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水连体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21339阅读:711来源:国知局
防水连体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水连体瓦。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中式瓦有两种,一种为分体瓦,一种为连体瓦。分体瓦是由相互独立的底瓦和筒瓦两部分组成,施工时底瓦相互叠放,筒瓦遮盖相邻两列底瓦的连接部分,这样导致施工时用瓦数量较多,浪费用料,施工成本高、效率低,且施工后屋顶不够美观。为了克服分体瓦的上述缺陷,出现了连体瓦,连体瓦将底瓦和筒瓦制成一体,连体瓦减少了叠放部分的材料并降低了施工劳动量。

连体瓦在铺设状态如图8所示,一个连体瓦与其对角处的连体瓦会有重叠的部分,为了避免干涉,现有连体瓦在重叠处设置斜缺口。但支撑瓦的格条难免不够规整,瓦片的尺寸长短也难免有不一致,带斜缺口的连体瓦可调距离有限,易导致连体瓦铺盖不规整从而引起的漏雨。并且斜缺口无支撑作用,当上方连体瓦下滑时,下方连体瓦不能给予支撑,连体瓦易滑落,稳定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容易铺设规整避免漏雨并且不易滑落的连体瓦。

为解决上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防水连体瓦包括筒瓦和底瓦,筒瓦与底瓦制成一体形成瓦体;沿瓦体长度方向,筒瓦分为筒瓦主体和筒瓦搭接部;沿瓦体长度方向,底瓦分为底瓦主体和底瓦搭接部;筒瓦搭接部与底瓦搭接部位于瓦体的同一端并共同形成瓦体搭接部;筒瓦搭接部的角上设置有筒瓦直角缺口,底瓦主体的角上设置有第一底瓦直角缺口,筒瓦直角缺口与第一底瓦直角缺口相适配。

进一步的是:底瓦主体上设置有第二底瓦直角缺口,第二底瓦直角缺口与第一底瓦直角缺口共同形成阶梯形缺口。

进一步的是:瓦体搭接部的上表面上设置有挡水梗。

进一步的是:瓦体宽度方向上底瓦分为底瓦平面部和底瓦上翘部,底瓦平面部和底瓦上翘部的过渡处设置有防水槽。

进一步的是:筒瓦搭接部高于筒瓦主体。

进一步的是:底瓦搭接部的底面上设置有挂接结构。

进一步的是:瓦体搭接部的具有挡水梗的部分上设置有连接孔。

进一步的是:底瓦主体的底面上沿底瓦长度方向设置有至少两个导向条,导向条底面与筒瓦的边缘位于同一平面内。

进一步的是:筒瓦主体和底瓦主体的顶面均为阶梯式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在连体瓦上设置直角缺口,可提高连体瓦的可调距离,当支撑瓦的格条不够规整或瓦片的尺寸长短不一致时,连体瓦依然能够铺盖规整,外观漂亮且不会漏雨。

(2)直角缺口能够起到支撑作用,当上方连体瓦下滑时,下方连体瓦能给予支撑,避免连体瓦滑落,提高整个屋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防水连体瓦的顶面视图;

图2是防水连体瓦的底面视图;

图3是图1的C向视图;

图4是防水连体瓦的侧视图;

图5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6是防水连体瓦另一方向的侧视图;

图7是图1的B-B剖视图;

图8是两个防水连体瓦拼接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筒瓦1、筒瓦主体11、筒瓦搭接部12、筒瓦直角缺口121、底瓦2、底瓦主体21、第一底瓦直角缺口211、第二底瓦直角缺口212、导向条213、底瓦搭接部22、连接孔221、挂接结构222、底瓦平面部23、底瓦上翘部24、防水槽25、瓦体3、瓦体搭接部4、挡水梗41、支撑格条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为了提供一种容易铺设规整避免漏雨并且不易滑落的防水连体瓦,如图1至图7所示:防水连体瓦包括筒瓦1和底瓦2,筒瓦1与底瓦2制成一体形成瓦体3,沿瓦体3长度方向,筒瓦1分为筒瓦主体11和筒瓦搭接部12;沿瓦体3长度方向,底瓦2分为底瓦主体21和底瓦搭接部22;筒瓦搭接部12与底瓦搭接部22位于瓦体3的同一端并共同形成瓦体搭接部4;筒瓦搭接部12的角上设置有筒瓦直角缺口121,底瓦主体21的角上设置有第一底瓦直角缺口211,筒瓦直角缺口121与第一底瓦直角缺口211相适配。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连体瓦是指现有技术的一个筒瓦1和一个底瓦2制成一体形成的连体瓦,连体瓦形状为矩形,瓦体3长度方向与筒瓦1的轴线方向相同。

