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集装箱房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71850发布日期:2018-10-16 19:29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集装箱屋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组合式集装箱房屋。



背景技术:

集装箱房屋采用工厂模块化集成预制和现场组装模式,施工现场基本不产生建筑垃圾,建造方便快捷,循环利用率高,可多次周转使用,是真正符合绿色建筑理念的施工活动房屋。但现有的集装箱房屋普遍采用整体焊接而成,拆装麻烦,耗时耗力,经多次拆装还会产生大的损坏,造成资源浪费,而且还不能拆分成多个组件进行装箱,占用空间大,运输效率低,特别是在远距离运输的情况下,运输成本极高。因此如何实现集装箱房屋的便捷拆装及运输经济性是目前集装箱房屋建造行业的首要目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组合式集装箱房屋,结构牢固,各组件可标准化生产,拆装便捷,运输时占用空间小,运输成本低。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组合式集装箱房屋,包括箱底、立柱、墙板、压条框和屋顶,所述箱底包括由一对平行的长底梁和一对平行的短底梁围成长方形轮廓且四角通过下角件连接而成的外底框、设置在外底框内与短底梁平行的若干底次梁、分别插接固定在两个短底梁内侧上方的两个底边小梁、分别插接固定在两个短底梁内侧下方的两个封底小梁、两端分别焊接在两个封底小梁底部下表面的若干首尾搭接覆盖的底封板以及铺设在底次梁与底边小梁形成的平面上的若干首尾相贴的地板垫层板,所述底次梁通过插接固定在长底梁内侧的直角插件连接至长底梁,所述屋顶包括由一对平行的长顶梁和一对平行的短顶梁围成长方形轮廓且四角通过上角件连接而成的外顶框、垂直插接固定在长顶梁内侧中部的若干顶次梁、垂直交错固接在顶次梁上方的若干顶二级次梁、垂直交错固接在顶次梁下方的若干龙骨、卡扣在龙骨下部若干首尾相贴的吊顶板及扣接在外顶框上的若干首尾搭接覆盖的顶板,所述立柱垂直固接下角件和上角件,所述压条框是由位于四角且直角折弯的角压条、位于上部四边并通过角压条上部连接的上压条及位于下部四边并通过角压条下部连接的下压条所围成的长方体框架,所述压条框设置在外底框、外顶框及立柱围成的长方体框架内侧,所述长顶梁和短顶梁内侧下部均间隔固接有若干墙板压脚,所述墙板压脚外扣接上压条,所述墙板首尾贴合插接并嵌合在由外底框、外顶框及立柱围成的长方体框架和压条框之间。

所述底封板上间隔分布向下凸起的沿底封板长度方向延伸的底凸棱,一块底封板端部断面尺寸小的底凸棱搭接覆盖在相邻另一块底封板端部断面尺寸大的底凸棱内。

所述顶次梁和顶二级次梁之间卡接有若干个隔热垫块,螺栓依次穿过顶二级次梁和隔热垫块拧入至顶次梁。

所述顶二级次梁端部和龙骨端部之间固接有截面呈u形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竖直侧插接固定于短顶梁内侧中部。

所述龙骨下部设有连通外界的开口槽,所述吊顶板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插扣部和第二插扣部,一块吊顶板的第二插扣部贴合扣入相邻吊顶板的第一插扣部并共同扣入开口槽内。

所述顶板呈向上凸起的圆弧形且其两端顶部折弯垂直向下延伸形成扣接部,所述长顶梁和短顶梁的上部中间均内凹形成水槽,所述扣接部内表面贴合水槽内侧表面。

所述顶板上间隔分布向上凸起的贯穿顶板长度方向的顶凸棱,一块顶板端部断面尺寸大的顶凸棱搭接覆盖在另一块顶板端部断面尺寸小的顶凸棱上并以紧固件固定,位于外顶框长度方向两端的顶凸棱外各自贴合覆盖有顶封板并以紧固件固定,所述顶封板外端竖直侧内壁贴合于短顶梁上的水槽内侧壁。

