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的干式钢筋连接器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076008发布日期:2019-03-08 23:44阅读:32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的干式钢筋连接器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装配式建筑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的干式钢筋连接器。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用于装配式建筑的干式钢筋连接器的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国家及地方大力推进住宅产业化进程。到2020年,全国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15%以上,其中重点推进地区达到20%以上,积极推进地区达到15%以上,鼓励推进地区达到10%以上;到2020年,培育50个以上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200个以上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500个以上装配式建筑示范工程,建设30个以上装配式建筑科技创新基地,充分发挥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

目前全国已有30多个省市出台了装配式建筑专门的指导意见和相关配套措施,不少地方更是对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开始加入到装配式建筑的建设大军中。

随着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和大力推广,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技术问题,现有装配式技术的相关做法就显得捉襟见肘,严重制约装配式建筑技术的发展。

如目前竖向构件之间常用的灌浆套筒连接,因灌浆套筒底部洞口偏小,起吊安装对位困难,往往需要大量工人手工调整,费时费力。此外,后期还需专业技术工人,使用专用设备,大量灌浆操作,普遍存在分仓缝设置不合理、灌浆质量不易控制、灌浆时需要拍照录像、费时费力、后期无法检测等难题。

综上所述,如何有效地寻求新的装配式建筑竖向构件连接方式等问题,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的干式钢筋连接器,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用于装配式建筑的干式钢筋连接器的使用方法,该用于装配式建筑的干式钢筋连接器及其使用方法克服了传统装配式竖向构件之间采用灌浆套筒连接对位安装困难、设置分仓缝、灌浆质量不易控制等难题,实现了装配式构件中竖向钢筋的单排和双排有效连接。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的干式钢筋连接器,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竖向板、固定于所述竖向板左侧的若干组第一横向板,以及固定于所述竖向板右侧且与每组所述第一横向板相对应的第二横向板,所述第一横向板位于所述干式钢筋连接器的预制区,所述第二横向板位于所述干式钢筋连接器的后补区,所述第一横向板和所述第二横向板上均开设有通孔,预制区预制构件的钢筋穿于所述第一横向板的通孔、后补区预制构件的钢筋穿于所述第二横向板的通孔且均通过螺母紧固。

优选地,所述第一横向板和所述第二横向板的组数为两组,两组分别固定于所述竖向板的前部和后部,所述竖向板在竖直方向的上部、中部、下部均有用于放置预制构件的水平筋的预留孔。

优选地,所述后补区预制构件的钢筋从下至上穿过所述第二横向板的通孔时,在所述第二横向板的上端面设置有第一垫片,在下端面设置有第二垫片,所述第一垫片的厚度比所述第二垫片的厚度厚,所述第一垫片的外径与所述第二垫片的外径相等。

优选地,所述预制区预制构件的钢筋从上至下穿过所述第一横向板的通孔时,在所述第一横向板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均设置有第三垫片,所述第三垫片的厚度与所述第二垫片的厚度相等,所述第三垫片的外径比所述第二垫片的外径小。

优选地,所述第一横向板的通孔与预制区预制构件的钢筋和所述第二横向板的通孔与后补区预制构件的钢筋均通过双螺母紧固。

优选地,所述竖向板、所述第一横向板和所述第二横向板的厚度为8-12mm的钢板,所述第一横向板的外周尺寸小于所述第二横向板的外周尺寸。

优选地,所述竖向板与所述第一横向板和所述第二横向板之间均通过焊接连接。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装配式建筑的干式钢筋连接器的使用方法,包括步骤:

在生产预制构件时,钢筋绑扎环节,将所述预制区预制构件的钢筋与所述第一横向板通过所述第三垫片和所述双螺母连接在一起;

待所述预制区预制构件完成钢筋绑扎、预埋件固定后,浇筑混凝土,并进行养护;

养护完毕后,进行脱模起吊、堆场存放、运输至施工现场;

在所述预制区预制构件起吊安装环节,将所述后补区预制构件的钢筋插入所述第二横向板的通孔中,并通过所述第一垫片、所述第二垫片和所述双螺母连接在一起;

