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集成钢结构建筑体系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08207阅读:627来源:国知局
一种装配式集成钢结构建筑体系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集成钢结构建筑体系。



背景技术:

在我国建筑业能耗占全社会总能耗的1/3 以上。同时,建筑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了大量污染,包括50%的水污染、50%的空气污染、42%的温室气体排放以及大量的建筑垃圾。因此政府将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列入核心发展目标,绿色建筑应运而生,而装配式作为实现绿色建筑的有效途径之一,在行业内部得到了广泛研究。

钢结构具有轻质、高强、抗震性好、布局灵活、构件截面尺寸小、以及易装配、施工期短、使用面积高等优点,且有利于工业化生产及标准化制作,因此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在建筑领域应用的越来越广泛,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是以钢结构为主体结构,墙板、楼板等维护结构采用轻钢体系或者混凝土板材等。因此,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建筑工业化水平,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但却存在集成度不高,即水、电及装饰工程仍需现场施工,而且现场仍需要部分的湿作业才能完成结构施工,因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通常为墙体承重体系,故在高层施工中经济型不佳,而且购买的钢结构成本增加了很多,使用范围局限性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装配式钢结构集成度较低、施工不方便、增加生产成本、适用范围有较大局限性的缺点,提供了一种整体集成度高、施工方便、降低生产成本、适用范围广泛的装配式集成钢结构建筑体系。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一种装配式集成钢结构建筑体系,包括设为多边形的支撑立框、与支撑立框配合连接的集成式楼承板、与楼承板垂直设置的内板、与内板垂直设置的外板以及设置在支撑立框顶端的建筑面,所述内板与外板均与所述支撑立框配合连接,所述支撑立框包括横向钢以及与横向钢配合连接的竖向钢,所述集成式楼承板交叉设置在所述横向钢以及竖向钢之间,所述建筑面分别与横向钢以及竖向钢配合连接,所述集成式楼承板包括水泥板、与水泥板配合连接的楼板支撑架以及与楼板支撑架配合连接的吊顶,所述吊顶下端与楼板支撑架连接面还设有加强板,所述外板及建筑面上对应集成有集成模框,所述集成模框内分别设有集成电缆及集成水管。

作为优选:所述楼板支撑架包括设置在建筑面内的组合钢桁架、设置在组合钢桁架之间的多组菱形连接板以及设置在组合钢桁架上的第一支撑件,所述菱形连接板与组合钢桁架配合焊接,所述第一支撑件与组合钢桁架配合螺接。

作为优选:所述内板包括钢管、与钢管配合连接的第二支撑件以及与第二支撑件配合连接的铝条,所述第二支撑件上设有多根铝条。

作为优选:所述外板包括设置在外板内的混凝土板、设置在混凝土板外壁上的水泥纤维板、设置在水泥纤维板外壁的外板架以及与所述外板架配合连接的挤塑板,所述水泥纤维板与外板架配合连接,所述水泥纤维板上还设有乳胶漆。

作为优选:所述建筑面包括钢板、与钢板配合连接的连接架以及固定设置在连接架上的调节管,所述建筑面呈梯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总结如下: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通过所述集成式楼承板、内板、外板以及建筑面的配合连接,能够在保证整体集成度较高的前提下,降低成本且扩大了使用范围,施工方便,提高集成钢结构建筑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集成式楼承板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楼板支撑架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内板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外板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数字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1—支撑立框,2—集成式楼承板,3—内板,4—外板,5—建筑面,6—集成电缆,7—集成水管,8—横向钢,9—竖向钢,10—水泥板,11—楼板支撑架,12—吊顶,13—加强板,14—组合钢桁架,15—菱形连接板,17—钢管,18—第二支撑件,19—铝条,20—混凝土板,21—水泥纤维板,22—挤塑板,23—外板架,24—钢板,25—连接架,26—调节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的一种装配式集成钢结构建筑体系,包括设为多边形的支撑立框1、与支撑立框1配合连接的集成式楼承板2、与楼承板垂直设置的内板3、与内板3垂直设置的外板4以及设置在支撑立框1顶端的建筑面5,所述内板3与外板4均与所述支撑立框1配合连接,所述支撑立框1包括横向钢8以及与横向钢8配合连接的竖向钢9,所述集成式楼承板2交叉设置在所述横向钢8以及竖向钢9之间,所述建筑面5分别与横向钢8以及竖向钢9配合连接,所述集成式楼承板2包括水泥板10、与水泥板10配合连接的楼板支撑架11以及与楼板支撑架11配合连接的吊顶12,所述吊顶12下端与楼板支撑架11连接面还设有加强板13,所述外板4及建筑面5上对应集成有集成模框,所述集成模框内分别设有集成电缆6及集成水管7,按照所述集成模框的铺设轨迹能够很好的将集成电缆6及集成水管7的铺设提供便捷,通过所述集成式楼承板2、内板3、外板4以及建筑面5的配合连接,能够在保证整体集成度较高的前提下,降低成本且扩大了使用范围,施工方便,提高集成钢结构建筑的实用性,另外所述内板3及外板4均属于集成装配式结构。

其中,所述楼板支撑架11包括设置在建筑面5内的组合钢桁架14、设置在组合钢桁架14之间的多组菱形连接板15以及设置在组合钢桁架14上的第一支撑件,所述菱形连接板15与组合钢桁架14配合焊接,所述第一支撑件与组合钢桁架14配合螺接,所述楼板支撑架11为正方形,所述第一支撑件分别与组合钢桁架14以及连接板配合连接,所述集成式楼承板2通过所述连接板与横向钢8配合连接,从而实现建筑的整体集成性。

实施例2:

如图1或图4或图5所示,所述内板3包括钢管17、与钢管17配合连接的第二支撑件18以及与第二支撑件18配合连接的铝条19,所述第二支撑件18上设有至少四根铝条19,所述铝条19呈菱形分布在所述内板3内表面,所述内板3为钢框架结构,所述第二支撑通过件上设有多个钢管17,所述集成水管7集成在钢管17内与所述横向管配合连接。

其中,所述外板4包括设置在外板4内的混凝土板20、设置在混凝土板20外壁上的水泥纤维板21、设置在水泥纤维板21外侧的外板架23以及与外板架配合连接的挤塑板22,所述水泥纤维板21与外板架23配合连接,所述水泥纤维板21上还设有乳胶漆。

其中,所述建筑面5包括钢板24、与钢板24配合连接的连接架25以及固定设置在连接架25上的调节管26,所述建筑面5呈梯形结构,所述连接架25与调节管26分别与所述横向钢8配合连接,实现建筑面5的稳固。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装配集成钢结构建筑,是通过所述集成式楼承板2、内板3、外板4以及建筑面5的配合实现整体集成安装结构,能够在保证整体集成度较高的前提下,降低成本且扩大了使用范围,施工方便,减少施工现场垃圾,实现绿色建筑的目的,从而提高集成钢结构建筑的实用性,另外本实用新型中的集成式的外板4、集成式的内板3以及建筑面5的具体内部连接方式为现有技术中的惯用手段,故不做赘述。

以上仅就本实用新型应用较佳的实例做出了说明,但不能理解为是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可以有其他变化,不局限于上述结构。总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独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所作的各种变化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