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贴合度可调节式踢脚线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70869发布日期:2018-09-18 20:10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贴合度可调节式踢脚线组件,属于建筑装修领域。



背景技术:

踢脚线,装修时用的专用词语,顾名思义就是脚踢得着的墙面区域,所以较易受到冲击。在居室设计中,阴角线、腰线、踢脚线起着视觉的平衡作用,利用它们的线形感觉及材质、色彩等在室内相互呼应,可以起到较好的美化装饰效果。踢脚线的另一个作用是它的保护功能。做踢脚线可以更好地使墙体和地面之间结合牢固,减少墙体变形,避免外力碰撞造成破坏。另外,踢脚线也比较容易擦洗,如果拖地溅上脏水,擦洗非常方便。

现在为了使得踢脚线安装更为方便,出现了很多新的踢脚线安装结构。例如,公告号为CN203640238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弹簧锁扣踢脚线,其包含踢脚线本体,卡扣通过紧固钉固定于墙体上,卡扣包含平行于墙体的卡板以及卡板上下端分别向外延伸的弹性卡脚;上述两个弹性卡脚中,上部的弹性卡脚相对卡板倾斜向上设置,下部的弹性卡脚相对卡板倾斜向下设置;所述踢脚线本体与卡扣相向一侧开设有锁紧槽,锁紧槽将所述卡扣的两个弹性卡脚朝相向一侧压缩后卡紧在锁紧槽内部;上述的两个弹性卡脚上分别向外侧设置圆弧形凸起,所述锁紧槽的槽底两侧分别设置有向内凹陷的锁紧圆弧,锁紧槽将两个弹性卡脚卡紧后,两个弹性卡脚上的圆弧形凸起刚好嵌入锁紧槽的两个锁紧圆弧内。该专利通过设置的卡扣和踢脚线本体的弹性卡合的方式实现踢脚线得快速安装,使得装修过程更加方便。但是其存在的问题在于:一、踢脚线本体和卡扣是一次性卡合,没有逐步调整的过程,这样没有办法调整踢脚线本体和墙体的贴合度,安装效果不好;二、没有考虑室内使用后期暗埋走线安装和检修的问题,给线路安装和维修带来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贴合度可调节式踢脚线组件,该贴合度可调节式踢脚线组件安装时可以逐渐调整踢脚线本体与墙体之间的贴合度,且预留卡线槽用于暗埋走线,安装更方便,且安装效果更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贴合度可调节式踢脚线组件,包括踢脚线本体和卡扣;卡扣包括若干螺钉以及竖直设置的基板;基板朝向踢脚线本体的端面的中部设置有固定孔;螺钉穿过若干固定孔将基板固定于墙体上;基板朝向踢脚线本体的端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齿形凹槽,齿形凹槽水平设置且其两侧面相贯通;齿形凹槽的上下壁面上分别设置有垂直墙体且具有弹性的第一齿形结构;基板朝向踢脚线本体的端面的下部设置有两侧贯通的卡线槽;踢脚线本体包括端板和竖直设置的脚板,端板一端与脚板上端固定,端板另一端抵靠于墙体上;脚板朝向墙体一侧的端面上固定设置有容纳于齿形凹槽内的凸条;凸条上下端面分别设置有与第一齿形结构啮合的第二齿形结构;脚板下端位于基板下端的下方,端板位于基板上方。

其中,所述基板朝向踢脚线本体的端面的中部设有开槽,十字隔板设置于开槽内将开槽均等分隔为四个安装槽;固定孔的数量为五个,四个固定孔分别设置于四个安装槽的底板上,一个固定孔设置于十字隔板的中部。

其中,所述齿形凹槽的数量为四个,两两对称于开槽的上下端;踢脚线本体上的凸条数量与齿形凹槽的数量相对应设置。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其结构简单,可调节与墙体的贴合度,保证安装平整度,易于组装拆卸,便于埋线及检修,实现踢脚线施工快速化与构件化的同时,满足功能多元化的需求(卡扣兼具卡线槽功能)。安装、拆除过程中无有害物和垃圾,符合国家绿色建筑理念。且强度高,卡扣和踢脚线本体可回收再利用,循环利用率高,从而降低施工成本,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本实用新型通过卡扣的齿形凹槽内的第一齿形结构和踢脚线本体上的第二齿形结构的配合,来实现踢脚线本体的脚板与墙体的逐渐贴合,施工效果更好。

