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施工吊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46640发布日期:2018-06-08 21:05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一种施工吊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空作业建筑机械,特别涉及一种施工吊篮。



背景技术:

吊篮是建筑工程高空作业的建筑机械。吊篮是一种能够替代传统脚手架,可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并重复使用的新型高处作业设备。建筑吊篮的使用已经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在高层建筑的外墙施工、幕墙安装、保温施工和维修清洗外墙等高出作业中得到广泛认可,同时可用于大型罐体、桥梁和大坝等工程的作业。

现有的用于高空作业的施工吊篮,由于高处的风比较大,吊篮容易产生晃动,给吊篮上的操作人员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施工吊篮,能够使得吊篮在高空中不容易发生晃动。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施工吊篮,包括吊篮本体、固定连接于吊篮本体内的两个提升机、固定连接于吊篮本体内的电控箱、设于建筑物顶部且用于悬挂吊篮本体的悬挂装置、以及设于悬挂装置与吊篮本体之间的钢丝绳,钢丝绳上端与悬挂装置相连接,下端与提升机相连接,所述吊篮本体的靠近墙体的一侧上固定连接有弹性防晃装置;电控箱控制提升机沿着钢丝绳向上爬升,带动吊篮本体向上运动,弹性防晃装置靠近建筑物墙体的一端与墙体摩擦接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电控箱来控制提升机,提升机沿着钢丝绳向上爬升,带动吊篮本体向上运动,弹性防晃装置受到吊篮本体的挤压后一端与墙体接触,增加了吊篮本体与墙体之间的摩擦力,使得吊篮本体不易发生晃动,增加了吊篮的安全性能。

优选地,吊篮本体呈矩形框状,包括矩形底板、垂直固定连接于矩形底板前后两端的护栏框、固定连接于两个护栏框之间的下横梁、固定连接于两个护栏框之间且位于下横梁上方的的中横梁、以及固定连接于两个护栏框之间且位于中横梁上方的上横梁, 下横梁固定连接于矩形底板上表面,且下横梁、中横梁和上横梁均在矩形底板两侧对称布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吊篮整体呈矩形的框架结构,在保证其结构强度的前提下,吊篮与风的接触面积小,更有利于高空作业;并且提升机设于两侧,可以保持吊篮上升时到平衡性。

优选地,下横梁和中横梁之间固定连接有防护网,防护网在矩形底板两侧对称布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防止人的脚从吊篮下部滑出去,从而卡在下横梁与矩形底板之间。

优选地,中横梁与上横梁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X型支撑杆,相邻的X型支撑杆之间相互连接;所述提升机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护栏框上,所述电控箱固定连接于吊篮本体内远离墙体的一侧上的X型支撑杆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增强吊篮本体的结构强度。

优选地,悬挂装置设为两个且相互平行,其包括固定连接于建筑物顶部且靠近其顶部边缘处的第一固定架、固定连接于建筑物顶部且远离其顶部边缘的第二固定架、以及固定连接于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上方的横杆;第一固定架与第二固定架相互平行布置,横杆与第一固定架或第二固定架垂直,且横杆与护栏框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其后端与第二固定架连接,前端伸出建筑物;并且横杆倾斜布置,横杆的后端的高度低于其前端的高度;钢丝绳上端与横杆的前端连接,下端与提升机连接,并且钢丝绳下端穿过提升机的进线口后位于提升机下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倾斜布置的横杆通过前后分布的第一固定架、第二固定架固定于楼房顶部,增强了悬挂装置的稳定性以及对吊篮的支撑性能。

优选地,护栏框上端面固定连接有引导装置,包括固定连接于护栏框上端面的支撑座、以及转动连接于支撑座上的两个平行的引导辊,两个引导辊之间形成有间隙,钢丝绳下端穿过所述间隙后进入提升机的进线口,钢丝绳与靠近提升机的引导辊的圆周面摩擦接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提升机带动吊篮本体沿钢丝绳向上爬升时,钢丝绳与靠近提升机的引导辊的圆周面摩擦接触,使得钢丝绳在引导辊处产生张紧力,更有利于提升机的爬升。

