表面,当气缸513做往复运动时,推杆512推动扶手3沿中心线方向向上运动,推杆512的底部的滑动部5121与滑道511顶部的内表面贴合,进而固定推杆512的位置,使推杆512 带动扶手3抬高,以方便身高较高的使用者可以抓住扶手3,保持上下楼梯时的稳定性。

工作过程:启动气缸513,使气缸513带动推杆512推动扶手3向上运动,当推杆512的底部的滑动部5121与滑道511顶部的内表面贴合时,推杆512的位置被固定;在推杆512推动扶手3向上运动时,与扶手3固定连接的伸缩杆二 22沿条形滑槽23滑动到限定部221与条形滑槽23的内壁贴合,进而使扶手3 整体向上抬起,增加扶手3的高度。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