将座浆缝和后补区的操作洞口一起用座浆料或灌浆料填充密实。

本发明所提供的用于装配式建筑的干式钢筋连接器,包括竖向板、第一横向板和第二横向板,竖向板沿竖直方向设置,第一横向板固定于竖向板的左侧,第二横向板固定于竖向板的右侧,受力在两边,在做拉拔试验时,连续不断的力集中在竖向板上,不易断裂,变形较小。第一横向板和第二横向板具有若干组,第一横向板和第二横向板相对应,配合使用,竖向板、横向板相组合的方式连接成整体,构成钢筋连接器的基本骨架。

第一横向板位于干式钢筋连接器的预制区,第二横向板位于干式钢筋连接器的后补区。第一横向板和第二横向板上均开设有通孔,预制区预制构件的钢筋穿于第一横向板的通孔、后补区预制构件的钢筋穿于第二横向板的通孔且均通过螺母紧固。预制构件生产时,先将预制区预制构件的钢筋和连接器的第一横向板连接牢固,浇筑成整体,然后通过预制区预制构件底部预留的连接器操作洞口,将后补区预制构件中竖向钢筋通过螺母与连接器底部的第二横向板连接成整体,形成可靠连接后,将座浆缝和连接器操作洞口一起用座浆料或灌浆料填充密实即可。通过干式钢筋连接器,克服了传统装配式竖向构件之间采用灌浆套筒连接对位安装困难、设置分仓缝、灌浆质量不易控制等难题,实现了装配式预制构件中竖向钢筋的单排和双排有效连接,且造价经济,受力可靠,生产、施工操作便捷,节能环保。

本发明所提供的用于装配式建筑的干式钢筋连接器,仅为1块竖向板、2~4块横向板,辅以配套几块垫片即可,结构简单,节省用料,成本较低;连接器自身生产加工简单快捷,可批量铸造;钢筋连接器本身属于干式连接,无需靠灌浆保证受力性能,安全可靠,质量容易控制;受力在两边,在做拉拔试验时,连续不断的力集中在竖向板上,不易断裂,变形较小。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任一项的用于装配式建筑的干式钢筋连接器的使用方法,该用于装配式建筑的干式钢筋连接器具体为上述任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的干式钢筋连接器。由于上述的用于装配式建筑的干式钢筋连接器具有上述技术效果,该用于装配式建筑的干式钢筋连接器的使用方法也应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中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用于装配式建筑的干式单排钢筋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用于装配式建筑的干式双排钢筋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b-b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第一垫片结构示意图;

图6为第二垫片结构示意图;

图7为第三垫片结构示意图;

图8为用于装配式建筑的干式单排钢筋连接器使用效果图;

图9为用于装配式建筑的干式双排钢筋连接器使用效果图。

附图中标记如下:

1-竖向板、2-第一横向板、3-第二横向板、4-第三垫片、5-第二垫片、6-第一垫片、7-双螺母、8-后补区预制构件、9-预制区预制构件、10-预留孔。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核心是提供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的干式钢筋连接器,本发明的另一核心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用于装配式建筑的干式钢筋连接器的使用方法,该用于装配式建筑的干式钢筋连接器及其使用方法克服了传统装配式竖向构件之间采用灌浆套筒连接对位安装困难、设置分仓缝、灌浆质量不易控制等难题,实现了装配式构件中竖向钢筋的单排和双排有效连接。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至图9,图1为本发明中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用于装配式建筑的干式单排钢筋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中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用于装配式建筑的干式双排钢筋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b-b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第一垫片结构示意图;图6为第二垫片结构示意图;图7为第三垫片结构示意图;图8为用于装配式建筑的干式单排钢筋连接器使用效果图;图9为用于装配式建筑的干式双排钢筋连接器使用效果图。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所提供的用于装配式建筑的干式钢筋连接器,包括竖向板1、第一横向板2和第二横向板3,竖向板1沿竖直方向设置,第一横向板2固定于竖向板1的左侧,第二横向板3固定于竖向板1的右侧,受力在两边,在做拉拔试验时,连续不断的力集中在竖向板1上,不易断裂,变形较小。第一横向板2和第二横向板3具有若干组,第一横向板2和第二横向板3相对应,配合使用,竖向板1、横向板相组合的方式连接成整体,构成钢筋连接器的基本骨架。

