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潜地荒漠基地及其潜地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178439发布日期:2018-08-14 18:44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荒漠地区人类居所建设领域,具体,是一种可潜地荒漠基地及其潜地方法。



背景技术:

在地球的荒漠地区,气温日较差大,白天很热,晚上很冷,生态系统非常脆弱,人类难以在此生存。比如新疆的罗布泊地区,因为环境恶劣,1980年科学家彭加木不幸失踪于此。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扩展,荒漠地区已成为科研、探险的热点地区。

发明适应荒漠环境的人类居所是时之所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的技术问题是:怎样在地球的荒漠地区为人类提供长期存在的场所。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其它地区制造一个箱型结构,运送到荒漠地区,并在荒漠挖出一个地坑,箱型结构可潜入地坑之中,利用地坑保温,作为人类长期居所,而且,箱型结构可从地坑中取出,以重复利用,实现技术目的。

本发明包括的技术特征是。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潜地荒漠基地,包括地坑,四根支柱,箱型结构,外壳,升降机构;所述箱型结构是中空的,用于人员、物质、设备处于其中;所述箱型结构是防砂的,以避免砂粒进入箱型结构;所述箱型结构具有舱门a,舱门a位于箱型结构侧壁,用于与外界之间连通。

所述支柱竖立固定于地坑内,支柱上端位于地平面以上。

所述外壳,位于地坑内,固定连接支柱,可容纳箱型结构,可隔绝沙子通过;外壳用于防止砂粒进入坑内,卡死箱型结构。

所述箱型结构可上下滑动的与支柱连接,箱型结构向上可滑动至地面以上,向下可滑动至地面以下。支柱与箱型结构配合,实现箱型结构可沿着支柱可上下滑动。

所述升降机构,可驱动箱型结构上升或者下降。

进一步,所述地坑,在荒漠地区地面挖掘一个坑,用板材在四周构造成墙壁而形成,可容纳外壳。

进一步,所述地坑,外边沿高于周围地面;以避免砂石堆积在所述一种半潜地荒漠基地周围,带进所述一种可潜地荒漠基地。

进一步,箱型结构通过两个相对侧壁与四根支柱滑动连接,四根支柱对称的分布于箱型结构侧壁的外周。这样的布置有利于四根支柱更加牢固的支承箱型结构,同时,箱型结构的另两个相对侧壁没有连接支柱,也方便箱型结构装卸于支柱之间。

进一步,所述一种可潜地荒漠基地还包括环梁,环梁固定连接四根支柱,环梁位于支柱顶端;环梁用于把四根支柱连接、固定在一起,不发生相对位移;也用于固定、支承升降机构。

进一步,升降机构包括丝杆、螺纹升降块、驱动机构;驱动机构与丝杆连接,螺纹升降块内的螺纹与丝杆啮合,丝杆与螺纹升降块可旋转的连接,螺纹升降块与箱型结构固定连接;升降机构为两套,且,安置在箱型结构相对称的两个侧面,两套升降机构可同步转动,以驱动箱型结构上升或者下降。升降机构还包括横杆,横杆位于升降机构下方,固定连接两个支柱,用于固定、支承升降机构,也用于把两根支柱连接、固定在一起,不发生相对位移。

进一步,箱型结构的顶部具有舱门b。当箱形结构被无法正常运行时,比如卡死在地坑中,可通过舱门逃生。箱型结构内部具有爬梯,爬梯位于舱门b的正下方。

进一步,箱型结构通过滑道可上下滑动的与支柱连接。滑道的数量为4套,与支柱的数量相同。滑道的作用是限制箱型结构,使箱型结构只能沿支柱上下滑动,而不能出现其它方面的晃动。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潜地荒漠基地潜地方法,包括下潜方法,下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1:初始阶段,箱型结构位于地坑之上,升降机构静止;人员可在箱型结构里面工作、生活或科研,或者装备、物质在箱型结构里面运行,人员和物质可进出所述一种可潜地荒漠基地,用于所述一种可潜地荒漠基地在荒漠地面环境的工作。

步骤a2:下沉阶段;驱动机构驱动两根丝杆同步转动,进而驱动螺纹升降块下降,承载箱型结构顺着滑道逐渐下潜进入外壳内,外壳位于地坑之中,也即进入地坑之中。

步骤a3:坑内阶段;升降机构静止,箱型结构坐于地坑底部;人员可在箱型结构里面工作、生活或科研,或者装备、物质在箱型结构里面运行,用于所述一种可潜地荒漠基地在地坑环境的工作,用于所述一种可潜地荒漠基地荒漠极端环境下保温;因为地坑具有保温功能,比如,当南极地区极夜温度负83摄氏度时,可将箱型结构置于地坑内,有益于人员和装备保温。

