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栓石材开缝防水幕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55489发布日期:2019-03-30 09:19阅读:545来源:国知局
一种背栓石材开缝防水幕墙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幕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背栓石材开缝防水幕墙。



背景技术:

石材幕墙广泛应用于公共建筑、综合商业体、纪念馆、博物馆等大型建筑,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延伸到了别墅、洋房也在使用。石材幕墙的应用兴起于九十年代末期,当时国内经济处于上升发展阶段,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石材幕墙的应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当时石材幕墙刚刚兴起,各种规范还不成熟,趋于市场的需求,很多做法并不规范。至今为止,以前的项目质量问题逐步保留,石材幕墙的挂接构架显得尤为重要。虽然尺寸很小,但起着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其合理性直接关系到整个幕墙的安全性。石材幕墙的设计合理性、方案施工的便利性、开缝石材幕墙的防水性就显得极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作容易、施工便利,提高施工质量及满足多样化造型的背栓石材开缝防水幕墙。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背栓石材开缝防水幕墙,包括石材背栓挂接系统、石材立柱连接系统、防水系统和结构连接系统,所述石材背栓挂接系统由挂码、挂件组成,所述石材立柱连接系统由h型联接件、t型转接件、立柱组成,所述防水系统由防水背板、密封胶组成,所述结构连接系统由l型转接件、预埋件组成;所述挂件通过背栓件固定连接有石材,且挂件与挂码挂接;所述h型联接件靠近石材一端的两侧上通过t型转接件分设有挂码;所述h型联接件远离石材一端的两侧上通过l型转接件与预埋件固定连接;所述h型联接件套设于立柱上,且h型联接件、立柱和l型转接件固定联接;所述h型联接件与t型转接件固定联接;所述h型联接件在位移t型转接件与l型转接件之间的两侧分别连接有防水背板,且h型联接件与防水背板之间设有密封胶。

进一步,所述挂码与t型转接件之间的紧固件上设有垫板,所述垫板上设有可增加其与紧固件之间摩擦力的齿面。

进一步,所述t型转接件与h型联接件之间的紧固件上设有垫片,所述垫片上设有可增加其与紧固件之间摩擦力的齿面。

进一步,所述挂件包括与石材相接的平板,所述平板的一侧端部经两次直角弯折形成上挂钩,所述平板上还设有与之垂直并经一次直角弯折形成的下挂钩;所述挂码包括与t型转接件相接的直板,所述直板的一侧端部经两次直角弯折形成与下挂钩配合钩挂的下钩,所述直板上还设有与之垂直并经二次直角弯折形成与上挂钩配合钩挂的z型钩。

进一步,所述挂件上设有调节螺钉和防跳螺丝,所述调节螺钉的下端抵在挂码的z型钩上,所述防跳螺丝用于锁紧挂件和挂码。

进一步,所述直板背离t型转接件的背离面设有可增加其与紧固件之间摩擦力的齿面。

进一步,所述h型联接件的两侧设有与之垂直并用于连接防水背板的横板,所述横板面对石材的对应面上设有与之垂直并指向石材的纵板,所述纵板与h型联接件之间预留有用于容纳t型转接件底板的间距。

进一步,所述h型联接件背离t型转接件的背离面设有可增加其与紧固件之间摩擦力的齿面。

进一步,还包括安装在防水系统上的保温系统,所述保温系统由保温棉、筋板件组成,所述防水背板背离石材的背离面上通过岩棉钉安装有保温棉,所述筋板件安装于防水背板上,且筋板件相对于防水背板与保温棉同侧布置,用于加固保温棉。

进一步,所述挂件、挂码、h型联接件、t型转接件、l型转接件、立柱均为一体成型结构,材质为铝合金。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是:通过简单的龙骨体系,将石材背栓挂接系统通过铝合金转接件和h型联接件连接,独立于防水系统。h型联接件作为连接石材背栓挂接系统和防水系统的关键构件,避免了常规石材开缝与内部防水背板穿插固定,导致大量开孔(固定石材挂件)的情况。石材立柱连接系统包括h型联接件和立柱,h型联接件连接石材背栓挂接系统和防水系统,立柱主要承担幕墙的结构受力。防水系统内部通过岩棉钉直接固定保温岩棉。本发明结构简单,外形美观,隔热隔音,构造安全,防水密封性优秀,具备保温性能,连接可靠。

本发明附件的优点将在下面具体实施方式部分的描述中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其中:

图1为本发明的横向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竖向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整体立面三维图;

图4为本发明的h型联接件和石材背栓挂接系统三维图;

图5为本发明石材背栓挂接系统三维图

图6本发明石材立柱系统和结构连接系统三维图;

图7为本发明石材背栓系统和保温系统三维图;

图8为本发明垫板示意图(带齿形调节);

图9为本发明垫片示意图(带齿形调节);

图10为本发明挂件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挂码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h型联接件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t型转接件示意图;

