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钢结构金属屋面底板安装的吊篮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38836发布日期:2019-02-22 21:04阅读:64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钢结构金属屋面底板安装的吊篮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钢结构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钢结构金属屋面底板安装的吊篮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为了极大满足人民日益提高的物质文化水平,全国范围内兴建了大量的体育馆,会展中心,图书馆等公共设施均向大型化、建筑外观多样化、外立面造型独特方面发展,金属屋面系统作为建筑物的一部分不但要满足功能性要求、还要符合设计理念把建筑物的美学特点表现出来。与以往相对简单的屋面结构相比,势必在建造安装过程中增加了施工难度。吊篮系统作为金属屋面系统安装时必不可少的装置,也需要适应这种变化,提高其使用的方便性和安全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钢结构金属屋面底板安装的吊篮系统,为屋面底板施工提供了稳定的操作平台,在此基础上能够进一步实现屋面系统与外立面同步交叉作业,从而提高工程整体施工效率,其运输布置方便,可移动性强,操作方便,安全可靠。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用于钢结构金属屋面底板安装的吊篮系统,包括吊篮升降单元、吊篮悬挂及滑移单元;所述吊篮设置在屋面底板安装区域,吊篮的长度方向垂直于主檩条长度方向,即平行于屋面底板的长度方向;吊篮升降单元由卷扬机、升降钢丝绳、底部定滑轮及顶部定滑轮组成,卷扬机、底部定滑轮及顶部定滑轮各为2组对称设置在吊篮升降位的两侧,其中卷扬机和底部定滑轮固定在地面上,顶部定滑轮悬挂在主檩条的下方;升降钢丝绳的一端与卷扬机相连,另一端依次绕过底部定滑轮、顶部定滑轮后与吊篮的一端固定连接;吊篮悬挂及滑移单元由2根主钢丝绳、第一端部节点连接组件、第二端部节点连接组件及多个固定点连接组件组成,2根主钢丝绳沿屋面底板长度方向平行设置于吊篮上方,吊篮升起后吊篮上的吊环通过卸扣与主钢丝绳滑动连接,吊篮上还设有用于滑动牵引的2根棕绳;每根主钢丝绳的一端通过第一端部节点连接组件与屋面底板安装起始位置的主檩条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端部节点连接组件与天沟处的主檩条固定连接;每根主钢丝绳上间隔设有多个固定点,通过固定点连接组件与对应位置的主檩条连接。

所述第一端部节点连接组件由连接钢丝绳一、卸扣、钢丝绳夹组成;所述连接钢丝绳一编接成环形围设在对应的主檩条上,通过卸扣与主钢丝绳连接,主钢丝绳的对应连接端编接成环形,绕过卸扣后通过钢丝绳夹固定。

所述第二端部节点连接组件由连接钢丝绳二、手拉葫芦、吊钩保险扣及钢丝绳夹组成;所述连接钢丝绳二围设在对应的主檩条上,主钢丝绳的对应连接端编接成环形后通过吊钩保险扣及手拉葫芦与连接钢丝绳二固定连接,连接钢丝绳二的端部与主钢丝绳之间通过多个钢丝绳夹固定。

所述固定点连接组件由吊环钢丝绳及钢丝绳夹组成,吊环钢丝绳围设在对应的主檩条上,围合处通过多个钢丝绳夹固定,主钢丝绳自吊环钢丝绳中穿过。

一种用于钢结构金属屋面底板安装的吊篮系统,还包括吊篮防坠单元,所述吊篮防坠单元由安全钢丝绳、安全吊环钢丝绳及卸扣组成,吊篮的两端分别设2个安全吊点,安全吊环钢丝绳编接成环形围设在吊篮上方的主檩条上,安全钢丝绳穿过2个安全吊点后通过卸扣与安全吊环钢丝绳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与传统施工中大范围搭设满堂红脚手架的方案相比,采用吊篮系统能够显著降低施工措施费,在因场地限制无法搭设脚手架的施工场地更为适用;可避免因搭设脚手架占用施工作业面的情况,实现屋面系统与外立面同步交叉作业,使工程整体施工效率显著提高,并且运输布置方便,可移动性强,操作方便,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吊篮升降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吊篮与主钢丝绳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所述吊篮防坠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主钢丝绳与屋面底板安装起始位置的主檩条固定连接的节点图。

图5是主钢丝绳与天沟处的主檩条固定连接的节点图。

图6是主钢丝绳上固定点与主檩条固定连接的节点图。

图中:1.吊篮2.主檩条3.主钢丝绳4.卷扬机5.底部定滑轮6.顶部定滑轮7.升降钢丝绳8.吊篮的吊环9.卸扣10.安全钢丝绳11.安全吊环钢丝绳12.连接钢丝绳一13.钢丝绳夹14.连接钢丝绳二15.手拉葫芦16.吊钩保险扣17.吊环钢丝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见图1,本发明所述一种用于钢结构金属屋面底板安装的吊篮系统,包括吊篮升降单元、吊篮悬挂及滑移单元;所述吊篮1设置在屋面底板安装区域,吊篮1的长度方向垂直于主檩条2长度方向,即平行于屋面底板的长度方向;吊篮升降单元由卷扬机4、升降钢丝绳7、底部定滑轮5及顶部定滑轮6组成,卷扬机4、底部定滑轮5及顶部定滑轮6各为2组对称设置在吊篮升降位的两侧,其中卷扬机4和底部定滑轮5固定在地面上,顶部定滑轮6悬挂在主檩条2的下方;升降钢丝绳7的一端与卷扬机4相连,另一端依次绕过底部定滑轮5、顶部定滑轮6后与吊篮1的一端固定连接;吊篮悬挂及滑移单元由2根主钢丝绳3、第一端部节点连接组件、第二端部节点连接组件及多个固定点连接组件组成,2根主钢丝绳3沿屋面底板长度方向平行设置于吊篮1上方,吊篮1升起后吊篮上的吊环8通过卸扣9与主钢丝绳3滑动连接,吊篮1上还设有用于滑动牵引的2根棕绳;每根主钢丝绳3的一端通过第一端部节点连接组件与屋面底板安装起始位置的主檩条2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端部节点连接组件与天沟处的主檩条2固定连接;每根主钢丝绳3上间隔设有多个固定点,通过固定点连接组件与对应位置的主檩条2连接。

