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框架式自上浮防水淹停车位和停车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71331发布日期:2018-12-07 21:58阅读:395来源:国知局
一种框架式自上浮防水淹停车位和停车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水淹停车位,属于停车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框架式自上浮防水淹停车位。



背景技术:

现如今,汽车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交通工具。但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气候灾害不断出现,特别是城市内涝频发,而内涝的高发位置一般在各大城市的车库或其他停车区处,造成位于车库或停车区汽车被积水淹没浸泡的情况。而现有市面销售的汽车上或车位上都没有相应的防水淹装置设计,在遇到暴雨造成的城市内涝时,汽车极易遭受水淹,汽车被水浸泡后会造成电路损坏,甚至发动机进水,对汽车本身造成极大的损坏,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6071173U中公开了一种停车位专用的防水淹装置,包括一停车位以及一隔水闸门,停车位为一室内或室外的停车空间,在停车位周围开设有一道闸门槽,闸门槽包围停车位,在闸门槽内则设置有一隔水闸门,隔水闸门包括一固定闸、一活动闸、复数个浮筒以及一隔水布,固定闸固定在闸门槽的底部,内部设置有活动闸,活动闸上端固接有浮筒,隔水布铺盖在停车位上。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一带浮筒的隔水闸门,当发生水淹时,水会先进入停车位周围的闸门槽内,并淹没到所述浮筒高度,此时浮筒会向上浮动,并一起带动活动闸以及隔水布向上,随着水位上升,活动闸以及隔水布的高度跟着上升,达到自动挡水的效果,大大降低了停车位上汽车被水淹的风险。但是,该实用新型存在的问题是因为需要在停车位的四周安装隔水布从而造成制造成本较高、不便于安装维护,无法做到“以雨治雨”的功能。

在中国发明专利CN102785630A中公开了一种汽车防水淹安全气囊装置,在小汽车底盘安装汽车防水淹安全气囊装置,该装置由独立浮力气囊、独立气体发生器、充气控制阀,自动感应开关、手动开关等组成,多个浮力气囊分组安装在汽车底盘周围,当发生水害时,汽车防水淹安全气囊装置可以自动感应或者手动开启,气体发生器产生高压气体,给浮力气囊较快地充气,充气的浮力气囊冲破外壳,并受到外壳的方向束缚向汽车外侧膨胀凸出,小汽车将被浮力托起漂浮在水中,达到一定压力后,充气控制阀自动降低充气速度或停止充气,保持浮力气囊的浮力等待救援,还可以在小汽车的底部安装锚钩组件,在小汽车漂浮时稳定车体,进一步提高安全性能。虽然该实用新型能够很好的解决前述背景技术中所描述的问题,但是其存在的问题是需要人工及时的装配浮力气囊,而当城市内部发生大暴雨一般是短时发生内涝,所以该装置无法及时的对车辆进行保护。