优选地,第一固定架上位于横杆下方的位置设置有导向装置,导向装置包括导向杆和滑轮,导向杆位于横杆下方,导向杆一端与第一固定架连接,另一端与滑轮连接,且伸出建筑物外。滑轮与第一固定架之间的距离小于横杆的前端与第一固定架之间的距离,钢丝绳上端绕过滑轮后与横杆的前端连接,使得钢丝绳在滑轮与导向辊之间的部分与竖直方向形成一个夹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倾斜布置的钢丝绳会产生一个垂直于墙体的水平分力,这个水平分力会通过弹性防晃装置施加于墙体上,同时弹性防晃装置以一定的支撑力将吊篮本体支撑于墙体上,增加了弹性防晃装置与墙体之间的作用力的大小,使得弹性防晃装置的防晃动作用效果更好。

优选地,所述夹角的角度为10-15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如果所述夹角的角度太大,则倾斜的钢丝绳产生的水平分力会太大,使得弹性防晃装置承受的力太大容易被破坏。

优选地,弹性防晃装置包括固定连接于吊篮本体的靠近墙体的一侧上的横向的圆柱支撑轴、套设于圆柱支撑轴上的两个套筒、一端与其中一个套筒连接且倾斜布置的两根斜杆、设于所述斜杆另一端的固定座以及与固定座转动连接的竖直导向轮,导向轮与建筑物的墙体摩擦接触;圆柱支撑轴位于吊篮本体的中部,两个套筒沿圆柱支撑轴的中部对称布置,斜杆一端铰接于套筒外周面,另一端铰接于固定座侧面,两个斜杆和圆柱支撑轴的位于两个套筒之间的部分组成一个等腰三角形;

在圆柱支撑轴的中部,沿圆柱支撑轴的长度方向开设有竖向滑动槽,滑动槽将圆柱支撑轴上下贯通,且滑动槽的长度小于圆柱支撑轴的长度;套筒上沿其径向方向开设有竖直的通孔,通孔位于套筒中部位置且与滑动槽相连通,通孔的直径与滑动槽的槽宽相同;套筒上固定连接有限位杆,限位杆分别穿过通孔和滑动槽且其两端与套筒的上下表面固定连接;

两根斜杆内侧分别固定连接有横向的圆柱杆,两根圆柱杆的轴线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且均与圆柱支撑轴的轴线平行;斜杆之间设有弹簧,弹簧两端分别套设于两根圆柱杆上,且与两根圆柱杆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电控箱控制提升机,提升机沿着钢丝绳向上爬升,带动吊篮本体向上运动。倾斜布置的钢丝绳会产生一个垂直于墙体的水平分力,这个水平分力通过导向轮施加于墙体上,墙体会对导向轮产生一个反作用力,导向轮通过支撑座对斜杆产生压力,受压的斜杆迫使套筒同时向圆柱支撑轴两端运动;此时两个斜杆形成的夹角变大,弹簧被拉伸,吊篮本体与墙体之间的距离变小,导向轮以一定的支撑力将吊篮本体支撑于墙体上,防止了吊篮本体的前后晃动。

在吊篮本体靠近墙体的过程中,弹簧在两根斜杆之间产生一个阻力,使得吊篮缓慢的靠近墙体,而不是快速的靠近墙体,增加了吊篮本体的稳定性,使得站在吊篮本体内的人更加的安全。同时导向轮与墙体之间有摩擦力,这就增大了吊篮本体与墙体之间的摩擦力,使得吊篮本体不易左右晃动。

优选地,滑动槽的长度为50C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套筒同时运动到滑动槽的两端时,限位杆与滑动槽两端抵接,套筒停止运动,如果滑动槽长度太长,使得弹簧的伸长量过长,超出弹簧的弹性限度,弹簧会失效。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弹性防晃装置可增加吊篮本体与建筑物墙体之间的摩擦力,使得吊篮在使用过程中不易产生晃动,增加了吊篮的安全性;

