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具景观和绿化仿真功能的室内外园林装饰景观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07046发布日期:2018-07-10 22:20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景观、建筑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兼具景观和绿化仿真功能的室内外园林装饰景观墙。



背景技术:

园林景墙是中国古代园林建筑中常见的小品,其形式不拘一格,功能因需而设,材料丰富多样,除了人们常见的园林中作障景、漏景以及背景的景墙外,很多城市更是把景墙作为城市文化建设、改善市容市貌的重要方式,称之为“文化墙”。

基于上述,本发明人发现,文化墙其表面所涂画的景观图案和文字如果需要更改,需要重新涂抹一层白底或通过工具刮除,非常的不便利,而文化墙其所体现宣传的文化和主体应该每隔一段时间进行相应的更换,才能重新吸引已经对以前的文化墙宣传图案和文字视觉疲劳的人们的关注,从而达到宣传效果,便于营造出城市文明的新风尚。

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兼具景观和绿化仿真功能的室内外园林装饰景观墙,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兼具景观和绿化仿真功能的室内外园林装饰景观墙,以解决现有的文化墙上涂画宣传图案和文字应该每隔一段时间进行相应的更换,但文化墙其表面所涂画的景观图案和文字如果需要更改,需要重新涂抹一层白底或通过工具刮除,非常的不便利的问题。

本发明兼具景观和绿化仿真功能的室内外园林装饰景观墙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兼具景观和绿化仿真功能的室内外园林装饰景观墙,包括方形墙体、圆形通孔、转动配合组件A、铰座、圆形凹槽、第一十字形榫、置放凹槽、转轴槽、展示开口结构、圆球、第一切口结构、第二十字形榫、转轴、展示主体、劣弧圆体、第二切口结构、十字形卯、展示副体、矩形板、拉手、展示区域结构、右支撑体、左支撑体、矩形块、转动配合组件AB、镂空装饰图案、梯形底座、连接块、圆形限位通孔、限位装置、限位杆、圆环、凹形块和扇贝形挡板;所述方形墙体前端面左上角位置处开设有一处所述圆形通孔,且圆形通孔内端以纵向上下各开设有一处所述转轴槽;所述圆形通孔内轴接有一组所述圆球;所述圆球以纵向轴呈环形阵列状开设有两处所述第一切口结构,且两处所述第一切口结构所开设的端面中心位置均固定连接有一组所述第二十字形榫;所述圆球以纵向轴位置固定连接有一根与两处所述转轴槽转动相连接的所述转轴;所述方形墙体前端面及后端面的左下角位置处均开设有一处所述圆形凹槽,且两处所述圆形凹槽轴心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一组所述第一十字形榫;两处所述圆形凹槽内均榫卯连接有一组由所述劣弧圆体、第二切口结构和十字形卯共同组成的所述展示主体;所述劣弧圆体后端面中心位置开设有一处与所述第一十字形榫相配合的所述十字形卯,且劣弧圆体前端开设有一处所述第二切口结构;所述圆球的两处所述第一切口结构端面上也分别榫卯连接有一组所述展示主体;所述方形墙体前端面及后端面位于所述圆形通孔与所述圆形凹槽之间均固定有两组呈左右对称状分布的所述铰座,且每组所述铰座之间均各轴接有一组所述扇贝形挡板;所述方形墙体顶端面右半部呈前后对称状共开设有两处所述置放凹槽,且两处所述置放凹槽内均插接有一组由所述矩形板、拉手和展示区域结构共同组成的所述展示副体;所述矩形板顶端面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一组所述拉手,且矩形板前端面及后端面均设置有一处所述展示区域结构;所述方形墙体前端面及后端面相对应于所述置放凹槽位置处均开设有一处与所述置放凹槽相连通的所述展示开口结构,且展示开口结构的轮廓结构与所述展示区域结构的轮廓结构相似;所述方形墙体左端面及右端面中心位置处均各固定连接有一组所述转动配合组件A;所述方形墙体左方设置有一组由所述矩形块、转动配合组件AB、镂空装饰图案、梯形底座、连接块和圆形限位通孔共同组成的所述左支撑体;所述矩形块底端面通过一组所述连接块与所述梯形底座顶端面固定相连接,且连接块左端面中心位置与右端面中心位置之间共同开设有一处所述圆形限位通孔;所述矩形块前端面开设有一处所述镂空装饰图案,且矩形块右端面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一组与所述转动配合组件A转动配合的所述转动配合组件AB;所述方形墙体右方转动连接有一组与所述左支撑体呈对称状结构的所述右支撑体;所述左支撑体的所述圆形限位通孔内活动连接有一组由所述限位杆、圆环和凹形块共同组成的所述限位装置;所述圆环穿接在所述圆形限位通孔内;所述圆环的首端固定连接有一块所述凹形块,且圆环尾端固定连接有一块所述圆环;所述右支撑体也活动连接有一组所述限位装置。

