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电杆拉线的专用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10045发布日期:2018-07-24 22:13阅读:57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电杆拉线的专用器具。



背景技术:

电力是当前社会中的主要能源之一,世界上几乎所有的生产业和家庭都使用到电力,如果电杆电线出现一点故障,即使只断了几分钟的电,都会造成巨大的损失,一些大规模的工厂甚至会配备紧急发电机,因此电力的保护是十分重要的,而电杆在电力传输中起到了较大的作用,因此电杆的拉线也是至关重要的,拉线能够平衡电杆各方面的作用力并抵抗风压,防止电杆倾倒,当前的缩短制作电杆拉线的工时拉线制作一般采用人力直接弯曲钢绞线,装设楔形线夹,再套入UT线夹,调整拉线,对工作人员施工技术及现场工作经验要求较高,制作难度大、费时耗力,如果能够采用变形杠杆原理设计并制作一种专用器具,以实现由机械操作替代人工操作,操作方便,只需单人操作,便能较好的解决上述问题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电杆拉线的专用器具。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电杆拉线的专用器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新颖,通过变形杠杆原理设计制作,由机械操作替代人工操作,操作方便,且只需单人操作,较大的减轻了人力负担,适合大量推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电杆拉线的专用器具,包括把手一、把手二、定型杆一和定型杆二,所述把手一上设有固定块一,固定环一套设在固定块一上,所述固定环一上设有通孔一,所述定型杆一穿过通孔一设置在两固定环一上,所述把手二上设有固定块二,固定环二套设在固定块二上,所述固定环二上设有通孔二,所述定型杆二穿过通孔二设置在两固定环二上,所述定型杆一上设有固定环三,所述固定环三与定型杆二连接,所述固定环三与固定环一之间设有垫片一,所述固定环三与固定环二之间设有垫片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把手一和把手二上均设有防滑垫。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垫片一和垫片二均为橡胶垫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便于电杆拉线的专用器具,包括:把手一、把手二、定型杆一、定型杆二、固定块一、固定环一、垫片一、固定块二、固定环二、垫片二、固定环三;

1.该便于电杆拉线的专用器具由机械操作替代人工操作,在使用时仅需将线穿过两定型杆,再将两把手合拢,即可完成拉线制作,操作方便,只需单人操作,效率较高;

2.该便于电杆拉线的专用器具把手一和把手二上均设有防滑垫,在制作时能够有效防止工作人员手滑,大大增加了安全性;

3.该便于电杆拉线的专用器具设计新颖,通过变形杠杆原理设计制作,由机械操作替代人工操作,操作方便,且只需单人操作,较大的减轻了人力负担,适合大量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电杆拉线的专用器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把手一、2-把手二、3-定型杆一、4-定型杆二、5-固定块一、 6-固定环一、7-垫片一、8-固定块二、9-固定环二、10-垫片二、11-固定环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电杆拉线的专用器具,包括把手一1、把手二2、定型杆一3和定型杆二4,所述把手一1上设有固定块一5,固定环一6套设在固定块一5上,所述固定环一6上设有通孔一,所述定型杆一3穿过通孔一设置在两固定环一6上,所述把手二2上设有固定块二8,固定环二9套设在固定块二8上,所述固定环二9上设有通孔二,所述定型杆二4穿过通孔二设置在两固定环二9上,所述定型杆一3上设有固定环三11,所述固定环三11与定型杆二4连接,所述固定环三11与固定环一6之间设有垫片一7,所述固定环三11与固定环二9之间设有垫片二10。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把手一1和把手二2上均设有防滑垫。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垫片一7和垫片二10均为橡胶垫片。

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该便于电杆拉线的专用器具包括把手一1、把手二2、定型杆一3和定型杆二4,在使用时仅需将线依次穿过定型杆一3和把手一1之间的通道和定型杆二4和把手二2之间的通道,再将两把手合拢,即可完成拉线制作,操作方便,只需单人操作,效率较高,且该便于电杆拉线的专用器具把手一1和把手二2上均设有防滑垫,在制作时能够有效防止工作人员手滑,大大增加了安全性,该便于电杆拉线的专用器具设计新颖,通过变形杠杆原理设计制作,由机械操作替代人工操作,操作方便,且只需单人操作,较大的减轻了人力负担,适合大量推广。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