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木屋的旋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16157发布日期:2018-06-05 22:30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木屋的旋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树屋建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木屋的旋梯。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对生活的质量的要求也在提高,越来越多的木屋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由木结构搭建而成的外观呈假山状的木屋不仅漂亮和美观,而且相对于钢结构的房屋搭建更加方便和快速。

但是,由于木质材料的硬度相对钢性材料的硬度较软,对树屋内的楼梯进行搭建时,通常采用螺丝对将组成楼梯的各处结构锁紧于树屋的中心支柱上,通过螺丝对木结构进行连接的方式易造成木质材料螺纹孔处出现滑丝,需要更换木材并重新加工螺纹孔,造成木质材料的浪费,故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木屋的旋梯,树屋内的楼梯的各部分通过相互插接的方式进行搭建,不易造成木结构的损坏。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用于木屋的旋梯,包括:若干插接于所述支柱上的脚踏板;插接于所述支柱、以防所述脚踏板脱离所述支柱的第一连接件;插接于所述脚踏板上的栏杆;插接于所述脚踏板、以防所述栏杆脱离所述脚踏板的第二连接件;供所述栏杆远离所述脚踏板的一端插接的扶杆;以及,插接于所述扶杆、以防所述扶杆和所述栏杆脱离的第三连接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脚踏板插接于支柱并通过第一连接件对脚踏板插入支柱的部分起到压紧作用,使脚踏板不易脱离支柱,栏杆插接于脚踏板并通过第二连接件对栏杆插入脚踏板的部分起到压紧作用,而使栏杆不易脱离脚踏板,扶杆插接于栏杆的上端并通过第三连接件对栏杆插入扶杆的部分起到压紧作用,而使扶杆不易脱离栏杆,支柱、栏杆和扶杆相互插接的方式不仅便于便于安装,且通过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和第三连接件的压紧作用使支柱、栏杆和扶杆在安装后的结构较为稳定,且不易造成木结构的损坏。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脚踏板的一端设有截面呈L形的第一插接板;所述支柱上设有供所述第一插接板插接的、截面呈L形的第一插孔;所述第一连接件为插接于所述第一插孔的、用于压紧所述第一插接板的第一楔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脚踏板一端的第一插接板插接于支柱上的第一插孔内,第一楔块同时插入第一插孔内并将第一插接板压紧于第一插孔内,使第一插接板不易脱离支柱,进而使脚踏板稳定的固定于支柱。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栏杆的下端设有截面呈T形的第二插接板;所述脚踏板设有供所述第二插接板插接的、截面呈T形的插槽;所述第二连接件为插接于所述插槽内的、用于压紧所述第二插接板的第二楔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栏杆下端面的第二插接板插接于脚踏板的插槽内,第二插接板的截面呈T形而卡嵌于插槽内,同时第二楔块插接于插槽内而对第二插接板起到压紧作用而使第二插接板不易脱离插槽,进而使栏杆稳定的固定于脚踏板。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栏杆远离所述脚踏板的一端设有插块;所述扶杆设有供所述插块插接的第二插孔;所述第三连接件为插接于第二插孔内的、用于压紧所述插块的第三楔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栏杆上端的插块插接于扶杆上的第二插孔内,同时第三楔块插接于第二插孔内而对插块起到压紧作用,使插块不易脱离第二插孔,进而使扶杆稳定的固定于栏杆。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扶杆由若干根相互插接的连接杆组成;相邻所述连接杆通过第四楔块固定;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设有梯形块;所述连接杆相对所述梯形块的一端设有供相邻所述连接杆的梯形块插接的燕尾槽;相邻所述连接杆设有供所述第四楔块插接的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杆一端的梯形块插接于相邻连接杆的燕尾槽内,而使相邻两个连接杆不易相互脱离,第四楔块插接于相邻两个连接杆组成的凹槽内,而使梯形块不易沿燕尾槽的延伸方向滑动,进而使相邻两个连接杆固定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相邻所述栏栏之间插接有防止所述栏杆出现晃动的支撑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杆支撑于相邻的两个栏杆之间,而使栏杆不易出现晃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脚踏板和所述支柱之间设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截面呈三角形;所述加强筋与所述脚踏板及所述支柱接触的端面分别设有T形滑块;所述脚踏板和所述支柱分别设有供所述T形滑块插接的T形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筋两个端面的T形滑块分别插接于脚踏板和支柱上的T形滑槽内,而使加强筋不易脱离脚踏板及支柱,且加强筋对脚踏板的支撑作用使支撑板更加稳定的固定于支柱。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扶杆设有倒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扶杆上设置倒角而使扶杆表面较为光滑,人在扶持栏杆时更加舒适。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脚踏板插接于支柱的方式以及脚踏板、栏杆和扶杆相互插接的方式不仅便于安装,且通过第一插接件、第二插接件和第三插接件的固定方式使脚踏板、栏杆和扶杆稳定连接在一起;

