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钢墙体与建筑基础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46784阅读:394来源:国知局
一种轻钢墙体与建筑基础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轻钢墙体与建筑基础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为了确保建筑以及桥梁等工程在地震中发挥应有的功能,减小地震灾害,传统的工程结构依靠结构的变形来吸收并消耗地震能量;在结构遭遇到中、小强度地震时,依靠结构和结构构件来吸收并消耗地震能量是可行的;然而,当构筑物遭遇到大地震或特大罕遇地震时,完全依靠结构及其构件难以吸收并消耗巨大的地震能量;因此本装置研发出高性能的减隔震支座,结构隔震的主要原理是通过在上部结构和地基之间设置隔震层,延长了整个结构体系的周期,并使变形主要集中在隔震层之内,从而保护上部结构,使其受到的地震荷载大大减小;现有的大多数隔震装置,抗拉拔能力较弱,或造价昂贵,很难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轻钢墙体与建筑基础的连接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轻钢墙体与建筑基础的连接结构,包括承重柱,所述承重柱为楼层拐角处的基体,且承重柱的上表面插接有腹板,所述腹板的两侧均预留有翼缘板,且两个翼缘板之间靠近腹板的两侧均焊接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上表面焊接有液压油缸,且液压油缸的顶端开口处焊接有油封环,所述油封环的内圈滑动连接有桶状顶杆,且桶状顶杆为中空结构,所述桶状顶杆的底端开有螺孔,且螺孔内螺接有阻尼管,所述桶状顶杆的底端外壁焊接有活塞环,且活塞环的下表面粘接有橡胶密封圈,所述桶状顶杆的顶端焊接有第一固定板,且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之间焊接有特制压缩弹簧,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两侧焊接有H型钢脊柱,且第一固定板靠近H型钢脊柱中间板的一侧焊接在H型钢脊柱上,所述H型钢脊柱的底端与腹板和翼缘板的顶端之间留有缝隙。

优选的,所述腹板和两个翼缘板突出承重柱上表面的高度小于等于十厘米,且腹板和两个翼缘板突出承重柱上表面的高度均相等。

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板到缝隙处的距离等于第二固定板到缝隙处的距离,且两个固定板的厚度均大于等于腹板的厚度。

优选的,所述特制压缩弹簧的内壁与液压油缸的外壁之间留有间隙,且特制压缩弹簧上端和下端的疏密度不同,特制压缩弹簧下端的密度大于上端的密度。

优选的,所述腹板的两侧均设有液压油缸,且腹板两侧的装置结构相同,桶状顶杆靠近顶端外壁开有透气孔。

优选的,所述H型钢脊柱与翼缘板接触端四周均卡接有泡沫板,且泡沫板与承重柱的上表面垂直,泡沫板的高度大于等于两个固定板之间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的承重柱与H型钢脊柱周边的泡沫板,能够在浇铸混凝土的时候避免减震装置的内部溢入混凝土,保证了装置的正常运行,提高接头处的缓震效果;通过设置的上下密度不同的特制压缩弹簧,保证了在突发大压力下不会瞬间将特制弹簧压缩到底,使得承载物越降越慢,缓慢下降,最大程度确保了建筑物安全;通过设置的阻尼管,使得压力在超过特制压缩弹簧的可承受范围时,减缓焊接在第一固定板上的轻钢墙体的下降速度,不至于突然下降,再次提高了本装置的抗压缓震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轻钢墙体与建筑基础的连接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轻钢墙体与建筑基础的连接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承重柱、2液压油缸、3腹板、4翼缘板、5H型钢脊柱、6特制压缩弹簧、7第一固定板、8桶状顶杆、9透气孔、10油封环、11活塞环、12阻尼管、13第二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2,一种轻钢墙体与建筑基础的连接结构,包括承重柱1,承重柱1为楼层拐角处的基体,且承重柱1的上表面插接有腹板3,腹板3的两侧均预留有翼缘板4,且两个翼缘板4之间靠近腹板3的两侧均焊接有第二固定板13,第二固定板13的上表面焊接有液压油缸2,且液压油缸2的顶端开口处焊接有油封环10,油封环10的内圈滑动连接有桶状顶杆8,且桶状顶杆8为中空结构,桶状顶杆8的底端开有螺孔,且螺孔内螺接有阻尼管12,桶状顶杆8的底端外壁焊接有活塞环11,且活塞环11的下表面粘接有橡胶密封圈,桶状顶杆8的顶端焊接有第一固定板7,且第一固定板7和第二固定板13之间焊接有特制压缩弹簧6,第一固定板7的两侧焊接有H型钢脊柱5,且第一固定板7靠近H型钢脊柱5中间板的一侧焊接在H型钢脊柱5上,H型钢脊柱5的底端与腹板3和翼缘板4的顶端之间留有缝隙。

本实用新型中,腹板3和两个翼缘板4突出承重柱1上表面的高度小于等于十厘米,且腹板3和两个翼缘板4突出承重柱1上表面的高度均相等,第一固定板7到缝隙处的距离等于第二固定板13到缝隙处的距离,且两个固定板的厚度均大于等于腹板3的厚度,特制压缩弹簧6的内壁与液压油缸2的外壁之间留有间隙,且特制压缩弹簧6上端和下端的疏密度不同,特制压缩弹簧6下端的密度大于上端的密度,腹板3的两侧均设有液压油缸2,且腹板3两侧的装置结构相同,桶状顶杆8靠近顶端外壁开有透气孔9,H型钢脊柱5与翼缘板4接触端四周均卡接有泡沫板,且泡沫板与承重柱1的上表面垂直,泡沫板的高度大于等于两个固定板之间的距离。

工作原理:使用时先将过高突出承重柱1的翼缘板4和腹板3给截断,保证翼缘板4和腹板3突出的高度相等且等于两个固定板之间距离的一半;之后再将两套装置中的第二固定板13放在腹板3的一侧承重柱1的上表面,将第二固定板13的两侧与翼缘板焊接起来;之后再将顶端的第一固定板以同样的方式固定在H型钢脊柱5的中间板上;注意H型钢脊柱5与腹板之间要留有间隙,间隙小于一厘米;当出现地震或建筑物晃动时,导致建筑物某一处的承重墙或承重柱压力突然变大,此时特制压缩弹簧6、阻尼管12和桶状顶杆8同时发力,顶住第一固定板7顶端的轻钢墙体,由于阻尼管12上的孔径小经过阻尼管12的液压油提供运动的阻力,耗减运动了能量,从而让第一固定板7缓慢匀速下降,由于特制压缩弹簧6下端的密度大,抗压恢复能力也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