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于圆柱形立柱的支架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05215发布日期:2018-08-31 20:52阅读:130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于圆柱形立柱的支架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装配式建筑是指以在工厂先生产的预制构件为主要部件,通过现场装配、锚固而迅速构成的结构类建筑物,这种建筑的优点是建造速度快,受气候条件制约小,节约劳动力,并可提高建筑质量。在目前建筑行业实际生产中,装配式建筑是使用最为广泛的建筑方式,在装配式建筑大量应用的国家,许多高质量要求的建筑已逐渐选用预制装配式结构来建造。

钢结构装配式建筑是指由在工厂预制的钢构件作为基础结构构件,附加内墙板和外挂式墙板,同现浇楼板在现场完成组装的住宅结构。钢结构装配式住宅具有强度高,质量轻,工期短,抗震性能好,工业化程度高等明显优势,采用预制钢结构的装配式建筑,无论从功能还是从性价比、舒适性,安全性上,都将优于现在的钢筋混凝土房屋。钢结构装配式建筑是未来装配式建筑的理想发展趋势。

目前,外挂式墙板等构件需要固定安装在钢构件上,一般需要在钢构件外侧安装辅助施工平台,在一些工况下需要将辅助施工平台与圆柱形立柱固定连接,而如何将辅助施工平台牢固地固定在圆柱形立柱上,是本领域函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于圆柱形立柱的支架固定装置,可以将辅助施工平台牢固地固定在圆柱形立柱上。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于圆柱形立柱的支架固定装置,所述适于圆柱形立柱的安装固定支架包括第一固定件、与所述第一固定件通过铰接轴铰接的第二固定件、以及用于定位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二固定件相对位置的定位件,所述第一固定件包括第一夹紧件和第一施力件,所述第一夹紧件和所述第一施力件分别位于所述铰接轴的两侧,所述第二固定件包括第二夹紧件和第二施力件,所述第二夹紧件和所述第二施力件分别位于所述铰接轴的两侧,所述第一夹紧件与所述第二夹紧件相对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一夹紧面和第二夹紧面,所述第一夹紧面和第二夹紧面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所述第二夹紧件与所述第一夹紧件相对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三夹紧面,所述第一夹紧面、第二夹紧面和第三夹紧面上均设置有多条相互平行的外凸的橫棱。

优选地,所述第二夹紧件与所述第一夹紧件相对的端面上还设置有第四夹紧面,所述第四夹紧面与所述第三夹紧面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所述第四夹紧面上也设置有多条相互平行的外凸的橫棱,所述第一夹紧面、第二夹紧面、第三夹紧面和第四夹紧面上的橫棱能够同时与圆柱形立柱的外表面接触。

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夹紧件和第一施力件之间的第一条形件,所述第二固定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夹紧件和第二施力件之间的第二条形件,所述第一条形件的侧面开设有第一通槽,所述第二条形件穿过所述第一通槽,并且所述第二条形件能够围绕所述铰接轴在所述第一通槽内运动,在所述第一条形件的上端面上还开设有第二通槽,所述第二通槽由多个直径相同并且相互平行的圆柱形通孔连接而成,两两相邻的圆柱形通孔的轴线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圆柱形通孔的直径,所述第二通槽与所述第一通槽垂直相交,所述定位件能够插入所述圆柱形通孔内,以定位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二固定件。

优选地,所述定位件包括定位柱、顶杆、推块、顶块、第一复位弹簧,所述定位柱的上端面开设有圆形孔,在所述定位柱的侧面开设有长条形孔,在所述圆形孔内安装有推块和顶块,所述推块和顶块具有相互贴合的斜面,所述斜面从上到下朝着远离所述长条形孔的方向倾斜,所述顶块能够在所述圆形孔内上下滑动,所述推块能够在所述长条形孔内滑动,当所述顶块在所述圆形孔内滑动时,所述推块在所述长条形孔内左右滑动,所述顶块的下端与所述圆形孔的底面之间设置有能够使得所述顶块向上移动的所述第一复位弹簧,所述顶杆通过螺纹安装在所述圆形孔内,所述顶杆能够推动所述顶块向下移动。