2.弹性防晃装置不仅解决了吊篮在高空中的晃动问题,还使得吊篮本体与墙之间的接触变成了一种柔性的接触,增加了吊篮在晃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施工吊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吊篮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弹性防晃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吊篮本体;11、矩形底板;12、护栏框;13、下横梁;14、中横梁;15、上横梁;16、防护网;17、X型支撑杆;18、万向轮;2、提升机;21、进线口;3、电控箱;4、悬挂装置;41、第一固定架;42、第二固定架;43、横杆;5、弹性防晃装置;51、套筒;511、通孔;52、斜杆;53、支撑座;531、置入槽;532、矩形槽;54、导向轮;55、限位杆;56、圆柱杆;57、弹簧;6、钢丝绳;7、建筑物;8、引导装置;81、固定座;82、引导辊;9、导向装置;91、导向杆;92、滑轮;10、圆柱支撑轴;101、滑动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下”、“底面”和“顶面”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 “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一种施工吊篮,如图1所示,其包括吊篮本体1、固定连接于吊篮本体1内的提升机2、固定连接于吊篮本体1内的电控箱3、位于吊篮上方且用于悬挂吊篮本体1的悬挂装置4、以及设于吊篮本体1上的弹性防晃装置5。在悬挂装置4与吊篮本体1之间设有钢丝绳6,钢丝绳6上端与悬挂装置4连接,下端与提升机2相连接,通过电控箱3来控制提升机2,提升机2沿着钢丝绳6向上爬升,带动吊篮本体1向上运动,弹性防晃装置5受到吊篮本体1的挤压后一端与墙体接触,增加了吊篮本体1与墙体之间的摩擦力,使得吊篮本体1不易发生晃动。

结合图2,吊篮本体1整体呈矩形框状,包括矩形底板11、垂直固定连接于矩形底板11前后两端的护栏框12、固定连接于两个护栏框12之间的下横梁13、固定连接于两个护栏框12之间且位于下横梁13上方的中横梁14、以及固定连接于两个护栏框12之间且位于中横梁14上方的上横梁15。下横梁13、中横梁14和上横梁15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且在矩形底板11的两侧对称布置,从而构成了吊篮本体1两侧的护栏部分。下横梁13固定连接于矩形底板11上表面,在下横梁13和中横梁14之间固定连接有防护网16,防护网16围绕整个矩形底板11的四周布置,可防止人的脚滑出去,从而卡在下横梁13与矩形底板11之间;在中横梁14与上横梁15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X型支撑杆17,X型支撑杆17之间相互连接,可增强吊篮本体1的结构强度。

并且位于矩形底板11下方的四个角上分别设有一个万向轮18,方便吊篮本体1在地面上的运动。

提升机2设为两个,位于吊篮本体1内,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护栏框12上。电控箱3布置于吊篮本体1内远离墙体的一侧,固定连接于X型支撑杆17的中部位置,方便操作员的操作。

悬挂装置4设于建筑物7顶部,共两个。悬挂装置4包括固定连接于建筑物7顶部且靠近其顶部边缘处的第一固定架41、固定连接于建筑物7顶部且远离其顶部边缘的第二固定架42、以及固定连接于第一固定架41和第二固定架42上方的横杆43。两个悬挂装置4在建筑物7顶部相互平行布置,第一固定架41与第二固定架42相互平行布置,两根横杆43相互平行布置,且横杆43与护栏框12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其后端与第二固定架42连接,前端伸出建筑物7;并且横杆43倾斜布置,横杆43的后端的高度低于其前端的高度。钢丝绳6上端与横杆43的前端连接,下端与提升机2连接,并且钢丝绳6下端穿过提升机2的进线口21后位于提升机2下方。

在护栏框12上端固定连接有引导装置8,引导装置8位于提升机2上方,能够在提升机2上方对钢丝绳6起到引导作用。

引导装置8包括固定连接于护栏框12上端面的支撑座53、以及转动连接于支撑座53上的两个平行布置的引导辊82,两个引导辊82之间形成有间隙,钢丝绳6下端穿过所述间隙后进入提升机2的进线口21,钢丝绳6与靠近提升机2的引导辊82的圆周面摩擦接触,且钢丝绳6位于引导辊82与提升机2之间的部分为倾斜状,此时钢丝绳6在横杆43上的固定端的位置与所述间隙在同一个竖直平面内。当提升机2带动吊篮本体1沿钢丝绳6向上爬升时,钢丝绳6与靠近提升机2的引导辊82的圆周面摩擦接触,使得钢丝绳6在引导辊82处产生张紧力,更有利于提升机2的爬升。

在第一固定架41上位于横杆43下方的位置设置有导向装置9,导向装置9包括导向杆91和滑轮92,导向杆91位于横杆43下方,导向杆91一端与第一固定架41连接,另一端与滑轮92连接,且伸出建筑物7外。滑轮92与第一固定架41之间的距离小于横杆43的前端与第一固定架41之间的距离,钢丝绳6上端绕过滑轮92后与横杆43的前端连接,使得钢丝绳6在滑轮92与导向辊之间的部分与竖直方向形成一个夹角,该夹角优选为10-15度。

