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顶防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72063发布日期:2018-10-16 19:31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防水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屋顶防水结构。



背景技术:

女儿墙是建筑物屋顶四周围的矮墙,主要作用除维护安全外,亦会在底处施作防水压砖收头,以避免防水层渗水、或是屋顶雨水漫流。

现有的屋顶的女儿墙处一般安装有防水层来防止雨水等对于女儿墙的侵蚀,但是防水层和女儿墙在与雨水的多次接触后,可能会使得二者之间的连接不是很紧密,进而导致有部分雨水绕过防水层直接与女儿墙接触,导致女儿墙受到雨水的侵蚀,对女儿墙的强度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屋顶防水结构,它通过对现有的安装在女儿墙上的防水层进行改进,使得防水层与女儿墙之间的连接更为紧密。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屋顶防水结构,包括设置在屋顶上的女儿墙、安装在女儿墙上的防水层以及设置在防水层下侧且平铺在屋顶上的找坡层,所述女儿墙包括与屋顶垂直布置的竖墙以及盖设在竖墙远离屋顶处的盖板层,所述防水层通过安装钉安装在竖墙上,且防水层靠近盖板层的一侧与盖板层连接竖墙的一侧紧密接触,所述防水层与女儿墙接触的面上倾斜设置有多组插接板,所述竖墙上设置有与插接板配合的插槽,所述插接板的倾斜角度设置为防水层在安装时,插接板远离防水层的一侧高于插接板与防水层连接的位置,所述安装钉设置在相邻插接板之间,且不对插接板和插槽的配合进行干涉,所述插接板与防水层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防水层选为WT硬泡聚氨酯复合防水保温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时,先将防水层与女儿墙进行对齐,并且防水层与屋顶之间的接触用找坡层进行找平,使得插接板与插槽的位置对应在一起,然后用安装钉将防水层和竖墙固定连接在一起,使得二者紧密的连接在一起,而且这里将插接板设置为在防水层上倾斜设置,使得防水层与女儿墙之间的连接密封性更进一步的提高,通过设置屋顶防水结构,使得女儿墙与防水层即使多次与雨水接触,二者之间的连接在插接板和安装钉的作用下也是非常紧密的,不会出现空隙,使得雨水绕过防水层与女儿墙进行接触,进而防止雨水对于女儿墙的侵蚀。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接板的形状设置为直板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防水层与竖墙连接时,插接板与插槽之间的连接更为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接板的形状设置为J型,且插接板的弯曲位置远离防水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在将防水层安装在竖墙上时,防水层与竖墙之间的连接更为紧密,使得防水层的防水效果在连接紧密的前提下更为突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钉与防水层和竖墙的安装为倾斜安装,且与竖墙的连接处高于与防水层的接触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在将防水层安装完毕后,雨水就算是击打在防水层上,或者有雨水在屋顶上进行堆积,雨水在与安装钉的位置接触,并且沿着安装钉的位置进入防水层时,由于安装钉倾斜设置,而且与竖墙的连接处高于与防水层的接触处,使得雨水在进入后直接从连接位置流出,不会进入防水层中。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钉在防水层背离竖墙方向上接触位置处套设有橡胶套,所述橡胶套与安装钉配合,且将安装钉与防水层之间的空隙填充,所述橡胶套靠近防水层的一侧与防水层紧密贴合,且橡胶套与防水层接触的边缘处进行圆弧过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雨水在橡胶套的阻挡作用下不会进入安装钉与防水层之间的连接处,而且这里将橡胶套与防水层接触的边缘处进行圆弧过渡,使得雨水在沿着防水层下滑,并且流到橡胶套的位置时,不会从橡胶套处流入安装钉处,只会在圆弧过渡处沿着橡胶套流下,通过设置橡胶套,进一步的提高了防水层的防水性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水层与盖板层接触的位置处安装有与防水层垂直布置的多个固定钉,所述固定钉上盖设有将所有固定钉覆盖的橡胶条,所述橡胶条与盖板层连接竖墙的一侧紧密接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防水层的边侧与竖墙之间的连接也有较大的牢固性,使得防水层不会出现边角处掀起的情况,另外,在固定钉上盖设有将所有固定钉覆盖的橡胶条,而且橡胶条与盖板层连接竖墙的一侧紧密接触,使得防水层在与盖板层接触的一层也有较高的密封性,使得防水层对与女儿墙的防水效果更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盖板层上设置有防水砂浆,所述防水砂浆设置在盖板层背离竖墙的一侧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让防水砂浆对女儿墙进行防护,防止雨水直接从女儿墙的上侧流入女儿墙内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水砂浆沿着盖板层进行延伸,且将盖板层与竖墙平行的两侧覆盖,所述防水砂浆还延伸至与橡胶条接触的位置上,所述防水砂浆与橡胶条的接触位置的形状设置为与橡胶条进行配合,且防水砂浆与橡胶条紧密接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防水砂浆沿着盖板层进行延伸,且将盖板层与竖墙平行的两侧覆盖,使得防水砂浆对于女儿墙的防水作用更强,而且这里的防水砂浆还延伸至与橡胶条接触的位置上,防水砂浆与橡胶条的接触位置的形状设置为与橡胶条进行配合,且防水砂浆与橡胶条紧密接触,使得防水砂浆在提高对女儿墙防水效果的同时,也对防水层的安装进行加固,进而使得防水层与盖板层接触的边侧的密封效果更好,进一步提高了防水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水层上还铺设有附加防水层,所述附加防水层设置在防水层背离女儿墙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在实际的防水层的使用中,女儿墙的内侧边角处是积灰和积雪堆积最多的地方,而且一般情况下又不会及时的清理,使得防水层在潮湿不通风的情况下容易出现腐蚀的现象,极大的缩短了防水层的耐用年限,所以为了使得防水层更为耐用,在防水层上铺设有附加防水层,这里的附加防水层设置在防水层背离女儿墙的一侧。通过设置附加防水层,使得防水层在附加防水层的保护下,使用的寿命更长,而且设置附加防水层,使得防水层对与女儿墙的防水效果更进一步的提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附加防水层通过将防水层安装在竖墙上的安装钉安装在防水层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附加防水层便于安装,而且不会出现更多个安装孔,让附加防水层通过将防水层安装在竖墙上的安装钉安装在防水层上。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屋顶防水结构,使得女儿墙与防水层即使多次与雨水接触,二者之间的连接在插接板和安装钉的作用下也是非常紧密的,不会出现空隙,使得雨水绕过防水层与女儿墙进行接触,进而防止雨水对于女儿墙的侵蚀;