附图标记:石材1、挂码2、挂件3、h型联接件4、背栓件5、t型转接件6、防水板7、保温棉8、筋板件9、l型转接件10、立柱11、预埋件12、垫板13、岩棉钉14、垫片15、密封胶16、调节螺钉17、防跳螺丝18;直板201、下钩202、z型钩203;平板301、上挂钩302、下挂钩303;横板401、纵板402。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应当理解,优选实施例仅为了说明本发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开缝背栓石材防水幕墙,包括石材背栓挂接系统、石材立柱连接系统、防水系统、保温系统、结构连接系统。所述石材背栓系统采用图4所示的铝合金的挂件3通过背栓件5固定连接有石材1,铝合金的挂码2通过铝合金的t型转接件6和铝合金的h型联接件4连接固定,挂件3从上往下和挂码2扣接,在挂件3上存在有调节螺钉17和防跳螺丝18,如图5所示,在安装时当挂件和挂码扣接完成后,通过调节螺钉进行高低调节,完成后用防跳螺丝将挂件3和挂码2直接锁死,防止在震动荷载下石材从挂件上抖动掉落。此构造仅仅存在于石材四颗固定点的上面两个背栓位置。h型联接件4作为连接石材背栓系统和防水系统的关键构件,如图6、7所示,防水背板7和h型联接件连接留缝打耐候密封胶16,防水背板7背面有加强肋作为受力和保证其平整度的保证,保温系统是采用岩棉钉14将保温棉8固定在防水背板背面。h型联接件4根据一定间距用螺栓和立柱11进行连接,立柱11通过l型转接件10和预埋件12连接。

如图3所示,本系统的石材开缝位置干净整洁,从缝隙基本看不到任何构件,防水背板7可以在工厂喷涂成黑色,效果更佳。石材1通过石材背栓挂接系统和h型联接件4稳固连接,调节方便,又具有防跳措施,防止石材意外脱落,兼顾了外观、功能和安全性。防水系统位于石材内侧,完全独立于挂件系统,防水背板7直接碰接h型联接件4,采用耐候密封胶保证水密性和气密性,不穿插任何螺栓、开孔等影响防水性能的构件,整个防水线平整利落。工人施工简单、方便、快速,施工质量容易控制。

该开缝背栓石材防水幕墙系统的具体施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准备:按照技术要求对石材1进行加工,防水背板7在工厂按设计图纸进行加工,板块背面用岩棉钉14将保温棉8固定于防水背板的背部,该步骤在工厂内进行,保证板面的平整,外观效果符合要求,板块加工精度符合规范要求,为提高后期的施工质量奠定基础;

(2)放线、建立骨架:以设计图纸为基础,对h型联接件4作为龙骨进行放线定位,将用l型转接件10将立柱11和预埋件12进行稳固连接,龙骨在安装过程中需要进行垂直度和平直度调整处理,以便保证板块安装时的整体平整度;

(3)装配:石材的安装应遵循从下到上的顺序。h型联接件4用螺栓和立柱进行固定连接,接缝处施打耐候密封胶保证防水要求,防水背板7在现场和h型联接件4进行固定连接,预留胶缝连续施打耐候密封胶。t型转接件6根据石材分格定位后用螺栓和h型联接件4进行固定,然后挂码用调节螺钉、防跳螺丝和t型转接件连接,螺栓配垫片15(带齿形调节),前后调节到位后紧固螺栓,利用垫片15卡齿咬合固定,如图9所示。挂码2和t型转接件6用螺栓连接,上下调节到位后紧固螺栓,利用垫板13卡齿咬合固定,如图8所示。现场将石材1和挂件3用背栓紧固连接到位后,安装扣接在挂码2上。石材上面的挂件和挂码通过一个调节螺钉17进行高低调节,完成后用防跳螺丝18将挂件3和挂码2直接锁死,防止在震动荷载下石材从挂件上抖动掉落。

(4)密封及隐蔽:本系统广泛应用于室外环境,能很好的解决开缝石材的外观效果,又可以完美的达到防水的功能,实现了石材背栓挂接系统和背板防水系统的巧妙结合。背板防水系统的独立设置极大的提供了幕墙内部的防水效果,所有构件均隐藏在开缝石材1的后面,从石材缝隙处无法看到明显的暴露构件。

如图10、1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挂件3包括与石材相接的平板301,所述平板的一侧端部经两次直角弯折形成上挂钩302,所述平板301上还设有与之垂直并经一次直角弯折形成的下挂钩303;所述挂码2包括与t型转接件6相接的直板201,所述直板201的一侧端部经两次直角弯折形成与下挂钩303配合钩挂的下钩202,所述直板201上还设有与之垂直并经二次直角弯折形成与上挂钩302配合钩挂的z型钩203,所述调节螺钉17的下端抵在挂码的z型钩上。

如图12、1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h型联接件4的两侧设有与之垂直并用于连接防水背板7的横板401,所述横板401面对石材1的对应面上设有与之垂直并指向石材1的纵板402,所述纵板402与h型联接件4之间预留有用于容纳t型转接件6底板的间距。

本实施例中的防水背板上安装有筋板件9,且筋板件9相对于防水背板7与保温棉同侧布置,用于加固保温棉8。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