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承重墙的加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05449发布日期:2018-08-31 20:55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建造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用于承重墙的加固结构。



背景技术:

房屋在建造过程中需要设立承重墙,承重墙指支撑着上部楼层重量的墙体。当其被打掉会破坏整个建筑结构。故而其承重能力及结构强度直接影响房屋的结构稳定性。传统承重墙的结构采用砖块或者钢筋混凝土制成。如需要将拆除部分承重墙来提高建筑使用面积,传统结构的承重墙无法满足安全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简单,承重墙承载能力强,结构强度大、结构稳定的用于承重墙的加固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承重墙的加固结构,加固结构埋设于承重墙内,承重墙包括上承载体及下承载体,上承载体和下承载体之间构成有用于加固结构伸入的加工间距,所述加固结构包括钢梁、加强层及支撑层,加强层包括上压层及下压层,上压层和下压层之间设有加强支架,加强支架由若干加强杆及V型架排布构成,支撑层包括钢筋层、型钢层及混凝土层,混凝土层置于钢筋层及型钢层之间,钢筋层压于下承载体上,型钢层顶于上承载体下方,钢筋层由若干钢筋连接构成,型钢层由若干H钢连接构成,下承载体上设有连接部,钢梁和连接部之间固定有若干吊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梁对上承载体进行支撑,加强层当中的上压层和下压层为混凝土层,通过在两者之间设置加强支架增强加强层的承载能力。支撑层的设置进一步衔接了钢梁和下承载体的关系,大大提高了承重强度结构强度及承载能力。

支撑层通过型钢层和钢筋层组合构成,进而大大提高了其本身的结构强度及承载能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强杆呈空心状,V型架由两根钢杆呈V字形焊接构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杆设置成空心结构大大提高了其抗压及抗扭的能力,使得其能够承受极强的压力。V型架配合加强杆使得加强层的抗压能力大大提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部和下承载体一体成型,通过混凝土和钢筋制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部具有足够的强度,使得吊筋在装配过程中其结构更为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支撑层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3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本实施例具体结构包括:加固结构埋设于承重墙内,承重墙包括上承载体11及下承载体12,上承载体11和下承载体12之间构成有用于加固结构伸入的加工间距,所述加固结构包括钢梁21、加强层22及支撑层23,加强层22包括上压层221及下压层222,上压层221和下压层222之间设有加强支架223,加强支架223由若干加强杆2a及V型架2B排布构成,支撑层23包括钢筋层233、型钢层231及混凝土层232,混凝土层232置于钢筋层233及型钢层231之间,钢筋层233压于下承载体12上,型钢层231顶于上承载体11下方,钢筋层233由若干钢筋连接构成,型钢层231由若干H钢连接构成,下承载体12上设有连接部121,钢梁21和连接部121之间固定有若干吊筋。

钢梁21对上承载体11进行支撑,加强层22当中的上压层221和下压层222为混凝土层232,通过在两者之间设置加强支架223增强加强层22的承载能力。支撑层23的设置进一步衔接了钢梁21和下承载体12的关系,大大提高了承重强度结构强度及承载能力。

支撑层23通过型钢层231和钢筋层233组合构成,进而大大提高了其本身的结构强度及承载能力。

加强杆2a呈空心状,V型架2B由两根钢杆呈V字形焊接构成。加强杆2a设置成空心结构大大提高了其抗压及抗扭的能力,使得其能够承受极强的压力。V型架2B配合加强杆2a使得加强层22的抗压能力大大提高。

连接部121和下承载体12一体成型,通过混凝土和钢筋制成。连接部具有足够的强度,使得吊筋在装配过程中其结构更为稳定。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通常的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