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混凝土浇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381897发布日期:2018-12-22 09:33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凝土浇筑方法,具体是一种建筑混凝土浇注方法。

背景技术

混凝土,简称为“砼(tóng)”:是指由胶凝材料将集料胶结成整体的工程复合材料的统称。通常讲的混凝土一词是指用水泥作胶凝材料,砂、石作集料;与水(可含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合,经搅拌而得的水泥混凝土,也称普通混凝土,它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

混凝土浇筑指的是将混凝土浇筑入模直至塑化的过程,在采用混凝土构筑柱、梁、墙时,首先搭建混凝土模板,再在模板内浇筑混凝土。为了防止混凝土出现涨模现象,需要对模板进行加固。在混凝土浇筑模板加固施工过程中,现有技术的施工方法容易造成钢材浪费严重,且打磨造成环境污染,增加修补工作量,不利于节能减排。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混凝土浇注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建筑混凝土浇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一、混凝土制备

根据结构混凝土与面层混凝土厚度,混凝土搅拌物的骨料粒径采用分段连续级配;其中粒径为5-10mm的石子占石子总用量的10-30%,粒径为10-20mm的石子占石子总用量的70-90%;

二、模板的安装

1)将活动拉模筋按不同直径堆放,并做标识,逐根检查活动拉模筋的质量;

2)安装模板,并临时加固模板,固定固定拉模筋,较长的固定拉模筋采用撑杆支撑,将活动拉模筋自外向里穿过模板,与固定拉模筋连接固定,再将活动拉模筋与模板固定后浇筑混凝土;

3)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并达到规定的拆模时间后,先拆除活动拉模筋,再拆除模板,用水泥砂浆修补混凝土表面孔洞;

三、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浇筑过程所用设备为一台混凝土泵和一台混凝土分离设备,其中混凝土分离设备位于混凝土浇筑工作面的正上方,混凝土泵所含混凝土泵管的出口下方正对于混凝土分离设备的进料口,混凝土分离设备的粗骨料出口对应于浇筑工作面的结构混凝土侧,混凝土分离设备的细骨料出口对应于浇筑工作面的面层混凝土侧;

浇筑时,将所制备的混凝土通过混凝土泵管注入到混凝土分离设备内,混凝土分离设备产生粗细两种不同粒径的混凝土,其中粒径5-10mm石子的混凝土通过细骨料出口进入至面层混凝土一侧的模板内,粒径10-20mm石子的混凝土通过粗骨料出口进入至结构混凝土一侧的模板内;浇筑时观测两侧混凝土高差不超过100mm,从而实现保温板两侧的混凝土同时浇筑;

四、翻模、抹面

混凝土浇筑结束后,随时观测与掌握混凝土的凝固情况,及时翻模抹面;混凝土抹面之前,要做好清边、清除粘浆、修补掉边和缺角等工作;抹面工作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平整抹面紧跟着振捣进行,达到去高填低,揉压出灰浆并使其均匀分布在表面上;第二次抹面紧接着第一次进行,使表面均匀一致,使面板符合平整度要求;

抹面前应做充分的防水措施,并用直尺检查表面平整度;抹面时应特别注意接口位置,消除错台,并使其平整;

抹面时应将预埋的灌浆管管口找出来,并用一直径略大于灌浆管直径的木塞塞在灌浆管上,将其周围混凝土压实抹平,待混凝土有一定强度时,将木塞轻旋取出,以使预埋灌浆管管口的混凝土成型较好;

五、养护

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12-24h内开始进行洒水养护,以保持混凝土表面经常湿润,避免裂缝的产生;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步骤一中,所述混凝土搅拌物的坍落度为150-170mm。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步骤三中,混凝土浇筑应从低到高分层进行,每层厚度为30cm,左右对称均匀下料,混凝土浇筑上升速度控制在1m/h;混凝土应随浇随平仓,若产生骨料堆积时,用人工将其铲到砂浆较多的部位;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严禁加水。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步骤四中,每个浇筑块在模板安装结束后搭设吊脚脚手架作为施工平台,要求搭设的吊脚平台离混凝土面保持20-30cm距离。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步骤五中,所述养护时间不少于21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对现有的施工方法进行改进,不仅简化施工步骤,而且施工效率高,工序转换少,无需作业人员长时间的孔下作业,安全风险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建筑混凝土浇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一、混凝土制备

根据结构混凝土与面层混凝土厚度,混凝土搅拌物的骨料粒径采用分段连续级配;其中粒径为5-10mm的石子占石子总用量的10-30%,粒径为10-20mm的石子占石子总用量的70-90%;

二、模板的安装

1)将活动拉模筋按不同直径堆放,并做标识,逐根检查活动拉模筋的质量;

2)安装模板,并临时加固模板,固定固定拉模筋,较长的固定拉模筋采用撑杆支撑,将活动拉模筋自外向里穿过模板,与固定拉模筋连接固定,再将活动拉模筋与模板固定后浇筑混凝土;

3)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并达到规定的拆模时间后,先拆除活动拉模筋,再拆除模板,用水泥砂浆修补混凝土表面孔洞;

三、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浇筑过程所用设备为一台混凝土泵和一台混凝土分离设备,其中混凝土分离设备位于混凝土浇筑工作面的正上方,混凝土泵所含混凝土泵管的出口下方正对于混凝土分离设备的进料口,混凝土分离设备的粗骨料出口对应于浇筑工作面的结构混凝土侧,混凝土分离设备的细骨料出口对应于浇筑工作面的面层混凝土侧;

浇筑时,将所制备的混凝土通过混凝土泵管注入到混凝土分离设备内,混凝土分离设备产生粗细两种不同粒径的混凝土,其中粒径5-10mm石子的混凝土通过细骨料出口进入至面层混凝土一侧的模板内,粒径10-20mm石子的混凝土通过粗骨料出口进入至结构混凝土一侧的模板内;浇筑时观测两侧混凝土高差不超过100mm,从而实现保温板两侧的混凝土同时浇筑;

四、翻模、抹面

混凝土浇筑结束后,随时观测与掌握混凝土的凝固情况,及时翻模抹面;混凝土抹面之前,要做好清边、清除粘浆、修补掉边和缺角等工作;抹面工作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平整抹面紧跟着振捣进行,达到去高填低,揉压出灰浆并使其均匀分布在表面上;第二次抹面紧接着第一次进行,使表面均匀一致,使面板符合平整度要求;

抹面前应做充分的防水措施,并用直尺检查表面平整度;抹面时应特别注意接口位置,消除错台,并使其平整;

抹面时应将预埋的灌浆管管口找出来,并用一直径略大于灌浆管直径的木塞塞在灌浆管上,将其周围混凝土压实抹平,待混凝土有一定强度时,将木塞轻旋取出,以使预埋灌浆管管口的混凝土成型较好;

五、养护

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12-24h内开始进行洒水养护,以保持混凝土表面经常湿润,避免裂缝的产生;

优选地,本实施例步骤一中,所述混凝土搅拌物的坍落度为150-170mm。

优选地,本实施例步骤三中,混凝土浇筑应从低到高分层进行,每层厚度为30cm,左右对称均匀下料,混凝土浇筑上升速度控制在1m/h;混凝土应随浇随平仓,若产生骨料堆积时,用人工将其铲到砂浆较多的部位;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严禁加水。

优选地,本实施例步骤四中,每个浇筑块在模板安装结束后搭设吊脚脚手架作为施工平台,要求搭设的吊脚平台离混凝土面保持20-30cm距离。

优选地,本实施例步骤五中,所述养护时间不少于21天。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