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既有住宅拆墙加梁结构改造体系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520850发布日期:2019-01-05 09:57阅读:1135来源:国知局
一种既有住宅拆墙加梁结构改造体系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既有住宅拆墙加梁结构改造体系及其施工方法,属于结构改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既有住宅改造过程中,部分老旧砖混结构内部间隔不够合理,住户有改造墙体布局的需要。通常墙体的改造是为了增加空间,既有住宅内部横墙跨度不大,可以拆掉一部分内墙体结构增加室内空间。为了保证改造或拆除工程的安全性,在采取合理的受力支撑卸载后,拆除内墙体,在拆除墙体部位的顶部位置安装槽钢,然后再把上部荷载全部由新加槽钢来承重,新加槽钢再通过两边的槽钢柱把上部荷载传递给下部。此方法操作简单,并能保证新旧结构共同作用,且质量、安全有保证。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既有住宅拆墙加梁结构改造体系及其施工方法,通过拆除原内墙,新增槽钢承载的方法,来解决室内空间狭小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既有住宅拆墙加梁结构改造体系,包括原楼板、原内墙体以及新增槽钢、新增槽钢柱和方钢板。所述的既有住宅拆墙加梁结构改造体系是将原内墙体拆除,原内墙体拆除前先进行上部荷载的卸载,然后在拆除原内墙体部位的顶部位置,通过钻孔、化学植筋的方法安装新增槽钢,然后再把新增槽钢与两边的靠近原外墙墙体的新增槽钢柱焊接,将上部荷载全部由新增槽钢来承载,新增槽钢再通过两边的新增槽钢柱和柱脚把上部荷载传递给下部。所述的新增槽钢上缘按图纸要求纵向每隔500mm开两个φ16的通孔,两个通孔的间距由设计图纸定;所述的新增槽钢上缘抵住原楼板底面的抹灰层;所述的原楼板预先按图纸要求纵向每隔500mm钻两个化学植筋钻孔,用于进行化学植筋,两个钻孔的间距与槽钢通孔间距相对应;所述的化学植筋的钻孔内灌注有粘结剂,钻孔直径为d25mm;所述的化学植筋直径为14mm;所述的新增槽钢两端分别与两侧的新增槽钢柱焊接;所述的新增槽钢柱靠近原外墙墙体,并在其下部设有柱脚,柱脚与新增槽钢柱连接采用焊接;所述新增槽钢、新增槽钢柱均为16#槽钢;所述的方钢板待上部化学植筋全部完成后,方钢板与新增槽钢下缘的两个翼缘进行焊接。

一种既有住宅拆墙加梁结构改造体系及其施工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待拆除原内墙体的两侧的顶部原楼板采用临时支撑措施,进行卸载。

步骤二:拆除原内墙体,在原楼板底部划定位置钻孔;

步骤三:预先制作新增槽钢,在新增槽钢对应位置画线开孔,开孔的间距应与原楼板底部钻孔间距相对应;

步骤四:在原楼板下侧涂抹高分子树脂粘结剂,将新增槽钢粘贴在原楼板下部,新增槽钢孔与原楼板的钻孔对齐后,进行化学植筋,并采用螺栓拧紧;

步骤五:安装两侧的新增槽钢柱,新增槽钢柱顶部分别与新增槽钢两端进行焊接;

步骤六:上部化学植筋全部完成后,方钢板与新增槽钢下缘的两个翼缘进行焊接。

步骤七:拆除步骤一中的临时支撑措施;

步骤八:对裸露钢构件进行防腐防锈处理。

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新增槽钢、新增槽钢柱对原内墙体进行拆除。新增槽钢、新增槽钢柱与原结构体系协同工作,满足了抗震和承载力的要求。本发明能有效地增大了老旧房屋的使用空间,尤其是砖混结构房屋的内部空间利用率。本发明结构简单,传力明确,施工简便快速,具有较好的收益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既有住宅拆墙加梁结构改造剖面图。

