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剪力墙洞口的支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05236发布日期:2018-10-09 19:33阅读:48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建筑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剪力墙洞口的支模。



背景技术:

剪力墙(shear wall)又称抗风墙、抗震墙或结构墙;房屋或构筑物中主要承受风荷载或地震作用引起的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重力)的墙体,防止结构剪切(受剪)破坏,一般用钢筋混凝土做成。

现有技术中针对一片剪力墙上竖向会有多个连续洞口,两个洞口之间的墙体由于混凝土无法直接到达,会出现浇筑不密实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用于剪力墙洞口的支模,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剪力墙的连续洞口之间的墙体由于混凝土无法直接到达,会出现浇筑不密实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剪力墙洞口的支模,包括:模板组件、角部加强部、支撑部和混凝土通道管;

模板组件围设成容置区域,支撑部设置于容置区域内部,且支撑部的两端分别与模板组件的内壁抵接,以通过支撑部固定模板组件;

角部加强部设置于模板组件边角处,且角部加强部与模板组件的外壁连接,以通过角部加强部固定洞口的阴角成型;

混凝土通道管设置于容置区域内部,以通过混凝土通道管加固剪力墙内部的浇筑密实。

进一步地,模板组件包括模板本体和木枋;

模板本体设置有多个,多个模板本体围设呈矩形,木枋对应模板本体设置有多个,多个木枋分别与多个模板本体的内壁抵接;

角部加强部卡设于两个木枋的直角处,且相邻的两个模板本体通过角部加强部连接。

进一步地,角部加强部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凹槽,模板本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凹槽配合的凸起,角部加强部和模板本体通过凹槽和凸起卡接。

进一步地,沿着剪力墙的水平方向的木枋的两端与角部加强部抵接,沿着剪力墙的竖直方向的木枋的两端与沿着剪力墙的水平方向的木枋抵接。

进一步地,支撑部包括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

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呈垂直设置,且第一支撑部的两端沿着剪力墙的竖直方向分别与两端的木枋抵接,第二支撑部的两端沿着剪力墙的水平方向分别与两端的木枋抵接。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剪力墙洞口的支模,还包括第一托顶和第三支撑部;

第一托顶分别设置于第一支撑部的两端,第三支撑部设置于第一托顶远离第一支撑部的一端,以使第一支撑部通过第一托顶和第三支撑部与木枋抵接,第一托顶和第三支撑部用于调节沿着剪力墙的竖直方向的支撑总长度。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剪力墙洞口的支模,还包括:第二托顶;

第二托顶分别设置于第二支撑部的两端,第二支撑部通过第二托顶与两端的木枋抵接。

进一步地,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和所述第三支撑部均采用钢管。

进一步地,混凝土通道管采用PPR管。

进一步地,混凝土通道管的直径范围为90-110mm。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剪力墙洞口的支模,包括:模板组件、角部加强部、支撑部和混凝土通道管;模板组件围设成容置区域,支撑部设置于容置区域内部,且支撑部的两端分别与模板组件的内壁抵接,以通过支撑部固定模板组件;角部加强部设置于模板组件边角处,且角部加强部与模板组件的外壁连接,以通过角部加强部固定洞口的阴角成型;混凝土通道管设置于容置区域内部,以通过混凝土通道管加固剪力墙内部的浇筑密实;通过在剪力墙洞口设置有支模,通过模板组件固定洞口边缘,另外通过角部加强部和支撑部分别沿着模板组件的内外固定模板组件,最后通过混凝土通道管设置于模板组件内部,防止了洞口下部混凝土浇筑出现不密实的情况,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剪力墙的连续洞口之间的墙体由于混凝土无法直接到达,出现浇筑不密实的技术问题;实现了剪力墙的连续洞口之间的墙体的临时固定,而且保证了墙体可以使得混凝土更好的浇筑,使得设计更加合理,更加实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剪力墙洞口的支模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剪力墙洞口的支模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剪力墙洞口的支模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模板组件;101-模板本体;111-凸起;102-木枋;200-角部加强部;201-凹槽;300-支撑部;301-第一支撑部;302-第二支撑部;303-第一托顶;304-第三支撑部;305-第二托顶;400-混凝土通道管;500-剪力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其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如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剪力墙洞口的支模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其中,角部加强部200设置于模板组件100边角处,混凝土通道管400设置于容置区域内部。

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剪力墙洞口的支模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支撑部301和第二支撑部302呈垂直设置。