吊篮本体1在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由于是高空作业,所受风力较大,容易发生晃动,因此在吊篮本体1与墙体之间设置有弹性防晃装置5。

结合图3,在吊篮本体1的靠近墙体的一侧上固定连接有横向的圆柱支撑轴10,圆柱支撑轴10位于吊篮本体1的中部。弹性防晃装置5包括套筒51、斜杆52、正方体状的固定座81以及导向轮54,套筒51设置为两个,套设于圆柱支撑轴10上,两个套筒51沿圆柱支撑轴10的中部对称布置;斜杆52设置为两根,位于同一水平面内,斜杆52分别设于其中一个套筒51与固定座81之间,两个斜杆52和圆柱支撑轴10的位于两个套筒51之间的部分组成一个等腰三角形;斜杆52一端铰接于套筒51外周面,另一端铰接于固定座81侧面,固定座81两个侧面都开设有置入槽531,斜杆52端部位于置入槽531内与固定座81形成铰接。

固定座81上靠近墙体的面上开设有竖直的矩形槽532,矩形槽532位于固定座81的中部位置,导向轮54竖直设于矩形槽532内且与固定座81转动连接,导向轮54与墙体摩擦接触,且导向轮54的设置方向为允许导向轮54沿着墙体在竖直方向上运动。

在圆柱支撑轴10上沿圆柱支撑轴10的长度方向开设有竖向滑动槽101,滑动槽101位于圆柱支撑轴10中部位置,并且将圆柱支撑轴10上下贯通,滑动槽101的长度小于圆柱支撑轴10的长度;在套筒51上沿其径向方向开设有竖直的通孔511,通孔511位于套筒51的中部,并且通孔511与滑动槽101相连通,通孔511的直径与滑动槽101的槽宽相同。套筒51上固定连接有限位杆55,限位杆55分别穿过通孔511和滑动槽101,且限位杆55两端与套筒51的上下表面固定连接,限位杆55与滑动槽101为滑动连接。这样限位杆55可防止套筒51绕着圆柱支撑轴10转动,使得套筒51只能沿着滑动槽101滑动。

在两根斜杆52内侧分别固定连接有横向的圆柱杆56,圆柱杆56位于斜杆52的中部位置,且两根圆柱杆56的轴线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与圆柱支撑轴10的轴线平行;在斜杆52之间设有弹簧57,弹簧57的两端分别套设于两根圆柱杆56上,且与两根圆柱杆56固定连接。

在具体工作时,通过电控箱3控制提升机2,提升机2沿着钢丝绳6向上爬升,带动吊篮本体1向上运动。倾斜布置的钢丝绳6会产生一个垂直于墙体的水平分力,这个水平分力通过导向轮54施加于墙体上,墙体会对导向轮54产生一个反作用力,导向轮54通过支撑座53对斜杆52产生压力,受压的斜杆52迫使套筒51同时向圆柱支撑轴10两端运动;此时两个斜杆52形成的夹角变大,弹簧57被拉伸,吊篮本体1与墙体之间的距离变小,导向轮54以一定的支撑力将吊篮本体1支撑于墙体上,防止了吊篮本体1的前后晃动。

在吊篮本体1靠近墙体的过程中,弹簧57在两根斜杆52之间产生一个阻力,使得吊篮缓慢的靠近墙体,而不是快速的靠近墙体,增加了吊篮本体1的稳定性,使得站在吊篮本体1内的人更加的安全。同时导向轮54与墙体之间有摩擦力,这就增大了吊篮本体1与墙体之间的摩擦力,使得吊篮本体1不易左右晃动。

并且两个套筒51运动到滑动槽101的两端时,限位杆55与滑动槽101两端抵接,套筒51停止运动。故滑动槽101的长度优选为50CM,如果滑动槽101长度太长,使得弹簧57的伸长量过长,超出弹簧57的弹性限度,弹簧57会失效。

当吊篮位于地面时,将弹簧57拆卸,并将限位杆55取出,此时整个弹性防晃装置5会绕圆柱支撑轴10向下转动,能够很方便的将弹性防晃装置5收起。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