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装配式榫卯连接工艺的防水木屋及其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426571发布日期:2019-04-17 02:56阅读:838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装配式榫卯连接工艺的防水木屋及其制作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木材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装配式榫卯连接工艺的防水木屋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木屋成为世界性的休闲、家居主流产品。木屋不仅冬暖夏凉、抗潮保湿、透气性强,还蕴涵着醇厚的文化气息,梅雨季节能调节湿度,当湿度大时,木屋能自动吸潮,干燥时又会从自身细胞中释放水分,起到天然调节的作用,因此,木屋享有“会呼吸的房屋”美誉。

木屋的制作仍旧是继承传统榫卯工艺,为了提高木屋的防水效果,现有技术中的做法主要是通过在屋顶盖防水材,在木屋墙面进行防水油漆涂抹。但这种方式的防水处理在防水性能有待进一步的提升,而且防水卷材的覆盖会影响木屋的透气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装配式榫卯连接工艺的防水木屋及其制作方法,以改善木屋防水的问题,以及房屋结构的合理性、牢固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装配式榫卯连接工艺的防水木屋,包括包括主体屋架部分、墙体部分、屋顶部分、基地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屋架部分包括立柱,墙体部分、屋顶部分均与主体屋架部分可拆卸连接,墙体部分包括多块外墙板、多块内墙板和墙体骨架,其中多块外墙板可拆卸固定在墙体骨架的外侧且多块外墙板依次排布并相互之间采用榫卯连接形成外墙壁,多块内墙板可拆卸固定在墙体骨架的内侧且多块内墙板依次排布并相互之间采用榫卯连接形成内墙壁,在外墙壁与内墙壁之间留有间隙且在间隙内填充有隔热棉;所述屋顶部分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屋顶骨架、满板层、防水卷材、漏水条、挂瓦条、屋瓦,其中屋顶骨架与墙体骨架之间可拆卸固定。

一种基于榫卯连接工艺的防水木屋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木屋所需板材处理:首先,按照墙体木板和屋顶木板进行分类堆码,在堆码时每相邻两块木材之间用隔条隔开,便于通风,两种木板均通风干燥至含水率低于60%;然后用叉车将不同类别的木板送入各自的烘干窑内,在烘干窑内,蒸汽自烘干窑内自上往下进行喷洒,控制墙体木板的蒸汽烘干窑内烘干温度自60℃升温至110℃、升温后保温烘20-30天,控制屋顶木板的蒸汽烘干窑内温度为自70℃升温至120℃、升温后保温烘25-35天;接着,将烘干后的墙体木板、屋顶木板分别送入各自的炭化窑中进行炭化处理,控制墙体木板的炭化窑内温度自110℃升温至160-200℃、升温后保温炭化时间为40-45h,控制屋顶木板的炭化窑内温度为自120℃升温至160-200℃、升温后保温炭化时间为45-50h;其中墙体木板在烘干后、炭化前进行喷涂防水涂料;

(2)墙体部分的搭建:在选好的地方搭建主体屋架部分,再搭建墙体部分,具体是先搭建主体屋架,即将四个立柱立好,然后在四根立柱之间的上端、下端之间均以可拆卸的方式装好四根穿枋、料枋,再在主体屋架上装上包括外墙板、隔热棉、内墙板在内的墙体部分;

(3)屋顶部分的搭建:在墙体部分的顶部做承受屋瓦的屋顶骨架,再在屋顶骨架上铺满屋顶木板,相邻屋顶木板之间拼接,铺装时保证屋顶面平整稳定;然后在满板层上铺防水卷材,再在防水卷材上可拆卸固定漏水条,漏水条上方定挂瓦条,挂瓦条与漏水条错位,最后在挂瓦条上铺屋瓦;

(4)基地部分的搭建:根据需要选择悬空式地板铺设或是铺地式的底板铺设,底板采用双层满板结构。

进一步,所述主体屋架部分的前面两根立柱与屋顶骨架前沿之间通过燕尾槽连接。

进一步,所述墙体部分的外墙板厚为25-35mm、隔热棉层厚45-55mm、内墙板厚为20-55mm。

进一步,在墙体部分的内墙板内侧、外墙板外侧上涂有阻燃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备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对墙体部分进行板材加厚且对墙体木板、屋顶木板进行通风预干燥、蒸汽干燥、炭化等处理,对每块木材而言,其烘干、炭化升温速度匀速,不会出现外干里湿、炭化不均匀的情况,减少木材开裂变形现象,起到很好的保温、隔音、阻燃、防水、防潮效果;