所述第一端部节点连接组件由连接钢丝绳一12、卸扣9、钢丝绳夹13组成;所述连接钢丝绳一12编接成环形围设在对应的主檩条2上,通过卸扣9与主钢丝绳3连接,主钢丝绳3的对应连接端编接成环形,绕过卸扣9后通过钢丝绳夹13固定。

所述第二端部节点连接组件由连接钢丝绳二14、手拉葫芦15、吊钩保险扣16及钢丝绳夹13组成;所述连接钢丝绳二14围设在对应的主檩条2上,主钢丝绳3的对应连接端编接成环形后通过吊钩保险扣16及手拉葫芦15与连接钢丝绳二14固定连接,连接钢丝绳二14的端部与主钢丝绳3之间通过多个钢丝绳夹13固定。

所述固定点连接组件由吊环钢丝绳17及钢丝绳夹13组成,吊环钢丝绳17围设在对应的主檩条2上,围合处通过多个钢丝绳13夹固定,主钢丝绳3自吊环钢丝绳17中穿过。

一种用于钢结构金属屋面底板安装的吊篮系统,还包括吊篮防坠单元,所述吊篮防坠单元由安全钢丝绳10、安全吊环钢丝绳11及卸扣9组成,吊篮1的两端分别设2个安全吊点,安全吊环钢丝绳11编接成环形围设在吊篮1上方的主檩条2上,安全钢丝绳10穿过2个安全吊点后通过卸扣9与安全吊环钢丝绳11固定连接。

以下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下述实施例中所用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实施例】

本实施例以某展览中心一个场馆的金属屋面工程施工为例,因该工程屋面底板安装位置的高度相对较高,而且安装的工期短,如采用钢管脚架搭设会严重影响施工进度,因此采用吊篮安装的施工方法,其中如何使吊篮在水平方向移动、如何保证吊篮施工的安全性是关注的重点。

该工程屋面底板与主檩条2垂直布置,在两轴线间的屋面底板由长短基本相同的屋面底板组成。根据此布置特点将吊篮1在单跨屋面底板施工时一次布置,吊篮1的长度方向与屋面底板的长度方向平行,与主檩条2方向垂直,吊篮1的长度为5米,可以满足屋底板安装要求。

屋面底板施工段布置2根φ12主钢丝绳3用于吊篮1的悬挂固定。屋面底板安装时由施工人员站在吊篮1内安装,某段屋面底板安装完成后,施工人员离开吊篮1,吊篮1通过在主钢丝绳3上滑移实现水平移位。

为防止吊篮1在安装后由于自重荷载过大,使拉紧后的主钢丝绳3下挠严重影响屋面底板的施工,采用自制轻式吊篮。吊篮1的主体采用50×2.5钢方管及φ25×2.5的钢管焊接而成。吊篮的吊环8采用φ16圆钢煨弯后焊接在50×2.5方管上;在吊篮1的底部采用0.6mm厚压型钢板与吊篮1的底座用自攻螺栓连接。

为防止安装工人或安装用的工具在高空安装过程中出现从高空坠落的危险,在吊篮1的四周及底部采用安全网做围护。

吊篮1经同济大学的3d3s设计软件进行力学计算,在荷载设置时,恒荷载为20kg/㎡,施工荷载为150kg/㎡,经计算吊篮的强度、整体稳定性全部满足要求。杆件的长细比满足钢结构设计规范要求中的最小的长细比1/150。

每只吊篮1采用2根φ12主钢丝绳3悬挂固定,主钢丝绳3的一端直接绑在起始安装位置的主檩条2上,另一端延伸后与天沟处的主檩条2连接,连接时用2t手拉葫芦15与围设在主檩条2上的连接钢丝绳二14拉紧。连接钢丝绳一12、连接钢丝绳二14与主钢丝绳3在连接端编接成环形,通过φ20卸扣连接,各钢丝绳的编接长度不小于300mm。

为防止吊篮1安装后,由于吊篮1自身重力使主钢丝绳3下挠度过大,导致屋面底板与吊篮1之间距离过大,影响屋面底板的顺利安装,在每根主钢丝绳3上每间隔10米左右设一个固定点,每个固定点处采用φ12的吊环钢丝绳17与主檩条2连接。

在吊篮1通过卷扬机4提升到安装位置后,须与主钢丝绳3连接,考虑到吊篮1需要在水平方向滑移,吊篮1与主钢丝绳3的连接采用φ20卸扣连接。一则是为了使吊篮1拆装方便;二则是减少吊篮1与主钢丝绳3水平滑移时的摩擦。当屋面底板施工完一个区域后吊篮1需水平移位时,先将吊篮1降下,所有安装人员从吊篮1内走出,然后将空吊篮升起,通过系在吊篮1上的二根棕绳牵拉,实现吊篮1沿主钢丝绳3的水平移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