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试釉的坯体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883131发布日期:2018-11-09 18:20阅读:59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试釉的坯体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试釉的坯体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陶瓷釉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釉是熔融在陶瓷制品表面上的玻璃质薄层,釉层既能提高陶瓷制品强度,又具有防渗、抗污和美化装饰的作用,被广泛施加在陶瓷器物的表面。当釉烧成时,釉中原有的物质分解和熔融,产生气泡并浮到表面,并且釉与其下方的坯体发生反应[w.d.kingery等.陶瓷导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463],形成中间层。因此包括熔融温度、熔体粘度、膨胀系数等釉的性质作用,釉层厚度或坯体表面形状能影响陶瓷器物的色彩或质感等外观特征的变化。亦即由外观特征来评价釉的工艺性能是可行的。在陶瓷工艺美术设计创新、陶瓷器物生产制造、陶瓷产品质量管理以及陶瓷釉的推广应用等方面,用户依靠试釉的样本,能快速直观地评价其工艺性能、外观特色,试釉样本制作是陶瓷生产制造的重要工艺环节之一。一件陶瓷器物本身往往包括了丰富表面形状,因此作为陶瓷釉的载体,样本坯体表面形状的特点或分布显得至关重要,对釉的工艺性能、外观特色等做出正确、充分地直观评价有重要作用,良好的样本能最大程度反映陶瓷器物成品的外观特色。

但是现有用于试釉的坯体存在制作随意、尺寸过小以及表面形状过少,不能充分反映陶瓷釉的工艺性能、外观特色,样本间的可比性低[johnbritt.thecompleteguidetohigh-fireglazes:glazing&firingatcone10.newyork,lark,animprintofsterlingpublishingco.,inc.2004;郑宁.陶艺的釉.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和johnbritt.thecompleteguidetomid-rangeglazes:glazing&firingatcones4-7.newyork,lark,animprintofsterlingpublishingco.,inc.2014],从而难以对样本工艺性能、外观特色做正确、充分地直观评价,对陶瓷釉的创新开发和推广应用也产生不利作用,甚至造成样本浪费和资源损耗。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直观地评价釉料工艺性能、外观特色的坯体及其制备方法。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试釉的坯体的制备方法,包括:

对多种陶瓷器物进行三维扫描,得到陶瓷器物的多种表面形状;

将所得陶瓷器物的多种表面形状集成为坯体的形状,所述坯体的形状包括施釉面、底座、以及位于施釉面和底座间的阻滞流釉区,所述施釉面包括记录区;

将所得坯体的形状制成模型并翻制成模具后,采用所述模具经注浆成型方法制备得到所述用于试釉的坯体。

较佳地,所述多种陶瓷器物包括陈设陶瓷或日用陶瓷。

较佳地,所述记录区为垂向平面。

又,较佳地,所述记录区还包括用于检视陶瓷釉的高温粘度的垂向刻度。

较佳地,所述施釉面还包括横向凹面、顶角凸面、纵向曲面、垂向平面、垂向凹面、波纹面、顶角、横向棱线、曲棱线、垂向直棱线、垂向波纹棱线、斜向渐消棱线中的至少一种。

较佳地,所述模具为石膏模具或具有吸水性的多孔材料制成的模具。

较佳地,所述注浆成型方法指空心注浆法:将浆料后注入模具中,待浆料在模具中部分凝固形成泥层后排出剩余浆料,再经干燥、脱模,得到所述用于试釉的坯体。具体来说,将制作坯体的坯料加水调配成浆料后注入模具中,待浆料在模具中停留一段时间后,因模具吸水作用,浆料接触模具面会凝结泥层,当泥层达到适当的厚度时,把模具内多余的浆料排出,模具内的泥层经干燥、脱模,得到所述用于试釉的坯体。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根据上述的制备方法制备的用于试釉的坯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制作规范,提高了样本间可比性;坯体具有常见陶瓷器物典型表面形状,多种面或棱线能多角度呈现陶瓷釉的工艺性能、外观特色;能反映出釉层厚度对外观的影响;增加了检视陶瓷釉高温粘度等工艺性能的记录条件,平行于底面的阻滞流釉区能有效保护窑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用于试釉的坯体得正面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用于试釉的坯体得背面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检视陶瓷釉的熔融性能的刻度;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釉的两种不同厚度的光谱反射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下述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应理解,下述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非限制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试釉的坯体,包括:施釉面、底座、以及在施釉面与底座间设置的阻滞流釉区。其中,施釉面集成有常见陶瓷器物的多种表面形状。施釉面包括记录区,其中记录区为垂向平面。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记录区上增加检视陶瓷釉工艺性能的记录条件。例如,在记录区设置垂向刻度,可检视陶瓷釉高温粘度。本发明中记录区的垂向刻度的精度可根据需要进行调节。底座通常具有平坦的底面可使坯体能平稳放置。阻滞流釉区在底座上方,大致平行于底座的底面。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施釉面还集成了横向凹面、顶角凸面、纵向曲面、垂向凹面、(纵向)波纹面、顶角、横向棱线、曲棱线、垂向直棱线、垂向波纹棱线、斜向渐消棱线等常见陶瓷器物典型表面形状中的至少一种。本申请中,横向是指水平方向,垂向是指垂直方向(第一竖直方向),纵向是指第二竖直方向(第二竖直方向的平面和第一竖直方向的平面可形成夹角,且均垂直于水平方向)。

