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吊顶用扣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66288发布日期:2018-09-07 22:02阅读:57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装潢材料,尤其是涉及一种集成吊顶用扣板。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室内集成吊顶主要由龙骨和扣板组成,一般形成的吊顶面都是平顶面,缺乏立体感,使得整体装修显得较为呆板,空间感觉上也会显得比较狭窄,基于此,错层吊顶应运而生。错层吊顶安装结构使得集成吊顶具有立体结构,更为美观。

目前现有的集成吊顶用扣板通常为平面结构,为了实现错层效果,错层吊顶通常由两个吊顶面为平面的吊顶层组成,两个吊顶层之间通过折弯的板材进行连接,这种结构需要占用较大的安装空间,针对层高不高的室内装修,难以起到美观的效果,另外两个吊顶层与弯折的板材之前需要通过额外的连接件相连接,安装较为繁琐,且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直接体现错层效果的集成吊顶用扣板。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集成吊顶用扣板,包括水平设置的扣板本体,所述的扣板本体的侧端部分别为首尾依次相接的第一端、第二端、第三端、第四端,所述的第一端向下弯折形成第一凸弧连接部,所述的第一凸弧连接部的端头向外水平弯折形成第一水平支撑部。

所述的第一水平支撑部的端头向上弯折形成竖向的与集成吊顶的安装龙骨相配合的第一安装壁。

所述的第一水平支撑部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竖向的前支撑壁和后支撑壁。前支撑壁和后支撑壁用于增强第一水平支撑部的强度。

所述的第二端向上弯折形成竖向的第二安装壁,所述的第三端向上弯折形成竖向的第三安装壁,所述的第四端向上弯折形成竖向的第四安装壁,所述的第二安装壁、第三安装壁和第四安装壁均与集成吊顶的安装龙骨相配合,所述的第二安装壁与所述的前支撑壁之间通过一竖向的前连接壁相连接,所述的第四安装壁与所述的后支撑壁之间通过一竖向的后连接壁相连接,所述的前支撑壁和所述的后支撑壁分别竖向设置在所述的凸弧连接部的前后两端。通过第一安装壁、第二安装壁、第三安装壁和第四安装壁分别与集成吊顶上的安装龙骨配合,实现该扣板的安装,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所述的第一安装壁、第二安装壁、第三安装壁、第四安装壁的外侧壁上均设置有安装凹槽。在上述安装壁上设置安装凹槽,当上述安装壁向上插入设置到安装龙骨后,该安装凹槽可有效增加安装壁与安装龙骨之间的摩擦力,使得安装更为牢固。

所述的第二端向下弯折形成与所述的第一凸弧连接部相配合的第二凸弧连接部,所述的第二凸弧连接部的端头向外水平弯折形成第二水平支撑部,所述的第一凸弧连接部与所述的第二凸弧连接部的相近端相互连接,所述的第一水平支撑部与所述的第二水平支撑部的相近端相互连接。上述结构使得该扣板能够安装在吊顶的转角作为转角扣板使用。

所述的第一水平支撑部的端头向上弯折形成竖向的与集成吊顶的安装龙骨相配合的第一安装壁,所述的第二水平支撑部的端头向上弯折形成竖向的与集成吊顶的安装龙骨相配合的第二安装壁,所述的第一安装壁和所述的第二安装壁的相近端相互连接。

所述的第三端向上弯折形成与集成吊顶的安装龙骨相配合的竖向的第三安装壁,所述的第四端向上弯折形成与集成吊顶的安装龙骨相配合的竖向的第四安装壁,所述的第三安装壁与所述的第四安装壁的相近端相互连接,所述的第三安装壁与所述的第二安装壁之间通过一第一连接壁相连接,所述的第一连接壁包括竖向设置且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的第一连接部连接设置在所述的第二凸弧连接部上,所述的第二连接部连接设置在所述的第二水平支撑部上,所述的第四安装壁与所述的第一安装壁之间通过一第二连接壁相连接,所述的第二连接壁包括竖向设置且相互连接的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所述的第三连接部连接设置在所述的第一凸弧连接部上,所述的第四连接部连接设置在所述的第一水平支撑部上。通过第一安装壁、第二安装壁、第三安装壁和第四安装壁分别与集成吊顶上的安装龙骨配合,实现该扣板的安装,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另外连接壁除了起到连接作用的同时,具有增强扣板整体强度的作用。