优选地,所述第一复位弹簧为压簧。

优选地,所述推块与所述圆形孔的底面之间设置有能够使得所述推块向左移动的第二复位弹簧。

优选地,所述第二复位弹簧为拉簧。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适于圆柱形立柱的支架固定装置通过设置相互铰接的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并在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上分别设置第一夹紧件和第二夹紧件,第一夹紧件上设置有具有橫棱的第一夹紧面和第二夹紧面,第二夹紧件上设置有具有橫棱的第三夹紧面,当需要将支架固定在圆柱形立柱上时,先转动第一固定件或第二固定件,使得第一夹紧件和第二夹紧件分开,并使得第一夹紧件和第二夹紧件分别位于圆柱形立柱的两侧,然后转动第一固定件或第二固定件,使得第一夹紧件和第二夹紧件压紧立柱,并通过定位件固定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从而实现固定装置与立柱的固定,再将支架与第一施力件和第二施力件连接,即可实现将支架固定在圆柱形立柱上。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适于圆柱形立柱的支架固定装置可以将辅助施工平台牢固地固定在圆柱形立柱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适于圆柱形立柱的支架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支架固定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定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的支架固定装置固定在圆柱形立柱上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固定件;11-第一夹紧件;111-第一夹紧面;112-第二夹紧面; 12-第一施力件;13-第一条形件;131-第二通槽;2-第二固定件;21-第二夹紧件;22-第二施力件;23-第二条形件;3-定位件;31-定位柱;32-顶杆;33-推块;34-顶块;35-第一复位弹簧;36-圆形孔;37-长条形孔;38- 第二复位弹簧;4-圆柱形立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但这些例举性实施方式的用途和目的仅用来例举本实用新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实际保护范围构成任何形式的任何限定,更非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局限于此。

在本实用新型中,当零部件被称为“固定”在另一个零部件上,它可以直接固定在另一个零部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零部件。当一个零部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零部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零部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零部件。

适当参考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本实施方式的适于圆柱形立柱的支架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固定件1、与所述第一固定件1通过铰接轴铰接的第二固定件2、以及用于定位所述第一固定件1和所述第二固定件2 相对位置的定位件3。

参考图2所示,所述第一固定件1包括第一夹紧件11和第一施力件 12,所述第一夹紧件11和所述第一施力件12分别位于所述铰接轴的两侧,所述第二固定件2包括第二夹紧件21和第二施力件22,所述第二夹紧件 21和所述第二施力件22分别位于所述铰接轴的两侧。从而通过将第一施力件12和第二施力件22的端部靠近,可以使得第一夹紧件11和第二夹紧件21相互靠近。所述第一施力件12和第二施力件22优选具有较大的长度,以当将支架固定装置安装在圆柱形立柱4上时可以省力。

如图1、图2所示,所述第一夹紧件11与所述第二夹紧件21相对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一夹紧面111和第二夹紧面112,所述第一夹紧面111和第二夹紧面112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所述第二夹紧件21与所述第一夹紧件 11相对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三夹紧面,所述第一夹紧面111、第二夹紧面112 和第三夹紧面上均设置有多条相互平行的外凸的橫棱。多条平行的橫棱使得第一夹紧面111、第二夹紧面112和第三夹紧面均呈齿状。

其中所述橫棱的外端优选为尖角,以增大与圆柱形立柱4之间的作用力,使得支架固定装置安装更牢固。

上述基本实施方式提供的适于圆柱形立柱的支架固定装置在使用时,参考图4所示,首先转动第一固定件1或第二固定件2,使得第一夹紧件 11和第二夹紧件21分开,并使得第一夹紧件11和第二夹紧件21分别位于圆柱形立柱4的两侧,然后转动第一固定件1或第二固定件2,使得第一施力件12和第二施力件22相互靠近,从而使第一夹紧件11和第二夹紧件21压紧圆柱形立柱4,然后通过定位件3固定第一固定件1和第二固定件2的相对位置,从而实现支架固定装置与圆柱形立柱4的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定位件3可以采用一端固定在第一施力件12上、另一端与螺栓连接的绳索,在第二施力件22上设置有相应地安装螺栓的螺栓孔,当需要固定第一固定件1和第二固定件2时,将螺栓安装在螺栓孔中,并转动螺栓,从而在第一施力件12和第二施力件22之间提供拉力,以实现第一固定件1和第二固定件2的固定。

