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四连杆式立体停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31694发布日期:2018-12-28 20:12阅读:361来源:国知局
一种四连杆式立体停车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停车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四连杆式立体停车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汽车保有量迅速增加,停车难的问题已严重影响了我国大中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目前城市停车还处在初级阶段,停车位数量距合理的车位与车辆比率相差甚远,停车难问题到处可见。立体停车库和机械式停车场数量还很少。机械车库与传统车库相比,在许多方面都显示出优越性。采用双层机械车库,可使地面的使用率提高80%~90%,这可以大大地节省有限的土地资源,并节省土建开发成本。

我国立体车库发展虽经历多年,市场上目前应用的各类小型停车位,其传动方式多为垂直升降,这样在实际工作中,下层车位必须取走后上层才可以下降,会出现上层车位的车由于下面有车而无法下降,实际应用中不便捷;在比较复杂的场地是没法应对横向还是纵向停车,停取车辆比较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四连杆式立体停车装置,在不影响停取车辆得情况下扩展了停车空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四连杆式立体停车装置,包括底部载车板、设置在底部载车板上方的顶部载车板以及连接底部载车板和顶部载车板的支撑件;所述的支撑件与底部载车板之间设置有带动支撑件来回摆动的旋转机构。

具体的,所述的旋转机构包括电动机、蜗杆、蜗轮、第一传动轴、主动轮、从动轮和第二传动轴,所述的电动机与蜗杆连接,所述的蜗杆与蜗轮啮合,所述的蜗轮通过第一传动轴与主动轮连接,所述的主动轮还与从动轮啮合,所述的第二传动轴的两端分别与从动轮和支撑件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电动机、蜗杆、蜗轮、第一传动轴和主动轮设置在底部载车板下方,所述的从动轮和第二传动轴设置在底部载车板上方,所述的底部载车板上设置有用于从动轮穿过与主动轮啮合的开槽。

进一步的,所述的底部载车板下方设置有支座,所述的电动机、蜗杆、蜗轮、第一传动轴和主动轮集成在支座内部。

具体的,所述的底部载车板上设置有两个相邻的第一U型槽,所述的从动轮和第二传动轴设置在其中一个第一U型槽中,所述的支撑件的末端设置在另一个第一U型槽中,所述的第二传动轴穿过设置在第一U型槽槽壁上的通孔后固定在支撑件的末端,所述的支撑件末端在第二传动轴的带动下可在第一U型槽中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的支撑件末端设置有方形块体,所述的方形块体靠近第一U型槽槽底的底部端面设置为圆弧面。

具体的,所述的顶部载车板底面上设置有第二U型槽,所述的支撑件顶端通过一转轴铰接在第二U型槽中;所述的支撑件顶端设置有方形块体,所述的方形块体靠近第二U型槽槽底的顶部端面设置为圆弧面。

进一步的,所述的支撑件为液压伸缩杆。

进一步的,所述的底部载车板上用于车轮行走的部位设置有凹槽,所述的凹槽中设置有限制车轮移动的限位块;所述的顶部载车板上也设置有凹槽和限位块。

进一步的,该装置还包括控制台,所述的控制台设置在其中一个支撑件侧方,所述的控制台上设置有指示灯和语音提示器;所述的顶部载车板下方设置有红外感应装置和重力感应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装置在使用时,当需要在顶部载车板停车时,通过旋转机构调节支撑件转动,通过支撑件的伸缩调整直至顶部载车板下降至地面,实现上层车辆的停取。

本实用新型的装置结构简单,组装生产容易,使用时可根据需要将多个装置平列排放。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停车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旋转机构与底部载车板安装示意图。

图3是支座与底部载车板安装示意图。

图4是支撑件与顶部载车板的安装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装置的使用过程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的含义:1-底部载车板,2-顶部载车板,3-支撑件,4-旋转机构,5-支座,6-控制台;

11-第一U型槽,12-凹槽,13-限位块;

21-第二U型槽;

31-第一方形块体,32-第二方形块体;

41-电动机,42-蜗杆,43-蜗轮,44-第一传动轴,45-主动轮,46-从动轮, 47-第二传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给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具体实施例,凡在本申请技术方案基础上做的等同变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指以相应附图的图面为基准定义的,“内、外”是指相应部件轮廓的内和外。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四连杆式立体停车装置,包括底部载车板1、设置在底部载车板1上方的顶部载车板2以及连接底部载车板1 和顶部载车板2的支撑件3;支撑件3与底部载车板1之间设置有带动支撑件3来回摆动的旋转机构4,其中,支撑件的旋转角度为0~180°。通过支撑件的来回摆动带动顶部载车板2沿其板面方向移动且下降。本实用新型装置在使用时,当需要在顶部载车板停车时,通过旋转机构调节支撑件转动,通过支撑件的伸缩调整直至顶部载车板下降至地面,实现上层车辆的停取。