图2为既有住宅拆墙加梁结构侧视图。

图中,1:原楼板;2:原内墙体;3:新增槽钢;4:钻孔;5:化学植筋;6:方钢板;7:新增槽钢柱;8:柱脚;9:原外墙体;10:焊接。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发明为一种既有住宅拆墙加梁结构改造体系及其施工方法,其具体实施方式如下:一种既有住宅拆墙加梁结构改造体系,包括原楼板1、原内墙体2以及新增槽钢3、新增槽钢柱7和方钢板6。所述的既有住宅拆墙加梁结构改造体系是将原内墙体1拆除,原内墙体2拆除前先进行上部荷载的卸载,然后在拆除原内墙体2部位的顶部位置,通过钻孔4、化学植筋5的方法安装新增槽钢3,然后再把新增槽钢3与两边的靠近原外墙体9的新增槽钢柱7进行焊接,将上部荷载全部由新增槽钢3来承载,新增槽钢3再通过两边的新增槽钢柱7和柱脚8把上部荷载传递给下部。所述的新增槽钢3上缘按图纸要求纵向每隔500mm开两个φ16的孔,两个孔的间距由设计图纸定;所述的新增槽钢3上缘抵住原楼板1底面的抹灰层;所述的原楼板1预先按图纸要求纵向每隔500mm钻两个化学植筋5钻孔4,用于进行化学植筋5,两个钻孔4的间距与新增槽钢3的开孔间距相对应;所述的化学植筋5的钻孔4内灌注有粘结剂,钻孔4直径为d25mm;所述的化学植筋5直径为14mm;所述的新增槽钢3两端分别与两侧的新增槽钢柱7进行焊接10;所述的新增槽钢柱7靠近原外墙体9,并在其下部设有柱脚8,柱脚8与新增槽钢柱7连接采用焊接;所述新增槽钢3、新增槽钢柱7均为16#槽钢;所述的方钢板6待上部化学植筋5全部完成后,方钢板6与新增槽钢3下缘的两个翼缘进行焊接。

上述既有住宅拆墙加梁结构改造体系及其施工方法,采用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待拆除原内墙体2的两侧的顶部原楼板1采用临时支撑措施,进行卸载。

步骤二:拆除原内墙体2,在原楼板1底部划定位置钻孔4;

步骤三:预先制作新增槽钢3,在新增槽钢3对应位置画线开孔,开孔的间距应与原楼板1底部钻孔4间距相对应;

步骤四:在原楼板1下侧涂抹高分子树脂粘结剂,将新增槽钢3粘贴在原楼板1下部,新增槽钢3的孔与原楼板1的钻孔4对齐后,进行化学植筋5,并采用螺栓拧紧;

步骤五:安装两侧的新增槽钢柱7,新增槽钢柱7顶部分别与新增槽钢3两端进行焊接10;

步骤六:待上部化学植筋5全部完成后,方钢板6与新增槽钢3下缘的两个翼缘进行焊接。

步骤七:拆除步骤一中的临时支撑措施;

步骤八:对裸露钢构件进行防腐防锈处理。

以上是本发明的一典型实施例,本发明的实施不限于此。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既有住宅拆墙加梁结构改造体系及其施工方法,属于结构改造技术领域。通过拆除原内墙,新增槽钢承载的方法,来解决室内空间狭小的问题。包括原楼板、原内墙体以及新增槽钢、新增槽钢柱和方钢板。所述的既有住宅拆墙加梁结构改造体系是将原内墙体拆除,原内墙体拆除前先进行上部荷载的卸载,然后在拆除原内墙体部位的顶部位置,通过钻孔、化学植筋的方法安装新增槽钢,然后再把新增槽钢与两边的靠近原外墙墙体的新增槽钢柱焊接,将上部荷载全部由新增槽钢来承载,新增槽钢再通过两边的新增槽钢柱和柱脚把上部荷载传递给下部。

技术研发人员:董有;鞠树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筑福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10.12
技术公布日:2019.01.0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