3、本实用新型设置有卡线槽,为室内后期使用中的走线安装提供了条件,也便于后期检修。

4、本实用新型的脚板下端位于基板下端的下方,保证安装于卡线槽内的线路与地面保持一定高度,防止使用阶段地面进水对线路的腐蚀。

5、本实用新型的卡扣基座中设置五个固定孔,可根据需要选择任意个固定孔进行卡扣于墙体的固定,增加卡扣的稳定性。

6、本实用新型的四个固定孔位于安装槽底板上,则螺钉需要穿过的基板的厚度更薄,位于十字隔板中部的固定孔处于中间位置,能够更好地定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施工时踢脚线本体和卡扣未扣合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踢脚线本体和卡扣扣合后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卡扣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卡扣的正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卡扣的左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踢脚线本体的左视图。

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

1-踢脚线本体、11-端板、12-脚板、13-凸条、14-第二齿形结构、2-卡扣、21-螺钉、22-基板、221-开槽、222-十字隔板、223-安装槽、23-固定孔、24-齿形凹槽、25-第一齿形结构、26-卡线槽、100-墙体、200-控制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6,一种贴合度可调节式踢脚线组件,包括踢脚线本体1和卡扣2;卡扣2包括螺钉21以及竖直设置的基板22;基板22朝向踢脚线本体1的端面的中部设置有固定孔23;螺钉21穿过若干固定孔23将基板22固定于墙体100上;基板22朝向踢脚线本体1的端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齿形凹槽24,齿形凹槽24水平设置且其两侧面相贯通;齿形凹槽24的上下壁面上分别设置有垂直墙体100且具有弹性的第一齿形结构25;基板22朝向踢脚线本体1的端面的下部设置有两侧贯通的卡线槽26;踢脚线本体1包括端板11和竖直设置的脚板12,端板11一端与脚板12上端固定,端板11另一端抵靠于墙体100上,端板11和脚板12之间的角度在九十度到一百八十度之间,可以等于九十度,不能为一百八十度,主要是根据实际要求搭配室内装修风格定型成各类合适角度,来进一步调整踢脚线本体1观感;脚板12朝向墙体100一侧的端面上固定设置有容纳于齿形凹槽24内的凸条13;凸条13上下端面分别设置有与第一齿形结构25啮合的第二齿形结构14;脚板12下端位于基板22下端的下方,端板11位于基板22上方。第一齿形结构25和第二齿形结构14可以是锯齿形的也可以是矩形齿形的。

所述踢脚线本体1可采用金属材料,优选采用铝合金材质。踢脚线本体1主要原材料采用国家标准6063-T5铝,使得该踢脚线本体1具有金属质感强、不褪色、强度高、不变形,防水、防潮、防撞、防虫、防蛀、耐磨、耐老化、色泽鲜艳,极富装饰性等特点。卡扣2可采用塑料材料,优选采用PVC材质。

参见图1-6,所述基板22朝向踢脚线本体1的端面的中部设有开槽221,十字隔板222设置于开槽221内将开槽221均等分隔为四个安装槽223;固定孔23的数量为五个,四个固定孔23分别设置于四个安装槽223的底板上,一个固定孔23设置于十字隔板222的中部。

参见图1-6,所述齿形凹槽24的数量为四个,两两对称于开槽221的上下端;踢脚线本体1上的凸条13数量与齿形凹槽24的数量相对应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施工过程如下:

1)清净安装部位的墙面、墙角、墙根,检查墙面平直度,最大缝隙不大于三毫米。安装前,先按设计标高将控制线200弹到墙面,使卡扣2的上端面与标高控制线重合。

2)沿着墙体100每隔四百毫米安装一个卡扣2。安装时,卡扣2的基板22要与墙体100的墙面贴紧,基板上端面要平直,用电动螺丝刀旋动螺钉21将卡扣2固定于墙体100上旋接牢固,可用电动水钻在墙体100辅助取小孔,螺钉21的长度是墙体100的粉饰层厚度的二至二点五倍,且间距不宜大于一点五米。

3)将下好尺寸的踢脚线本体1的凸条13对上相应的齿形凹槽24,然后将踢脚线本体1下端向上提起一点再贴墙体100的墙面向下按,轻拍踢脚线本体1的脚板12中部,使踢脚线本体1的凸条13进入卡扣2的弹性的齿形凹槽24内,因第一齿形结构25和第二齿形结构14相互啮合,根据凸条13进入齿形凹槽24的深度来逐步调整踢脚线本体1与墙体100的贴合度,使脚板12与墙体100的墙面平整紧贴,达到装饰的美观要求。使用成品铝合金阴、阳角及拼接条来处理阴阳角和接缝。安装时从一端开始,一个卡扣2一个卡扣2的逐步按入,切忌锤击。

4)安装完毕后,踢脚线本体1与墙、地的缝隙用硅胶封口,阴阳角及平接预留的两毫米缝隙来贴美纹纸后,然后打硅胶泥缝。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