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落地打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88021发布日期:2018-10-30 23:11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其是墙体打孔领域。



背景技术:

现阶段在建筑施工领域中,在对墙体或者物件顶面打孔主要采用以下方法,第一,打孔工人手持冲击钻,实用梯子到顶面打孔,该方法施工工人需要上下移动梯子,步骤繁琐,效率低下;第二种就是:现场使用木方加工成类似的装置,冲击钻的长时间使用,会导致木方等木制品开裂、松动,存在安全隐患,且木方不能长时间保存以及重复实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效落地打孔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效落地打孔装置包括调节装置,支撑装置和固定装置;其中调节装置包括竖向调节装置和横向调节装置;上述竖向调节装置包括第一套筒,该第一套筒可伸缩的连接有第一旋杆;该第一套筒远离支撑装置的一侧设置有横向调节装置;上述横向调节装置包括与第一套筒侧面相垂直的第二套筒,该第二套筒可伸缩的连接有第二旋杆;在第一套筒的另一侧连接有第一横向支撑杆和第二横向支撑杆,其中第一横向支撑杆和第二横向支撑杆共同连接有竖向支撑杆;竖向支撑杆连接有固定装置包括;该竖向支撑杆上部设置的固定板,在固定板上方的竖向支撑杆上设置有用于固定的通孔,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用于固定的通槽。

为了更好的运用该装置的性能,对于通槽的深度设置为190mm,长度设置为60mm,宽度40mm。

为了更好适应各种手枪钻,固定板与竖向支撑杆通过螺栓连接,可以通过调节固定板与竖向支撑杆的相对位置,从而改变支撑板与通孔圆心的距离,从而适应不同型号的手枪钻。

为了更好的提高该装置的稳定性,上述第一横向支撑梁和第二横向支撑梁与第一套筒通过满焊焊接。

为了减少该装置的震动保持钻孔的稳定性,在通槽与通孔的内侧可设置有减震海绵。

为了方便手持手枪钻,在第一旋杆和第二旋杆的端部都可以设置减震套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是: 可以免去打孔工人通过梯子的移动来打孔,大大的减少了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工人因为上下爬梯打孔的危险,从而安全性显著上升,本实用新型可以钻侧面的孔,或者通过换方向手持电钻,来打顶面的孔,由于上固定板可通过螺钉灵活固定,可适应若干种类型的手枪钻,竖向支撑杆通过螺钉连接横向支撑杆,更换方便,手持方便,工件稳定。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高效落地打孔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高效落地打孔装置的主视图。

图3是高效落地打孔装置的侧视图。

图4是高效落地打孔装置的俯视图。

图中:1、第一套筒;2、第一旋杆;3、第二套筒;4、第二旋杆;5、第一横向支撑杆;6、第二横向支撑杆;7、竖向支撑杆;8、固定板;9、通槽;10、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结构示意图所示,本实用新型高效落地打孔装置包括调节装置,支撑装置和固定装置。

首先,本实用新型高效落地打孔装置包括调节装置。调节装置包括第一套管1,第一套管1中设置有螺纹,该第一套管1通过螺纹连接有第一旋杆2,从而达到升降的功能;上述第一套管1的右侧设置有第二套管3,该第二套管3内部同样设置有用于旋转伸缩的螺纹,该第二套管3通过此螺纹与第二旋杆4配合,从而达到左右伸缩的功能,通过横向调节装置和竖向调节装置可使得本实用新型可以上下、左右调节的钻很多方向的孔。

其次,本实用新型高效落地打孔装置包括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包括焊接在第一套管左侧的第一横向支撑杆5和第二横向支撑杆6,(上述第一横向支撑杆5与第二横向支撑杆6也可以通过垫片和螺钉来连接第一套管1)。上述第一横向支撑杆5和第二横向支撑杆6的另一侧通过螺钉连接有竖向支撑杆7。

最后,本实用新型高效落地打孔装置包括固定装置。上述竖向支撑杆7的上部通过螺钉设置有固定板8,在固定板8上设置有用于放置手枪钻的下部的通槽9,在固定板8的上方的竖向支撑杆7上设置有通孔10,该通孔10用于固定手枪钻的钻孔部分,其中,对于通孔10距固定板8的距离并不是固定的,可以通过调节竖向支撑杆7与固定板8之间连接的相对位置,来适应不同种型号的手枪钻,从而提高本实用新型的通用性和可调节性。作为一个具体实施例博世手枪钻,本固定板8中间的通槽9的长度为60mm、宽度40mm和深度190mm。

更进一步,在通过调节固定板8与竖向支撑杆7之间的相对位置来适应不同手枪钻型号时,可以在内表面粘贴海绵、泡沫等材料来进一步加强本实用新型的适应性,而且可以减少振动,提高稳定性。

同样的,可以再第一旋杆2与第二旋杆4的端部,设置有海绵套块,或者在其端部通过人体工程学设计,来更进一步的增加可操作性,从而提高本产品的实用性。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时打侧面的孔正常操作即可,在打顶面孔的时候,可能会出现不便。此时,可以通过在手枪钻上绑上尼龙绳,以加强稳定性,从而加强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

需要强调的是: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