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屋面雨水引水系统及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519539发布日期:2019-01-05 09:52阅读:1649来源:国知局
一种屋面雨水引水系统及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屋面雨水引水系统及施工方法,属于屋面排水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屋顶的排水方式主要分为无组织排水和有组织排水,无组织排水方式是将屋面板伸出墙外形成挑檐,屋面的雨水经挑檐自由下落。屋面雨水自由落下会溅湿墙面,外墙墙脚常被飞溅的雨水侵蚀,影响到外墙的坚固耐久性,并可能影响人行道的交通无组织排水易淋湿墙面及门窗,主要适用于少雨地区或一般低层建筑,不宜用于临街建筑和高度较高的建筑。有组织排水是指屋面雨水通过排水系统,有组织地排至室外地面或地下管沟的一种排水方式,具有不妨碍人行交通、不易溅湿墙面的优点,因而在建筑工程中应用非常广泛,但其构造较复杂,施工成本高,采用水落管收集排放的方式,时有水落管冰冻堵塞等情况发生,使用时间长也影响建筑美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屋面雨水引水系统,能够满足基本排水的需求并有效避免水落管收集排放的方式所存在的缺陷。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屋面雨水引水系统,包括安装在屋檐下的雨水斗引水槽、引水链条、接水盘、格栅盖板和集水井,

所述雨水斗引水槽的底部开设有漏水口,所述引水链条的顶端与漏水口相连接,引水链条的末端位于接水盘内,

所述格栅盖板安装在所述集水井的上方,所述接水盘放置在格栅盖板上。

进一步,所述漏水口上固接雨水斗溢水管,所述雨水斗溢水管竖向设置并与漏水口相贯通,雨水斗溢水管的底部两侧开设有浅水出水口,两侧的浅水出水口之间连接引水细铁线,所述引水链条的上端穿过所述漏水口和雨水斗溢水管并在顶部固接引水导链固定杆,所述引水导链固定杆的两端固接在所述雨水斗引水槽的内壁上。

进一步,所述引水链条上由上至下等间距固接有数个圆柱筒,引水链条从所述圆柱筒的顶部穿入并从底部穿出。

进一步,所述引水链条的末端与接水盘相连接。

进一步,所述引水链条由高强纤维绳制成。

进一步,所述雨水斗引水槽的形状为倒放的三棱锥或平放的三棱柱,所述三棱锥或三棱柱的顶部为敞口结构。

进一步,所述格栅盖板的外围设有封边钢围板,所述封边钢围板与接水盘之间的区域铺装有卵石。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屋面雨水引水系统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屋檐下安装底部开设有漏水口的雨水斗引水槽,将所述接水盘放置在集水井上方的格栅盖板上;

s2、将引水链条安装在所述漏水口的下方,并使所述引水链条的末端位于接水盘内;

s3、在所述格栅盖板的外围安装封边钢围板,然后在所述封边钢围板与接水盘之间的区域铺装卵石。

进一步,在步骤s2中,在所述引水链条上由上至下等间距固接数个圆柱筒,引水链条从所述圆柱筒的顶部穿入并从底部穿出。

进一步,在步骤s2中,使所述引水链条的末端与接水盘相连接。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本发明通过雨水斗引水槽收集雨水,然后从漏水口流出,经引水链条引流进入接水盘内,接水盘水满溢出后通过格栅盖板流入集水井进入地下排水系统。漏水口上固接的雨水斗溢水管,当雨水斗引水槽内水位较低时,由浅水出水口流出经引水细铁线流向引水链条,当水位高于雨水斗溢水管时,水流从雨水斗溢水管的顶部流入并由引水链条向下引水。在引水链条上固接有数个圆柱筒,水通过引水链条时依靠自身张力顺延圆柱筒进行流淌,可降低水流速度,形成类瀑布类潺潺溪流的水流效果,避免水流过快在接水盘中四处溅落。引水链条的末端与接水盘相连接可防止引水链条在引水过程中的摆动,避免水流落到接水盘或格栅盖板外。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不同于现有的无组织排水,也和有组织排水的结构不同,既可避免排水过程中溅湿墙面,也避免了水落管冰冻堵塞等情况发生。其施工方便,施工成本低,尤其适配于链条引水效果的建筑设计。在满足基本排水需求的同时,通过引水链条引水的涓涓细流效果显示大自然水循环及人与自然的和谐,水流的轻快宁静带给注视者别样的艺术体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的结构主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的结构侧视图。

