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有龙骨功能的吊顶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09460发布日期:2018-07-24 22:04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室内装饰材料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集成有龙骨功能的吊顶板。



背景技术:

吊顶是室内装饰的重要部分之一。吊顶在整个居室装饰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对居室顶面作适当的装饰,不仅能美化室内环境,还能营造出丰富多彩的室内空间艺术形象。在选择吊顶材料与设计方案时,要遵循既省材、牢固、安全、又美观、实用的原则。

石膏板和硅钙板是常用的室内顶棚吊顶板,吊顶时,需要先将龙骨框架固定在墙上,然后通过螺丝钉(一般使用不锈钢材质的干壁钉)将石膏板或硅钙板固定在龙骨框架上,不仅安装流程多,安装效率低,而且石膏板和硅钙板上打螺丝钉的地方易导致板材裂边以及钉眼通常要用防锈钉眼腻子或水泥填补进行处理。同时,石膏板和硅钙板受其材料特性(在受潮的情况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下垂,即产生下垂挠度)的局限,每一块板材的尺寸不能太大以避免下垂挠度过大而不能满足使用要求。然而对于同样面积大小的室内顶棚,尤其是适合大面积吊顶的大型建筑,小尺寸的板材相较于大尺寸的板材不仅需要更多的龙骨安装,从而势必会增加龙骨框架的重量,而且会增加安装次数。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集成有龙骨功能的吊顶板,该集成有龙骨功能的吊顶板在安装时,不仅可以节省龙骨框架的安装步骤,而且避免了因石膏板或硅钙板上需要打螺丝钉导致的板材裂边以及需要用防锈钉眼腻子或水泥填补钉眼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集成有龙骨功能的吊顶板,包括具有一中空区域的框架以及与所述框架浇注成型并遮盖所述中空区域的板本体,所述框架包括围合形成所述中空区域的主体部及自所述主体部的内周缘向所述中空区域的中心延伸形成的环形的延伸部,所述主体部包括沿所述板本体的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以及连接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且相对设置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所述第一表面上设有多个连接结构,所述第一侧边与所述第一表面的连接处凹陷形成有搭接槽,所述第二侧边向远离所述中空区域的方向延伸形成有搭接块,至少所述搭接槽和所述搭接块中的其中一方上设有粘结层,一所述集成有龙骨功能的吊顶板的所述搭接块可收容于另一所述集成有龙骨功能的吊顶板的所述搭接槽内,且二者通过所述粘结层连接,其中,所述搭接块至所述第二表面的距离与所述搭接槽的深度之和等于所述第一表面至所述第二表面的间距与所述粘结层的厚度之差,所述延伸部被所述板本体包裹。

优选地,所述延伸部上设有多个贯穿的通孔,每一所述通孔内填充有构成所述板本体的材料。

优选地,多个所述通孔均匀分布于所述延伸部上。

优选地,所述延伸部呈平板状或波浪形。

优选地,所述框架还包括固设于所述延伸部上的纤维网布,所述纤维网布覆盖所述延伸部的环形区域,且所述纤维网布的网格内填充有构成所述板本体的材料。

优选地,所述板本体包括位于其周缘的第一包裹部及第二包裹部,所述第一包裹部与所述第二包裹部沿所述板本体的厚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延伸部位于所述第一包裹部与所述第二包裹部之间,其中,所述第一包裹部远离所述延伸部一侧的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共面,所述第二包裹部覆盖所述第二表面,且所述第二包裹部终止于所述第一侧边和所述第二侧边。

优选地,所述连接结构与所述主体部可拆卸连接。

优选地,所述板本体为石膏板或硅钙板,所述框架为金属制成的框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集成有龙骨功能的吊顶板,具有以下技术效果:通过在所述第一表面上设置多个所述连接结构、在所述第一侧边与所述第一表面的连接处凹陷形成所述搭接槽以及在所述第二侧边延伸形成所述搭接块,且一所述集成有龙骨功能的吊顶板的所述搭接块可收容于另一所述集成有龙骨功能的吊顶板的所述搭接槽内并通过所述粘结层连接,所述搭接块至所述第二表面的距离与所述搭接槽的深度之和等于所述第一表面至所述第二表面的间距与所述粘结层的厚度之差。在安装时,所述集成有龙骨功能的吊顶板通过所述连接结构和龙骨挂件固定在墙上,而且相邻两所述集成有龙骨功能的吊顶板的所述搭接槽和所述搭接块通过所述粘结层连接,以使得多个所述集成有龙骨功能的吊顶板拼接形成一个整体,且相邻两所述集成有龙骨功能的吊顶板之间不会形成高度差,从而可以节省龙骨框架的安装步骤,而且避免了因石膏板或硅钙板上需要打螺丝钉导致的板材裂边以及需要用防锈钉眼腻子或水泥填补钉眼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集成有龙骨功能的吊顶板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集成有龙骨功能的吊顶板中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框架的俯视图;