2、通过设置橡胶套,进一步的提高了防水层的防水性能;

3、通过设置附加防水层,使得防水层在附加防水层的保护下,使用的寿命更长,而且设置附加防水层,使得防水层对与女儿墙的防水效果更进一步的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中屋顶的女儿墙上设置防水层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的放大图;

图3是实施例1中防水层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1中橡胶套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2中屋顶的女儿墙上设置防水层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2中防水层的示意图。

图中,1、屋顶;2、女儿墙;21、竖墙;22、盖板层;3、防水层;4、找坡层;5、安装钉;6、插接板;7、插槽;8、橡胶套;9、固定钉;10、橡胶条;11、防水砂浆;12、附加防水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一种屋顶防水结构,如图1、图2所示,包括设置在屋顶1上的女儿墙2、安装在女儿墙2上的防水层3以及设置在防水层3下侧且平铺在屋顶1上的找坡层4,其中,女儿墙2包括与屋顶1垂直布置的竖墙21以及盖设在竖墙21远离屋顶1处的盖板层22,防水层3通过安装钉5安装在竖墙21上,且防水层3靠近盖板层22的一侧与盖板层22连接竖墙21的一侧紧密接触,这里防水层3与女儿墙2接触的面上倾斜设置有多组插接板6,而且这里的插接板6设置为长板型,竖墙21上也设置有与插接板6配合的插槽7,而且插接板6的倾斜角度设置为防水层3在安装时,插接板6远离防水层3的一侧高于插接板6与防水层3连接的位置,使得在安装时,插接板6插进插槽7中,使得防水层3与竖墙21之间的连接更为紧密,相比未设置插接板6,防水层3与竖墙21之间的接触面积加大,而且插槽7和插接板6的配合连接还使得防水层3与竖墙21之间的紧密贴合不易出现分离的现象,另外,插接板6在安装时远离防水层3的一侧的高度高于与防水层3接触的一侧,使得防水层3与女儿墙2之间的连接密封性更进一步的提高。

如图3所示,这里的安装钉5设置在相邻插接板6之间,且不对插接板6和插槽7的配合进行干涉,使得防水层3在安装钉5的作用下与竖墙21的连接更为紧密。

另外,这里的插接板6与防水层3为一体成型结构,而且防水层3选为WT硬泡聚氨酯复合防水保温板。

在使用时,先将防水层3与女儿墙2进行对齐,并且防水层3与屋顶1之间的接触用找坡层4进行找平,使得插接板6与插槽7的位置对应在一起,然后用安装钉5将防水层3和竖墙21固定连接在一起,使得二者紧密的连接在一起,而且这里将插接板6设置为在防水层3上倾斜设置,使得防水层3与女儿墙2之间的连接密封性更进一步的提高,通过设置屋顶防水结构,使得女儿墙2与防水层3即使多次与雨水接触,二者之间的连接在插接板6和安装钉5的作用下也是非常紧密的,不会出现空隙,使得雨水绕过防水层3与女儿墙2进行接触,进而防止雨水对于女儿墙2的侵蚀。

