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体悬挂式单车停放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82239发布日期:2018-12-22 09:35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一种立体悬挂式单车停放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单车停放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立体悬挂式单车停放架。

背景技术

在当前大力治霾和倡导绿色出行的背景下,共享单车的出现引起了市民极大关注。越来越多的共享单车投入到市场运营,怎样利用有限的空间停放更多的单车,共享单车的停放不影响市容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共享单车乱停乱放现象严重,摆放不整齐、影响城市环境,没有足够的空间停放车辆。现有的普通自行车停放装置不能充分利用上层空间,而立体式停车装置存车取车时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立体悬挂式单车停放架,解决了现有的立体式停放自行车装置,不能密集停车,空间利用率较低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立体悬挂式单车停放架,包括垫板,所述垫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立板,所述立板右侧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立板左侧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下层放置框,所述立板的内部分别开设有两个活动槽,两个所述活动槽的内部分别与立板的左侧和右侧外部连通,所述活动槽内壁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滑杆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滑杆的表面活动套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上层放置框,所述下层放置框和上层放置框内壁的背面均固定连接有感应锁,两个所述滑块的右侧面分别与固定板左侧面的前侧和后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杆,所述第一转动杆的表面活动套接有定滑轮,所述立板右侧面的顶部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杆和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位于第二转动杆的后侧,所述第二转动杆的表面活动套接有动滑轮,所述动滑轮位于定滑轮的前侧,所述立板的内部活动插接有蜗杆,所述蜗杆的两端分别延伸至立板的两侧外部,所述蜗杆的左端固定连接有手轮,所述蜗杆位于立板右侧外部一端的上表面啮合有蜗轮,所述立板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蜗轮背面的中线固定插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蜗轮的一端穿过安装板的内部并延伸至安装板的背面,所述连接杆位于安装板背面一端的表面固定套接有卷筒,所述卷筒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钢丝绳,所述钢丝绳远离卷筒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固定块的表面,所述钢丝绳的表面分别搭接在定滑轮的下表面和动滑轮的上表面。

而且,所述支撑架为三角形架,且支撑架的下表面与垫板的下表面位于同一平面。

而且,所述下层放置框的数量为三个,且三个下层放置框与两个活动槽交错设置。

而且,所述挡板的右侧面与立板的左侧面搭接,两个所述上层放置框的水平中线高度之差为十厘米。

而且,所述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大小相同,且定滑轮和动滑轮内壁的宽度均与钢丝绳的直径相适配。

而且,所述连接杆和蜗杆通过轴承分别与安装板和立板的内部活动插接,所述连接杆和蜗杆的表面均与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

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立体悬挂式单车停放架,该立体悬挂式单车停放架,通过手轮的转动,利用蜗杆、蜗轮和连接杆,方便控制钢丝绳缠绕在卷筒上,达到控制定滑轮升降的作用,使用滑块便于将上层放置框内的单车进行升降,方便对单车进行取放,利用下层放置框和上层放置框对单车进行停放,提高单车停放的密度,在下层放置框内的单车使用完后方便进行补充,达到提高空间利用率的作用。

2、本发明立体悬挂式单车停放架,通过滑块在滑杆上进行移动,使上层放置框能够稳定的进行升降,减少移动时单车的晃动,提高停放的稳定性,使用支撑架和垫板达到提高立板稳定性的作用,方便进行单车的停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正视图;

图2为图1中a处结构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结构侧视图;

图4为本发明立板结构俯剖图;

