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抗震功能的装配式建筑及其抗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472816发布日期:2019-04-20 05:56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抗震功能的装配式建筑及其抗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具有抗震功能的装配式建筑及其抗震方法。



背景技术:

现阶段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深化改革的多层面需求也亟需装配式建筑的进一步研究和发展。但我国对装配式建筑的抗震性能认识不足,导致装配式建筑的研究和工程应用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有明显差距。世界各地地震不断,对建筑造成极大破坏,给人类造成极大的伤害。然而,现有的装配式建筑的缺陷主要表现为其抗震性能的欠缺。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抗震功能的装配式建筑及其抗震方法。该装配式建筑及其抗震方法通过横向减震装置和纵向减震装置对建筑物进行支撑,分别从横向和纵向进行减震,从而提高建筑物的减震性能。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具有抗震功能的装配式建筑,包括地基以及建设在地基上面的建筑物,所述建筑物与地基之间设置有建筑基板及位于建筑基板下方的隔离层,所述隔离层内设置有若干间隔分布的横向减震装置和纵向减震装置;所述横向减震装置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一端板、第一底板、第一波纹金属板、第二波纹金属板、第二底板和第二端板,所述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之间设有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分布垂直固连在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上,且第一波纹金属板、第二波纹金属板位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所述第一端板与第一波纹金属板之间、第二端板与第二波纹金属板之间均设有蜂窝板,所述第一端板、第一底板、第一波纹金属板、第二波纹金属板、第二底板、第二端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连接为一体。

所述纵向减震装置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两侧固连有连接板并通过连接板与地基螺纹连接,所述固定座的内腔两侧壁均设有橡胶限位块,所述固定座的顶端设置有套筒,所述固定座内设有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的一端贯穿固定座顶端且延长至套筒的内腔中,另一端与固定座内腔底面相接。

上述装配式建筑的工作原理为:横向减震装置和纵向减震装置均在工厂内实现装配,移动到现场后直接使用。横向减震装置由六个基本组件(第一端板、第一底板、第一波纹金属板、第二波纹金属板、第二底板和第二端板)组成,其横向减震效果好,使用周期长,结构紧凑;波纹金属板在使用过程中为建筑物提供多个斜板耗能支撑,在水平通过波纹金属板屈服耗能减震。而纵向减震装置通过设置连接板,能够保证发生地震时固定座的稳定性,当出现滑移时,在橡胶限位块的作用下,能够起到缓冲和复位的作用,保证在发生地震时减震弹簧正常使用。

作为优选,所述建筑基板包括两层水泥压力板及设于两水泥压力板之间的聚苯乙烯泡沫板,所述聚苯乙烯泡沫板内部嵌入设置有钢筋网。建筑基板采用复合式结构,大大提高建筑物抗震能力及安全性能。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座中连接板数量为三个,且三个所述连接板呈环形阵列分布,所述橡胶限位块的外壁设置为弧形外壁,所述弧形外壁与减震弹簧外壁相互配合。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波纹金属板、第二波纹金属板的表面喷涂有防腐层。防腐层保证第一波纹金属板、第二波纹金属板不被腐蚀,提高其寿命。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波纹金属板与第二波纹金属板之间填充有橡胶材料。橡胶材料填充在第一波纹金属板与第二波纹金属板之间,保证第一波纹金属板与第二波纹金属板的稳定性。

一种装配式建筑抗震方法,在建筑物与地基之间采用横向减震装置和纵向减震装置进行支撑。

通过横向减震装置和纵向减震装置进行支撑,分别从横向和纵向进行减震,从而提高建筑物的减震性能。

作为优选,所述横向减震装置和纵向减震装置间隔分布于建筑物与地基之间。通过间隔分布横向减震装置和纵向减震装置,保证建筑物各处受力均匀。

作为优选,所述横向减震装置与纵向减震装置之间的距离为1m。将横向减震装置与纵向减震装置之间的距离为1m,可在保证减震效果的情况下,降低生产成本。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通过横向减震装置和纵向减震装置对建筑物进行支撑,分别从横向和纵向进行减震,从而提高建筑物的减震性能;

2、本发明中横向减震装置和纵向减震装置均在工厂内实现装配,移动到现场后直接使用;