所述的第一安装壁、第二安装壁、第三安装壁和第四安装壁的外侧壁上均设置有安装凹槽。在上述安装壁上设置安装凹槽,当上述安装壁向上插入设置到安装龙骨后,该安装凹槽可有效增加安装壁与安装龙骨之间的摩擦力,使得安装更为牢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扣板本体的第一端向下弯折形成第一凸弧连接部,第一凸弧连接部的端头向外水平弯折形成第一水平支撑部,该结构使得扣板本身具备错层效果,多块组合拼装到一起便能够形成错层吊顶,第一凸弧连接部的弧度和高度可以根据具体使用需求进行调整,适配不同层高的室内装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如图1、图2所示,一种集成吊顶用扣板,包括水平设置的扣板本体1,扣板本体1的侧端部分别为首尾依次相接的第一端、第二端、第三端、第四端,第一端向下弯折形成第一凸弧连接部2,第一凸弧连接部2的端头向外水平弯折形成第一水平支撑部3。

在此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水平支撑部3的端头向上弯折形成竖向的与集成吊顶的安装龙骨相配合的第一安装壁31。

在此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水平支撑部3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竖向的前支撑壁32和后支撑壁33。前支撑壁32和后支撑壁33用于增强第一水平支撑部3的强度。

在此具体实施例中,第二端向上弯折形成竖向的第二安装壁11,第三端向上弯折形成竖向的第三安装壁12,第四端向上弯折形成竖向的第四安装壁13,第二安装壁11、第三安装壁12和第四安装壁13均与集成吊顶的安装龙骨相配合,第二安装壁11与前支撑壁32之间通过一竖向的前连接壁132相连接,第四安装壁13与后支撑壁33之间通过一竖向的后连接壁133相连接,前支撑壁32和后支撑壁33分别竖向设置在第一凸弧连接部2的前后两端。通过第一安装壁31、第二安装壁11、第三安装壁13和第四安装壁13分别与集成吊顶上的安装龙骨配合,实现该扣板的安装,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在此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安装壁31、第二安装壁11、第三安装壁12、第四安装壁13的外侧壁上均设置有安装凹槽4。在上述安装壁上设置安装凹槽4,当上述安装壁向上插入设置到安装龙骨后,该安装凹槽4可有效增加安装壁与安装龙骨之间的摩擦力,使得安装更为牢固。

实施例二:如图3所示,一种集成吊顶用扣板,包括水平设置的扣板本体1,扣板本体1的侧端部分别为首尾依次相接的第一端、第二端、第三端、第四端,第一端向下弯折形成第一凸弧连接部2,第一凸弧连接部2的端头向外水平弯折形成第一水平支撑部3。

在此具体实施例中,第二端向下弯折形成与第一凸弧连接部2相配合的第二凸弧连接部5,第二凸弧连接部5的端头向外水平弯折形成第二水平支撑部6,第一凸弧连接部2与第二凸弧连接部5的相近端相互连接,第一水平支撑部3与第二水平支撑部6的相近端相互连接。上述结构使得该扣板能够安装在吊顶的转角作为转角扣板使用。

在此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水平支撑部3的端头向上弯折形成竖向的与集成吊顶的安装龙骨相配合的第一安装壁31,第二水平支撑部5的端头向上弯折形成竖向的与集成吊顶的安装龙骨相配合的第二安装壁61,第一安装壁31和第二安装壁61的相近端相互连接。

在此具体实施例中,第三端向上弯折形成与集成吊顶的安装龙骨相配合的竖向的第三安装壁14,第四端向上弯折形成与集成吊顶的安装龙骨相配合的竖向的第四安装壁15,第三安装壁14与第四安装壁15的相近端相互连接,第三安装壁14与第二安装壁61之间通过一第一连接壁相连接,第一连接壁包括竖向设置且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部16和第二连接部17,第一连接部16连接设置在第二凸弧连接部5上,第二连接部17连接设置在第二水平支撑部6上,第四安装壁15与第一安装壁31之间通过一第二连接壁相连接,第二连接壁包括竖向设置且相互连接的第三连接部18和第四连接部19,第三连接部18连接设置在第一凸弧连接部2上,第四连接部19连接设置在第一水平支撑部3上。通过第一安装壁31、第二安装壁61、第三安装壁14和第四安装壁15分别与集成吊顶上的安装龙骨配合,实现该扣板的安装,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另外连接壁除了起到连接作用的同时,具有增强扣板整体强度的作用。

在此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安装壁31、第二安装壁61、第三安装壁14和第四安装壁15的外侧壁上均设置有安装凹槽4。在上述安装壁上设置安装凹槽4,当上述安装壁向上插入设置到安装龙骨后,该安装凹槽4可有效增加安装壁与安装龙骨之间的摩擦力,使得安装更为牢固。

在对集成吊顶进行具体安装时,可在集成吊顶的中间采用普通的平顶面扣板,然后将实施例一中所述的扣板结构作为边线扣板围设在平顶面扣板的四周,最后空缺的四个转角采用实施例二所述的扣板结构,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错层吊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