2. 支撑杆支撑于相邻的两个栏杆之间,而使栏杆不易出现晃动;

3.加强筋对脚踏板的支撑作用使脚踏板稳定的固定于支柱。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用于木屋的旋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支柱、脚踏板、第一插接板、第一插孔和第一楔块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脚踏板、栏杆、第二插接板、插槽和第二楔块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栏杆、扶杆、第三楔块和第二插孔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连接杆、梯形块、燕尾槽第四楔块和凹槽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支柱、脚踏板、加强筋、T形滑块和T形槽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附图标记:1、脚踏板;11、第一插接板;12、插槽;2、第一连接件;21、第一楔块;3、栏杆;31、第二插接板;32、插块;4、第二连接件;41、第二楔块;42、第三楔块;5、扶杆;51、连接杆;511、梯形块;512、燕尾槽;513、凹槽;52、第二插孔;7、支柱;71、第一插孔;8、第四楔块;9、支撑杆;10、加强筋;101、T形滑块;102、T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一种用于木屋的旋梯,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多根插接于支柱7上的脚踏板1;脚踏板1与支柱7连接的一端加工成型有截面呈L形的第一插接板11,支柱7上开设有供第一插接板11插接且截面呈L形的第一插孔71,同时第一插孔71内还插接有第一连接件2,将脚踏板1一端的第一插接板11插接于第一插孔71内之后,向下移动第一插接板11,而使第一插接板11卡嵌于第一插孔71内,第一连接件2为插接于第一插孔71内的第一楔块21,第一楔块21对第一插接板11的压紧作用使第一插接板11不易脱离第一插孔71,进而使脚踏板1固定于支柱7。

如图3所示,脚踏板1上端面插接有栏杆3,栏杆3的下端面加工成型有截面呈T形的第二插接板31,脚踏板1上开设有截面呈T形的插槽12,将第二插接于插槽12内之后,向左移动第二插接板31,而使第二插接板31卡嵌于插槽12内,同时插槽12内插接有第二连接件4,第二连接件4为第二楔块41,第二楔块41插接于插槽12内而对第二插接板31起到压紧的作用,而使第二插接板31不易脱离插槽12,进而使栏杆3稳定的固定于脚踏板1。

如图4所示,栏杆3的上端面插接有供人扶持的扶杆5,栏杆3的上端面加工成型有插块32,扶杆5的下端面开设有供插块32插接的第二插孔52,同时第二插孔52内还插接有第三连接件,第三连接件为第三楔块42,栏杆3上端的插块32插接于扶杆5上的第二插孔52内,同时第三楔块42插接于第二插孔52内而对插块32起到压紧作用,使插块32不易脱离第二插孔52,进而使扶杆5稳定的固定于栏杆3。

如图5所示,扶杆5由多根相互插接的连接杆51组成;相邻的连接杆51通过第四楔块8固定;连接杆51的一端加工成型有梯形块511,连接杆51相对梯形块511的一端加工成型有燕尾槽512,相邻两个连接杆51的上端面开设有供第四楔块8插接的凹槽513,连接杆51一端的梯形块511插接于相邻连接杆51的燕尾槽512内,而使相邻两个连接杆51不易相互脱离,第四楔块8插接于相邻两个连接杆51组成的凹槽513内,而使梯形块511不易沿燕尾槽512的延伸方向滑动,进而使相邻两个连接杆51固定在一起。

如图1和图6所示,相邻的护栏之间插接有支撑杆9,栏杆3上开设有供支撑杆9一端的凸块插接的插孔,支撑杆9支撑于相邻的两个栏杆3之间,而使栏杆3不易出现晃动,同时支撑杆9防止儿童从相邻栏杆3之间的空隙掉落,脚踏板1和支柱7之间插接有加强筋10;加强筋10的两端分别加工成型有T形滑块101,脚踏板1和支柱7分别开设有供T形滑块101插接的T形槽102,加强筋10插接于脚踏板1和支柱7内而使加强筋10不易脱离脚踏板1和支柱7,同时加强筋10对脚踏板1的支撑作用使脚踏板1稳定的固定于支柱7。

工作过程以及原理:脚踏板1插接于支柱7并通过第一连接件2对脚踏板1插入支柱7的部分的压紧作用,使脚踏板1不易脱离支柱7,栏杆3插接于脚踏板1并通过第二连接件4对栏杆3插入脚踏板1的部分起到压紧作用,而使栏杆3不易脱离脚踏板1,扶杆5插接于栏杆3的上端并通过第三连接件对栏杆3插入扶杆5的部分起到压紧作用,而使扶杆5不易脱离栏杆3,支柱7、栏杆3和扶杆5相互插接的方式不仅便于便于安装,且通过第一连接件2、第二连接件4和第三连接件的压紧作用使支柱7、栏杆3和扶杆5在安装后的结构较为稳定,且不易造成木结构的损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