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墙砖固定装置、墙砖固定方法及墙体结构与流程

文档序号:16464966发布日期:2019-01-02 22:44阅读:575来源:国知局
一种墙砖固定装置、墙砖固定方法及墙体结构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墙砖固定装置、墙砖固定方法及墙体结构。



背景技术:

为了使建筑达到一种仿古的建筑效果,建筑设计人员通常选择外墙砖对建筑的外立面进行改造。

由于外墙砖砌成的外墙只用于美化建筑的外立面,外墙砖的尺寸较小,使得外墙砖不适合单独用于墙体砌筑,因此,一般利用粘结材料将外墙砖粘贴到墙面上。

但是,利用粘结材料将外墙砖粘接在墙面上,使得外墙砖与墙面粘结的可靠度完全依靠粘结材料,粘结材料中的硅酸盐遇到空气或者墙体内的水气,硅酸根离子容易发生水解反应,导致墙体“泛碱”,使得粘结材料的粘结效果变差,因此,采用粘结材料将外墙砖粘接在墙面时,外墙砖很容易从墙面掉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在墙面中锚固拉结钢筋的方法。该方法首先将设置在外墙中的纵向钢筋和横向钢筋焊接在一起,然后利用锚固的方法拉结外墙中的纵向钢筋和横向钢筋,从而使得纵向钢筋和横向钢筋对外墙体进行固定。由于该方法需要现场对纵向钢筋和横向钢筋进行大量焊接,因此,对钢筋的焊接增加了施工的繁琐程度,使得施工进度缓慢。

此外,目前建筑规范对建筑墙体的砖砌筑的高度有严格的限制,超出建筑规范要求的高度则需要增加混凝土梁柱以固定砖墙。然而,增加混凝土梁柱之后使得外墙砖的立面外观效果不连续,但是如果不增加混凝土梁柱则容易造成墙体的坍塌。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为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墙砖固定装置、墙砖固定方法及墙体结构。通过该墙砖固定装置可将墙砖牢固的固定在基墙上,从而能够有效防止墙砖脱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墙砖固定装置,所述墙砖固定装置包括:基座板,所述基座板通过固定件固定在基墙上;挂件,所述挂件的一端卡和在所述基座板上,所述挂件的另一端插接在墙砖上。

可选的,所述的墙砖固定装置的基座板包括:固定板、与固定板连接在一起的勾槽;其中,所述固定板用于设置所述固定件;所述勾槽用于卡和所述挂件;所述挂件包括:基部、与所述基部的一端连接的勾部、与所述基部的另一端连接的插接部;其中,所述勾部与所述勾槽相适配;所述插接部用于插接所述墙砖。

可选的,所述的墙砖固定装置的所述勾槽包括:依次相连的侧向延伸部、导向部和锁止部;其中,所述侧向延伸部从所述固定板一侧延伸出;所述侧向延伸部和所述锁止部均位于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导向部之间,且所述锁止部远离所述导向部的边缘与所述固定板之间具有预设间距,所述预设间距大于所述勾部的厚度。

可选的,所述侧向延伸部垂直于所述固定板设置。

可选的,所述锁止部与所述侧向延伸部平行设置。

可选的,所述导向部呈弧面,所述弧面凹向所述固定板。

可选的,所述插接部为插接板;所述插接板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基部的所述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端或所述第二端上;或,所述基部的所述另一端连接在所述插接板的板面上。

可选的,所述插接板垂直于所述基部。

可选的,所述固定件包括至少两个。

可选的,所述固定件包括:锚栓和/或螺钉。

可选的,所述锚栓包括:膨胀型锚栓、扩孔型锚栓、粘结型锚栓中的一种或多种。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墙砖固定方法,所述墙砖固定方法包括:在基墙上固定基座板;将挂件的一端卡和在所述基座板上,将所述挂件的另一端插接在墙砖上。

可选的,所述基座板包括勾槽,所述挂件包括勾部;所述将挂件的一端卡和在所述基座板上包括:将所述勾部卡和在所述勾槽内。

可选的,所述墙砖上开设有凹槽;所述挂件包括基部和插接部;所述插接部为插接板;所述插接板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基部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端上,所述将所述挂件的另一端插接在墙砖上包括:将所述插接板插接在所述凹槽内;或,所述基部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端上,所述将所述挂件的另一端插接在墙砖上包括:将所述插接板插接在所述凹槽内。