所述立柱内侧上下两端分别设有呈l形的可分别贴合固接于上角件和下角件的两个柱连接板,所述立柱中部间隔并贴合焊接有若干与柱连接板平行的呈l形的柱加劲板。

所述上角件和下角件间连通有落水管,所述落水管通过半圆管卡固接至柱加劲板。

所述墙板包括内外两层彩钢板及粘合在两层彩钢板之间的夹芯层,所述彩钢板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弯钩部和可供第一弯钩部紧密扣入的第二弯钩部。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集装箱房屋各主要组件间活动连接,保障了结构稳定性的同时实现了快速安装和拆卸,降低了集装箱房屋的安装成本,而且各组件运输时占用空间小,便于运输,能够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此外各组件结构相对简单,可实现标准化生产,生产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为图2中b处的放大图;

图5为图2中c处的放大图;

图6为图2中d处的放大图;

图7为本发明的底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e处的放大图;

图9为本发明的地板垫层板的组装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龙骨与吊顶板连接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f处的放大图;

图12为本发明的顶板的俯视图;

图13为图12中g处的剖视图;

图14为图13中h处的放大图;

图15为本发明的顶板的组装示意图;

图16为图15中i处的放大图;

图17为本发明的压条框的连接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的侧视图;

图19为图18中j处的剖视图;

图20为图19中l处的放大图;

图21为图19中m处的放大图;

图22为图18中k处的剖视图;

图23为图22中n处的放大图;

图24为本发明的长顶梁、长底梁与墙板的连接示意图;

图25为图24中o处的放大图;

图26为图24中p处的放大图;

图27为本发明的立柱与外顶框的连接示意图;

图28为图27中q处的放大图。

图中:箱底1、外底框11、下角件111、长底梁112、短底梁113、下连接板114、下大l板115、出口槽116、下挡接部117、底次梁12、底边小梁13、封底小梁14、底封板15、底凸棱151、地板垫层板16、下拉条17、直角插件18、立柱2、墙板3、彩钢板31、夹芯层32、第一弯钩部33、第二弯钩部34、压条框4、角压条41、上压条42、第三卡扣部421、第四卡扣部422、卡条423、下压条43、角扣条44、下扣条45、屋顶5、外顶框51、上角件511、长顶梁512、短顶梁513、水槽514、上连接板515、上大l板516、导水口517、上挡接部518、顶次梁52、顶二级次梁53、龙骨54、开口槽541、吊顶板55、第一插扣部551、第二插扣部552、上拉条56、隔热垫块57、连接件58、顶板59、扣接部591、顶凸棱592、顶封板593、柱连接板6、柱加劲板7、落水管8、半圆管卡81、墙板压脚9、第一卡扣部91、第二卡扣部92、齿状抵扣部9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例对本发明的实质性特点和优势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所列的实施例。

如图1~图28所示,一种组合式集装箱房屋,包括箱底1、立柱2、墙板3、压条框4和屋顶5,所述箱底1包括由一对平行的长底梁112和一对平行的短底梁113围成长方形轮廓且四角通过下角件111连接而成的外底框11、设置在外底框11内与短底梁113平行的若干底次梁12、分别插接固定在两个短底梁113内侧上方的两个底边小梁13、分别插接固定在两个短底梁113内侧下方的两个封底小梁14、两端分别焊接在两个封底小梁14底部下表面的若干首尾搭接覆盖的底封板15以及铺设在底次梁12与底边小梁13形成的平面上的若干首尾相贴的地板垫层板16,所述底次梁12通过插接固定在长底梁112内侧的直角插件18连接至长底梁112。

所述长底梁112垂直于短底梁113,下角件111两端分别贴合插入对应的长底梁112与短底梁113端部空腔内并以螺栓固定;所述直角插件18一侧贴合插接固定于长底梁112内侧,另一侧焊接在底次梁12竖直侧两端部。

所述底边小梁13截面呈直角阶梯状,即上部为水平面,该水平面端部垂直向下延伸形成竖直侧面,竖直侧面向外垂直延伸再形成第二个水平面,最后再由这个第二个水平面外端垂直向下延伸形成第二个竖直侧面。

底边小梁13的下部竖直侧贴合插接固定于短底梁113内侧上部,其最上部与底次梁12最高处处于同一水平高度。

所述封底小梁14截面呈直角状,其竖直侧贴合插接固定于短底梁113内侧下部。

所述底封板15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焊接在封底小梁14与短底梁113内侧垂直的一侧下,底封板15上间隔分布向下凸起的沿底封板15长度方向延伸的底凸棱151,底凸棱151起到提高底封板15强度的作用;一块底封板15端部断面尺寸小的底凸棱151搭接覆盖在相邻另一块底封板15端部断面尺寸大的底凸棱151内;最后一块搭接的底封板15端部呈波浪状且抵接至长底梁112内侧,波浪状的结构具有一定的弹性,便于底封板15的焊接。