进一步的,四组所述展示主体的第二切口结构端面均上可涂画不同的宣传核心文字。

进一步的,两组所述展示副体的各两处所述展示区域结构上均可涂画与四组所述展示主体的第二切口结构端面所涂画的宣传核心文字相配合的介绍、宣传语句。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装置中的所述凹形块内凹端的宽度与所述方形墙体的厚度相一致。

进一步的,所述方形墙体、右支撑体、左支撑体上未使用的端面上均可布设一层防绿化布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当本发明展示一段时间后,常经过的人们已经对本发明所涂画宣传的主题及相应的宣传介绍视觉疲劳时,可通过拿取圆形凹槽内所榫卯连接的两组展示主体更换圆球上所榫卯连接的另外两组展示主体,然后可通过转动方形墙体,便于抽取两组展示副体并相对于更换的两组展示主体所宣传的核心文字反转至合适的位置再重新插回,通过更换新的宣传主题和与其相配合的介绍、宣传语句,可重新吸引经过人们的注意,从而达到宣传效果,便于营造出城市文明的新风尚。

方形墙体、右支撑体、左支撑体上未使用的端面上均可布设一层防绿化布层,可起到一种绿化环保的宣传效果。

本发明整体外观设计别具一格,可吸引周围经过人员的注意,从而使得经过人员观看到其上所涂画的宣传主题和与其相配合的介绍、宣传语句,从而达到宣传效果,便于营造出城市文明的新风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轴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图3中扇贝形挡板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图1中方形墙体转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左支撑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方形墙体正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方形墙体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方形墙体轴视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展示副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的限位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的圆球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的圆球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的展示主体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的展示主体轴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1-方形墙体,101-圆形通孔,102-转动配合组件A,103-铰座,104-圆形凹槽,105-第一十字形榫,106-置放凹槽,107-转轴槽,108-展示开口结构,2-圆球,201-第一切口结构,202-第二十字形榫,203-转轴,3-展示主体,301-劣弧圆体,302-第二切口结构,303-十字形卯,4-展示副体,401-矩形板,402-拉手,403-展示区域结构,5-右支撑体,6-左支撑体,601-矩形块,602-转动配合组件AB,603-镂空装饰图案,604-梯形底座,605-连接块,606-圆形限位通孔,7-限位装置,701-限位杆,702-圆环,703-凹形块,8-扇贝形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15所示:

