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承网格结构的索网分区循环提升安装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464677发布日期:2019-01-02 22:43阅读:729来源:国知局
索承网格结构的索网分区循环提升安装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索承网格结构的索网分区循环提升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索承网格结构是近些年来比较新型的一种预应力空间钢结构,它一般由上部网格结构和下部索杆体系组成,通过拉索预应力张拉来建立结构的主要刚度,此类结构往往空间跨度大、造型美观。下部索杆体系一般由环索、径向索和撑杆组成。撑杆一般随钢结构一同完成安装工作。拉索(环索和径向索)采取传统的吊装提升安装方式易导致拉索的位置和形状的改变,从而与胎架发生碰撞,提升效率低、安全性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现提供一种索承网格结构的索网分区循环提升安装方法,以解决索承网格结构的拉索采取传统的吊装提升安装方式的提升效率低、安全性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索承网格结构的索网分区循环提升安装方法,索网包括一道椭圆形的环索和相间连接于所述环索的多根径向索,所述索网分区循环提升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选取所述环索与每一所述径向索的连接处作为竖向垂提吊点或径向斜拉吊点,且所述竖向垂提吊点与所述径向斜提吊点交替设置;

s2、提供第一工装索,将所述第一工装索安装于每一所述竖向垂提吊点;

s3、提供第二工装索,将所述第二工装索安装于每一所述径向斜提吊点的所述径向索;

s4、将所述索网划分成相对的二第一弧顶区、相对的二第二弧顶区及对角区,所述对角区位于所述第一弧顶区和第二弧顶区之间;

s5、竖向提升二所述第一弧顶区中的所述第一工装索,使得二所述第一弧顶区中的所述竖向垂提吊点提升1个垂提步距;

s6、斜向提拉每一所述对角区中的所述第二工装索,使得所述对角区中的所述径向斜提吊点的所述径向索张紧;

s7、竖向提升二所述第二弧顶区中的所述第一工装索,使得二所述第二弧顶区中的所述竖向垂提吊点提升1个垂提步距;

s8、斜向提拉二所述第二弧顶区中的所述第二工装索,使得二所述第二弧顶区中的所述径向斜提吊点的所述径向索张紧;

s9、竖向提升每一所述对角区中的所述第一工装索,使得每一所述对角区中的所述竖向垂提吊点提升1个垂提步距;

s10、斜向提拉二所述第一弧顶区中的所述第二工装索,使得二所述第一弧顶区中的所述径向斜提吊点的所述径向索张紧;

s11、重复步骤s5~s10直至所述索网提升到设计标高。

进一步的,还包括:

在所述索网提升到设计标高后,提供多个第一索夹,将多个所述第一索夹依次安装于所述环索上的所述对角区、所述第一弧顶区和所述第二弧顶区;

提供多个第二索夹,将多个所述第二索夹以自所述径向索的靠近所述环索的第一端向所述径向索的远离所述环索的第二端的顺序依次安装于所述径向索上。

进一步的,所述斜向提拉每一所述对角区中的所述第二工装索的步骤包括对每一所述对角区中的所述第二工装索施加一斜向提拉力,所述斜向提拉力顺着对应所述径向斜拉工装索的两端点连线斜向上向外。

进一步的,所述竖向提升二所述第一弧顶区中的所述第一工装索的步骤包括对二所述第一弧顶区中的所述第一工装索施加一垂直提升力,所述垂直提升力竖直向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弧顶区位于椭圆形的所述环索的大直径所在区域,所述第二弧顶区位于椭圆形的所述环索的小直径所在区域。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的索承网格结构的索网分区循环提升安装方法,根据索网在提升过程中的变形趋势和规律划分区域,对每一类区域分布提升,采用“垂提+斜拉”的组合提升方法,垂提逐步提高索网的分区的高度,垂提确保索网的位置和形状保持,通过垂提及斜拉的循环提升有助于降低索网安装难度、提高索网安装的效率和安全性,并且能够减少安装过程中的辅助工具使用量,具有较好的综合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索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索网的分区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索网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索网的分区示意图。