3、本发明中横向减震装置由六个基本组件组成,其横向减震效果好,使用周期长,结构紧凑;波纹金属板在使用过程中为建筑物提供多个斜板耗能支撑,在水平通过波纹金属板屈服耗能减震;

4、本发明中纵向减震装置通过设置连接板,能够保证发生地震时固定座的稳定性,当出现滑移时,在橡胶限位块的作用下,能够起到缓冲和复位的作用,保证在发生地震时减震弹簧正常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

1、地基;2、建筑物;3、建筑基板;4、隔离层;5、横向减震装置;6、纵向减震装置;7、第一端板;8、第一底板;9、第一波纹金属板;10、第二波纹金属板;11、第二底板;12、第二端板;13、第一侧板;14、第二侧板;15、蜂窝板;16、螺栓;17、固定座;18、连接板;19、橡胶限位块;20、套筒;21、减震弹簧;22、橡胶材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的一种具有抗震功能的装配式建筑,包括地基1以及建设在地基1上面的建筑物2,在建筑物2与地基1之间设置有建筑基板3及位于建筑基板3下方的隔离层4,隔离层4内设置有若干间隔分布的横向减震装置5和纵向减震装置6。

横向减震装置5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一端板7、第一底板8、第一波纹金属板9、第二波纹金属板10、第二底板11和第二端板12,第一底板8和第二底板11之间设有第一侧板13和第二侧板14,第一侧板13、第二侧板14分布垂直固连在第一端板7和第二端板12上,且第一波纹金属板9、第二波纹金属板10位于第一侧板13和第二侧板14之间;第一端板7与第一波纹金属板9之间、第二端板12与第二波纹金属板10之间均设有蜂窝板15,第一端板7、第一底板8、第一波纹金属板9、第二波纹金属板10、第二底板11、第二端板12、第一侧板13和第二侧板14通过螺栓16连接为一体。第一波纹金属板9、第二波纹金属板10的表面喷涂有防腐层,且第一波纹金属板9与第二波纹金属板10之间填充有橡胶材料22。

纵向减震装置6包括固定座17,固定座17的两侧固连有连接板18并通过连接板18与地基1螺纹连接,固定座17的内腔两侧壁均设有橡胶限位块19,固定座17的顶端设置有套筒20,固定座17内设有减震弹簧21,减震弹簧21的一端贯穿固定座17顶端且延长至套筒20的内腔中,另一端与固定座17内腔底面相接。固定座17中连接板18数量为三个,且三个连接板18呈环形阵列分布,橡胶限位块19的外壁设置为弧形外壁,弧形外壁与减震弹簧21外壁相互配合。

上述装配式建筑的工作原理为:横向减震装置5和纵向减震装置6均在工厂内实现装配,移动到现场后直接使用。横向减震装置5由六个基本组件(第一端板7、第一底板8、第一波纹金属板9、第二波纹金属板10、第二底板11和第二端板12)组成,其横向减震效果好,使用周期长,结构紧凑;波纹金属板在使用过程中为建筑物2提供多个斜板耗能支撑,在水平通过波纹金属板屈服耗能减震。而纵向减震装置6通过设置连接板18,能够保证发生地震时固定座17的稳定性,当出现滑移时,在橡胶限位块19的作用下,能够起到缓冲和复位的作用,保证在发生地震时减震弹簧21正常使用。

实施例2:

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实施例2中建筑基板3包括两层水泥压力板及设于两水泥压力板之间的聚苯乙烯泡沫板,聚苯乙烯泡沫板内部嵌入设置有钢筋网。建筑基板3采用复合式结构,大大提高建筑物2抗震能力及安全性能。

实施例2其余结构和工作原理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一种装配式建筑抗震方法,在建筑物2与地基1之间采用横向减震装置5和纵向减震装置6进行支撑。通过横向减震装置5和纵向减震装置6进行支撑,分别从横向和纵向进行减震,从而提高建筑物2的减震性能。同时,横向减震装置5和纵向减震装置6间隔分布于建筑物2与地基1之间,通过间隔分布横向减震装置5和纵向减震装置6,保证建筑物2各处受力均匀。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