以下示例性地说明用于试釉的坯体的制备方法。

收集大量陶瓷器物,并对大量陶瓷器物进行三维扫描,得到陶瓷器物的多种各异的表面形状。选用的陶瓷器物包括陈设陶瓷或日用陶瓷。其中,陶瓷器物的表面形状包括:横向凹面、顶角凸面、纵向曲面、垂向平面、垂向凹面、波纹面、顶角、横向棱线、曲棱线、垂向直棱线、垂向波纹棱线、斜向渐消棱线等典型表面形状。

将陶瓷器物的表面形状经优化设计后集成为坯体的形状。在施釉面与底座间设置阻滞流釉区,阻滞流釉区与底面平行,用于防止因流釉损害窑具。

按照坯体的形状制成模型并翻制成模具。其中,模具可为石膏模具。

采用所述模具经空心注浆法制备得到所述用于试釉的坯体。具体来说,将制作坯体的坯料加水调配成浆料后注入模具中,待浆料在模具中停留一段时间后,因模具吸水作用,浆料接触模具面会凝结泥层,当泥层达到适当的厚度时,把模具内多余的浆料排出,模具内的泥层经干燥、脱模,得到所述用于试釉的坯体。基于实际应用考虑,本发明中所制备的试釉的坯体的整体高度一般为但不仅限于5-30cm之间。针对不同釉料的试用,选择相应产品对应的陶瓷材料制备相应的坯体。所用坯料为长石质或绢云母质坯料,根据温度不同设计不同坯料组成。

下面进一步例举实施例以详细说明本发明。同样应理解,以下实施例只用于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内容作出的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下述示例具体的工艺参数等也仅是合适范围中的一个示例,即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通过本文的说明做合适的范围内选择,而并非要限定于下文示例的具体数值。

实施例1

一种试釉的坯体表面形状的获得方法:

选择适合陶瓷器物,对其进行三维扫描,获得表面形状;

经分析后获得典型表面形状,经优化设计后集成为用于试釉的坯体外观,其结构如图1和图2所述。其中,用于试釉的坯体包括施釉面(a)、记录区(b)、坯体与底座间的阻滞流釉区(c)、与窑具接触的底座(d);其施釉面集成多种表面形状,集成了横向凹面(1-1)、顶角凸面(1-2)、纵向曲面(1-3)、垂向平面(1-4)、垂向凹面(1-5)、波纹面(1-6)、顶角(1-7)、横向棱线(2-1)、曲棱线(2-2)、垂向直棱线(2-3)、垂向波纹棱线(2-4)、斜向渐消棱线(2-5)等常见陶瓷器物典型表面形状。

一种试釉的坯体成型的方法:集成的坯体外观经雕刻机制成模型;将模型翻制成石膏模具;采用空心注浆法成型。其中选用制坯浆料的成分包括:坯料、水和适量助剂。浆料含水率42%。将浆料注入模具中,在模具吸附作用下,经过一段时间浆料接触模具面会凝结泥层,经观察泥层厚度达到5mm时,把模具内多余的浆料排出后,带模具置于60℃环境进行干燥、脱模,得到所述用于试釉的坯体,其整体高度为16cm。其中,坯料的化学组成为:sio260%~70%,al2o322%~30,(r2o+ro)4.5%~7%以及助剂,各组分质量百分比之和为100%。

实施例2

一种用于试釉的坯体检视陶瓷釉工艺性能的记录方法:

在实施例1制备的用于试釉的坯体垂向记录区适合位置作刻度(参见图3),并按一定厚度,一定面积和一定刻度位置施釉。煅烧后,参照刻度检视陶瓷釉的熔融性能,做不同釉的熔融性能比较。

实施例3

一种用于试釉的坯体的使用方法,采用实施例1制备的试釉的坯体:

试釉采用浸釉法施釉,手持图2中底座(d)位将坯体倒置,使施釉面浸没于陶瓷釉浆后提出中,完成单次或多次浸施。再经干燥后,放置于窑炉内进行煅烧。其中选用釉的组分(wt.%):长石40%~70%,高岭土0~15%,碳酸钙7%~14%,石英0~15%,fe2o35%~8%,各组分质量百分比之和为100wt%。施釉釉层厚度1.0mm,烧成时间5小时,最高温度1300℃,氧化气氛。经煅烧,坯、釉组分互相扩散形成中间层,薄釉层的组分更接近坯的组分而不同于厚釉层,釉面产生色差。坯的多种表面增强了釉层厚度连续变化,使釉的熔融性能更为直观,择取釉层厚约0.2mm的a点及釉层厚约1.0mm的b点,做色度对比(参见图4)。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