本发明提供兼具景观和绿化仿真功能的室内外园林装饰景观墙,包括方形墙体1、圆形通孔101、转动配合组件A102、铰座103、圆形凹槽104、第一十字形榫105、置放凹槽106、转轴槽107、展示开口结构108、圆球2、第一切口结构201、第二十字形榫202、转轴203、展示主体3、劣弧圆体301、第二切口结构302、十字形卯303、展示副体4、矩形板401、拉手402、展示区域结构403、右支撑体5、左支撑体6、矩形块601、转动配合组件AB602、镂空装饰图案603、梯形底座604、连接块605、圆形限位通孔606、限位装置7、限位杆701、圆环702、凹形块703和扇贝形挡板8;所述方形墙体1前端面左上角位置处开设有一处所述圆形通孔101,且圆形通孔101内端以纵向上下各开设有一处所述转轴槽107;所述圆形通孔101内轴接有一组所述圆球2;所述圆球2以纵向轴呈环形阵列状开设有两处所述第一切口结构201,且两处所述第一切口结构201所开设的端面中心位置均固定连接有一组所述第二十字形榫202;所述圆球2以纵向轴位置固定连接有一根与两处所述转轴槽107转动相连接的所述转轴203;所述方形墙体1前端面及后端面的左下角位置处均开设有一处所述圆形凹槽104,且两处所述圆形凹槽104轴心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一组所述第一十字形榫105;两处所述圆形凹槽104内均榫卯连接有一组由所述劣弧圆体301、第二切口结构302和十字形卯303共同组成的所述展示主体3;所述劣弧圆体301后端面中心位置开设有一处与所述第一十字形榫105相配合的所述十字形卯303,且劣弧圆体301前端开设有一处所述第二切口结构302;所述圆球2的两处所述第一切口结构201端面上也分别榫卯连接有一组所述展示主体3;所述方形墙体1前端面及后端面位于所述圆形通孔101与所述圆形凹槽104之间均固定有两组呈左右对称状分布的所述铰座103,且每组所述铰座103之间均各轴接有一组所述扇贝形挡板8;所述方形墙体1顶端面右半部呈前后对称状共开设有两处所述置放凹槽106,且两处所述置放凹槽106内均插接有一组由所述矩形板401、拉手402和展示区域结构403共同组成的所述展示副体4;所述矩形板401顶端面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一组所述拉手402,且矩形板401前端面及后端面均设置有一处所述展示区域结构403;所述方形墙体1前端面及后端面相对应于所述置放凹槽106位置处均开设有一处与所述置放凹槽106相连通的所述展示开口结构108,且展示开口结构108的轮廓结构与所述展示区域结构403的轮廓结构相似;所述方形墙体1左端面及右端面中心位置处均各固定连接有一组所述转动配合组件A102;所述方形墙体1左方设置有一组由所述矩形块601、转动配合组件AB602、镂空装饰图案603、梯形底座604、连接块605和圆形限位通孔606共同组成的所述左支撑体6;所述矩形块601底端面通过一组所述连接块605与所述梯形底座604顶端面固定相连接,且连接块605左端面中心位置与右端面中心位置之间共同开设有一处所述圆形限位通孔606;所述矩形块601前端面开设有一处所述镂空装饰图案603,且矩形块601右端面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一组与所述转动配合组件A102转动配合的所述转动配合组件AB602;所述方形墙体1右方转动连接有一组与所述左支撑体6呈对称状结构的所述右支撑体5;所述左支撑体6的所述圆形限位通孔606内活动连接有一组由所述限位杆701、圆环702和凹形块703共同组成的所述限位装置7;所述圆环702穿接在所述圆形限位通孔606内;所述圆环702的首端固定连接有一块所述凹形块703,且圆环702尾端固定连接有一块所述圆环702;所述右支撑体5也活动连接有一组所述限位装置7。

其中,四组所述展示主体3的第二切口结构302端面均上可涂画不同的宣传核心文字。

其中,两组所述展示副体4的各两处所述展示区域结构403上均可涂画与四组所述展示主体3的第二切口结构302端面所涂画的宣传核心文字相配合的介绍、宣传语句,便于起到宣传效果,以营造出城市文明的新风尚。

其中,所述限位装置7中的所述凹形块703内凹端的宽度与所述方形墙体1的厚度相一致,便于通过限位装置7对所述方形墙体1进行固定,防止其摆动。

其中,所述方形墙体1、右支撑体5、左支撑体6上未使用的端面上均可布设一层防绿化布层,可起到一种绿化环保的宣传效果。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当展示一段时间后,常经过的人们已经对本发明所涂画宣传的主题及相应的宣传介绍视觉疲劳时,可转动展开两组扇贝形挡板8,将两处圆形凹槽104内的两组展示主体3拆卸下来,对圆球2上的另外两组展示主体3进行更换;之后可抽动限位装置7,使限位装置7中的凹形块703不再对方形墙体1进行限位固定,这时可通过转动配合组件A102与转动配合组件AB602的转动配合转动方形墙体1,然后通过拉手402将展示副体4从置放凹槽106内拔出,并相对于更换的两组展示主体3所宣传的核心文字反转至合适的位置再重新插回,之后在重新将限位装置7中的凹形块703扣合在方形墙体1上进行固定,防止其摆动,通过更换新的宣传主题和与其相配合的介绍、宣传语句,可重新吸引经过人们的注意,从而达到宣传效果,便于营造出城市文明的新风尚。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发明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