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装配式建筑预制柱灌浆封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58747发布日期:2018-07-31 20:56阅读:59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化预制装配式框架结构建筑领域,具体涉及预制装配式建筑预制柱的灌浆封堵。



背景技术:

建筑工业化预制装配式框架结构建筑中,上下的预制柱与预制柱间一般设有20mm灌浆通道需采用C80以上高强灌浆料进行压力灌浆封堵。通常是采用半灌浆套筒和全灌浆套筒连接的预制柱通过下排灌浆口进行压力注浆,上排排浆口依次流出浆料即判定灌浆密实。下排灌浆口和上排排浆口流出浆料后采用塑料胶塞进行封堵。

然而塑料胶塞进行封堵的设计做法不能良好的满足封堵条件,塑料胶塞塞入预制柱的部分后期只能采用砂浆进行收面封堵,因此预制柱节点部位的有效截面大大减小,有悖于装配式结构“强节点、弱构件”的原则;同时在封堵排浆孔的过程中,高强灌浆料同时也在溢出排浆孔,胶塞封堵无法确保灌浆料封堵良好。因此亟待寻找合理的封堵装置和封堵方案解决塑料胶塞侵占预制柱有效截面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预制装配式建筑预制柱灌浆封堵装置,在提高灌浆密实度的同时,保障柱间层灌浆节点的力学性能。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预制装配式建筑预制柱灌浆封堵装置,包括密封的灌浆套筒,上、下两预制柱的钢筋分别穿入所述灌浆套筒内,并在所述灌浆套筒内相互连接;

所述灌浆套筒的侧面分别设置有一个灌浆口和一个排浆口,排浆口的设置高度高于所述灌浆口;所述排浆口的端部还设置有一个弧形的胶管,胶管的一端开口与所述排浆口连接,另一端伸出预制柱、并向上弯曲至开口高度高于所述灌浆套筒的顶部高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地技术方案为,所述灌浆口和所述排浆口为连通灌浆套筒内部的PVC管。

优选地,所述胶管为DN30塑料胶管,所述胶管与排浆口之间通过热熔胶连接。

优选地,所述灌浆口通过塑料胶塞封堵。

优选地,所述胶管的弯曲角度为40~45°。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中采用胶管锚入灌浆套筒的排浆孔内,在压力注浆的过程中,灌浆口依旧采用传统的塑料胶塞进行封堵,胶管呈弧形,开口高度高于所述灌浆套筒的顶部高度,灌浆料溢出胶管时,确保灌浆套筒内灌浆密实,在灌浆料试块初凝后切除胶管,提高灌浆密实度的同时,预制柱节点部位的有效截面不受影响,保障了柱间层灌浆节点的力学性能。

附图说明

图1、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灌浆封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灌浆套筒、2-灌浆口、3-排浆口、4-胶管、5-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实施例。

实施例:一种预制装配式建筑预制柱灌浆封堵装置,包括密封的灌浆套筒1,所述灌浆套筒的侧面分别设置有一个灌浆口2和一个排浆口3,排浆口3的设置高度高于所述灌浆口2,灌浆口2和所述排浆口3为连通灌浆套筒1内部的PVC管。

上、下两预制柱的钢筋5分别穿入所述灌浆套筒1内,并在所述灌浆套筒1内相互连接。

所述排浆口3的端部还设置有一个弧形的胶管4,胶管4为DN30塑料胶管,弯曲角度为45°,胶管4的一端开口通过热熔胶与所述排浆口3连接,另一端伸出预制柱、并向上弯曲至开口高度高于所述灌浆套筒1的顶部高度。

具体制作和使用步骤为:

(1)预制构件加工厂根据预制柱深化图纸进行加工构件,运输至现场后,施工单位采用DN30塑料胶管采用热熔胶与灌浆口PVC管进行可靠连接;DN30塑料胶管长度为30cm,与铅垂线呈45°角上扬;

(2)按照级配比配置灌浆料,采用机械搅拌机充分搅拌高强灌浆料,搅拌完成后进行压力注浆;

(3)高强灌浆料从下排灌浆口灌入灌浆套筒内,依次溢出灌浆口时采用塑料胶塞封堵灌浆口;

(4)高强灌浆料从上排排浆口依次溢出至上扬的塑料胶管内时,再采用塑料胶塞封堵塑料胶管口,判定灌浆密实;

(5)高强灌浆料初凝后采用机械切断机打磨刀片割断塑料胶管。

如上所述,尽管参照特定的优选实施例已经表示和表述了本实用新型,但其不得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自身的限制。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定义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前提下,可对其在形式上和细节上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