第一横向板2位于干式钢筋连接器的预制区,第二横向板3位于干式钢筋连接器的后补区。第一横向板2和第二横向板3上均开设有通孔,预制区预制构件9的钢筋穿于第一横向板2的通孔、后补区预制构件8的钢筋穿于第二横向板3的通孔且均通过螺母紧固。预制构件生产时,先将预制区预制构件9的钢筋和连接器的第一横向板2连接牢固,浇筑成整体,然后通过预制区预制构件9底部预留的连接器操作洞口,将后补区预制构件8中竖向钢筋通过螺母与连接器底部的第二横向板3连接成整体,形成可靠连接后,将座浆缝和连接器操作洞口一起用座浆料或灌浆料填充密实即可。通过干式钢筋连接器,克服了传统装配式竖向构件之间采用灌浆套筒连接对位安装困难、设置分仓缝、灌浆质量不易控制等难题,实现了装配式预制构件中竖向钢筋的单排和双排有效连接,且造价经济,受力可靠,生产、施工操作便捷,节能环保。

本发明所提供的用于装配式建筑的干式钢筋连接器,仅为1块竖向板1、2~4块横向板,辅以配套几块垫片即可,结构简单,节省用料,成本较低;连接器自身生产加工简单快捷,可批量铸造;钢筋连接器本身属于干式连接,无需靠灌浆保证受力性能,安全可靠,质量容易控制;受力在两边,在做拉拔试验时,连续不断的力集中在竖向板1上,不易断裂,变形较小。

上述用于装配式建筑的干式钢筋连接器仅是一种优选方案,具体并不局限于此,在此基础上可根据实际需要做出具有针对性的调整,从而得到不同的实施方式,第一横向板2和第二横向板3的组数为两组,两组分别固定于竖向板1的前部和后部,竖向板1在竖直方向的上部、中部、下部均有用于放置预制构件的水平筋的预留孔10,构成双排钢筋连接器。钢筋连接器在预制构件生产时,定位简单,无需专用固定工装。尤其是双排钢筋连接器,除了竖向钢筋与连接器的连接,还有预制构件本身的水平筋与连接器上的预留孔10镶嵌,直接将连接器固定牢靠,无需任何固定工装。

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场合的不同,对用于装配式建筑的干式钢筋连接器进行若干改变,后补区预制构件8的钢筋从下至上穿过第二横向板3的通孔时,在第二横向板3的上端面设置有第一垫片6,在下端面设置有第二垫片5,第一垫片6的厚度比第二垫片5的厚度厚,第一垫片6的外径与第二垫片5的外径相等。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预制区预制构件9的钢筋从上至下穿过第一横向板2的通孔时,在第一横向板2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均设置有第三垫片4,第三垫片4的厚度与第二垫片5的厚度相等,第三垫片4的外径比第二垫片5的外径小,在生产预制构件时,钢筋绑扎环节,将预制区的钢筋和后补区的钢筋与连接器的第一横向板2和第二横向板3通过垫片、双螺母7连接在一起,垫片的厚度及具体形状尺寸,根据实际使用时不同钢筋直径及受力需要定,加工不同大小和厚度的第一垫片6、第二垫片5、第三垫片4,使钢筋和后补区的钢筋与连接器的第一横向板2和第二横向板3连接更加牢固、可靠。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本发明所提供的用于装配式建筑的干式钢筋连接器不应被限制于此种情形,第一横向板2的通孔与预制区预制构件9的钢筋和第二横向板3的通孔与后补区预制构件8的钢筋均通过双螺母7紧固,双螺母7使钢筋的螺纹副中产生不随外载荷变化的附加压力,且总存在有摩擦力矩,可以防止螺母相对钢筋转动,主要是防松的作用。具体地说,靠近垫片的螺母起到紧固作用,远离垫片的螺母起到锁紧作用。

