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装饰抹灰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598220发布日期:2019-01-14 19:57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建筑抹灰
技术领域
,具体为一种建筑装饰抹灰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抹灰在建筑中指采用石灰砂浆、混合砂浆、聚合物水砂浆、麻刀灰、纸筋灰和保温砂浆颗粒等对建筑物的面层抹灰和石膏浆罩面工艺。现有建筑装饰工程的抹灰施工流程一般是:基层处理;吊垂直,找规矩,放线,抹灰饼,墙面冲筋;人工抹灰,修补预留孔洞、电箱槽、盒等,收刮抹平;回收废料。采用原有的施工工艺存在以下弊端:(1)传统的墙面冲筋方法对抹灰工人技术要求较高,非熟练工作业时不仅会影响抹灰饼的速度,而且冲筋的精准度也难以保证,继而使墙面的平整度、水平度不易达到规范要求,墙体的观感度也不够理想,更重要的是,该冲筋过程无法与机械化施工进行匹配,难以达到大幅提高施工效率的要求;(2)人工抹灰或机械喷浆后,进行墙面磨平,抹平过程中,由于木抹子的旋转打磨,使砂浆内部触碰挤压,导致水份往外渗出,正因为跟内墙砖体接触的水份流失,所以会过早吸收砂浆中的水份,导致砂浆收缩出现“空鼓”,从而出现墙面开裂,砂浆脱落等现象;且需要大量的技术人员,施工耗时较长,影响工程进度,施工过程繁琐复杂,影响施工效率。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装饰抹灰施工方法,以解决上述
背景技术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装饰抹灰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对对建筑内墙待抹灰区域进行标示,施工定位放线;b、对待抹灰区域的墙面进行打磨、磨平处理;c、之后在打磨后的区域铺上钢丝网,并将钢丝网固定在墙面上;d、对待抹灰区域表面进行雾化处理,之后在通风环境下通风2-3天;e、之后在待抹灰区域表面喷涂一层底灰,在通风处干燥后再次喷涂一层底灰,之后在通风环境下干燥;f、之后将滚筒浸入灰砂浆桶内蘸取灰砂浆,滚涂在底灰表面,滚涂后表面进行均匀雾化后通风干燥2-3h;g、之后再次滚涂一层灰砂浆,直至将钢丝网完全覆盖住后通风干燥;h、最后进行人工收边收口处理。优选的,步骤b中墙面打磨方法如下:a、首先对待打磨墙面进行湿润雾化处理;b、之后工人手持打磨机,将打磨头上的打磨砂面紧贴墙面;c、开启打磨机,将打磨砂面进行环形移动进行打磨,直至将区域内全部打磨;d、打磨过程中产生的粉尘通过吸尘管吸入吸尘器中。优选的,所述步骤c中钢丝网采用不锈钢细钢丝网,且不锈钢细钢丝网网孔为圆孔,孔径为3mm-5mm。优选的,雾化处理采用的雾化水位去离子水。优选的,所述步骤f中灰砂浆组份按重量份数包括粉煤灰20-30份、水泥10-20份、中砂4-10份、木质纤维2-4份、玻化微珠3-6份、聚丙烯纤维1-3份、pp纤维2-4份、石膏8-16份、改性木质素磺酸钙4-10份、十二烷基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4-10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本发明采用的施工方法操作简单,能够提高抹灰施工效率、保证施工质量,提高大面积施工效率;本发明中采用喷涂底灰、雾化后干燥、再喷涂底灰的方式,能够有效的防止后期出现灰浆脱落现象。(2)本发明采用的墙面打磨方法操作简单,能够提高打磨质量,提高了后续抹灰质量。(3)本发明采用的灰砂浆抗拉强度大,粘结力强,不容易干缩开裂,进一步提高了抹灰效果。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装饰抹灰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对对建筑内墙待抹灰区域进行标示,施工定位放线;b、对待抹灰区域的墙面进行打磨、磨平处理;c、之后在打磨后的区域铺上钢丝网,并将钢丝网固定在墙面上;d、对待抹灰区域表面进行雾化处理,之后在通风环境下通风2天;e、之后在待抹灰区域表面喷涂一层底灰,在通风处干燥后再次喷涂一层底灰,之后在通风环境下干燥;f、之后将滚筒浸入灰砂浆桶内蘸取灰砂浆,滚涂在底灰表面,滚涂后表面进行均匀雾化后通风干燥2h;g、之后再次滚涂一层灰砂浆,直至将钢丝网完全覆盖住后通风干燥;h、最后进行人工收边收口处理。本实施例中,步骤b中墙面打磨方法如下:a、首先对待打磨墙面进行湿润雾化处理;b、之后工人手持打磨机,将打磨头上的打磨砂面紧贴墙面;c、开启打磨机,将打磨砂面进行环形移动进行打磨,直至将区域内全部打磨;d、打磨过程中产生的粉尘通过吸尘管吸入吸尘器中。本发明采用的墙面打磨方法操作简单,能够提高打磨质量,提高了后续抹灰质量。本实施例中,步骤c中钢丝网采用不锈钢细钢丝网,且不锈钢细钢丝网网孔为圆孔,孔径为3mm。本实施例中,雾化处理采用的雾化水位去离子水。