在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511551Y中公开了一种可防止汽车泡水的汽车保护装置,该保护装置包括:一充气式筏垫,该筏垫设有一尺寸大小略大于汽车的充气式气垫,并在气垫周缘连结设有一圈管状的充气式气舱,在气垫及气舱之间围设形成一供汽车停置的容槽;一结合于筏垫的充气式护罩,该护罩为一尺寸大小对应于筏垫的充气式罩体,其设有一朝向筏垫且规格型态对应于气舱的开口,以在护罩内部形成一将汽车完全罩盖遮蔽的容槽,并在护罩开口部位与筏垫的气舱的相对应位置,相对设有可以相互紧密结合的结合组件。当汽车停放的地方发生淹水时,不仅能利用密封结构的护罩予以保护,防止汽车发生泡水或灭顶问题,并且筏垫及护罩的充气空间可保护汽车避免受到碰撞,而能达到有效保护汽车的效能。但是,该实用新型存在的问题是汽车保护装置结构较为复杂,不易装配使用且无法做到“以雨治雨”的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框架式自上浮防水淹停车位,其不仅结构简单,而且能够实现各种“以雨治雨”,其能够根据降雨量自动升降保证车辆不被内涝淹没。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这样一种框架式自上浮防水淹停车位,其包括设置于停车位处的基坑,所述基坑与排水管道连通,所述基坑内安装有防水淹浮动装置和牵引装置;所述防水淹浮动装置嵌合安装于所述基坑内且可沿所述基坑向上浮动;所述牵引装置一端与所述基坑固接,另一端与所述防水淹浮动装置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防水淹浮动装置包括承载框架、EPS泡沫板和钢板,所述EPS泡沫板安装于所述承载框架内,所述钢板铰接于所述承载框架上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EPS泡沫板和所述钢板之间设置有承重钢架,所述承重钢架与所述承载框架铰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承重钢架包括上框架和下承重梁,所述上框架与所述承载框架铰接,所述下承重梁固接于所述上框架下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钢板的顶端设置有压花钢纹和拉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钢板的顶端设置有便于车辆确定位置的凸轴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钢板由两块形状相同的压花钢板组成,每块压花钢板上至少设置有两个用于固定汽车的拉环,每块压花钢板与承载框架铰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钢板上设置有停车导引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钢板通过一个可拧动的卡扣与承载框架卡紧,卡口拧开即可从一侧提起钢板,以便更换所述EPS泡沫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防水淹浮动装置的高度与所述基坑的深度相匹配,装置与地面保持在一个平面,四边留有缝隙以便少量积水流入基坑。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牵引装置为对称布置于所述基坑底部的牵引铁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防水淹浮动装置和所述基坑之间设置有竖直导向机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竖直导向机构包括安装于防水淹浮动装置上的导向块和安装于基坑且与导向块位置相对应布置的滑轨,所述导向块滑动配合安装于所述滑轨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导向块包括圆弧状导向部和连接翻边,所述导向块通过连接翻边与所述防水淹浮动装置的承载框架固接;所述滑轨包括圆弧状导轨部和过渡翻边,所述滑轨通过过渡翻边与所述基坑固接,所述圆弧状导轨部与所述圆弧状导向部滑动配合。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框架式自上浮防水淹停车区,停车区域内设置有多个框架式自上浮防水淹停车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更换方便,其通过在传统停车位内挖掘基坑,并在基坑内配合安装防水淹浮动装置实现了“以雨治雨”的功能,使得停放在防水淹浮动装置上的车辆能够根据内涝的程度自升降防止车辆被雨水淹没,同时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基坑内设置牵引装置保证了车辆在内涝过大时不会四处漂浮;本实用新型通过将防水淹浮动装置设置为分体式结构,方便了本实用新型各零部件的装配和更替;本实用新型通过EPS泡沫板为负载车辆的浮动装置提供了足够的浮力,通过承重钢架的设置提高了整个装置的刚度并使得重心稳定不会倾覆使其可以又便于适用于各种车型车辆的停放,同时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钢板上设置拉环和凸轴带及导向带方便了车辆的停放和定位;本实用新型为了保证车位上浮的过程均衡不会因为偏斜导致局部阻力过大难于上浮,在防水淹浮动装置和基坑之间设置了竖直导向机构,该机构不仅可以有效地保证防水淹浮动装置上升过程中的平稳性,同时能够有效地避免防水淹浮动装置与基坑内壁之间的摩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框架式自上浮防水淹停车位的轴测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框架式自上浮防水淹停车位的未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框架式自上浮防水淹停车位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框架式自上浮防水淹停车位的防水淹浮动装置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框架式自上浮防水淹停车位的防水淹浮动装置的俯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框架式自上浮防水淹停车位的防水淹浮动装置主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框架式自上浮防水淹停车位的防水淹浮动装置更换状态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框架式自上浮防水淹停车位的防水淹浮动装置爆炸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框架式自上浮防水淹停车位的防水淹浮动装置上停放车辆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框架式自上浮防水淹停车位的防水淹浮动装置上停放车辆后的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框架式自上浮防水淹停车位的安装有竖直导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框架式自上浮防水淹停车区的安装有竖直导向的爆炸视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框架式自上浮防水淹停车区的安装有竖直导向的基坑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框架式自上浮防水淹停车区的安装有竖直导向的防水淹浮动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框架式自上浮防水淹停车区的安装有竖直导向的防水淹浮动装置爆炸视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框架式自上浮防水淹停车区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框架式自上浮防水淹停车区的结构示意图的停放车辆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框架式自上浮防水淹停车位的排水管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基坑,2-防水淹浮动装置,3-牵引装置,4-承载框架,5-EPS泡沫板,6-钢板,7-承重钢架,8-拉环,9-凸轴带,10-排水管道,11-竖直导向机构,11.1-导向块,11.2-滑轨,7.1-上框架,7.2-下承重梁,11.1-1-圆弧状导向部,11.1-2-连接翻边,11.2-1-圆弧状导轨部,11.2-2-过渡翻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由本实用新型说明书附图所示的一种框架式自上浮防水淹停车位的结构示意图可知,本实用新型一种框架式自上浮防水淹停车位,其包括设置于停车位处的基坑1,基坑1与排水管道10连通,基坑1内安装有防水淹浮动装置2和牵引装置3;防水淹浮动装置2嵌合安装于基坑1内且可沿基坑1向上浮动;牵引装置3一端与基坑1固接,另一端与防水淹浮动装置2连接,当汽车停到指定停车位后,基坑1遭遇一定积水时,防水淹浮动装置2会带动汽车在基坑1里浮起到一定高度,从而避免汽车被积水浸泡;当积水过深,到达水位极限时,防水淹浮动装置2能方便地脱离牵引装置,并带动汽车一同被转移至安全区域。防水淹浮动装置2包括承载框架4、EPS泡沫板5和钢板6承载框架4的支腿能够起到加固底部承重,也有调整高度的作用,同时跟浮箱钢板一起形成一定的架空层,便于进水浮起,也使EPS泡沫板5容易快速干燥,EPS泡沫板5安装于承载框架4内,钢板6铰接于承载框架4上端。EPS泡沫板5和钢板6之间设置有承重钢架7,承重钢架7与承载框架4铰接。承重钢架7包括上框架7.1和下承重梁7.2,上框架7.1与承载框架4铰接,下承重梁7.2固接于上框架7.1下端。钢板6的顶端设置有压花钢纹和拉环8。钢板6的顶端设置有便于车辆确定位置的凸轴带9和导向带。钢板6由两块形状相同的压花钢板组成,每块压花钢板上至少设置有两个用于固定汽车的拉环8,每块压花钢板与承载框架4铰接。防水淹浮动装置2的高度与基坑1的深度相匹配。牵引装置3为对称布置于基坑1底部的牵引铁锁。本实用新型同时为了提高防水淹浮动装置2上升时平稳性并减小防水淹浮动装置2与基坑1的侧壁之间的摩擦,其在防水淹浮动装置2和基坑1之间设置有竖直导向机构11,竖直导向机构11包括安装于防水淹浮动装置2上的导向块11.1(安装于承载框架4的4个角)和安装于基坑1(安装于基坑的4个角)且与导向块11.1位置相对应布置的滑轨11.2,导向块11.1滑动配合安装于滑轨11.2内,导向块11.1包括圆弧状导向部11.1-1和连接翻边11.1-2,导向块11.1通过连接翻边11.1-2与防水淹浮动装置2的承载框架4固接;滑轨11.2包括圆弧状导轨部11.2-1和过渡翻边11.2-2,滑轨11.2通过过渡翻边11.2-2与基坑1固接,所述圆弧状导轨部11.2-1与圆弧状导向部11.1-1滑动配合;需要指出,竖直导向机构11只要起到引导防水淹浮动装置2上浮并能够有效地减少防水淹浮动装置2与基坑1之间的摩擦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竖直导向机构11的安装位置、设置个数、形状机构均不限于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附图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框架式自上浮防水淹停车区,停车区域内设置有多个框架式自上浮防水淹停车位。