可选的,所述墙砖上开设有凹槽;所述挂件包括基部和插接部;所述插接部为插接板;所述插接板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基部一端连接在所述插接板的板面上;从所述第一端到所述基部与所述插接板的板面的连接处为一插接部,从所述第二端到所述基部与所述插接板的板面的连接处为另一插接部;所述将所述挂件的另一端插接在墙砖上包括:将两个所述插接部分别插接在两块所述墙砖的所述凹槽内。

可选的,所述墙砖包括两个凹槽,所述两个凹槽分别位于所述墙砖的相对两面;所述挂件包括基部和插接部;所述插接部为插接板;所述插接板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基部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插接板的板面上;从所述第一端到所述基部与所述插接板的板面的连接处为一插接部,从所述第二端到所述基部与所述插接板的板面的连接处为另一插接部;提供至少两个所述挂件;所述将所述挂件的另一端插接在墙砖上包括:将至少一个所述插接部插接在其中一个所述凹槽内,将至少一个所述插接部插接在另外一个所述凹槽内。

可选的,所述在基墙上固定基座板包括:提供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为锚栓;在基墙上安装锚栓;通过所述锚栓将所述基座板固定在所述基墙上。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墙体结构,包括基墙、外墙和至少上述所述的墙砖固定装置;所述外墙包括:多块墙砖;其中至少有一块所述墙砖通过所述墙砖固定装置固定在所述基墙上。

可选的,所述外墙包括至少一层所述墙砖,每层所述墙砖包括至少一块所述墙砖;至少有一层所述墙砖通过所述墙砖固定装置固定在所述基墙上,其中,通过所述墙砖固定装置固定的每块所述墙砖包括相对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面和/或所述第二面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墙砖固定装置包括多个所述挂件;每块所述墙砖对应至少一个所述挂件。

可选的,所述挂件包括:基部、与所述基部的一端连接的插接部;所述插接部用于插接所述墙砖;所述插接部为插接板;所述插接板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基部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插接板的板面上;从所述第一端到所述基部与所述插接板的板面的连接处为一插接部,从所述第二端到所述基部与所述插接板的板面的连接处为另一插接部;在所述外墙中,至少有相邻两层所述墙砖通过同一所述墙砖固定装置固定在所述基墙上;其中,固定所述相邻两层所述墙砖的所述墙砖固定装置上的每个所述挂件插接两块所述墙砖,每个所述挂件的两个插接部分别插接在两块所述墙砖的所述凹槽内,所述两块所述墙砖的所述凹槽相对设置。

可选的,在所述外墙中,至少有相邻三层所述墙砖通过两个所述墙砖固定装置固定在所述基墙上;其中一层所述墙砖的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上均开设有凹槽;在与所述一层墙砖相邻的两层墙砖中,其中一层所述墙砖与所述第一面相对的一面上开设有凹槽,其中另一层所述墙砖与所述第二面相对的一面上开设有凹槽。

可选的,所述挂件包括:基部、与所述基部的一端连接的插接部;所述插接部用于插接所述墙砖;所述插接部为插接板;所述插接板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基部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端或所述第二端上;通过所述墙砖固定装置固定在所述基墙上的所述墙砖,包括相对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面或所述第二面上开设有凹槽;在所述外墙中,至少有一层所述墙砖通过所述墙砖固定装置固定在所述基墙上,其中,固定所述墙砖的所述墙砖固定装置上的每个所述挂件插接一块所述墙砖,每个所述挂件的插接板插接在所述墙砖的所述凹槽内。

可选的,每相邻两层墙砖之间设置有粘结层。

可选的,所述基墙与所述外墙之间设置有粘结层。

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墙砖固定装置,可以通过先将墙砖插接在挂件上,再将挂件卡合在基座板上,然后将基座板固定在基墙上,从而达到将墙砖固定在基墙上的效果。使得墙砖固定装置在应用于立面外墙的墙体砌筑时,能够有效防止墙砖从基墙上脱落。利用墙砖固定装置固定外墙砖的固定方式比目前仅采用砂桨粘结的方式,能够将外墙砖固定的更加牢固,使得其不易脱落。