本实施例中,步骤f中灰砂浆组份按重量份数包括粉煤灰20份、水泥10份、中砂4份、木质纤维2份、玻化微珠3份、聚丙烯纤维1份、pp纤维2份、石膏8份、改性木质素磺酸钙4份、十二烷基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4份。实施例二:一种建筑装饰抹灰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对对建筑内墙待抹灰区域进行标示,施工定位放线;b、对待抹灰区域的墙面进行打磨、磨平处理;c、之后在打磨后的区域铺上钢丝网,并将钢丝网固定在墙面上;d、对待抹灰区域表面进行雾化处理,之后在通风环境下通风3天;e、之后在待抹灰区域表面喷涂一层底灰,在通风处干燥后再次喷涂一层底灰,之后在通风环境下干燥;f、之后将滚筒浸入灰砂浆桶内蘸取灰砂浆,滚涂在底灰表面,滚涂后表面进行均匀雾化后通风干燥3h;g、之后再次滚涂一层灰砂浆,直至将钢丝网完全覆盖住后通风干燥;h、最后进行人工收边收口处理。本实施例中,步骤b中墙面打磨方法如下:a、首先对待打磨墙面进行湿润雾化处理;b、之后工人手持打磨机,将打磨头上的打磨砂面紧贴墙面;c、开启打磨机,将打磨砂面进行环形移动进行打磨,直至将区域内全部打磨;d、打磨过程中产生的粉尘通过吸尘管吸入吸尘器中。本发明采用的墙面打磨方法操作简单,能够提高打磨质量,提高了后续抹灰质量。本实施例中,步骤c中钢丝网采用不锈钢细钢丝网,且不锈钢细钢丝网网孔为圆孔,孔径为5mm。本实施例中,雾化处理采用的雾化水位去离子水。本实施例中,步骤f中灰砂浆组份按重量份数包括粉煤灰30份、水泥20份、中砂10份、木质纤维4份、玻化微珠6份、聚丙烯纤维3份、pp纤维4份、石膏16份、改性木质素磺酸钙10份、十二烷基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10份。实施例三:一种建筑装饰抹灰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对对建筑内墙待抹灰区域进行标示,施工定位放线;b、对待抹灰区域的墙面进行打磨、磨平处理;c、之后在打磨后的区域铺上钢丝网,并将钢丝网固定在墙面上;d、对待抹灰区域表面进行雾化处理,之后在通风环境下通风3天;e、之后在待抹灰区域表面喷涂一层底灰,在通风处干燥后再次喷涂一层底灰,之后在通风环境下干燥;f、之后将滚筒浸入灰砂浆桶内蘸取灰砂浆,滚涂在底灰表面,滚涂后表面进行均匀雾化后通风干燥2h;g、之后再次滚涂一层灰砂浆,直至将钢丝网完全覆盖住后通风干燥;h、最后进行人工收边收口处理。本实施例中,步骤b中墙面打磨方法如下:a、首先对待打磨墙面进行湿润雾化处理;b、之后工人手持打磨机,将打磨头上的打磨砂面紧贴墙面;c、开启打磨机,将打磨砂面进行环形移动进行打磨,直至将区域内全部打磨;d、打磨过程中产生的粉尘通过吸尘管吸入吸尘器中。本发明采用的墙面打磨方法操作简单,能够提高打磨质量,提高了后续抹灰质量。本实施例中,步骤c中钢丝网采用不锈钢细钢丝网,且不锈钢细钢丝网网孔为圆孔,孔径为3mm。本实施例中,雾化处理采用的雾化水位去离子水。本实施例中,步骤f中灰砂浆组份按重量份数包括粉煤灰22份、水泥12份、中砂5份、木质纤维3份、玻化微珠4份、聚丙烯纤维3份、pp纤维2份、石膏10份、改性木质素磺酸钙5份、十二烷基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9份。实施例四:一种建筑装饰抹灰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对对建筑内墙待抹灰区域进行标示,施工定位放线;b、对待抹灰区域的墙面进行打磨、磨平处理;c、之后在打磨后的区域铺上钢丝网,并将钢丝网固定在墙面上;d、对待抹灰区域表面进行雾化处理,之后在通风环境下通风2天;e、之后在待抹灰区域表面喷涂一层底灰,在通风处干燥后再次喷涂一层底灰,之后在通风环境下干燥;f、之后将滚筒浸入灰砂浆桶内蘸取灰砂浆,滚涂在底灰表面,滚涂后表面进行均匀雾化后通风干燥3h;g、之后再次滚涂一层灰砂浆,直至将钢丝网完全覆盖住后通风干燥;h、最后进行人工收边收口处理。本实施例中,步骤b中墙面打磨方法如下:a、首先对待打磨墙面进行湿润雾化处理;b、之后工人手持打磨机,将打磨头上的打磨砂面紧贴墙面;c、开启打磨机,将打磨砂面进行环形移动进行打磨,直至将区域内全部打磨;d、打磨过程中产生的粉尘通过吸尘管吸入吸尘器中。本发明采用的墙面打磨方法操作简单,能够提高打磨质量,提高了后续抹灰质量。本实施例中,步骤c中钢丝网采用不锈钢细钢丝网,且不锈钢细钢丝网网孔为圆孔,孔径为4mm。本实施例中,雾化处理采用的雾化水位去离子水。本实施例中,步骤f中灰砂浆组份按重量份数包括粉煤灰25份、水泥15份、中砂7份、木质纤维3份、玻化微珠5份、聚丙烯纤维2份、pp纤维3份、石膏12份、改性木质素磺酸钙7份、十二烷基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7份。本发明采用的灰砂浆抗拉强度大,粘结力强,不容易干缩开裂,进一步提高了抹灰效果。对抹灰后的装饰墙面进行抗压试验,得到数据如下表:抗压强度(mpa)实施例一5.2实施例二5.4实施例三5.3实施例四5.5综上所述,本发明采用的施工方法操作简单,能够提高抹灰施工效率、保证施工质量,提高大面积施工效率;本发明中采用喷涂底灰、雾化后干燥、再喷涂底灰的方式,能够有效的防止后期出现灰浆脱落现象。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