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混凝土管用扎筋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75886发布日期:2018-11-07 22:22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制混凝土管用扎筋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制混凝土管用扎筋机。



背景技术:

混凝土管用于输送水、油、气等流体。混凝土管分为素混凝土管、普通钢筋混凝土管、自应力钢筋混凝土管和预应力混凝土管四类。按混凝土管内径的不同,可分为小直径管(内径400毫米以下)、中直径管(400~1400毫米)和大直径管(1400毫米以上)。按管子承受水压能力的不同,可分为低压管和压力管,压力管的工作压力一般有0.4、0.6、0.8、1.0、1.2兆帕等。混凝土管与钢管比较,按管子接头型式的不同,又可分为平口式管、承插式管和企口式管。其接口形式有水泥砂浆抹带接口、钢丝网水泥砂浆抹带接口、水泥砂浆承插和橡胶圈承插等。

然而传统的混凝土管在制作过程中需要插入钢筋,一般是在制管时,预先在管子模具槽内人工环形插入钢筋,然后将排列好的钢筋进行绑扎,这种方式耗时耗力,往往钢筋排列不规则,使管道结构强度不一。而且钢筋插入后不易进行绑扎,操作繁琐。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制混凝土管用扎筋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省时省力,钢筋绑扎方便,操作简单的制混凝土管用扎筋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制混凝土管用扎筋机,包括:移动板;万向轮,所述万向轮设于所述移动板上;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连接于所述移动板;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设于所述移动板并接触连接于所述支撑板;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第一连接绳、第一定滑轮、第二定滑轮及第一连接柱,所述第一定滑轮和所述第二定滑轮设于所述支撑板的顶面两端,所述第一连接绳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驱动机构,且所述第一连接绳的另一端一次绕过所述第一定滑轮和所述第二定滑轮;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绳;第二连接绳,所述第二连接绳连接于所述支撑机构;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绳。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呈“L”形结构,且所述支撑板的俯视图呈“凹”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第二连接柱、套筒、止动销、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挡板及滑块,所述第二连接柱的顶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绳,所述第二连接柱上套接有所述套筒,所述套筒的侧壁设有贯穿至所述第二连接柱的所述止动销,所述套筒的侧壁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滑块,所述滑块卡合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内部滑槽内,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柱的顶端,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绳,所述第二连接柱的末端设有所述挡板。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套筒之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滑块之间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柱之间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绳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柱的顶面中心处,所述挡板的直径大于所述套筒的直径。

优选的,所述万向轮设有多个,且多个所述万向轮设于所述移动板的底面四角。

优选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固定壳体、固定板、第二电机、小锥齿轮、大锥齿轮及卡爪,所述固定壳体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绳,所述固定壳体的侧壁上设有所述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安装有所述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转轴上套接有所述小锥齿轮,且所述小锥齿轮贯入所述固定壳体内,所述固定壳体的底面转动卡合连接有所述大锥齿轮,且所述大锥齿轮的顶面啮合连接于所述小锥齿轮,所述大锥齿轮的内部中空且底面设有螺旋槽,所述大锥齿轮的所述螺旋槽上啮合连接有所述卡爪,且所述卡爪的末端贯入连接于所述大锥齿轮的内腔中。

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绳连接于所述固定壳体的顶面中心处,且所述夹持机构、所述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及所述第二连接绳设有多个,且多个所述夹持机构、所述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及所述第二连接绳以所述第二连接柱为圆心呈圆形对称分布。

优选的,所述卡爪呈“L”形结构卡合连接于所述大锥齿轮上的内部空腔中,所述卡爪设有三个,且三个所述卡爪呈正三角形连接于所述大锥齿轮。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制混凝土管用扎筋机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制混凝土管用扎筋机,所述移动板上设有所述固定座和所述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绳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接绳的另一端依次绕过所述第一定滑轮和所述第二定滑轮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柱,所述第二连接柱上套街头套筒,所述套筒的侧壁连接有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滑块,所述滑块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板上的所述滑槽内,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柱的顶端,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绳,所述第二连接绳连接于所述夹持机构,实现利用所述夹持机构将多根钢筋同时固定连接之后,利用所述第一电机拉动所述第一连接绳将所述夹持机构升起,使多根钢筋呈环形同时提升,提升到一定高度之后再进行剪断和绑扎,方便快捷,准确度高,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制混凝土管用扎筋机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夹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移动板,2、万向轮,3、支撑板,4、驱动机构, 41、第一电机,42、固定座,5、连接机构,51、第一连接绳,52、第一定滑轮,53、第二定滑轮,54、第一连接柱,6、支撑机构,61、第二连接柱,62、套筒,63、止动销,64、第一连接板,65、第二连接板,66、挡板,67、滑块,7、第二连接绳,8、夹持机构,81、固定壳体,82、固定板,83、第二电机,84、小锥齿轮,85、大锥齿轮, 85A、螺旋槽,86、卡爪。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1、图2和图3,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制混凝土管用扎筋机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夹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制混凝土管用扎筋机,包括:移动板1;万向轮2,所述万向轮2设于所述移动板1上;支撑板3,所述支撑板 3连接于所述移动板1;驱动机构4,所述驱动机构4设于所述移动板1并接触连接于所述支撑板3;连接机构5,所述连接机构5包括第一连接绳51、第一定滑轮52、第二定滑轮53及第一连接柱54,所述第一定滑轮52和所述第二定滑轮53设于所述支撑板3的顶面两端,所述第一连接绳51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驱动机构4,且所述第一连接绳51的另一端一次绕过所述第一定滑轮52和所述第二定滑轮 53;支撑机构6,所述支撑机构6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绳51;第二连接绳7,所述第二连接绳7连接于所述支撑机构6;夹持机构8,所述夹持机构8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绳7。