图4是图1所示集成有龙骨功能的吊顶板中板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4,其中,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集成有龙骨功能的吊顶板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集成有龙骨功能的吊顶板中框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所示框架的俯视图;图4是图1所示集成有龙骨功能的吊顶板中板本体的结构示意图。所述集成有龙骨功能的吊顶板100包括具有一中空区域1A的框架1以及与所述框架1浇注成型并遮盖所述中空区域1A的板本体3。其中,所述框架1为金属制成的框架,例如,金属可以选择铝合金,铝合金具体可以为铝镁合金、铝锰合金等。所述板本体3为石膏板或硅钙板,石膏板和硅钙板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石膏板和硅钙板,其中,石膏板是以建筑石膏为主要原料制成的一种材料;硅钙板又称石膏复合板,是一种多元材料,一般由天然石膏粉、白水泥、胶水、玻璃纤维复合而成。

所述框架1包括围合形成所述中空区域1A的主体部11及自所述主体部11的内周缘向所述中空区域1A的中心延伸形成的环形的延伸部13,所述延伸部13被所述板本体3包裹。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延伸部13可以呈平板状,也可以呈波浪形。

所述主体部11呈矩形,包括沿所述板本体3的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111和第二表面112以及连接所述第一表面111和所述第二表面112且相对设置的第一侧边113和第二侧边114,所述第一表面111上设有多个连接结构15,所述连接结构15用于与固定在墙上的龙骨挂件连接以将所述集成有龙骨功能的吊顶板100固定(也就是说,所述集成有龙骨功能的吊顶板100集成有龙骨功能),所述第一侧边113与所述第一表面111的连接处凹陷形成有搭接槽16,所述第二侧边114向远离所述中空区域1A的方向延伸形成有搭接块17,至少所述搭接槽16和所述搭接块17中的其中一方上设有粘结层18,一所述集成有龙骨功能的吊顶板100的所述搭接块17可收容于另一所述集成有龙骨功能的吊顶板100的所述搭接槽16内,且二者通过所述粘结层18连接,其中,所述搭接块17至所述第二表面112的距离与所述搭接槽16的深度之和等于所述第一表面111至所述第二表面112的间距与所述粘结层18的厚度之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结构15与所述主体部11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结构15可以为挂环;所述粘结层18设于所述搭接槽16上。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粘结层18还可以设于所述搭接块17上,或者,所述搭接槽16和所述搭接块17上均设有所述粘结层18。

所述延伸部13上设有多个贯穿的通孔131,每一所述通孔131内填充有构成所述板本体3的材料。在本实施例中,多个所述通孔131均匀分布于所述延伸部13上。

所述框架1还包括固设于所述延伸部13上的纤维网布14,所述纤维网布14覆盖所述延伸部13的环形区域,且所述纤维网布14的网格内填充有构成所述板本体3的材料。其中,所述纤维网布14可以为玻璃纤维网布、碳纤维网布、聚酯纤维网布等,本实用新型对所述纤维网布14的种类和来源没有任何的特殊要求,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种类和来源即可。由于所述延伸部13和所述纤维网布14的加强作用,可以减小下垂挠度,从而可以有效增大整件面积。

所述板本体3包括位于其周缘的第一包裹部31、第二包裹部33及填充部35,所述第一包裹部31与所述第二包裹部33沿所述板本体3的厚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延伸部13位于所述第一包裹部31与所述第二包裹部33之间,所述填充部35由构成所述板本体3的材料填充于所述通孔131内形成,并连接所述第一包裹部31和所述第二包裹部33。其中,所述第一包裹部31远离所述延伸部13一侧的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111共面,所述第二包裹部33覆盖所述第二表面112,且所述第二包裹部33终止于所述第一侧边113和所述第二侧边114。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集成有龙骨功能的吊顶板,至少具有以下技术效果:通过在所述第一表面111上设置多个所述连接结构15、在所述第一侧边113与所述第一表面111的连接处凹陷形成所述搭接槽16以及在所述第二侧边114延伸形成所述搭接块17,且一所述集成有龙骨功能的吊顶板100的所述搭接块17可收容于另一所述集成有龙骨功能的吊顶板100的所述搭接槽16内并通过所述粘结层18连接,所述搭接块17至所述第二表面112的距离与所述搭接槽16的深度之和等于所述第一表面111至所述第二表面112的间距与所述粘结层18的厚度之差。在安装时,所述集成有龙骨功能的吊顶板100通过所述连接结构15和龙骨挂件固定在墙上,而且相邻两所述集成有龙骨功能的吊顶板100的所述搭接槽16和所述搭接块17通过所述粘结层18连接,以使得多个所述集成有龙骨功能的吊顶板100拼接形成一个整体,且相邻两所述集成有龙骨功能的吊顶板100之间不会形成高度差,从而可以节省龙骨框架的安装步骤,而且避免了因石膏板或硅钙板上需要打螺丝钉导致的板材裂边以及需要用防锈钉眼腻子或水泥填补钉眼的问题。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