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功能模块化的住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95512发布日期:2018-11-20 18:47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家居功能模块化的住宅。



背景技术:

随着目前人们对居住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娱乐生活的不断丰富,要求室内家居的设计越来越多功能化,除了常规的卧室、客厅、卫生间、厨房等功能区的划分,逐渐会增加书房、游戏室、健身房、乐室等需求空间。但是受到住宅面积的限制,很难将所有功能空间都容纳在一个住宅内,而且,越来越多的家居设备等,也使得家庭成员的自由活动空间变小。

目前,解决上述问题的方式可以是采用可折叠变换家具,在不同需求场景下将家居进行折叠等操作,从而变化空间大小。例如,对于小户型住宅,可以采用折叠床,在白天时,可将床折叠作为沙发使用,将卧室空间变化为客厅空间。但是,这种方式对于家具的设计要求和成本比较高,可选择性也较差,无法根据用户需求,自由选择。

另一种方式是采用空间上下分割的方式,将单层住宅结构分割为可移动的双层结构,从而拓展住宅空间。例如,在白天时可以将床铺通过升降机构上升,从而腾出卧室空间,作为其他功能区使用,当需要休息时,再将床铺下降。这种方式,虽然是利用了住宅上方的空余空间,但是对于家居或者空间升降过程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并且需要保持下降区域内的空间内没有其他物体干扰,实际空间利用率并不高。

因此,如何能够有效利用住宅内空间,实现多功能化的同时,提供较多的自由活动空间,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家居功能模块化的住宅,提高住宅空间利用率。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家居功能模块化的住宅,包括:模块化区域,包括多层支架,所述多层支架包括两个以上的模块空间,用于放置功能模块,各个模块空间可沿竖直方向升降或沿水平方向移动;可变厅区域;至少两个以上的功能模块,所述功能模块的尺寸与对应的模块空间尺寸匹配;搬运机器人,包括支撑或夹持部,能够自由移动,用于将功能模块从模块空间取出,并移动至可变厅区域的指定位置,以及将功能模块从指定位置移动至模块空间内。

可选的,所述支架包括垂直相邻设置的2~3列支架结构以及驱动装置,每一列包括3~5层的模块空间,所述模块空间在驱动装置驱动下能够在同一列内升降以及在不同列内平移。

可选的,所述模块空间包括水平设置的卡槽,所述功能模块包括底板,所述功能模块置于所述模块空间内时,所述底板边缘插入所述卡槽内。

可选的,所述功能模块的底板为矩形,宽度为1.5~2.5m,长度为2m~3m。

可选的,还包括清障机器人,用于扫清指定位置处的障碍物。

可选的,所述多层支架还包括移动空位以及位于最底部的地面上的机器人收纳空间。

可选的,铺设于住宅地面的若干阵列排列的可升降支撑器。

可选的,所述搬运机器人包括通信模块,用于接收控制信号,并根据所述控制信号,将功能模块移动至指定位置处。

可选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语音识别模块,用于识别用户的语音控制指令。

可选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控制模块,用于根据用户的控制信号,控制指定功能模块的移动路径。

本实用新型的住宅设计在住宅内设置模块化区域,用于多层放置功能化模块,在使用时通过搬运机器人运出至可变厅区域,通过使用不同的功能化模块,改变家居场景,能够有效利用住宅内空间,实现多功能化的同时,提供较多的自由活动空间。并且,可以通过物联网通信技术,实现全自动便捷控制,使得家居生活更加智能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家居功能模块化的住宅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家居功能模块化的住宅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各个功能模块的示意图;

图4a至4d为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的餐厅模块移动的示意图;

图5a至5c为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搬运机器人将餐厅模块搬运至指定位置的过程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地面设置可升降支撑器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相同面积的传统弧形与家居功能模块化的住宅户型图的比较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中传统两室一厅户型与家居功能模块化的住宅户型图的比较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中传统两室一厅户型与家居功能模块化的住宅户型图的比较示意图;

图10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在建筑楼层内采用家居功能模块化住宅设计后的一个具体的一梯三户的标准楼层设计示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家居功能模块化的住宅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说明。

目前的住宅装修格局都是按照功能区域划分不同的房间,每个房间内包括家具区域以及提供人员总动的空闲区域,但是很多时候,家具以及空闲区域的使用率并不高,尤其对于面积较小的住宅,如何提高住宅面积的使用率,是很重要的一点。

请参考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家居功能模块化的住宅的立体示意图。

所述住宅内包括模块化区域101以及可变厅区域102,所述模块化区域101 用于放置住宅内的功能模块,而可变厅区域102则为空闲空间,用于运输功能模块以及作为人员活动区域,可以放置有常用的灯具等家具用品。