如图9所示,相贴的两块地板垫层板16相接处同时铺设在同一个底次梁12上;位于外底框11端部的地板垫层板16一端铺设在底边小梁13上,另一端铺设在底次梁12上;相贴两块地板垫层板16之间可用胶水粘合;每一块地板垫层板16中部均有一个或多个底次梁12支撑,以防止地板垫层板16中间承重过大而断裂。

所述箱底1还包括呈x形交叉固接在一对平行的长底梁112之间的两个下拉条17和贴合铺设在地板垫层板16上的地板革(图中未画出),两个下拉条17均位于底次梁12之下且两者交叉处上表面贴合固接至位于外底框11中部的底次梁12下侧的中间位置;下拉条17的作用在于进一步加固箱底1的结构强度,防止塌陷;地板革的作用在于增加箱底1的美观度,同时还具有防水、耐磨、耐污、耐腐蚀的功能。

所述屋顶5包括由一对平行的长顶梁512和一对平行的短顶梁513围成长方形轮廓且四角通过上角件511连接而成的外顶框51、垂直插接固定在长顶梁512内侧中部的若干顶次梁52、垂直交错固接在顶次梁52上方的若干顶二级次梁53、垂直交错固接在顶次梁52下方的若干龙骨54、卡扣在龙骨54下部若干首尾相贴的吊顶板55及扣接在外顶框51上的若干首尾搭接覆盖的顶板59。

所述长顶梁512与短顶梁513相互垂直,上角件511两端分别贴合插入对应的长顶梁512与短顶梁513端部空腔内并以螺栓固定。

所述顶次梁52和顶二级次梁53之间卡接有若干个隔热垫块57,螺栓依次穿过顶二级次梁53和隔热垫块57拧入至顶次梁52;隔热垫块57可减缓顶次梁52和顶二级次梁53之间的摩擦损坏。

所述顶二级次梁53端部和龙骨54端部之间固接有截面呈u形的连接件58,即连接件58上部固接至顶二级次梁53端部下表面,其下部固接至龙骨54端部上表面;所述连接件58的竖直侧插接固定于短顶梁513内侧中部;本发明中位于外顶框51两侧的龙骨54两端部也固接在短顶梁513内侧上;顶次梁52、顶二级次梁53与龙骨54交错固定构成一个网状结构,有利于增加屋顶5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所述龙骨54下部设有连通外界的开口槽541,所述吊顶板55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插扣部551和第二插扣部552,一块吊顶板55的第二插扣部552贴合扣入相邻吊顶板55的第一插扣部551并共同扣入开口槽541内。

所述顶板59呈向上凸起的圆弧形且其两端顶部折弯垂直向下延伸形成扣接部591,其弧形结构与一般的平坦形结构相比,外形美观,可承受更大的压力,能够缩短雨水在顶板59上的滞留时间,提高雨水排出速率;所述长顶梁512和短顶梁513的上部中间均内凹形成水槽514,所述扣接部591内表面贴合水槽514内侧表面。

所述顶板59上间隔分布向上凸起的贯穿顶板59长度方向的顶凸棱592,一块顶板59端部断面尺寸大的顶凸棱592搭接覆盖在另一块顶板59端部断面尺寸小的顶凸棱592上并以紧固件固定,位于外顶框51长度方向两端的顶凸棱592外各自贴合覆盖有顶封板593并以紧固件固定;紧固件均可采用螺栓螺帽连接,位于顶板59长度方向两端的两个顶凸棱592或顶封板593与顶凸棱592搭接覆盖处螺栓分别穿过上下两个顶凸棱592或顶封板593与顶凸棱592拧入至长顶梁512内侧上部;所述顶封板593外端竖直侧内壁贴合于短顶梁513上的水槽514内侧壁,也就是说顶板59为封闭式覆盖在外顶框51上,雨水不会落入外顶框51内。

所述屋顶5还包括呈x形交叉固接在一对平行的长顶梁512之间的两个上拉条56,两个上拉条56均位于顶次梁52和顶二级次梁53之间且两者交叉处固接在位于外顶框51中部的隔热垫块57上,也就是说螺栓依次穿过顶二级次梁53、两个上拉条56交叉处和隔热垫块57拧入顶次梁52;上拉条56的作用在于进一步加固屋顶5的结构强度。