图5为本发明固定板结构侧剖图。

图中:1-垫板、2-立板、3-支撑架、4-下层放置框、5-活动槽、6-滑杆、7-滑块、8-挡板、9-上层放置框、10-感应锁、11-固定板、12-第一转动杆、13-定滑轮、14-第二转动杆、15-固定块、16-动滑轮、17-蜗杆、18-手轮、19-蜗轮、20-安装板、21-连接杆、22-卷筒、23-钢丝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请参阅图1-5,一种立体悬挂式单车停放架,包括垫板1,垫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立板2,立板2右侧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架3,垫板1与支撑架3的内部均开设有螺纹槽,可通过螺纹槽利用螺栓将立板2固定在预设的基座上,方便对立板2进行固定,支撑架3为三角形架,且支撑架3的下表面与垫板1的下表面位于同一平面,三角形的支撑架3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支撑架3与垫板1起到提高立板2与地面的接触面的作用,提高立板2的稳定性,立板2左侧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下层放置框4,立板2的内部分别开设有两个活动槽5,下层放置框4的数量为三个,且三个下层放置框4与两个活动槽5交错设置,在上层放置框9进行升降时,防止下层放置框4对上层放置框9造成阻碍,提高上层放置框9的使用性,两个活动槽5的内部分别与立板2的左侧和右侧外部连通,活动槽5内壁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滑杆6的两端固定连接,滑杆6的表面活动套接有滑块7,滑块7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挡板8,挡板8的右侧面与立板2的左侧面搭接,挡板8在上层放置框9向下移动时,起到减少上层放置框9产生晃动的情况,提高稳定性,挡板8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上层放置框9,两个上层放置框9的水平中线高度之差为十厘米,使放置在上层放置框9内的单车车把产生交错放置的作用,达到提高单车放置密度的作用,下层放置框4和上层放置框9内壁的背面均固定连接有感应锁10,感应锁10的型号为sm006,两个滑块7的右侧面分别与固定板11左侧面的前侧和后侧固定连接,固定板11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杆12,第一转动杆12的表面活动套接有定滑轮13,立板2右侧面的顶部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杆14和固定块15,固定块15位于第二转动杆14的后侧,第二转动杆14的表面活动套接有动滑轮16,定滑轮12和动滑轮16的型号均为ht200,动滑轮16位于定滑轮13的前侧,立板2的内部活动插接有蜗杆17,蜗杆17为四十五号钢,蜗杆17的两端分别延伸至立板2的两侧外部,蜗杆17的左端固定连接有手轮18,手轮18为铸铁材质,蜗杆17位于立板2右侧外部一端的上表面啮合有蜗轮19,蜗轮19为铸造铝铁青铜材质,立板2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安装板20,蜗轮19背面的中线固定插接有连接杆21,连接杆21和蜗杆17通过轴承分别与安装板20和立板2的内部活动插接,连接杆21和蜗杆17的表面均与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轴承对连接杆21和蜗杆17起到固定作用,只为连接杆21和蜗杆17提供转动的空间,限制连接杆21和蜗杆17移动,使蜗杆17和连接杆21能过稳定带动卷筒22进行转动,连接杆21远离蜗轮19的一端穿过安装板20的内部并延伸至安装板20的背面,连接杆21位于安装板20背面一端的表面固定套接有卷筒22,卷筒2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钢丝绳23,钢丝绳23的直径为三毫米,定滑轮13和动滑轮16的大小相同,且定滑轮13和动滑轮16内壁的宽度均与钢丝绳23的直径相适配,使钢丝绳23能够稳定通过定滑轮13和动滑轮16表面,方便钢丝绳23使用,钢丝绳23远离卷筒22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固定块15的表面,钢丝绳23的表面分别搭接在定滑轮13的下表面和动滑轮16的上表面,通过手轮18的转动,利用蜗杆17、蜗轮19和连接杆21,方便控制钢丝绳23缠绕在卷筒22上,达到控制定滑轮13升降的作用,使用滑块7便于将上层放置框9内的单车进行升降,方便对单车进行取放,利用下层放置框4和上层放置框9对单车进行停放,提高单车停放的密度,在下层放置框4内的单车使用完后方便进行补充,达到提高空间利用率的作用,通过滑块7在滑杆6上进行移动,使上层放置框9能够稳定的进行升降,减少移动时单车的晃动,提高停放的稳定性,使用支撑架3和垫板1达到提高立板2稳定性的作用,方便进行单车的停放。

在使用时,将单车放置在上层放置框9内,感应锁10对单车进行固定,转动手轮18,手轮18带动蜗杆17转动,蜗杆17带动蜗轮19进行转动,蜗轮19带动连接杆21转动,连接杆21带动卷筒22进行转动,卷筒22对钢丝绳23进行收集,钢丝绳23收缩使动滑轮16向上移动,动滑轮16利用第一连接杆12带动固定板11向上移动,固定板11利用滑块7和挡板8带动上层放置框9向上移动,再讲单车放置在下层放置框4内,完成放置,使用时先将下层放置框4内的单车进行拿取,反向转动手轮18利用蜗杆17、蜗轮19和连接杆21带动卷筒22反向转动,使用钢丝绳23带动动滑轮16向下移动,方便将上层放置框9内的单车进行放置使用。

综上所述,该立体悬挂式单车停放架,通过手轮18的转动,利用蜗杆17、蜗轮19和连接杆21,方便控制钢丝绳23缠绕在卷筒22上,达到控制定滑轮13升降的作用,使用滑块7便于将上层放置框9内的单车进行升降,方便对单车进行取放,利用下层放置框4和上层放置框9对单车进行停放,提高单车停放的密度,在下层放置框4内的单车使用完后方便进行补充,达到提高空间利用率的作用,通过滑块7在滑杆6上进行移动,使上层放置框9能够稳定的进行升降,减少移动时单车的晃动,提高停放的稳定性,使用支撑架3和垫板1达到提高立板2稳定性的作用,方便进行单车的停放。

本发明虽公开了实施例和附图,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及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各种替换、变化和修改都是可能的,因此,本发明的范围不局限于实施例和附图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