所述模块化区域101内设置有多层支架1011,包括两个以上的模块空间,用于放置功能模块,各个模块空间可沿竖直方向升降或沿水平方向移动,各个功能模块的尺寸与对应的模块空间尺寸匹配。例如,图1中,所述多层支架包括两列垂直结构,每一列均包括多层模块空间,用于放置餐厅模块、书房模块、乐室模块、健身房模块、卧室模块以及客厅模块。在实际家居使用环境中,可以根据需求放置不同的功能模块。

为了便于各个功能模块移动,所述多层支架1011还包括一移动空位,便于各个功能模块以华容道形式进行逐层移动。

并且,还包括搬运机器人,包括支撑或夹持部,能够自由移动,用于将功能模块从模块空间取出,并移动至指定位置,以及将功能模块从指定位置移动至模块空间内。

为了便于搬运机器人搬运功能模块,所述多层支架1011还包括一机器人空间,用于容纳所述搬运机器人。所述机器人空间通常位于支架最底部,便于机器人进出。在该具体实施方式中,还包括一清障机器人,用于清扫指定位置处的障碍物,便于搬运机器人将指定功能模块搬运到位。在其他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搬运机器人也可以同时具备清障功能,在进行障碍物清理之后,再对功能模块进行搬运。

请参考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家居功能模块化的住宅的剖面示意图。

该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多层之间包括相邻的两列支架结构,其中一列自下之上依次包括:机器人空间0、模块空间1~3;另一列自上之下包括模块空间4~6以及移动空位k。随着后续实际使用过程中,各个模块空间内的功能模块位置的不断变化,移动空位k的位置也可以是出现在任何其他模块空间原本所在的位置。在其他具体实施方式中,也可以设置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移动空位,使得功能模块的移动更加方便。

在其他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架包括垂直相邻设置的2~3列支架结构以及驱动装置,每一列可以包括3~5层的模块空间,所述模块空间在驱动装置驱动下能够在同一列内升降以及在不同列内平移。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滑轨或滑轮等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驱动装置。

住宅的层高以及各模块空间的高度决定了可以设置的模块空间的层数。该具体实施方式中,抬高了国内普通住宅的层高至3.4m,并且调整模块的层数后,也能适用于国内普通住宅2.8m至3.0m的层高。所述模块空间2~6以及移动空位K的高度为0.85m,作为标准模块空间高度,能够满足市场上大多数家具的高度要求。并且,为了适应放置较高家具的功能模块的要求,例如,乐室,模块空间1的高度大于其他标准模块空间的高度。

对于经常使用的功能空间,依旧是按照现有住宅装修的方式,设置相应的空间区域。例如,由于涉及到水流管道以及燃气管道等较为复杂的配套设施,可以将卫生间区域103以及厨房区域104(请参考图1)单独设置。

当然,在其他具体实施方式中,通过水管以及燃气管道的合理铺设以及相关配件的合理使用,也可以将卫生间区域103以及厨房区域104设计为功能模块,置于模块空间内,进一步拓展可变厅区域102的空间,扩大用户自由活动的空间。

请参考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各个功能模块的示意图。

通常,能够作为功能模块集成在多层支架上的部分都是具有独立功能以及不会频繁使用的家具组合。

功能模块包括一底板,以及放置于所述底板上的具备相应功能的家具组合。例如卧室模块,包括底板以及置于底板上的床、床头柜等;客厅模块,则包括底板,以及置于底板上的沙发、茶几、沙发凳等家具组合。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为各个功能模块配置合适的家具。为了能够兼容市场上各种家具的尺寸,使得用户对于家具的选择自由度更高,各个功能模块的底板为一矩形,宽度为1.5~2.5m,长度为2m~3m。较佳的,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功能模块的底板宽度为2m,长度为2.5m,整体面积为5m2,能够满足市场上绝大多数家具的尺寸要求。

当需要使用某一功能模块时,可以将对应的功能模块移动至机器人空间上方,搬运机器人位于所述功能模块下方,通过支撑部或夹持部固定住该功能模块之后,进行移动,将功能模块搬运至指定位置。