而且,在基墙上利用墙砖固定装置固定外墙砖的固定方式,相比于背景技术部分提到的,在墙面中锚固拉结钢筋的方法,更加便于施工人员操作,工序简单,很大程度的减小了施工的繁琐程度,因此,利用墙砖固定装置对墙砖进行固定能够加快施工进度。

此外,当立面外墙的墙体砌筑到达一定高度时,可以砌筑一层由墙砖固定装置固定在基墙上的墙砖。由于这层墙砖通过墙砖固定装置固定在基墙上,使得其具有一定的承重能力,所以可以对其上层的墙砖起到支撑作用。这就使得,当立面外墙的墙体砌筑到达一定高度时,不再需要增加混凝土梁柱以支撑砖墙,从而使得立面外观保持连续。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墙砖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墙砖固定装置将墙砖固定在基墙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墙砖固定装置中的挂件和基座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墙砖固定装置中的挂件和基座板适配卡和在一起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墙砖固定装置中的基座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墙砖固定装置中的一种挂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墙砖固定装置中的另一种挂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墙砖固定装置中的一种挂件插接墙砖的状态结构示意图一;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墙砖固定装置中的一种挂件插接墙砖的状态结构示意图二;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墙砖固定装置中的一种挂件插接墙砖的状态结构示意图三;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墙砖固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墙体结构的透视示意图;

图13为图12中的墙体结构沿a-a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图14为图12中的墙体结构沿b-b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墙砖固定装置01,包括:基座板1,基座板1通过固定件固定在基墙上;挂件3,挂件3的一端卡和在基座板1上,挂件3的另一端插接在墙砖上。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在图1中示意出的基座板1的结构仅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具体情况,此处对于基座板的结构不作具体限定,只要能够满足可以通过固定件固定在基墙2上,且能够卡和挂件3即可;在图1中示意出的挂件3的结构也仅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具体情况,此处对于挂件的具体结构不作具体限定,只要能够满足其一端可以卡和在基座板1上,另一端可以插接在墙砖上即可。

第二、参考图1所示,挂件3的一端卡和在基座板1上,指的是挂件3的一端与基座板1连接在一起,从而使得另一端可以侧向延伸出,以便于插接墙砖。

第三、由于构成墙砖固定装置01各部分的材料通常具有一定的刚性,因此,在挂件3卡和在基座板1上时,能够使得挂件3承载墙砖的重量。

基于此,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墙砖固定装置01,可以通过先将墙砖4插接在挂件3上,再将挂件3卡合在基座板1上,然后将基座板1固定在基墙2上,从而达到将墙砖4固定在基墙2上的效果。使得墙砖固定装置01在应用于立面外墙的墙体砌筑时,能够有效防止墙砖4从基墙2上脱落。利用墙砖固定装置01固定外墙砖的固定方式比目前仅采用砂桨粘结的方式,能够将外墙砖固定的更加牢固,使得其不易脱落。

而且,在基墙2上利用墙砖固定装置01固定外墙砖的固定方式,相比于背景技术部分提到的,在墙面中锚固拉结钢筋的方法,更加便于施工人员操作,工序简单,很大程度的减小了施工的繁琐程度,因此,利用墙砖固定装置01对墙砖4进行固定能够加快施工进度。

此外,当立面外墙的墙体砌筑到达一定高度时,可以砌筑一层由墙砖固定装置01固定在基墙2上的墙砖4。由于这层墙砖4通过墙砖固定装置01固定在基墙2上,使得其具有一定的承重能力,所以可以对其上层的墙砖4起到支撑作用。这就使得,当立面外墙的墙体砌筑到达一定高度时,不再需要增加混凝土梁柱以支撑砖墙,从而使得立面外观保持连续。

示例的,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墙砖固定装置01的具体结构:参考图3中的(a)部分所示,基座板1包括:固定板12、与固定板12连接在一起的勾槽13;其中,固定板12用于设置图3中的(b)部分所示的固定件11,示例的,固定板12上可以开设有安装孔(图3中的(a)部分未示意出),固定件11穿过安装孔将基座板1固定在基墙上;勾槽13用于卡和如图3中的(c)部分所示的挂件3。参考图3中的(c)部分所示,挂件3包括:基部31、与基部31的一端连接的勾部32、与基部31的另一端连接的插接部33;其中,勾部32与勾槽13相适配;插接部33用于插接如图3中的(d)部分所示的墙砖4。

