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射工位“W”型导流槽直流段顶部耐火混凝土防护层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143379发布日期:2018-12-05 15:37阅读:31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土木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发射工位导流槽施工方法,具体涉及“w”型导流槽冲击区顶部耐火混凝土防护层的现场浇筑施工方法。

技术背景

发射工位导流槽的主要功能是将火箭发射时助推器点火产生的高温高流速尾焰按设计方向排出塔架或坑道以外,防止燃气回火或冲向地面的设施,从而保证火箭发动机的正常工作,以消除其对周围设施的损坏。目前导流槽的主体结构多为钢筋混凝土,其工作层为现浇的耐火钢筋混凝土防护层,用以抵抗火箭发射时的高温热冲击。发射工位导流槽一直采用现场浇注成型,所用材料多为高铝系浇注料,浇注完成后经自然养护后投入使用。

“w”型导流槽是地下发射工位采用的一种导流槽型式,这种结构的耐火防护层采用现浇施工工艺具有较好的整体性。其直流段近似两个圆柱面的交接部位,直流段每一侧,下部为圆柱面,接近顶部为平面,顶部为圆弧面,如图1所示,图中虚线为耐火混凝土防护层表面控制线。直流段尤其是顶部直喷区受到高温强气流的冲刷,其施工质量的好坏对导流槽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有重要影响。

“w”型导流槽直流段圆弧形顶部现浇施工时,通常为直流段的最后施工部位,传统的支模浇筑工艺复杂,模板不易支设,混凝土振捣难度大,影响施工质量,易造成发射使用过程中的过快烧蚀从而缩短使用寿命。需要探索一种新的施工方法,在保证顶部设计弧度和混凝土浇筑质量的同时简化施工工艺,缩短施工周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发射工位“w”型导流槽直流段圆弧形顶部耐火混凝土防护层施工,提出了一种支模浇筑与刮板刮制相结合的施工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摒弃原来导流槽直流段顶部完全采用支模浇筑的施工方法,采用支模浇筑与刮板刮制相结合的施工工艺进行施工,即:弧形顶部分两次支模、浇筑到最大标高,然后用特制弧形刮板完成表面的成型。

包括以下具体施工步骤:

1)支设直模板,模板顶面低于直流段顶部耐火混凝土防护层设计标高;

2)浇筑耐火混凝土到直模板顶面,进一次浇筑;

3)浇筑到一次浇筑面以后,在直模板顶面加设1~2层长方木,达到加高模板高度的目的,使长方木顶面高于直流段顶部耐火混凝土防护层设计标高;

4)继续浇筑混凝土至长方木顶面,至混凝土表面高于侧墙上的最高控制点,形成二次浇筑面;

5)待混凝土初凝时拆除加设的长方木;

6)按照直流段顶部耐火混凝土防护层设计弧度制作刮板,用刮板弧面沿着直模板顶面将直流段顶部处多余混凝土切除;

7)切除完成后,用抹子对表面进行抹平处理,得到成型的直流段顶部耐火混凝土防护层弧形顶部。

进一步的,步骤1)中支设直模板时,模板顶面低于直流段顶部耐火混凝土防护层设计标高90~110mm。

进一步的,步骤3)中长方木设置完成后,长方木顶面高于直流段顶部耐火混凝土防护层设计标高10~50m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支模浇筑与刮板刮制相结合的施工工艺,可用于发射工位“w”型导流槽直流段圆弧形顶部耐火混凝土防护层施工,具有以下优点:

1)工艺简单:由于省去了顶部弧形模板的制作和支设,大大简化了施工工艺,缩短了施工时间。

2)浇筑质量可靠:没有顶部弧形模板的限制,可以充分利用振捣棒等振捣设备对混凝土拌合物进行振捣,使混凝土更加密实,提高了浇筑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w”型导流槽的侧面投影示意图;

图2为施工方法步骤示意图(a-直模支设);

图3为施工方法步骤示意图(b-一次混凝土浇筑);

图4为施工方法步骤示意图(c-设置长方木);

图5为施工方法步骤示意图(d-二次混凝土浇筑);

图6为施工方法步骤示意图(e-混凝土初凝);

图7为施工方法步骤示意图(f-刮板施工);

图8为施工方法步骤示意图(g-顶部成型)。

附图标记:

1.直流段;2.控制线;2-1.控制点;3.直模板;4.一次浇筑面;5.长方木;6.二次浇筑面;7.混凝土初凝面;8.待切除部分;9.刮板;10.直流段顶部弧形的耐火混凝土防护层。

具体实施方式

图2~8为发射工位“w”型导流槽直流段顶部耐火混凝土防护层施工方法的工作流程,

具体步骤为:

1)如图2所示,支设直模板3,模板顶面低于直流段1顶部耐火混凝土防护层设计标高。

2)如图3所示,浇筑耐火混凝土到直模板3顶面,进行一次浇筑。

3)如图4所示,浇筑到一次浇筑面4以后,紧接着在直模板3顶面加设一到两层长方木5,达到加高模板高度的目的,使长方木5顶面稍高于直流段1顶部耐火混凝土防护层设计标高。

4)如图5所示,随即继续浇筑混凝土至长方木5顶面,直流段1顶部耐火混凝土防护层设计标高已通过之前的控制线2和控制点2-1标注在侧墙混凝土基面上,即此时的混凝土表面高于侧墙上的最高控制点,形成二次浇筑面6。

5)如图6所示,待混凝土初凝时拆除加设的长方木5,即混凝土初凝面7,注意初凝时间的把握,拆除长方木时混凝土不能出现明显塌缩变形,同时还具有可塑性;

6)如图7所示,按照直流段1顶部耐火混凝土防护层设计弧度制作刮板,用刮板弧面沿着直模板顶面,将直流段顶部混凝土初凝面处多余混凝土切除。

7)如图8所示,切除完成后,用抹子对表面进行抹平处理,得到成型的弧形顶部。

在本实施例中有以下几点:

a、在侧墙上标注出直流段耐火混凝土防护层设计标高的控制线,特别是标注出直流段顶部标高。

b、加工制作刮板,刮板弧面的直径为460mm,弧形部分最大高度150mm。

c、支设直模板,模板顶面低于直流段顶部设计标高约100mm。

d、输送耐火混凝拌合物到直流段附近,向直模板内灌注混凝土,并振捣密实,浇筑耐火混凝土到直模板顶面。

e、清理直模板顶部粘附的混凝土拌合物,然后在顶部两侧分别加设长方木,长方木与直模板顶面或上下层长方木之间用铁钉连接固定,使长方木顶面高于直流段顶部设计标高10~50mm。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射工位“W”型导流槽直流段顶部耐火混凝土防护层施工方法,将支模浇筑与刮板刮制相结合,即:弧形顶部分两次支模、浇筑到最大标高,然后用特制弧形刮板完成表面的成型。本发明方法可以省去顶部弧形模板的制作和支设,简化施工工艺,缩短施工时间;且没有顶部弧形模板的限制,可以充分利用振捣棒等振捣设备对混凝土拌合物进行振捣,使混凝土更加密实,提高浇筑质量。

技术研发人员:李博平;邓智平;王坤;王兆肖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人民解放军63926部队
技术研发日:2018.08.17
技术公布日:2018.12.0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