2、通过对屋顶部分进行防水处理,加强了木屋的防水性能,降低了木屋内部湿气,保证了木屋的防腐耐久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防水木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阐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基于装配式的榫卯连接工艺的防水木屋,包括主体屋架部分、墙体部分1、屋顶部分2、基地部分3,墙体部分1、屋顶部分2均与主体屋架部分可拆卸连接,墙体部分1包括多块外墙板1.1、多块内墙板1.2和墙体骨架1.3,其中多块外墙板1.1可拆卸固定在墙体骨架1.3的外侧且多块外墙板1.1依次排布并相互之间采用榫卯连接形成外墙壁,多块内墙板1.2可拆卸固定在墙体骨架1.3的内侧且多块内墙板1.2依次排布并相互之间采用榫卯连接形成内墙壁,在外墙壁与内墙壁之间留有间隙且在间隙内填充有隔热棉,墙体部分的外墙板厚为25-35mm、隔热棉层厚45-55mm、内墙板厚为20-55mm;所述屋顶部分2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屋顶骨架2.1、满板层2.2、防水卷材2.3、漏水条2.4、挂瓦条2.5、屋瓦2.6,其中屋顶骨架2.1与墙体骨架1.3之间可拆卸固定,满板层通过可拆卸的方式固定在屋顶骨架2.1上,防水卷材2.3铺设在满板层上方且防水卷材2.3与满板层2.2可拆卸固定,防水卷材2.3上胶粘有漏水条2.4,若干漏水条2.4均匀置于防水卷材2.3上,在漏水条2.4上壳拆卸固定有若干与漏水条2.4呈正交设置的挂瓦条2.5,挂瓦条2.5上铺设屋瓦2.6;所述主体骨架包括四根立柱、料枋、穿枋,其中四根立柱底部均支撑在一个石墩4上,四根立柱的顶部与四根穿枋采用燕尾槽、燕尾榫连接;基地部分3与墙体骨架1.3采用榫卯连接,基地部分3是由多块木板之间采用榫卯连接拼凑成的满板双层地面。

主体屋架部分的前面两根立柱与屋顶骨架2.1前沿之间通过燕尾槽连接。

在墙体部分1的内墙板1.2内侧、外墙板1.1外侧上涂有阻燃漆。

实施例一

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木屋所需板材处理:首先,按照墙体木板和屋顶木板进行分类堆码,在堆码时每相邻两块木材之间用隔条隔开,便于通风,两种木板均通风干燥至含水率低于60%;然后用叉车将不同类别的木板送入各自的烘干窑内,在烘干窑内,蒸汽自烘干窑内自上往下进行喷洒,控制墙体木板的蒸汽烘干窑内烘干温度以8℃/min的速度匀速自60℃升温至110℃、升温后保温烘30天,控制屋顶木板的蒸汽烘干窑内温度为以8℃/min的速度匀速自70℃升温至120℃、升温后保温烘35天;接着,将烘干后的墙体木板、屋顶木板分别送入各自的炭化窑中进行炭化处理,控制墙体木板的炭化窑内温度以10℃/min的速度匀速自110℃升温至200℃、升温后保温炭化时间为40h,控制屋顶木板的炭化窑内温度为以10℃/min的速度匀速自120℃升温至200℃、升温后保温炭化时间为45h;其中墙体木板在烘干后、炭化前进行喷涂防水涂料;

(2)墙体部分的搭建:在选好的地方搭建主体屋架部分,再搭建墙体部分,具体是先搭建主体屋架,即将四个立柱立好,然后在四根立柱之间的上端、下端之间均以可拆卸的方式装好四根穿枋、料枋,再在主体屋架上装上包括外墙板、隔热棉、内墙板在内的墙体部分;

(3)屋顶部分的搭建:在墙体部分的顶部做承受屋瓦的屋顶骨架,再在屋顶骨架上铺满屋顶木板,相邻屋顶木板之间拼接,铺装时保证屋顶面平整稳定;然后在满板层上铺防水卷材,再在防水卷材上可拆卸固定漏水条,漏水条上方定挂瓦条,挂瓦条与漏水条错位,最后在挂瓦条上铺屋瓦;

(4)基地部分的搭建:根据需要选择悬空式地板铺设或是铺地式的底板铺设,底板采用双层满板结构。

实施例二

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木屋所需板材处理:首先,按照墙体木板和屋顶木板进行分类堆码,在堆码时每相邻两块木材之间用隔条隔开,便于通风,两种木板均通风干燥至含水率低于60%;然后用叉车将不同类别的木板送入各自的烘干窑内,在烘干窑内,蒸汽自烘干窑内自上往下进行喷洒,控制墙体木板的蒸汽烘干窑内烘干温度以5℃/min的速度匀速自60℃升温至110℃、升温后保温烘20天,控制屋顶木板的蒸汽烘干窑内温度为以8℃/min的速度匀速自70℃升温至120℃、升温后保温烘25天;接着,将烘干后的墙体木板、屋顶木板分别送入各自的炭化窑中进行炭化处理,控制墙体木板的炭化窑内温度以15℃/min的速度匀速自110℃升温至160℃、升温后保温炭化时间为45h,控制屋顶木板的炭化窑内温度以15℃/min的速度匀速自120℃升温至160℃、升温后保温炭化时间为45h;其中墙体木板在烘干后、炭化前进行喷涂防水涂料,防水涂料为现有技术中的常规木材防水涂料;

(2)墙体部分的搭建:在选好的地方搭建主体屋架部分,再搭建墙体部分,具体是先搭建主体屋架,即将四个立柱立好,然后在四根立柱之间的上端、下端之间均以可拆卸的方式装好四根穿枋、料枋,再在主体屋架上装上包括外墙板、隔热棉、内墙板在内的墙体部分;

(3)屋顶部分的搭建:在墙体部分的顶部做承受屋瓦的屋顶骨架,再在屋顶骨架上铺满屋顶木板,相邻屋顶木板之间拼接,铺装时保证屋顶面平整稳定;然后在满板层上铺防水卷材,再在防水卷材上可拆卸固定漏水条,漏水条上方定挂瓦条,挂瓦条与漏水条错位,最后在挂瓦条上铺屋瓦;

(4)基地部分的搭建:根据需要选择悬空式地板铺设或是铺地式的底板铺设,底板采用双层满板结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