需要说明的是,勾部32与勾槽13相适配指的是,勾部32与勾槽13可以卡和在一起,示例的,参考图3中的(a)和(c)部分以及图4所示,挂件3的勾部32可以从基座板1的勾槽13的一端滑入勾槽13内,勾部32卡和在勾槽13内。

参考图2和图3中的(a)部分所示,固定板12是一个平面结构,可以通过固定件11固定安装在基墙2上,且与基墙2平行。示例的,基座板1的勾槽13的侧面呈开口朝向固定板12的“u”字型,相应的,挂件3的勾部32的侧面呈开口朝向插接部33的“u”字型,勾部32可以从勾槽13的一端滑入勾槽13内,参考图4所示,挂件3的勾部32与基座板1的勾槽13适配的卡和在一起。勾部32可以在勾槽13内沿基座板的长度方向(图3中的(a)部分标记为l2)滑动,墙砖4插接在挂件3的插接部33上,可以根据需要,将墙砖4滑动到适应的位置。

上述结构的墙砖固定装置01便于施工人员操作,工序简单,减小了施工的繁琐程度,从而能够加快墙体砌筑的施工进度。

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勾槽13包括:依次相连的侧向延伸部131、导向部132和锁止部133。

其中,参考图5所示,侧向延伸部131从固定板12一侧延伸出,结合图2、图4和图5所示,固定板12固定在基墙2上时,侧向延伸部131在基墙2的一侧处于侧向悬空状态,以便于整个基座板1卡和挂件3,使得挂件3处于侧向悬空状态,以便于挂件3插接墙砖4。

参考图5所示,侧向延伸部131和锁止部133均位于固定板12与导向部132之间,示例的,勾槽13呈开口朝向固定板12的、类似的“u”字型,以便于卡和如图6和图7所示的挂件3的勾部32;且锁止部133远离导向部132的边缘与固定板12之间具有预设间距(图5中标记为x),该预设间距大于如图6所示的挂件3中的勾部32的厚度(图6中标记为y),使得勾部32可以从勾槽13的一端滑入,并卡和在勾槽13内。勾部32卡和在勾槽13内的状态参考图4所示。

进一步的,参考图5所示,侧向延伸部131垂直于固定板12设置,参考图2所示,这样使得,整个墙砖固定装置01可以垂直固定于基墙2上,使得通过其固定的墙砖4与基墙2相对的一面平行于基墙2的墙面,从而,使得由墙砖4砌筑成的墙体5的墙面整体平行于基墙2的墙面,使得立面外观显得整齐有序。

进一步的,参考图5所示,锁止部133与侧向延伸部131平行设置,结合图4~图5所示,这样使得,勾槽13在卡和挂件3的勾部32时,使得挂件3的基部31平行于侧向延伸部131,再结合图2所示,从而使得挂件3的基部31垂直于基墙2的墙面,使得挂件3插接的墙砖4与基墙2的墙面相对的一面平行于基墙2的墙面,从而,使得由墙砖4砌筑成的墙体5的墙面整体平行于基墙2的墙面,使得立面外观显得更加整齐有序。

进一步的,参考图5所示,导向部132呈弧面,弧面凹向固定板12,使得勾部32安装时可以更加顺畅地滑入勾槽13内。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5所示,弧面凹向固定板12指的是弧面的内缘132a朝向固定板12。

进一步的,如图6和图7所示,挂件3的插接部33为插接板33;插接板33具有相对的第一端331和第二端332;参考图6所示,基部31的另一端连接在插接板33的板面333上,使得插接板33和基部31构成的形状呈类似的“t”字型,其中,基部31构成“t”字型的竖向边,插接板33构成“t”字型的横向边,从而如图8和图9所示,使得插接部33上下两部分可以插接两块墙砖4;