所述吊顶板55和顶板59之间还填充有玻璃保温棉或岩棉等保温材料(图中未画出),以实现保温隔热效果。

所述立柱2垂直固接下角件111和上角件511,所述立柱2内侧上下两端分别设有呈l形的可分别贴合固接于上角件511和下角件111的两个柱连接板6;具体地,所述下角件111顶部设有l形的下连接板114,螺栓穿过柱连接板6拧入下连接板114使得立柱2与下角件111固接,所述上角件511底部设有l形的上连接板515,螺栓穿过柱连接板6拧入上连接板515使得立柱2与上角件511固接;所述立柱2中部间隔并贴合焊接有若干与柱连接板6平行的呈l形的柱加劲板7;所述柱加劲板7可增加立柱2的强度。

所述压条框4是由位于四角且直角折弯的角压条41、位于上部四边并通过角压条41上部连接的上压条42及位于下部四边并通过角压条41下部连接的下压条43所围成的长方体框架,具体地,所述上压条42和下压条43上下平行设置,角压条41上部两侧分别贴合焊接上压条42,角压条41下部两侧分别贴合焊接下压条43;所述压条框4设置在外底框11、外顶框51及立柱2围成的长方体框架内侧,其底部抵接至地板革,实际上压条框4的重量主要是由箱底1承担;所述长顶梁512和短顶梁513内侧下部均间隔固接有若干墙板压脚9,所述墙板压脚9外扣接上压条42;所述墙板压脚9背离墙板3面上下部分别设有第一卡扣部91和第二卡扣部92,墙板压脚9背离墙板3面中部设有齿状抵扣部93;所述上压条42面向墙板3面上下部分别设有与第一卡扣部91配合扣接的第三卡扣部421和与第二卡扣部92配合扣接的第四卡扣部422,上压条42面向墙板3面中部设有与齿状抵扣部93配合扣接的卡条423;为增加压条框4的结构稳定性,在角压条41两侧内凹处分别卡扣有贯穿角压条41长度方向的角扣条44,在下压条43中部内凹处卡扣有贯穿下压条43长度方向的下扣条45。

所述墙板3首尾贴合插接并嵌合在由外底框11、外顶框51及立柱2围成的长方体框架和压条框4之间;具体地,所述长顶梁512和短顶梁513下部内侧均设有防止墙板3向外倾覆的上挡接部518,所述长底梁112和短底梁113上部内侧设有防止墙板3向外倾覆的下挡接部117,每组首尾贴合插接的墙板3左右两端分别嵌合在立柱2和角压条41之间,每组墙板3上部嵌合在上挡接部518和上压条42之间,每组墙板3下部抵接至下挡接部117;立柱2、外底框11和外顶框51围成的长方体框架与压条框4间的位置关系直接限定了墙板3的嵌合位置,墙板3安装时无需进行焊接操作,安装便捷且结构稳定,提高了安装效率,保证了安装质量。

所述墙板3包括内外两层彩钢板31及粘合在两层彩钢板31之间的夹芯层32,所述彩钢板31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弯钩部33和可供第一弯钩部33紧密扣入的第二弯钩部34;所述夹芯层32可采用玻璃保温棉或岩棉等保温材料,不仅降低了墙板3的自重,还提高了墙板3的隔音、隔热、保温性能。

所述上角件511和下角件111间连通有落水管8,所述落水管8通过半圆管卡81固接至柱加劲板7;所述上角件511上位于上连接板515上方高度处设有可插接固定至对应长顶梁512和短顶梁513内的上大l板516,所述上大l板516中间位置处设有导水口517,所述下角件111位于下连接板114下方高度处设有可插接固定至对应长底梁112和短底梁113内的下大l板115,所述下大l板115中间位置处设有出口槽116,落水管8上端套设在导水口517外缘,落水管8下端穿入出口槽116;下雨时,雨水落至顶板59后沿顶板59快速流向水槽514并流向导水口517,再经由落水管8排至屋外,实现了快速排水,防止雨水大量积聚而造成安全隐患。

集装箱房屋各主要组件间活动连接,使得安装工序得到简化,安装质量变得可控,当需要拆卸时卸下紧固件即完成拆卸,不会损坏原有组件,能够反复使用,节约了综合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