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型登高棚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65594发布日期:2018-10-13 02:20阅读:44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登高作业工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安全型登高棚架。



背景技术:

棚架是利用竹木、水泥、金属等材料搭建成的用于栽培或者登高的棚架。

建筑施工中,进行高处垒砖或是抹灰等工作时,或者电力登高作业中进行电力施工或电力抢修时,经常会需要登高作业,但在建筑物内进行此类工作时不适宜搭建脚手架,这时就需要用到登高架等辅助用具。

但目前使用的登高棚架结构较简单,需要人工辅助手扶,容易发生倾倒现象,或者以木制为主,承重性差,容易折断,致使施工人员摔伤,安全性能得不到保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安全型登高棚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立柱、底梁、防坠栏、挂框、登高梯、上挂扣、下挂钩、第一斜撑、第二斜撑、脚轮、防滑底脚;四根立柱呈长方形形状排布,相邻立柱之间下部通过底梁连接,相邻立柱之间连接有防坠栏,立柱的上部固定有挂框,登高梯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有上挂扣和下挂钩,登高梯的上端通过上挂扣与挂框挂扣固定,登高梯的下端通过下挂钩与底梁挂扣固定;所述的四根立柱的外侧固定有第一斜撑和第二斜撑,第一斜撑与第二斜撑的下端通过防滑底脚一体连接;所述的立柱的底部设置有脚轮。

作为优选,所述的脚轮上设置有脚刹。

作为优选,横向的两根立柱之间设置有交叉设置的两根加强筋。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斜撑的上端位于第二斜撑的上端的上方,并且两者与立柱焊接。

作为优选,所述的防滑底脚为橡皮底脚。

本实用新型操作时,将登高梯的上端挂扣在挂框的一边,登高梯的下端挂扣在底梁上,根据需要,挂扣的位置可以更换,即登高梯的上端可根据需要挂扣在挂框的任意一边,下端也随之挂扣在相应的底梁上,由于登高时,重力向下,上挂扣和下挂钩分别紧扣挂框和底梁,不会滑脱,再由于脚轮的最低位置稍低于防滑底脚,整个架体可由脚轮方便移动;所述的第一斜撑和第二斜撑下端一体、上端分开的结构,增强了支撑性能。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产生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安全型登高棚架,无需人工辅助手扶,防倾倒性能好,可根据作业方向需要更换登高梯的位置,承重性好,不易折断,安全性强,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设置合理、制作成本低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侧视图;

图4是本具体实施方式登高梯另一种挂扣方式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

立柱1、底梁2、防坠栏3、挂框4、登高梯5、上挂扣6、下挂钩7、第一斜撑8、第二斜撑9、脚轮10、防滑底脚11、脚刹12、加强筋1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参看如图1——图4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它包含立柱1、底梁2、防坠栏3、挂框4、登高梯5、上挂扣6、下挂钩7、第一斜撑8、第二斜撑9、脚轮10、防滑底脚11;四根立柱1呈长方形形状排布,相邻立柱1之间下部通过底梁2连接,相邻立柱1之间连接有防坠栏3,立柱1的上部固定有挂框4,登高梯5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有上挂扣6和下挂钩7,登高梯5的上端通过上挂扣6与挂框4挂扣固定,登高梯5的下端通过下挂钩7与底梁2挂扣固定;所述的四根立柱1的外侧固定有第一斜撑8和第二斜撑9,第一斜撑8与第二斜撑9的下端通过防滑底脚11一体连接;所述的立柱1的底部设置有脚轮10。

作为优选,所述的脚轮10上设置有脚刹12。

作为优选,横向的两根立柱1之间设置有交叉设置的两根加强筋13。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斜撑8的上端位于第二斜撑9的上端的上方,并且两者与立柱焊接。

作为优选,所述的防滑底脚11为橡皮底脚。

本具体实施方式操作时,将登高梯5的上端挂扣在挂框4的一边,登高梯5的下端挂扣在底梁2上,根据需要,挂扣的位置可以更换,即登高梯5的上端可根据需要挂扣在挂框4的任意一边,下端也随之挂扣在相应的底梁2上,由于登高时,重力向下,上挂扣6和下挂钩7分别紧扣挂框4和底梁2,不会滑脱,再由于脚轮10的最低位置稍低于防滑底脚11,整个架体可由脚轮10方便移动;所述的第一斜撑8和第二斜撑9下端一体、上端分开的结构,增强了支撑性能。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具体实施方式产生的有益效果为:本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一种安全型登高棚架,无需人工辅助手扶,防倾倒性能好,可根据作业方向需要更换登高梯的位置,承重性好,不易折断,安全性强,本具体实施方式具有结构简单、设置合理、制作成本低等优点。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