进一步地,包括上升方法,上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b1:初始阶段;箱型结构坐于地坑底部,升降机构静止;因为地坑具有保温功能,用于所述一种可潜地荒漠基地在荒漠极端环境下保温。

步骤b2:上升阶段;驱动机构驱动两根丝杆同步转动,进而驱动螺纹升降块上升,承载箱型结构顺着滑道上升露出地坑。

步骤b3:坑外阶段;箱型结构位于地坑之上,升降机构静止;人员可在箱型结构里面工作、生活或科研,或者装备、物质在箱型结构里面运行,人员和物质可进出所述一种可潜地荒漠基地,用于所述一种可潜地荒漠基地在荒漠表面环境的工作。

本发明有益的技术效果是:1)荒漠基地,有地面、地坑里两种生存模式,多功能;2)通过升降机构提升箱型结构,两种生存模式可以互换,方便;3)当需要进出荒漠基地或其它活动时,可将箱型结构提升至地坑上面,当夜晚时,可将箱型结构下降至地坑里,可保温。

图1一种可潜地荒漠基地处于地表状态示意图。

图2一种可潜地荒漠基地处于潜地状态示意图。

图3组件布置切面示意图。

图中,10箱型结构,12舱门a,14外壳,16舱门b,18爬梯,20支柱,22环梁,30滑道,32,凹面,34凸面,40升降机构,42丝杆,44螺纹升降块,46驱动机构,48横杆,50地坑,52墙壁结构,54外边沿。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下面结合图1至3,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至2所示,本优选实施例的一种可潜地荒漠基地,包括地坑50,四根支柱20,箱型结构10,外壳14,升降机构40;所述箱型结构10是中空的,用于人员、物质、设备处于其中;所述箱型结构10是防砂的,以避免砂粒进入箱型结构10;所述箱型结构10具有舱门a12,舱门a12位于箱型结构10侧壁,用于与外界之间连通。

所述支柱20竖立固定于地坑50内,支柱20上端位于地平面以上。

所述外壳14,位于地坑50内,固定连接支柱20,可容纳箱型结构10,可隔绝沙子通过;用于防止砂粒进入坑内,卡死箱型结构10。

所述箱型结构10可上下滑动的与支柱20连接,箱型结构10向上可滑动至地面以上,向下可滑动至地面以下。支柱20与箱型结构10配合,实现箱型结构10可沿着支柱20可上下滑动。

箱型结构10通过滑道30可上下滑动的与支柱20连接。滑道30的作用是限制箱型结构10,使箱型结构10只能沿支柱20上下滑动,而不能出现其它方面的晃动。所述升降机构40,可驱动箱型结构10上升或者下降。

所述地坑50,在荒漠地区地面挖掘一个坑,用板材在四周构造成墙壁而形成,可容纳外壳14。

所述地坑50,外边沿54高于周围地面;以避免砂石堆积在所述一种半潜地荒漠基地周围,带进所述一种可潜地荒漠基地。

环梁22固定连接四根支柱20,环梁22位于支柱20顶端;环梁22用于把四根支柱20连接、固定在一起,不发生相对位移;也用于固定、支承升降机构40。

升降机构40包括丝杆42、螺纹升降块44、驱动机构46;驱动机构46与丝杆42连接,螺纹升降块44内的螺纹与丝杆42啮合,丝杆42与螺纹升降块44可旋转的连接,螺纹升降块44与箱型结构10固定连接;升降机构40为两套,且,安置在箱型结构10相对称的两个侧面,两套升降机构40可同步转动,以驱动箱型结构10上升或者下降。升降机构40还包括横杆48,横杆48位于升降机构40下方,固定连接两个支柱20,用于固定、支承升降机构40,也用于把两根支柱20连接、固定在一起,不发生相对位移。

升降机构40可以是这样安置的,驱动机构46固定在支柱20顶端的环梁22上,丝杆42可旋转的固定在两套环梁22之间,驱动机构46与丝杆42连接,螺纹升降块44内的螺纹与丝杆42啮合,丝杆42与螺纹升降块44可旋转的连接,螺纹升降块44与箱型结构10固定连接;驱动机构46驱动丝杆42转动,进而驱动螺纹升降块44上升或者下降。与螺纹升降块44固定在一起的箱型结构10也随之上升或者下降。