如图3所示,为了防止有些雨水沿着安装钉5的位置进入防水层3,将安装钉5与防水层3和竖墙21的安装为倾斜安装,且与竖墙21的连接处高于与防水层3的接触处,使得在安装完毕后,雨水就算是击打在防水层3上,或者有雨水在屋顶1上进行堆积,雨水在与安装钉5的位置接触,并且沿着安装钉5的位置进入防水层3时,由于安装钉5倾斜设置,而且与竖墙21的连接处高于与防水层3的接触处,使得雨水在进入后直接从连接位置流出,不会进入防水层3中。

如图2所示,而且为了减小安装钉5处进入雨水的量,在安装钉5在防水层3背离竖墙21方向上接触位置处套设有橡胶套8,参照图4,这里的橡胶套8与安装钉5配合,且将安装钉5倾斜设置时与防水层3之间的空隙填充,另外,橡胶套8靠近防水层3的一侧与防水层3紧密贴合,使得雨水在橡胶套8的阻挡作用下不会进入安装钉5与防水层3之间的连接处,而且这里将橡胶套8与防水层3接触的边缘处进行圆弧过渡,使得雨水在沿着防水层3下滑,并且流到橡胶套8的位置时,不会从橡胶套8处流入安装钉5处,只会在圆弧过渡处沿着橡胶套8流下,通过设置橡胶套8,进一步的提高了防水层3的防水性能。

如图2、图3所示,这里为了使得防水层3在竖墙21上的安装更为牢固,在防水层3与盖板层22接触的位置处安装有与防水层3垂直布置的多个固定钉9,使得防水层3的边侧与竖墙21之间的连接也有较大的牢固性,使得防水层3不会出现边角处掀起的情况,另外,在固定钉9上盖设有将所有固定钉9覆盖的橡胶条10,而且橡胶条10与盖板层22连接竖墙21的一侧紧密接触,使得防水层3在与盖板层22接触的一层也有较高的密封性,使得防水层3对与女儿墙2的防水效果更好。

如图1所示,在盖板层22上还设置有防止雨水直接从女儿墙2的上侧流入女儿墙2内部的防水砂浆11,而且防水砂浆11设置在盖板层22背离竖墙21的一侧上。

如图2、图3所示,这里为了提高防水砂浆11的防水效果,将防水砂浆11沿着盖板层22进行延伸,且将盖板层22与竖墙21平行的两侧覆盖,使得防水砂浆11对于女儿墙2的防水作用更强,而且这里的防水砂浆11还延伸至与橡胶条10接触的位置上,防水砂浆11与橡胶条10的接触位置的形状设置为与橡胶条10进行配合,且防水砂浆11与橡胶条10紧密接触,使得防水砂浆11在提高对女儿墙2防水效果的同时,也对防水层3的安装进行加固,进而使得防水层3与盖板层22接触的边侧的密封效果更好,进一步提高了防水效果。

如图1、图3所示,在实际的防水层3的使用中,由于女儿墙2的内侧边角处是积灰和积雪堆积最多的地方,而且一般情况下又不会及时的清理,使得防水层3在潮湿不通风的情况下容易出现腐蚀的现象,极大的缩短了防水层3的耐用年限,所以为了使得防水层3更为耐用,在防水层3上铺设有附加防水层12,这里的附加防水层12设置在防水层3背离女儿墙2的一侧。而且这里为了使得附加防水层12便于安装,而且不会出现更多个安装孔,让附加防水层12通过将防水层3安装在竖墙21上的安装钉5安装在防水层3上。通过设置附加防水层12,使得防水层3在附加防水层12的保护下,使用的寿命更长,而且设置附加防水层12,使得防水层3对与女儿墙2的防水效果更进一步的提高。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是,在使用时,先将防水层3与女儿墙2进行对齐,并且防水层3与屋顶1之间的接触用找坡层4进行找平,使得插接板6与插槽7的位置对应在一起,然后用安装钉5将防水层3和竖墙21固定连接在一起,使得二者紧密的连接在一起,而且这里将插接板6设置为在防水层3上倾斜设置,使得防水层3与女儿墙2之间的连接密封性更进一步的提高,通过设置屋顶防水结构,使得女儿墙2与防水层3即使多次与雨水接触,二者之间的连接在插接板6和安装钉5的作用下也是非常紧密的,不会出现空隙,使得雨水绕过防水层3与女儿墙2进行接触,进而防止雨水对于女儿墙2的侵蚀。

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如图5、图6所示,这里的插接板6的形状设置为J型,且插接板6的弯曲位置远离防水层3,使得在将防水层3安装在竖墙21上时,防水层3与竖墙21之间的连接更为紧密,使得防水层3的防水效果在连接紧密的前提下更为突出。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