图4为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中雨水斗引水槽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中引水链条上圆柱筒的剖面示意图。

图7为图6的俯视图。

图8为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中接水盘与集水井的位置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中接水盘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根据下面的说明,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将更加清楚。需要说明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结合图1至图5所示,一种屋面雨水引水系统,包括安装在屋檐下的雨水斗引水槽1、引水链条2、接水盘3、格栅盖板4和集水井6。所述雨水斗引水槽1的底部开设有圆形的漏水口1a,所述引水链条2的顶端与漏水口1a相连接,引水链条2的末端位于接水盘3内,作为优选,为了防止引水链条2摆动,所述引水链条2的末端与接水盘3相连接。所述格栅盖板4安装在所述集水井6的上方,所述接水盘放置在格栅盖板4上。所述引水链条2优选由高强纤维绳制成。

屋面雨水收集后进入雨水斗引水槽1内,然后从漏水口1a流出,经引水链条2引流进入接水盘3内,接水盘3水满溢出后通过格栅盖板4流入集水井6进入地下排水系统。

结合图4所示,所述雨水斗引水槽1的形状为倒放的三棱锥或平放的三棱柱,所述三棱锥或三棱柱的顶部为敞口结构,用于收集雨水。雨水斗引水槽1可以由铝板或不锈钢钢板围合而成。

继续参考图4和图5,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漏水口1a上固接雨水斗溢水管12,进入雨水斗引水槽1内的雨水通过雨水斗溢水管12流出,具体结构是,所述雨水斗溢水管12竖向设置并与漏水口1a相贯通,雨水斗溢水管12的底部两侧开设有浅水出水口14,两侧的浅水出水口14之间连接引水细铁线16,所述引水链条2的上端穿过所述漏水口1a和雨水斗溢水管12并在顶部固接引水导链固定杆13,所述引水导链固定杆13的两端固接在所述雨水斗引水槽1的内壁上。

结合图6和图7,所述引水链条2上由上至下等间距固接有数个圆柱筒22,引水链条2从所述圆柱筒22的顶部穿入并从底部穿出。

参考图2、图3、图8和图9,所述格栅盖板4的外围设有封边钢围板5,所述封边钢围板5与接水盘3之间的区域铺装有卵石32,接水盘3中的水溢出经过铺装的卵石32流入集水井6中。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屋面雨水引水系统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屋檐下安装底部开设有漏水口1a的雨水斗引水槽1,将所述接水盘3放置在集水井6上方的格栅盖板4上;

s2、将引水链条2安装在所述漏水口1a的下方,并使所述引水链条2的末端位于接水盘3内;

s3、在所述格栅盖板4的外围安装封边钢围板5,然后在所述封边钢围板5与接水盘3之间的区域铺装卵石32。

进一步,在步骤s2中,在所述引水链条2上由上至下等间距固接数个圆柱筒22,引水链条2从所述圆柱筒22的顶部穿入并从底部穿出。

进一步,在步骤s2中,使所述引水链条2的末端与接水盘3相连接。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本发明通过雨水斗引水槽收集雨水,然后从漏水口流出,经引水链条引流进入接水盘内,接水盘水满溢出后通过格栅盖板流入集水井进入地下排水系统。漏水口上固接的雨水斗溢水管,当雨水斗引水槽内水位较低时,由浅水出水口流出经引水细铁线流向引水链条,当水位高于雨水斗溢水管时,水流从雨水斗溢水管的顶部流入并由引水链条向下引水。在引水链条上固接有数个圆柱筒,水通过引水链条时依靠自身张力顺延圆柱筒进行流淌,可降低水流速度,形成类瀑布类潺潺溪流的水流效果,避免水流过快在接水盘中四处溅落。引水链条的末端与接水盘相连接可防止引水链条在引水过程中的摆动,避免水流落到接水盘或格栅盖板外。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说明,并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显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基于上述实施例,可轻易想到替换或变化以获得其他实施例,这些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