另外,升降机构40也可以采用液压机构,或者链条拉动机构以实现箱型结构10上升或者下降。

箱型结构10的顶部具有舱门b16。当箱形结构被无法正常运行时,比如卡死在地坑50中,可通过舱门逃生。箱型结构10内部具有爬梯18,爬梯18位于舱门b16的正下方。

如图1所示,显示了所述一种可潜地荒漠基地三维的整体结构。所述一种可潜地荒漠基地处于地表状态,人员和物质可以进出箱型结构10,在荒漠地表活动。

如图2所示,所述一种可潜地荒漠基地处于潜地状态,箱型结构10坐于地坑50之中。箱型结构10里的人员位于地坑50之中,以防低温。为了清楚描述各组件结构及相互关系,该整体结构的前面一角采用了透明化处理。

如图3所示,该切面图为地平线附近,一所述种可潜地荒漠基地处于潜地状态,箱型结构10套接于外壳14内,外壳14与墙壁结构52贴合;舱门b16位于箱型结构10顶端,爬梯18位于舱门b16的正下方。

箱型结构10通过两个相对侧壁与四根支柱20滑动连接,四根支柱20对称的分布于箱型结构10侧壁的外周。这样的布置有利于四根支柱20更加牢固的支承箱型结构10,同时,箱型结构10的另两个相对侧壁没有连接支柱20,也方便箱型结构10装卸于支柱20之间。另外,支柱20的数量也可以是2根,或者6根,或者8根,或者16根,或者32根,或者其它多于1根的根数,以保证支柱20和整个所述一种可潜地荒漠基地稳定的立于固体地层。

滑道30的数量为4套,与支柱20的数量相同。滑道30的凹面32固定在支柱20上,滑道30的凸面34固定在箱型结构10上,凹面32与凸面34配合,可上下滑动。

也可以,滑道30的凹面32固定在箱型结构10上,滑道30的凸面34固定在支柱20上,凹面32与凸面34配合,可上下滑动。

另外,滑道30的数量也可以是两条,只是滑道30的数量与支柱20的数量相同,构造更加合理。

另外,也可以,通过在安装滚轮替换滑道30实现箱型结构10可上下滑动的与支柱20连接。

另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箱型结构10可以有强弱电系统。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可潜地荒漠基地潜浮方法如下。

一、包括下潜方法,下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1:初始阶段,箱型结构10位于地坑50之上,升降机构40静止;人员可在箱型结构10里面工作、生活或科研,或者装备、物质在箱型结构10里面运行,人员和物质可进出所述一种可潜地荒漠基地,用于所述一种可潜地荒漠基地在荒漠地面环境的工作。

步骤a2:下沉阶段;驱动机构46驱动两根丝杆42同步转动,进而驱动螺纹升降块44下降,承载箱型结构10顺着滑道30逐渐下潜进入外壳14内,外壳14位于地坑50之中,也即进入地坑50之中。

步骤a3:坑内阶段;升降机构40静止,箱型结构10坐于地坑50底部;人员可在箱型结构10里面工作、生活或科研,或者装备、物质在箱型结构10里面运行,用于所述一种可潜地荒漠基地在地坑50环境的工作,用于所述一种可潜地荒漠基地荒漠极端环境下保温;因为地坑50具有保温功能,比如,当南极地区极夜温度负83摄氏度时,可将箱型结构10置于地坑50内,有益于人员和装备保温。

二、包括上升方法,上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b1:初始阶段;箱型结构10坐于地坑50底部,升降机构40静止;因为地坑50具有保温功能,用于所述一种可潜地荒漠基地在荒漠极端环境下保温。

步骤b2:上升阶段;驱动机构46驱动两根丝杆42同步转动,进而驱动螺纹升降块44上升,承载箱型结构10顺着滑道30上升露出地坑50。

步骤b3:坑外阶段;箱型结构10位于地坑50之上,升降机构40静止;人员可在箱型结构10里面工作、生活或科研,或者装备、物质在箱型结构10里面运行,人员和物质可进出所述一种可潜地荒漠基地,用于所述一种可潜地荒漠基地在荒漠表面环境的工作。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所公开的实施方式和构件,相反,旨在涵盖包括在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主旨和范围之内的各种改型、特征结合、等效的装置以及等效的构件。此外,出现在附图中的各构件的特征的尺寸并不是限制性的,其中各构件的尺寸可以与描绘在附图中的构件的尺寸不同。因此,本发明用于覆盖对本发明的改型和变形,只要它们均在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和它们的等效方案的范围之内即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