为了更加可靠地定位所述第一固定件1和第二固定件2,优选地,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固定件1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夹紧件11和第一施力件12之间的第一条形件13。所述第二固定件2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夹紧件21和第二施力件22之间的第二条形件23。所述第一条形件13的侧面开设有第一通槽,所述第二条形件23穿过所述第一通槽,并且所述第二条形件23能够围绕所述铰接轴在所述第一通槽内运动。

在所述第一条形件13的上端面上还开设有第二通槽131,所述第二通槽131由多个直径相同并且相互平行的圆柱形通孔连接而成,两两相邻的圆柱形通孔的轴线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圆柱形通孔的直径,所述第二通槽 131与所述第一通槽垂直相交,所述定位件3能够插入所述圆柱形通孔内,以定位所述第一固定件1和所述第二固定件2。

由于在装配式建筑中,圆柱形立柱4的外径基本相同,因此定位件3 插入圆柱形通孔时,所述定位件3可以正好顶紧所述第二条形件23,同时第一夹紧件11和第二夹紧件21夹紧圆柱形立柱4,从而实现第一固定件1 和第二固定件2相对位置的固定。

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架固定装置能够适于不同尺寸的圆柱形立柱的固定,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所述定位件 3包括定位柱31、顶杆32、推块33、顶块34和第一复位弹簧35。所述定位柱31的上端面开设有圆形孔36,所述圆形孔36优选与定位柱31同轴。在所述定位柱31的侧面开设有长条形孔37,该长条形孔37与所述圆形孔 36垂直相交。

在所述圆形孔36内安装有推块33和顶块34,所述推块33和顶块34 具有相互贴合的斜面,所述斜面从上到下朝着远离所述长条形孔37的方向倾斜,所述顶块34能够在所述圆形孔36内上下滑动。所述顶块34优选采用直径与圆形孔36的内径相同的圆柱切割形成,顶块34上端的宽度大于其半径。所述推块33能够在所述长条形孔37内滑动,所述推块33的形状为长条形。

当所述顶块34在所述圆形孔36内滑动时,所述推块33在所述长条形孔37内左右滑动,即推块33可以沿着大致垂直于定位柱31轴线的方向滑动。所述顶块34的下端与所述圆形孔36的底面之间设置有能够使得所述顶块34向上移动的所述第一复位弹簧35,所述顶杆32通过螺纹安装在所述圆形孔36内,所述顶杆32能够推动所述顶块34向下移动。

上述结构的定位件3在使用时,先将定位柱31插入第二通槽131的圆柱形通孔中,然后再将顶杆32拧入定位柱31中,随着顶杆32向下移动,推动顶块34向下移动,从而驱动推块33在长条形孔37中向外滑动,从而顶紧第二条形件23,实现第一固定件1和第二固定件2相对位置的固定。由于顶杆32拧入定位柱31中的深度不同,推块33滑出的长度也随之不同,因此该定位件3可以用于不同尺寸的圆柱形立柱4的定位。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复位弹簧35优选使用压簧。

为了实现推块33的自动复位,优选地,如图3所示,所述推块33与所述圆形孔36的底面之间设置有能够使得所述推块33向左移动的第二复位弹簧38。所述第二复位弹簧38优选为拉簧。为了方便第二复位弹簧的安装,可以在定位柱31上与第二复位弹簧38相对的位置开设安装孔。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更好地与圆柱形立柱4固定,在所述第二夹紧件21与所述第一夹紧件11相对的端面上还设置有第四夹紧面,所述第四夹紧面与所述第三夹紧面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所述第四夹紧面上也设置有多条相互平行的外凸的橫棱,所述第一夹紧面111、第二夹紧面112、第三夹紧面和第四夹紧面上的橫棱能够同时与圆柱形立柱的外表面接触。所述第一夹紧面111与第二夹紧面112之间的夹角,第三夹紧面和第四夹紧面之间的夹角可以根据圆柱形立柱4的直径、以及所述铰接轴的位置确定,以使得第一夹紧面111、第二夹紧面112、第三夹紧面和第四夹紧面能够同时与圆柱形立柱4的外表面接触。例如,第一夹紧面111与第二夹紧面112 之间的夹角为136度,第三夹紧面和第四夹紧面之间的夹角也为136度。

以上实施方式的先后顺序仅为便于描述,不代表实施方式的优劣。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方式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