或者,参考图7所示,基部31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一端331或第二端332上(图7中仅以基部31连接在第二端332上为例进行示意),使得插接板33和基部31构成的形状呈类似的“l”字型,其中,基部31构成“l”字型的长边,插接板33构成“l”字型的短边,从而如图10所示,使得插接部33可以插接一块墙砖4。

进一步的,参考图6和图7所示,插接板33垂直于基部31,结合图2所示,使得插接板33的板面平行于基墙2的墙面,使得挂件3插接的墙砖4与基墙2的墙面相对的一面平行于基墙2的墙面,从而,使得由墙砖4砌筑成的墙体5的墙面整体平行于基墙2的墙面,使得立面外观显得更加整齐有序。

进一步的,参考图2所示,将基座板1固定在基墙2上的固定件11包括至少两个(图2中仅以包括三个固定件11进行示例),使基座板能够更稳定的固定在基墙2上,使其不会出现上下摆动的情况。

示例的,固定件11包括:锚栓和/或螺钉。相对于螺钉,锚栓具有一定的抗腐蚀性,使得墙砖固定装置01具有更久的使用年限,具体的,锚栓可以是:膨胀型锚栓、扩孔型锚栓、粘结型锚栓中的一种或多种。

如图1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墙砖固定方法,该墙砖固定方法包括:

步骤s101、在基墙上固定基座板;

步骤s102、将挂件的一端卡和在基座板上,将挂件的另一端插接在墙砖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墙砖固定方法的有益效果与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墙砖固定装置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基座板包括勾槽(例如图3中所示的勾槽13),挂件包括勾部(例如图3中所示的勾部32);

将挂件的一端卡和在基座板上包括:将勾部卡和在勾槽内。

示例的,参考图3中的(a)和(c)部分以及图4所示,将挂件3的勾部32从基座板1的勾槽13的一端滑入勾槽13内,勾部32卡和在勾槽13内。

这样的墙砖固定方法,使得施工人员操作方便,从而能够加快墙体砌筑的施工进度。

具体的,参考图3所示,墙砖4上开设有凹槽41;

参考图6和图7所示,挂件3包括基部31和插接部33;插接部33为插接板33;插接板33具有相对的第一端331和第二端332;

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示例的可以通过图6中所示的类似于“t”型挂件和图7中所示的类似于“l”型挂件这两种不同的挂件对墙砖4进行固定:

参考图6所示,针对“t”型挂件,插接板33和基部31构成的形状呈类似于“t”字型,基部31一端连接在插接板33的板面333上;从第一端331到基部31与插接板33的板面333的连接处为一插接部,从第二端332到基部31与插接板33的板面333的连接处为另一插接部;将挂件3的另一端插接在墙砖上包括:参考图8和图9所示,将两个插接部分别插接在两块墙砖4的凹槽41内。

这样使得,安装墙砖的操作过程简单方便,且安装一个挂件可以插接两块墙砖,使得施工的繁琐程度减小,从而加快施工进度。

参考图7所示,针对“l”型挂件,插接板33和基部31构成的形状呈类似于“l”字型,基部31的一端连接在第一端331上或第二端332上,将挂件3的另一端插接在墙砖4上包括:结合参考图10所示,将挂件3的插接板33插接在凹槽41内。

这样使得,安装墙砖的操作过程简单方便,使得施工的繁琐程度减小,从而加快施工进度。

如图9所示,当提供的墙砖包括两个凹槽,即在墙砖的两面上均开设有凹槽41,其中一面上的凹槽如图3中所示的凹槽41,另一面上的凹槽参考图3中所示的凹槽41,此处不再赘述,该两个凹槽分别位于墙砖的相对两面,即当墙砖平放时的上下两个面;

提供至少两个“t”型挂件;将挂件的另一端插接在墙砖上包括:将至少一个插接部插接在其中一个凹槽内,将至少一个插接部插接在另外一个凹槽内。

这样使得一块墙砖由两个挂件插接,使得墙砖固定的更加牢固,不易脱落。

具体的,在基墙上固定基座板时:提供固定件为如图3所示的锚栓11;在基墙上安装锚栓11;参考图2所示,通过锚栓11将基座板1固定在基墙2上,操作过程简单方便。

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墙体结构,包括基墙2、外墙5和至少一个如图1所示的墙砖固定装置01;