参照图1和图2所示,索网由椭圆形的一道环索11和连接于环索11的多根径向索12。多根径向索12沿环索11的成环方向间隔设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索承网格结构的索网分区循环提升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选取环索11与每一道径向索12的连接处作为竖向垂提吊点或径向斜拉吊点。而且,竖向垂提吊点与径向斜提吊点交替设置。

s2:提供第一工装索3,将第一工装索3安装于每一个竖向垂提吊点a。

s3:提供第二工装索,将第二工装索安装于每一个径向斜提吊点b的径向索12。具体的,将第二工装索的第一端连接于径向斜提吊点b处的径向索12的远离环索11的一端。将第二工装索的第二端搭设于索承网格结构的环梁(说明书附图未显示)上。

s4:根据索网提升过程中的变形趋势及规律,将索网划分成相对的两个第一弧顶区(ⅰ-1、ⅰ-2)、相对的两个第二弧顶区(ⅲ-1、ⅲ-2)及对角区(ⅱ-1、ⅱ-2、ⅱ-3、ⅱ-4)。对角区位于第一弧顶区和第二弧顶区之间。

具体的,椭圆形的环索具有大直径区域和小直径区域。椭圆形的环索的大直径与小直径就是椭圆形的环索的长轴与短轴。椭圆形的环索的长轴是椭圆上距离最远的两点之间的连线,短轴是椭圆上距离最近的两点之间的连线。第一弧顶区位于椭圆形的环索的大直径所在区域,第二弧顶区位于椭圆形的环索的小直径所在区域。

s5:竖向提升两个第一弧顶区内的第一工装索3,使得两个第一弧顶区内的竖向垂提吊点a提升1个垂提步距。

具体的,对两个第一弧顶区中的第一工装索3施加一垂直提升力,垂直提升力竖直向上,使得两个第一弧顶区内的竖向垂提吊点a提升1个垂提步距。

垂提步距即根据索网提升设计将索网的提升分为多个阶段提升,每一个阶段提升一个高度(即垂体步距)。垂体步距的大小根据设计要求来确定。

s6:斜向提拉每一个对角区内的第二工装索,使得对角区内的径向斜提吊点的径向索张紧。

具体的,对每一个对角区内的第二工装索施加一斜向提拉力。斜向提拉力顺着对应径向斜拉工装索的两端点连线斜向上向外,使得对角区内的径向斜提吊点b的径向索12张紧。

s7:竖向提升两个第二弧顶区内的第一工装索3,使得第二弧顶区内的竖向垂提吊点a提升1个垂提步距。

s8:斜向提拉两个第二弧顶区内的第二工装索,使得第二弧顶区内的径向斜提吊点b的径向索12张紧。

s9:竖向提升每一个对角区内的第一工装索3,使得对角区内的竖向垂提吊点a提升1个垂提步距。

s10:斜向提拉两个第一弧顶区内的第二工装索,使得第一弧顶区ⅰ的径向斜提吊点b的径向索12张紧。

s11:重复步骤s5~s10直至索网提升到设计标高。

索网的区域划分主要依据索网在提升过程中的变形趋势和规律来划分的。每一大类区域内环索的变形趋势是相似的。第一弧顶区的环索变形趋势是向内场收缩;第二弧顶区的环索变形趋势是向外场扩张;对角区的环索变形趋势主要是向内场收缩。

在索承网格结构的钢屋盖结构安装过程中,下方会设置有内外两圈支撑胎架,胎架和下部混凝土结构对索网的提升构成了障碍碰撞,步骤s5~s10的提升顺序有利于保障索网在提升过程中的安全性,故而提升步骤的设计中:对角区中的环索提升是先斜拉后垂提,第一弧顶区和第二弧顶区中的环索是先垂提后斜拉,优化的提升顺序一方面避免碰撞胎架和混凝土结构,另一方面,提高了索网提升的安全性。

s12:在索网提升到设计标高后,在索网上安装索夹。

具体的:

s121、提供多个第一索夹,将多个第一索夹依次安装于环索11上的对角区、第一弧顶区和第二弧顶区。

s122、提供多个第二索夹,将多个第二索夹以自径向索的靠近环索的第一端向径向索的远离环索的第二端的顺序依次安装于径向索上。

本发明的索承网格结构的索网分区循环提升安装方法,根据索网在提升过程中的变形趋势和规律划分区域,对每一类区域分布提升,采用“垂提+斜拉”的组合提升方法,垂提逐步提高索网的分区的高度,垂提确保索网的位置和形状保持,通过垂提及斜拉的循环提升有助于降低索网安装难度、提高索网安装的效率和安全性,并且能够减少安装过程中的辅助工具使用量,具有较好的综合效益。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发明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本发明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