例如,当用户需要进行聚餐时,需要使用到餐厅模块。因此,可以通过支架的驱动装置,将餐厅模块逐步移动至机器人空间上方。

请参考图4a~图4d,为餐厅模块移动的示意图。图4a为餐厅模块的初始位置示意图,各个功能模块位置与图1中一致,图4a中省略了其他各个模块的名称标识。

如图4a,餐厅模块位于顶部,首先平移至相邻的移动空位内,然后再逐步以华容道滚动方式,向下移动至图4d位置。

在功能模块移动之前,搬运机器人401以及清障机器人402会根据指令先从机器人空间内移出,等待功能模块移动到位。

请参考图5a,餐厅模块到达可搬运位置之后,搬运机器人401进入餐厅模块的底板下方,通过支撑部或夹持部固定餐厅模块之后,准备将其运出;而清障机器人402具有机械臂4021,清障机器人402伸出机械臂4021,在移动过程中,扫清指定位置区域内的障碍物。该具体实施方式中,多层支架的模块空间包括水平设置的卡槽501,所述功能模块的底板置于所述模块空间内时,所述底板边缘插入所述卡槽501内。搬运机器人401托住底板之后,沿卡槽501 长度方向将功能模块移出。

请参考图5b,为餐厅模块被移动至指定位置之后的示意图,该示意图中,搬运机器人401(请参考图5a)位于餐厅模块的底板下方,未示出。

请参考图5c,搬运机器人401从餐厅模块的底板下方离开,与清障机器人 402在一旁待命,等待餐厅模块使用完毕后,将餐厅模块搬运回支架上。

所述底板下方可以具有支撑架或其他支撑部件,当餐厅模块到达指定位置之后,支撑架落下,支撑住底板,搬运机器人401就可以从底板下方顺利离开了。在其他具体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其他合理的设计,以使得搬运机器人 401能够顺利进出功能模块的底板下方。

请参考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实施方式中,还包括铺设于住宅地面的若干阵列排列的可升降支撑器601。该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器601主要铺设于放置于使用功能模块的可变厅区域内。所述支撑器601可升降,初始状态下,支撑器601为下降状态,表面与地面齐平;当功能模块被搬运机器人移动至指定位置时,该功能模块下方的支撑器601升起,托起该功能模块,使搬运机器人401能够从功能模块下方离开,然后支撑器601,使得功能模块平稳的置于地面上;当功能模块需要被移开时,功能模块下方的支撑器601升起,托起该功能模块,使搬运机器人401能够进入功能模块下方,将功能模块搬运进多层支架内。

所述多层支架的驱动装置包括控制模块,能够接受用户的控制信号,根据所述控制信号指定功能模块的移动路径。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装置还可以包括语音识别模块,用于识别用户的语音控制指令,所述语音控制指令,可以是场景化的控制指令,例如我要聚餐;所述控制模块可以根据语音识别模块识别的语音指令,生成对应的控制信号,并根据所述控制信号指定功能模块的移动路径,将餐厅模块移动至可移出位置,等待搬运机器人将其移出。

所述搬运机器人及清障机器人也包括通信模块,用于接收用户的控制信号,并根据所述控制信号,清理指定位置处的障碍物以及将功能模块移动至指定位置处。

可以通过蓝牙或者无线wifi信号实现控制信号的传输与接收。用户可以通过特定的控制器,或者手机等移动终端的应用程序进行控制信号的发送,并且可以通过物联网实现远程控制,提前设置住宅内当前的场景模式,调用对应的功能模块。通过无线自动化控制,实现住宅内的自动场景变换,在节约空间的同时,操作更加便捷。

请参考图7,同样面积的小户型一居室住宅设计中,传统户型(左图)的各个功能化区域平铺设置在住宅内,导致家居等占用面积较大,人员自由活动空间较小且零碎,无法得到最大化利用;而在家居功能模块化(右图)的设计中,将多个功能模块设置于多层支架内,形成一个功能可变厅,使得人员自由活动空间较大,并且房屋整体结构设计也更为简单。

请参考图8,在同样面积的中户型的住宅设计中,传统两室一厅户型(左图)的房间分割数量较多,屋内整体布局较为凌乱,存在许多拐角等利用率较少的空间;而在家居功能模块化(右图)的设计中,将多个功能模块设置于多层支架内,节约功能区占用面积,从而留出规整的空间作为功能可变厅,人员活动空间较大,空间利用率也较高,同样的,也可以使得房屋的整体结构设计更为简单。

请参考图9,在同样面积的中户型的住宅设计中,传统两室一厅户型(左图)与家居功能模块化住宅(右图)的户型对比,同样的,采用家居功能模块化的设计极大了提高了住宅内的空间利用率,提高人员的自由活动空间。并且,由于住宅面积较大,对于模块功能的设计与布置也可以更加多样化。

请参考图10,为在建筑楼层内采用家居功能模块化住宅设计后的一个具体的一梯三户的标准楼层设计示例,由于通过功能模块化设计,可以使得各个户型可以设计为矩形,从而使得楼层房屋布局更加简单,住宅楼的设计成本也会随之下降。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