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剪力墙洞口的支模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其中,角部加强部200和模板本体101通过凹槽201和凸起111卡接。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剪力墙洞口的支模,包括:模板组件100、角部加强部200、支撑部300和混凝土通道管400;模板组件100围设成容置区域,支撑部300设置于容置区域内部,且支撑部300的两端分别与模板组件100的内壁抵接,以通过支撑部300固定模板组件100;角部加强部200设置于模板组件100边角处,且角部加强部200与模板组件100的外壁连接,以通过角部加强部200固定洞口的阴角成型;混凝土通道管400设置于容置区域内部,以通过混凝土通道管400加固剪力墙500内部的浇筑密实。

其中,模板组件100用于放置于洞口的内壁处,通过模板组件100固定洞口。

角部加强部200用于固定模板组件100的边角处,从而可以通过角部加强部200使得模板组件100可以更好的固定洞口,从而可以更好的保证洞口的稳定性。

模板组件100与角部加强部200的连接方式可以为多种,例如:卡接、通过螺钉连接,铆接等,较佳地,模板组件100与角部加强部200的连接方式为卡接。

当模板组件100固定洞口时,通过在内部设置有支撑部300,通过支撑部300在模板组件100内部固定模板组件100,使得模板组件100可以更好的与空洞的内壁接触。

另外,支撑部300设置为可调节的,从而可以通过不同的支撑部300固定不同剪力墙500的洞口。

或者,支撑部300可以选用不同的类型,当用于不同剪力墙500的洞口时,选用不同类型的支撑部300。

当模板组件100固定洞口的边缘时,通过混凝土通道管400内部流动混凝土,使得混凝土可以在洞口下部进行混凝土的浇筑,保证了墙体可以更好的使得混凝土浇筑。

进一步地,混凝土通道管400采用PPR管。

PP-R(polypropylene random)管又称三型聚丙烯管和又叫无规共聚聚丙烯管或PPR管,具有节能节材、环保、轻质高强、耐腐蚀、内壁光滑不结垢、施工和维修简便、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进一步地,混凝土通道管400的直径范围为90-110mm。

优选地,混凝土通道管400的直径为100mm。

具体地,在容置区域中部设置一根直径100mm的PPR管作为混凝土浇筑通道,防止了洞口下部混凝土浇筑出现不密实浇筑质量问题;当施工完成后,只需要剔除混凝土通道管400中混凝土即可。

另外,混凝土通道管400还可以设置为其他材料的管,可以根据具体实际情况选用不同的管,满足可以混凝土浇筑通道的管即可,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剪力墙洞口的支模,包括:模板组件100、角部加强部200、支撑部300和混凝土通道管400;模板组件100围设成容置区域,支撑部300设置于容置区域内部,且支撑部300的两端分别与模板组件100的内壁抵接,以通过支撑部300固定模板组件100;角部加强部200设置于模板组件100边角处,且角部加强部200与模板组件100的外壁连接,以通过角部加强部200固定洞口的阴角成型;混凝土通道管400设置于容置区域内部,以通过混凝土通道管400加固剪力墙500内部的浇筑密实;通过在剪力墙500洞口设置有支模,通过模板组件100固定洞口边缘,另外通过角部加强部200和支撑部300分别沿着模板组件100的内外固定模板组件100,最后通过混凝土通道管400设置于模板组件100内部,防止了洞口下部混凝土浇筑出现不密实的情况,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剪力墙500的连续洞口之间的墙体由于混凝土无法直接到达,出现浇筑不密实的技术问题;实现了剪力墙500的连续洞口之间的墙体的临时固定,而且保证了墙体可以使得混凝土更好的浇筑,使得设计更加合理,更加实用。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剪力墙洞口的支模的模板组件100包括模板本体101和木枋102;模板本体101设置有多个,多个模板本体101围设呈矩形,木枋102对应模板本体101设置有多个,多个木枋102分别与多个模板本体101的内壁抵接;角部加强部200卡设于两个木枋102的直角处,且相邻的两个模板本体101通过角部加强部200连接。

其中,模板本体101设置有四个,四个模板本体101围设呈矩形,另外,每两个相邻的模板本体101均通过角部加强部200可拆卸连接,保证了模板本体101的强度和稳定性,通过模板本体101的角部使用角部加强部200进行加固能有效保证洞口的阴角成型质量。

模板本体101的厚度范围为13-14mm,优选地,模板本体101的厚度的为13.5mm。

优选地,角部加强部200选用角钢,角钢的尺寸选择为160*12mm的角钢。

另外,根据模板本体101的厚度选择角钢尺寸,当选用不同的模板本体101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用不同尺寸的角钢。