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小区停车库或者其他停车位处,建出多个基坑1用来放置防水淹浮动装置2。该防水淹浮动装置2的下沉式的承载框架4嵌合安装在基坑1里,并与基坑1里的牵引装置3铁索相连用来牵制防水淹浮动装置2。承载框架4的压花钢板与地面持平形成一个整体,每个停车位四周留出一条小缝,以便于少量水留进基坑,并从基坑下方的排水管道10排出。

当晴天时,防水淹浮动装置2非工作状态因此车位与传统车位一样,可以供车辆正常使用;

当基坑1没有形成积水时,雨水将自行流进基坑1内的排水管道10,不残留在基坑1内,保持装置干燥,此时防水淹浮动装置2不工作,与地面形成一个整体。停车时,通过压花钢板上的导向停车带以及凸轴带,引导汽车停在装置的中心位置。当提前预知暴雨积水或停车位形成少量积水时,可在拉环8处固定三角绑带将汽车车轮与装置锁定紧,在积水到达水位极限时,防水淹浮动装置2会带动汽车一同浮起,避免汽车被水淹。当整个防水淹浮动装置2上浮到极限高度时,基坑下方牵制的牵引装置3会束缚住整个防水淹浮动装置2使其保持稳定。另外,整个装置连带汽车都可脱离该停车位被牵引至安全区域。钢架中的泡沫装置在用过后可更换。在被积水多次浸泡过后,为方便更换和清理,可打开钢架与钢板间的十字卡扣,将钢架上方的承重钢架和压花钢板提起,便可更换泡沫。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