本发明所提供的用于装配式建筑的干式钢筋连接器,在其它部件不改变的情况下,竖向板1、第一横向板2和第二横向板3的厚度为8-12mm的钢板,满足强度要求。第一横向板2的外周尺寸小于第二横向板3的外周尺寸,方便连接。

对于上述各个实施例中的用于装配式建筑的干式钢筋连接器,竖向板1与第一横向板2和第二横向板3之间均通过焊接连接,将加工好的竖向板1与横向板按图纸要求焊接在一起,即完成钢筋连接器的生产制作,固定牢固,制作简便;也可以工厂批量铸造,一次成型,成本较低。

比如,干式钢筋连接器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200:按图纸,加工1块10mm竖向板1,对于双排连接,还需按图纸要求在钢板指定位置开预留孔10,用于生产预制构件时,水平钢筋的放置。其中,竖向板1的厚度不限于10mm厚度,具体根据不同钢筋直径及受力需要定。

s210:按图纸,加工2~4块10mm横向板,按图纸要求在横向板指定位置留通孔。其中,横向板的厚度不限于10mm厚度,具体根据不同钢筋直径及受力需要定。

s220:将加工好的竖向板1与横向板按图纸要求焊接在一起,即完成钢筋连接器的生产制作。

s230:加工不同大小和厚度的第一垫片6、第二垫片5、第三垫片4,比如第一垫片6的内径为17mm,外径为52mm,厚度为10mm,第二垫片5的内径为17mm,外径为52mm,厚度为3mm,第三垫片4的内径为17mm,外径为29mm,厚度为3mm,具体尺寸不受限制,可以根据实际应用情况而定。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任一项的用于装配式建筑的干式钢筋连接器的使用方法,包括步骤:

s100:在生产预制构件时,钢筋绑扎环节,将预制区预制构件9的钢筋与第一横向板2通过第三垫片4和双螺母7连接在一起。

s110:待预制区预制构件9完成钢筋绑扎、预埋件固定后,浇筑混凝土,并进行养护,将连接器部分埋入预制区预制构件9,可以达到精准可靠固定的效果,也便于后补区操作。预制区预制构件9的钢筋采用常见的直径16mm,但不限于直径16mm钢筋。

s120:养护完毕后,进行脱模起吊、堆场存放、运输至施工现场。

s130:在预制区预制构件9起吊安装环节,将后补区预制构件8的钢筋插入第二横向板3的通孔中,并通过第一垫片6、第二垫片5和双螺母7连接在一起,预制构件起吊安装环节,将后补区预制构件竖向的钢筋插入预制区预制构件底部后补区的钢筋连接器,然后通过第一垫片6、第二垫片5、双螺母7连接在一起。因连接器后补区横板洞口达40mm但不限于40mm,具体可根据实际使用钢筋直径调整。通过预制构件底部预留连接器操作洞口,连接器本身和后补区钢筋均可以便捷调整,大大方便后补区预制构件出筋与预制区预制构件的连接;容错率高,可以偏置,施工效率大大提高。

s140:将座浆缝和后补区的操作洞口一起用座浆料或灌浆料填充密实,经济便捷。通过钢筋连接器连接,钢筋连接器属于干式连接,不受后期封堵浆料性能及强度的影响,因此,用座浆料或灌浆料填充密实均满足实际受力要求,且远远大于构件本身混凝土强度等级要求。

s150:步骤五、在生产预制构件时,钢筋绑扎环节,将预制区的钢筋与drc-a型钢筋连接器通过垫片3、双螺母7连接在一起。

采用干式钢筋连接器加工制作预制构件的方法,不仅生产方便、施工效率高,且造价经济,受力可靠,节能环保,从而达到了标准化、工业化的要求,大大发挥装配式建筑技术的核心优势。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