通过模板本体101的角部使用角部加强部200进行加固能有效保证洞口的阴角成型质量。

进一步地,角部加强部20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凹槽201,模板本体10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凹槽201配合的凸起111,角部加强部200和模板本体101通过凹槽201和凸起111卡接。

凹槽201根据上述提供的角钢的尺寸,角钢两边切割出30mm*120mm的凹槽201,从而可以将模板本体101切割出与凹槽201配合的凸起111,从而可以通过凹槽201与凸起111的卡接,用于角部加强部200和模板本体101之间的连接,保证了角部加强部200和模板本体101连接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沿着剪力墙500的水平方向的木枋102的两端与角部加强部200抵接,沿着剪力墙500的竖直方向的木枋102的两端与沿着剪力墙500的水平方向的木枋102抵接。

具体地,沿着剪力墙500的水平方向的木枋102作为主楞,对应设置的支撑部300作为支撑;沿着剪力墙500的竖直方向的木枋102作为次楞,对应设置的支撑部300作为主楞。

在建筑领域内,主楞和次楞是指屋内吊顶或装饰幕墙、隔断的木质或钢制龙骨架结构组成部分,一般成井子排列。主楞较大,其纵向担负着装修面层传来荷载而抗弯、抗剪作用。次楞主要起到传递面层荷载和方便固定装饰面层而固定在主楞上的横向框楞。

进一步地,支撑部300包括第一支撑部301和第二支撑部302;第一支撑部301和第二支撑部302呈垂直设置,且第一支撑部301的两端沿着剪力墙500的竖直方向分别与两端的木枋102抵接,第二支撑部302的两端沿着剪力墙500的水平方向分别与两端的木枋102抵接。

第一支撑部301和第二支撑部302均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有多个,多个第一支撑部301或者多个第二支撑部302并排设置于容置区域内。

由于沿着剪力墙500的水平方向的木枋102作为主楞,第二支撑部302的两端沿着剪力墙500的水平方向分别与两端的木枋102抵接,故而第二支撑部302作为次楞固定模板本体101。

另外,由于沿着剪力墙500的竖直方向的木枋102作为次楞,第一支撑部301的两端沿着剪力墙500的竖直方向分别与两端的木枋102抵接,故而第一支撑部301作为主楞固定模板本体101。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剪力墙洞口的支模,还包括第一托顶303和第三支撑部304;第一托顶303分别设置于第一支撑部301的两端,第三支撑部304设置于第一托顶303远离第一支撑部301的一端,以使第一支撑部301通过第一托顶303和第三支撑部304与木枋102抵接,第一托顶303和第三支撑部304用于调节沿着剪力墙500的竖直方向的支撑总长度。

由于第一支撑部301作为支撑,第一支撑部301的两端使用第一托顶303和第三支撑部304可调节的使第一支撑部301作为主楞顶紧,可以更加方便根据洞口尺寸调整总的支撑长度。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剪力墙洞口的支模,还包括:第二托顶305;第二托顶305分别设置于第二支撑部302的两端,第二支撑部302通过第二托顶305与两端的木枋102抵接。

其中,第一托顶303和第二托顶305均设置为可调节的托顶。

进一步地,第一支撑部301、所述第二支撑部302和所述第三支撑部304均采用钢管。

建筑用顶托的用途:在施工的过程与钢管和脚手架配合使用,起到调节脚手架和管架的高度、平衡支撑重物、承重的作用。

另外,当剪力墙500的墙厚加大时,可以增加木枋102道数,同时需要在水平放心增加钢管或木枋102作为主楞,横向支撑不再直接顶在木枋102次楞上,改为顶在钢管或木枋102上,并适量增加竖向及横向钢管支撑,可以更好的保证模板本体101的固定。

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剪力墙洞口的支模,通过模板组件100包括模板本体101和木枋102,使得模板本体101可以更好的固定洞口的边缘,以及通过木枋102更好的固定模板本体101,沿着剪力墙500的水平方向的木枋102作为主楞,对应设置的支撑部300作为支撑;沿着剪力墙500的竖直方向的木枋102作为次楞,对应设置的支撑部300作为主楞,另外,第一支撑部301通过第一托顶303和第三支撑部304与木枋102抵接,第二支撑部302通过第二托顶305与两端的木枋102抵接,可以更好的针对不同的洞口调节不同的支撑长度,实现了剪力墙500的连续洞口之间的墙体的临时固定,而且保证了墙体可以使得混凝土更好的浇筑,使得设计更加合理,更加实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