具体的,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旋转机构4 包括电动机41、蜗杆42、蜗轮43、第一传动轴44、主动轮45、从动轮46 和第二传动轴47,电动机41与蜗杆42连接,蜗杆42与蜗轮43啮合,蜗轮43通过第一传动轴44与主动轮45连接,主动轮45与从动轮46啮合,第二传动轴47的两端分别与从动轮46和支撑件3连接,其中,第二传动轴焊接在支撑件上。通过齿轮传动实现支撑件的移动,可实现自动化控制。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电动机41、蜗杆42、蜗轮43、第一传动轴44 和主动轮45设置在底部载车板1下方,从动轮46和第二传动轴47设置在底部载车板1上方,底部载车板1上设置有用于从动轮46穿过与主动轮45 啮合的开槽(图中未标出)。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为了支撑整个结构,在底部载车板1下方设置有支座5,其中,支座为不锈钢壳体,这样可将电动机41、蜗杆42、蜗轮 43、第一传动轴44和主动轮45集成在支座5内部,减少了部件零散布置占用的空间,使得结构设计更加紧凑合理;另一方面,支座对电动机、蜗杆等结构起到保护作用。

具体的,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中,底部载车板1 上设置有两个相邻的第一U型槽11,从动轮46和第二传动轴47设置在其中一个第一U型槽11中,支撑件3的末端设置在另一个第一U型槽11中,第二传动轴47穿过设置在第一U型槽11槽壁上的通孔(图中未标出)后固定在支撑件3的末端,支撑件3的末端在第二传动轴47的带动下可在第一U型槽11中转动。将支撑件的末端设置在U型槽中,使得支撑件只能在一个维度中转动,避免了支撑件转动过程中产生其他方向的晃动,影响稳定性。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中,支撑件3 末端设置有第一方形块体31,将第一方形块体31靠近第一U型槽11槽底的底部端面设置为圆弧面。减小了支撑件在第一U型槽中转动时的阻力,使得转动过程更加顺畅。

具体的,如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中,顶部载车板2 底面上设置有第二U型槽21,支撑件3顶端通过一转轴铰接在第二U型槽 21中,其中,转轴可为销钉。同样,将支撑件的顶端设置在U型槽中,使得支撑件只能在一个维度中转动,避免了支撑件转动过程中产生其他方向的晃动,影响稳定性。

进一步的,在支撑件3顶端设置有第二方形块体32,第二方形块体32 靠近第二U型槽21槽底的顶部端面设置为圆弧面,圆弧面减小了支撑件在第一U型槽中转动时的阻力,使得转动过程更加顺畅。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中,支撑件3 为液压伸缩杆。一方面可根据实际需要调节顶部载车板的高度,另一方面,在支撑件转动的同时调节支撑杆的伸缩实现顶部载车板的垂直下降,最终将顶部载车板放置在地面上。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中,在底部载车板1用于车轮行走的部位设置有凹槽12,限定车轮在载车板上的自由移动,避免车辆移动出载车板;在凹槽12中设置有限制车轮移动的限位块13;顶部载车板2的相同位置上也设置有凹槽12和限位块13。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中,本实用新型装置还包括控制台6,控制台6设置在其中一个支撑件3侧方,控制台包括控制单元,控制台6上设置有指示灯和语音提示器;在顶部载车板2的下方设置有红外感应装置和重力感应装置,红外感应装置用于自动感应顶部载车板下方是否有车辆及其位置,若车辆位置过于靠近支撑结构,停车装置将无法运行,此时指示灯和语音提示器会提醒司机将车身挪动。重力感应装置用于自动检测停放车辆的质量,过重车辆指示灯和语音提示器将会开启提示司机。

以下通过本装置的具体运行过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

当底部载车板没有车辆停放时,顶部载车板处于合适高度,不占用地面空间。底部载车板上无车时,车辆优先停放在下层,红外感应装置自动感应车辆位置,若车辆位置过于靠近支撑结构,停车装置将无法运行,此时指示灯和语音提示器会提醒司机将车身挪动。

当下层有车需要在上层停车时,司机将车驶到控制台6前,按下控制台上的启动按钮。旋转机构4的电动机41运行,带动支撑件3转动,使顶部载车板2实现平移,顶部载车板2下方的红外感应装置检测到底部无干涉时,在旋转支撑件3的同时,液压驱动支撑件3伸缩,实现顶部载车板2的垂直下降,最终将顶部载车板2放置地面。汽车驶入顶部载车板2的凹槽21中之后,凹槽中的限位块固定车辆位置,重力感应装置自动检测质量,若车辆过重指示灯和语音提示器将会开启提示司机。检测无误后,装置将通过旋转机构4自动控制使支撑件3与地面成90°并通过液压驱动支撑结构伸缩将带车的顶部载车板2处于合适高度,停车完毕。

取停放在顶部载车板2上的车辆时,只需在控制台6按下取车按钮,装置将自动将顶部载车板(带车)放置于地面,车辆开走后,顶部载车板通过重力感应装置检测无车时,系统通过旋转机构4自动控制使支撑件3与地面成90°并通过液压驱动支撑结构伸缩将顶部载车板处于合适高度。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