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雨水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64515发布日期:2018-09-05 01:33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雨水回收再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雨水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初期雨水,就是指降雨初期时的雨水。但是,由于降雨初期,雨水溶解了空气中的大量酸性气体、汽车尾气、工厂废气等污染性气体,而且一般含有一定量的影响植物生长的毒素,这些毒素可能包括硫化物、盐分、TDS(总溶解固体)等,甚至不适当的pH值。降落地面后,又由于冲刷沥青油毡屋面、沥青混凝土道路、建筑工地等,使得前期雨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病原体、重金属、油脂、悬浮固体等污染物质,因此前期雨水的污染程度较高,通常超过了普通的城市污水的污染程度。如果将前期雨水直接排入自然承受水体,将会对水体造成非常严重的污染,也不能将雨水直接回收利用,所以必须对前期雨水进行弃流处理。

雨水径流有明显的初期冲刷作用,即在多数情况下,污染物是集中在初期的数毫米雨量中,因此,控制初期雨水成为雨水利用系统和城市径流污染控制的一项主要举措。由于初期雨水污染程度高,处理难度大,目前在海绵城市建设中,根本没有专用设施将初期雨水与后期雨水分开,导致在雨水的再利用过程中,很难使雨水达到回收利用的标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雨水回收装置,以解决降雨初期雨水存在污染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雨水回收装置,包括集水池、弃流池、雨落管、放空管和旁通管;所述弃流池用于收集初期雨水,所述雨落管垂直设置于弃流池的顶部,其穿过弃流池的侧壁并延伸至弃流池内,且雨落管的出水口低于弃流池的最高水位,雨落管的出水口上还安装有随弃流池水位上升而关闭的浮球阀;所述放空管设置于弃流池的底部用于排泄弃流池的初期雨水,放空管上设有阀门;所述旁通管于弃流池的顶部侧向与雨落管相连,旁通管的出水口连接至集水池,所述集水池用于收集降雨后期污染程度较低的雨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阀门为常闭式手动阀门或电控阀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放空管的出水端与市政排污管网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集水池还设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与雨水再利用管网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雨水回收装置可以达到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雨水回收装置,通过包括集水池、弃流池、雨落管、放空管和旁通管;所述弃流池用于收集初期雨水,所述雨落管垂直设置于弃流池的顶部,其穿过弃流池的侧壁并延伸至弃流池内,且雨落管的出水口低于弃流池的最高水位,雨落管的出水口上还安装有随弃流池水位上升而关闭的浮球阀;所述放空管设置于弃流池的底部用于排泄弃流池的初期雨水,放空管上设有阀门;所述旁通管于弃流池的顶部侧向与雨落管相连,旁通管的出水口连接至集水池,所述集水池用于收集降雨后期污染程度较低的雨水,本实用新型具有雨污切换功能,可将降雨初期雨水收集并单独排除,而降雨后期污染程度较轻的雨水可进过预处理,以截留水中的悬浮物、固体颗粒杂质、沉淀、过滤,使雨水达到回收利用的标准,结构简单,方便实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雨水回收装置提供的一实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集水池,2、浮球阀,3、旁通管,4、雨落管,5、弃流池,6、阀门,7、放空管。

本实用新型目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较佳实施例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用语,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图1为本实用新型雨水回收装置提供的一实例的结构示意图,雨水回收装置用于收集屋面或地表雨水,如图1所示,雨水回收装置包括集水池1、弃流池5、雨落管4、放空管和旁通管3;所述弃流池5用于收集初期雨水,所述雨落管4 垂直设置于弃流池5的顶部,其穿过弃流池5的侧壁并延伸至弃流池5内,且雨落管4的出水口低于弃流池5的最高水位,雨落管4的出水口上还安装有随弃流池5水位上升而关闭的浮球阀2;所述放空管设置于弃流池5的底部用于排泄弃流池5的初期雨水,放空管上设有阀门6;所述旁通管3于弃流池5顶部侧向与雨落管4相连,旁通管3的出水口连接至集水池1,所述集水池1用于收集降雨后期污染程度较低的雨水。

具体实施中,所述阀门6为常闭式手动阀门或电控阀门6。

具体实施中,所述放空管7的出水端与市政排污管网相连,所述集水池1 还设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与雨水再利用管网相连,以实现雨水的收集再利用,并将带有颗粒等污染物的初期雨水分离处理,去除粒径大于0.25mm的颗粒物质。

为了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并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详述本实施例的结构特性。

地表雨水的收集具有分散性,在单个屋面雨漏管或道路雨水收集管下即可安装本实用新型的雨水回收装置,以实现分散性雨水收集,在雨水收集初期将带有悬浮物、固体颗粒杂质的初期雨水排弃掉。收集于集水池1中的雨水相对干净,达到了直接再利用的标准。

弃流原理如下:

浮球阀2由曲臂和浮球等部件组成的阀门6,可用来自动控制水塔或水池的液面。具有保养简单,灵活耐用,液位控制准确度高,水位不受水压干扰且开闭紧密不漏水等特点。

浮漂始终都要漂在水上,当水面上涨时,浮漂也跟着上升。漂上升就带动连杆也上升。连杆与另一端的阀门6相连,当上升到一定位置时,连杆支起橡胶活塞垫,封闭水源。当水位下降时,浮漂也下降,连杆又带动活塞垫开启。

在弃流池5内设有浮球阀2,随着水位的升高,浮球阀2逐渐关闭;当收集到一定雨量后,浮球阀2完全关闭;弃流后的雨水沿旁通管3流至雨水收集管道。已收集的初期雨水,在降雨结束后打开放空管上的阀门6将其排入污水管道。对于道路雨水,考虑到其埋设于地下,收集的初期雨水不容易接入污水管道,且大面积的道路收集的初期雨水容易对污水管道系统形成冲击,因此可以考虑将收集的初期雨水排入适宜的渗透系统(如渗井、渗透管沟等),本装置构造简单实用。

实际使用过程中是否采用初期弃流、采用何种弃流控制措施及如何合理确定初期弃流量应该根据项目现场条件、汇水面特性、管渠系统大小、污染状况、控制目的及设计的工艺系统等综合分析而定,当初期弃流量不足时,控制径流污染的效果不明显;当弃流量过大时,则会增大控制措施的规模和投资或减少雨水收集利用量。

在雨水利用系统中弃流量的确定还需考虑后续处理利用系统和水量平衡的问题,保证可以收集到充足且水质较好的雨水量;当收集雨水量不足或汇水面雨水水质较好时可以减少弃流量,并通过后续的雨水处理措施保障雨水利用的水质要求。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熟练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仅是举例说明,可以对本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而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仅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