外墙5包括:多块墙砖4;其中至少有一块墙砖4通过墙砖固定装置01固定在基墙2上。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为了示意出该墙体结构的内部结构,上述图2中仅以外墙5的部分墙面为例进行示例;且为了更清楚地示意出墙砖4通过墙砖固定装置01固定在基墙2上的具体结构,上述图2中仅示意出了墙砖固定装置01中的部分数量的挂件。

进一步的,如图12~图14所示,外墙5包括至少一层墙砖4,每层墙砖4包括至少一块墙砖4;至少有一层墙砖4通过墙砖固定装置01固定在基墙2上,其中,参考图3所示,通过墙砖固定装置01固定的每块墙砖4包括相对的第一面和第二面,即墙砖4平放时的上下两个面,第一面和/或第二面上开设有凹槽41;墙砖固定装置01包括多个挂件3;每块墙砖4对应至少一个挂件3。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上述图12~图14仅以上述墙体结构的一部分为例进行示例。

该墙体结构的外墙5包括多层墙砖4,每层墙砖4包括多块墙砖4,示例的,墙砖固定装置01中的挂件3为“t”型挂件,其中六层墙砖4通过三个墙砖固定装置01固定在基墙2上,其中每个墙砖固定装置01固定上下两层墙砖4;示例出的每块墙砖4仅有一个面上开设有凹槽41;每块墙砖4通过两个挂件3插接。

这样的墙体结构,由于存在外墙5中的某些层墙砖通过墙砖固定装置01固定在基墙2上,使得其具有一定的承重能力,所以可以对其上层的墙砖起到支撑作用。这就使得,当立面外墙的墙体砌筑到达一定高度时,不再需要增加混凝土梁柱以支撑砖墙,从而使得立面外观保持连续。

参考图8所示,示例的,当挂件为“t”型挂件,在外墙5中,至少有相邻两层墙砖4通过同一墙砖固定装置固定在基墙上(图8中仅示意出了两层的情况);其中,固定相邻两层墙砖4的墙砖固定装置上的每个挂件3插接两块墙砖4,每个挂件的两个插接部分别插接在两块墙砖4的凹槽41内,两块墙砖4的凹槽41相对设置,即两个凹槽面对面。

进一步的,参考图9所示,示例的,在外墙5中,至少有相邻三层墙砖4通过两个墙砖固定装置固定在基墙上(图9仅示意出了三层的情况);其中一层墙砖4的第一面和第二面上均开设有凹槽41;在与这一层墙砖相邻的两层墙砖中,其中一层墙砖4与第一面相对的一面上开设有凹槽41,其中另一层墙砖与第二面相对的一面上开设有凹槽41。

参考图10所示,示例的,当挂件为“l”型挂件,通过墙砖固定装置固定在基墙上的墙砖4,仅有一面开设有凹槽41;在外墙中,至少有一层墙砖4通过墙砖固定装置固定在基墙上,其中,固定墙砖4的墙砖固定装置上的每个挂件3插接一块墙砖4,每个挂件3的插接板插接在墙砖的凹槽41内。

进一步的,参考图13和图14所示,每相邻两层墙砖之间设置有粘结层51,使得上下两块墙砖之间具有一定的粘结力,使得外墙5的墙体更加牢固。

进一步,参考图2所示,基墙与外墙之间有粘结层51,墙砖4与基墙2之间既通过粘结层粘结,又通过墙砖固定装置01固定,起到双重防脱的作用。

上述粘结层51可以是砂浆或者胶粘剂。

需要说明的是,

当外墙5中有部分层或者全部的墙砖4是通过墙砖固定装置01固定在基墙2上时,为了使得墙砖4更加牢固的固定在基墙2上,粘结层51还可以设置在基座板1与外墙5之间,从而达到双重防脱的效果。

在具体砌墙过程中,提供的材料一般是具有一定规格的。下面提供一组具体规格的材料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但提供的材料的规格只是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是限制本发明。

表1.提供材料的具体规格

注:表中表示规格的数字的单位为mm。包括多个挂件的基座板在其长度方向是连续的,它的长度可以称作连续通长,基座板的连续通长l2可以根据外墙的长度情况确定。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