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型保温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65303发布日期:2018-10-13 02:12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保温板制造领域。



背景技术:

建筑节能是我国政府近年来大力倡导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是有助于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重要国策。因此大力发展节能型建筑己成为共识。我国在1986年发布试行了第一部“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之后针对我国国情,又制定了不同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来满足国家建筑节能65%的要求。为实现上述建筑节能要求,建筑保温隔热材料对建筑节能的作用日显凸显。我国现有的建筑保温隔热材料主要有以下几类:第一类是玻璃棉、岩棉等,这类材料存在重量大、施工复杂、环境污染严重、对施工人员身体健康有损害等弊端;第二类是聚苯乙烯泡沫、聚氯乙烯泡沫聚氨}a泡沫等泡沫制品,这类材料普遍存在防火性能差,燃烧氧指数较低、烟密度大等缺点;第三类是以酚醛泡沫为代表的新型防火材料,存在着抗拉强度低、易掉渣、脱粉、表面粘结强度差、易变形、脆性大、施工过程中易断裂,施工难度大、尺寸稳定性差等弊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保温板对施工人员身体有损害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基础方案提供环保型保温板,包括保温板本体,保温板本体包括从中心向外层依次设置的保温层、加强温保层、抗裂防护层和隔热保温涂料层,所述加强保温层内设有若干隔板,隔板将加强保温层分割成若干形状大小相等的截面为正方形的保温腔,保温腔包括若干真空玻璃腔和若干填充腔,真空玻璃腔和填充腔均两两相邻设置,所述隔热保温涂料层外一侧两端固定连接有粘贴块,粘贴块之间设有软质契合层,软质契合层外刷有粘胶。

本基础方案的原理及有益效果在于,在进行建筑施工时,将本结构的保温板粘贴在已经建好的墙壁上,软质契合层和粘贴块均粘附在墙面上,和墙面的契合度高,并且本保温板的加强保温层有真空玻璃腔和填充腔的双重保温,保温效果好,并且相较于玻璃棉、岩棉等,本结构的保温板无毒无害,环保性能好,不会对人体产生伤害。

方案二,此为基础方案的优选,所述保温层为聚氨酯发泡保温层。聚氨酯发泡层高效节能,填充后无缝隙,固化后粘结强固并且防震抗压,固化后不开裂,不腐化,不脱落,其有超低温热传导率,耐热保温,高效绝缘,隔音,固化后防水防潮。

方案三,此为基础方案的优选,所述隔热保温涂料层为太空反射绝热涂料。太空反射绝热涂料通过应用陶瓷球型颗粒中空材料在涂层中形成的真空腔体层,构筑有效的热屏障,不仅自身热阻大,导热系数低,而且热反射率高,减少建筑物对太阳辐射热的吸收,降低被覆表面和内部空间温度。

方案四,此为基础方案的优选,所述填充腔内填充有泡沫塑料。泡沫塑料的导热系数低、保温隔热效果好、自重轻、吸水率低、化学稳定性好、施工方便。

方案五,此为基础方案的优选,所述软质契合层为硅胶层。软质的硅胶层能契合墙面,使保温板与墙面的贴合更紧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环保型保温板的侧面剖视图;

图2为图1中加强温保层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保温层1、加强温保层2、抗裂防护层3、隔板4、真空玻璃腔5、填充腔6、粘贴块7、软质契合层8。

环保型保温板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所示:包括保温板本体,保温板本体包括从中心向外层依次设置的保温层1、加强温保层2、抗裂防护层3和隔热保温涂料层,保温层1为聚氨酯发泡保温层1,加强保温层1内设有若干隔板4,隔板4将加强保温层1分割成若干形状大小相等的截面为正方形的保温腔,保温腔包括若干真空玻璃腔5和若干填充腔6,填充腔6内填充有泡沫塑料,真空玻璃腔5和填充腔6均两两相邻设置,隔热保温涂料层为太空反射绝热涂料,隔热保温涂料层外一侧两端固定连接有粘贴块7,粘贴块7之间设有软质契合层8,软质契合层8外刷有粘胶,软质契合层8为硅胶层。

在进行建筑施工时,将本结构的保温板粘贴在已经建好的墙壁上,软质契合层8和粘贴块7均粘附在墙面上,和墙面的契合度高,贴合更紧密,实现无缝贴合。并且本保温板的加强保温层1有真空玻璃腔5和填充腔6的双重保温,保温效果好,并且相较于玻璃棉、岩棉等,无毒无害,环保性能好,不会对人体产生伤害,外层的涂料为太空反射绝热涂料,通过应用陶瓷球型颗粒中空材料在涂层中形成的真空腔体层,构筑有效的热屏障,不仅自身热阻大,导热系数低,而且热反射率高,减少建筑物对太阳辐射热的吸收,降低被覆表面和内部空间温度,保温效果好。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