位于上方的连体瓦的下端会搭接到下方的连体瓦的上端,筒瓦搭接部12、底瓦搭接部22和瓦体搭接部4分别指筒瓦1、底瓦2和瓦体3的上端的搭接部分。筒瓦直角缺口121和第一底瓦直角缺口211的两边分别沿瓦体3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设置。如图8所示,铺设后两个连体瓦长度方向距离有所变化也不会干涉。设计时可控制筒瓦直角缺口121和第一底瓦直角缺口211的尺寸,使可调距离达到25mm。筒瓦直角缺口121与第一底瓦直角缺口211相适配是指筒瓦直角缺口121与第一底瓦直角缺口211的尺寸差别不要过大,避免二者间形成过大的间隙。

可进一步作如下设置:底瓦主体21上设置有第二底瓦直角缺口212,第二底瓦直角缺口212与第一底瓦直角缺口211共同形成阶梯形缺口。第二底瓦直角缺口212可使图8所示两个连体瓦宽度方向距离有所变化也不会干涉。

为了进一步避免漏水,瓦体搭接部4的上表面上设置有挡水梗41。挡水梗41凸出瓦体搭接部4的上表面,可阻止水从连体瓦上端漏出,从而使连体瓦更加防水。

瓦体3宽度方向上底瓦2分为底瓦平面部23和底瓦上翘部24,同样为了进一步避免漏水,底瓦平面部23和底瓦上翘部24的过渡处设置有防水槽25。这样使得同一行相邻连体瓦叠放时位于更加契合,铺设后屋面整体更平整并更防水。

为了利于从上至下排水,防止在瓦缝间积水,筒瓦搭接部12高于筒瓦主体11。筒瓦搭接部12高于筒瓦主体11,使同一列中相邻两片瓦叠放时位于上端的瓦高于位于下端的瓦,利于从上至下排水,防止在瓦缝间积水。筒瓦搭接部12与筒瓦主体11的高度差最好小于6mm。

连体瓦式铺设在下方的支撑格条5上的,屋顶是倾斜的,连体瓦可能下滑,为了避免连体瓦下滑,可在底瓦搭接部22的底面上设置有挂接结构222。如图5所示,挂接结构222钩住支撑格条5,避免下滑。挂接结构222可以是沿宽度方向设置的横条,也可以是沿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或更多凸块。挂接结构222的高度最好不小于3mm。

为了进一步避免连体瓦下滑,底瓦搭接部22上设置有连接孔221。可在连接孔221和支撑格条5内和钉入钉子或装入螺钉,避免连体瓦下滑。为了避免水从连接孔221内漏出,连接孔221应设置于瓦体搭接部4的具有挡水梗41的部分上。

为了提高连体瓦的生产效率,底瓦主体21的底面上沿底瓦2长度方向设置有至少两个导向条213,导向条213底面与筒瓦1的边缘位于同一平面内。导向条213有利于连体瓦生产时在自动压机中成型及在辊道窑中的输送,实现批量自动化生产。为了避免上方连体瓦的导向条213搭在下方连体瓦上,导向条213的下端与瓦体3下端应有距离。

为了使铺设形成的屋顶更加美观,筒瓦主体11和底瓦主体21的顶面均为阶梯式结构,筒瓦主体11的顶面的相邻阶梯的落差不大于5mm,底瓦主体21的顶面的相邻阶梯的落差不大于6mm。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