为了实现在所述支撑板3的顶端连接两个定滑轮,充分减少所述第一连接绳51伸缩移动时产生的摩擦力,所述支撑板3呈“L”形结构,且所述支撑板3的俯视图呈“凹”形结构。

为了实现可以呈圆形结构连接所述夹持机构8的同时,实现利用所述第一连接板64和所述第二连接板65之间的支撑角度,调节多个所述夹持架构的半径范围,适应不同大小半径的混凝土管,所述支撑机构6包括第二连接柱61、套筒62、止动销63、第一连接板64、第二连接板65、挡板66及滑块67,所述第二连接柱61的顶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绳51,所述第二连接柱61上套接有所述套筒62,所述套筒62的侧壁设有贯穿至所述第二连接柱61的所述止动销63,所述套筒62的侧壁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板64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接板 64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滑块67,所述滑块67卡合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板65的内部滑槽内,所述第二连接板65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柱61的顶端,所述第二连接板65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绳7,所述第二连接柱61的末端设有所述挡板66。

为了实现所述第一连接板64和所述第二连接板65之间的角度可以调节,所述第一连接板64与所述套筒62之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64与所述滑块67之间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65与所述第二连接柱61之间转动连接。

为了使整个装置在水平平稳的底面上,保证多个所述夹持机构8 夹持的钢筋均匀对称,减小偏差,所述第一连接绳51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柱61的顶面中心处,所述挡板66的直径大于所述套筒62的直径。

为了使整个装置在移动过程中更加平稳稳定,所述万向轮2设有多个,且多个所述万向轮2设于所述移动板1的底面四角。

为了实现对圆形的钢筋实现有效的夹持,且夹持过程和松开过程可通过远程操作,更加方便,所述夹持机构8包括固定壳体81、固定板82、第二电机83、小锥齿轮84、大锥齿轮及卡爪86,所述固定壳体81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绳7,所述固定壳体81的侧壁上设有所述固定板82,所述固定板82安装有所述第二电机83,所述第二电机 83的转轴上套接有所述小锥齿轮84,且所述小锥齿轮84贯入所述固定壳体81内,所述固定壳体81的底面转动卡合连接有所述大锥齿轮 85,且所述大锥齿轮85的顶面啮合连接于所述小锥齿轮84,所述大锥齿轮85的内部中空且底面设有螺旋槽85A,所述大锥齿轮85的所述螺旋槽85A上啮合连接有所述卡爪86,且所述卡爪86的末端贯入连接于所述大锥齿轮85的内腔中。

为了使钢筋在竖直拉伸过程中,保持水平,多个钢筋保持对称,所述第二连接绳7连接于所述固定壳体81的顶面中心处,且所述夹持机构8、所述第一连接板64、所述第二连接板65及所述第二连接绳7设有多个,且多个所述夹持机构8、所述第一连接板64、第二连接板65及所述第二连接绳7以所述第二连接柱61为圆心呈圆形对称分布。

为了实现更加高效稳定的夹持,使夹持钢筋更加牢固可靠,所述卡爪86呈“L”形结构卡合连接于所述大锥齿轮85上的内部空腔中,所述卡爪86设有三个,且三个所述卡爪86呈正三角形连接于所述大锥齿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制混凝土管用扎筋机的使用原理为:首先,将整个装置利用所述移动板1和所述万向轮2移动到指定位置之后,取来钢筋,工作人员先根据需要制作的混凝土管的半径大小,利用所述止动销63,伸缩所述套筒62,调节所述第一连接板64和所述第二连接板65之间的支撑角度,从而改变多个所述第二连接绳7和所述夹持机构8形成的圆形半径与预制混凝土管的半径相同。然后,打开所述第二电机83,带动所述小锥齿轮84转动,从而带动所述大锥齿轮 85转动,使所述卡爪86在在所述螺旋槽85A上转动,三个所述卡爪 86之间的半径增大。然后将钢筋放置在所述卡爪86之间,然后利用所述第二电机83反转使卡爪86卡合固定钢筋。钢筋固定好之后,打开所述第一电机41,拉绳所述第一连接绳51伸缩,从而提升所述夹持机构8,将钢筋提起来。然后,根据需要在适当位置将钢筋剪断,然后进行绑扎,制作完成。操作简单,绑扎更加方便。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制混凝土管用扎筋机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制混凝土管用扎筋机,所述移动板1上设有所述固定座42和所述第一电机41,所述第一电机41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绳51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接绳51的另一端依次绕过所述第一定滑轮52和所述第二定滑轮53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柱61,所述第二连接柱61上套街头套筒62,所述套筒62的侧壁连接有所述第一连接板64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接板64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滑块67,所述滑块67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板65上的所述滑槽内,所述第二连接板65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柱61的顶端,所述第二连接板65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绳7,所述第二连接绳7连接于所述夹持机构8,实现利用所述夹持机构8将多根钢筋同时固定连接之后,利用所述第一电机41拉动所述第一连接绳51将所述夹持机构 8升起,使多根钢筋呈环形同时提升,提升到一定高度之后再进行剪断和绑扎,方便快捷,准确度高,省时省力。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