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板后浇带模板支撑加固体系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02771发布日期:2018-11-02 21:34阅读:44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楼板后浇带模板支撑加固体系。



背景技术:

目前,建筑工程施工中经常出现超长混凝土结构,在超长顶板现浇混凝土结构中,按照规范要求每隔30-40m设置一道后浇带,后浇带部位在两侧支撑体系拆除后,仍需有支撑体系。后浇带是在建筑施工中为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自身收缩不均或沉降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在基础梁体相应的位置留设的临时施工缝,后浇带的保留时间较长。

现有后浇带模板支设大部分为分两步支设,拆除后浇带部位两侧的支撑体系后浇带底模板不拆。因此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前不易剔凿施工缝,或者剔凿完施工缝模板内垃圾无法清理干净,造成混凝土夹杂;直接使用快易收口网不进行剔凿,收口网锈蚀形成隔离层,影响混凝土粘结强度,易渗水且影响结构安全。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楼板后浇带模板支撑加固体系,楼板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板混凝土强度达到100%,拆除第三支撑,第一支撑、第二支撑不拆;后浇带混凝土浇筑之前对施工缝进行剔凿,需要拆除的支撑明确,不易形成结构楼板裂缝,施工缝方便清理、剔凿使得施工缝不易渗(漏)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楼板后浇带模板支撑加固体系,包括后浇带和位于所述后浇带两侧的楼板,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一支撑、第二支撑和第三支撑,其中:

所述第一支撑位于所述后浇带下方,用于支撑所述后浇带;所述第一支撑上铺设有第一主龙骨,所述第一主龙骨上安装有第一模板;

所述第二支撑和所述第三支撑位于所述后浇带单侧的楼板下方,用于支撑所述楼板;所述第二支撑位于所述楼板靠近所述后浇带一端;所述第二支撑上铺设有第二主龙骨,所述第二主龙骨上安装有第二模板,所述第三支撑上铺设有第三主龙骨,所述第三主龙骨上安装有第三模板,所述第一模板、所述第二模板及所述第三模板依次平缝对接。

进一步地,所述楼板后浇带模板支撑加固体系还包括次龙骨,当浇筑后浇带时,所述次龙骨位于所述第一主龙骨和所述第一模板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模板的宽度大于所述后浇带的宽度,所述第一支撑位于所述第一模板伸出所述后浇带一端的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模板比所述后浇带宽190mm-210mm。

进一步地,所述楼板与所述后浇带接壤处设有封堵部,所述封堵部上下两侧安装有木条,所述木条的厚度与所述楼板的钢筋保护层厚度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木条的宽度与所述楼板的钢筋保护层厚度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封堵部包括梳子板或者收口网。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包括支撑架体和与所述支撑架体连接的油托,所述第一主龙骨安装于所述油托上。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体为脚手架或碗扣架或门型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主龙骨为100*100mm的方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楼板后浇带模板支撑加固体系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楼板后浇带模板支撑加固体系,包括后浇带和位于后浇带两侧的楼板,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一支撑、第二支撑和第三支撑,其中:第一支撑位于后浇带下方,用于支撑后浇带;第一支撑上铺设有第一主龙骨,第一主龙骨上安装有第一模板;第二支撑和第三支撑位于后浇带单侧的楼板下方,用于支撑楼板;第二支撑位于楼板靠近后浇带一端;第二支撑上铺设有第二主龙骨,第二主龙骨上安装有第二模板,第三支撑上铺设有第三主龙骨,第三主龙骨上安装有第三模板,第一模板、第二模板及第三模板依次平缝对接。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楼板后浇带模板支撑加固体系,后浇带模板支设时分成三部分,楼板大面积支设为第三模板下方的第三支撑;第二支撑顶部主龙骨直接顶在第二模板上,不设置次龙骨,第二模板底部支撑搭设独立成体系;第一支撑顶部主龙骨直接顶在第一模板上,不设置次龙骨。第一模板、第二模板和第三模板依次平缝对接,并且板缝为沿后浇带长度方向的通缝。

楼板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板混凝土强度达到100%,拆除第三支撑,第一支撑、第二支撑不拆。后浇带混凝土浇筑之前对施工缝进行剔凿,调节第一支撑的高度,拆除第一模板清理灰渣,然后对第一模板进行加固处理,浇筑后浇带混凝土。开始浇筑楼板时第一支撑不受力,只是起阻挡封闭作用。在此过程中,第二支撑全程起支撑作用,不拆卸。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楼板后浇带模板支撑加固体系,楼板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板混凝土强度达到100%,拆除第三支撑,第一支撑、第二支撑不拆;后浇带混凝土浇筑之前对施工缝进行剔凿,需要拆除的支撑明确,不易形成结构楼板裂缝,施工缝方便清理、剔凿使得施工缝不易渗(漏)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楼板浇筑时楼板后浇带模板支撑加固体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浇带浇筑时楼板后浇带模板支撑加固体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后浇带;2-楼板;3-第一支撑;4-第二支撑;5-第三支撑;6-第一主龙骨;7-第一模板;8-第二主龙骨;9-第二模板;10-第三主龙骨;11-第三模板;12-次龙骨;13-封堵部;14-木条;15-油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请参照图1和图2,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楼板后浇带模板支撑加固体系作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楼板后浇带模板支撑加固体系,包括后浇带1和位于后浇带1两侧的楼板2,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一支撑3、第二支撑4和第三支撑5,其中:

第一支撑3位于后浇带1下方,用于支撑后浇带1;第一支撑3上铺设有第一主龙骨6,第一主龙骨6上安装有第一模板7;

第二支撑4和第三支撑5位于后浇带1单侧的楼板2下方,用于支撑楼板2;第二支撑4位于楼板2靠近后浇带1一端;第二支撑4上铺设有第二主龙骨8,第二主龙骨8上安装有第二模板9,第三支撑5上铺设有第三主龙骨10,第三主龙骨10上安装有第三模板11,第一模板7、第二模板9及第三模板11依次平缝对接。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楼板后浇带模板支撑加固体系,后浇带1模板支设时分成三部分,楼板2大面积支设为第三模板11下方的第三支撑5;第二支撑4顶部主龙骨直接顶在第二模板9上,不设置次龙骨12,第二模板9底部支撑搭设独立成体系;第一支撑3顶部主龙骨直接顶在第一模板7上,不设置次龙骨12。第一模板7、第二模板9和第三模板11依次平缝对接,并且板缝为沿后浇带1长度方向的通缝。

楼板2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板混凝土强度达到100%,拆除第三支撑5,第一支撑3、第二支撑4不拆。后浇带1混凝土浇筑之前对施工缝进行剔凿,调节第一支撑3的高度,拆除第一模板7清理灰渣,然后对第一模板7进行加固处理,浇筑后浇带1混凝土。开始浇筑楼板2时第一支撑3不受力,只是起阻挡封闭作用。在此过程中,第二支撑4全程起支撑作用,不拆卸。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楼板后浇带模板支撑加固体系,楼板2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板混凝土强度达到100%,拆除第三支撑5,第一支撑3、第二支撑4不拆;后浇带1混凝土浇筑之前对施工缝进行剔凿,需要拆除的支撑明确,不易形成结构楼板2裂缝,施工缝方便清理、剔凿使得施工缝不易渗(漏)水。

本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更进一步地,楼板后浇带模板支撑加固体系还包括次龙骨12,当浇筑后浇带1时,次龙骨12位于第一主龙骨6和第一模板7之间。

本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更进一步地,第一模板7的宽度大于后浇带1的宽度,第一支撑3位于第一模板7伸出后浇带1一端的下方。

本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更进一步地,第一模板7比后浇带1宽190mm-210mm。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支撑3位于楼板2下方且位于楼板2靠近后浇带1的一端。第一模板7比后浇带1宽190mm、195mm、200mm、205mm或者210mm。

本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更进一步地,楼板2与后浇带1接壤处设有封堵部13,封堵部13上下两侧安装有木条14,木条14的厚度与楼板2的钢筋保护层厚度相同。

本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更进一步地,木条14的宽度与楼板2的钢筋保护层厚度相同。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后浇带1底部设置小木条14,直接钉在第一模板7上,小木条14的厚度及宽度同钢筋保护层厚度相同,保证后浇带1浇筑完成后线条顺直。

本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更进一步地,封堵部13包括梳子板或者收口网。

本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更进一步地,第一支撑3包括支撑架体和与支撑架体连接的油托15,第一主龙骨6安装于油托15上。

本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更进一步地,支撑架体为脚手架或碗扣架或门型架。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支撑3、第二支撑4或第三支撑5均通过立杆和水平杆搭设形成的支撑架体以及与支撑架体顶部连接的油托15实现支撑,上述支撑架体具体可以但不仅限于为钢管扣件式脚手架、碗扣架或者门型架。油托15与支撑架体螺纹连接,且可通过调节油托15调节第一支撑3的高度,以便后浇带1浇筑前拆除第一模板7清理后浇带1内的灰渣以及安装主次龙骨12进行加固处理。

本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更进一步地,第一主龙骨6为100*100mm的方木。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后浇带1模板支设时分成三部分即第一模板7、第二模板9和第三模板11,楼板2大面积支设为第三模板11下方的第三支撑5;第二支撑4顶部主龙骨采用100*100mm方木直接顶在第二模板9上,不设置次龙骨12,第二模板9宽200mm,第二模板9底部第二支撑4搭设独立成体系;第一支撑3采用100*100mm方木直接顶在第一模板7上,不设置次龙骨12,第一支撑3上部第一模板7宽出后浇带1边界200mm,后浇带1底部设置小木条14,直接钉在第一模板7上,小木条14的厚度及宽度同钢筋保护层厚度相同,保证后浇带1浇筑完成后线条顺直。以上第一模板7与第二模板9之间板缝以及第二模板9与第三模板11之间的板缝为沿后浇带1长度方向的通缝。后浇带1施工缝处的封堵部13采用梳子板或快易收口网,待后浇带1混凝土浇筑之前进行剔凿;需要注意的是,快易收口网也需剔凿,后浇带1封堵时间较久,收口网容易锈蚀,混凝土间易形成隔离层。

需要说明的是,楼板2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板混凝土强度达到100%,拆除第三支撑5,第一支撑3、第二支撑4不拆。后浇带1混凝土浇筑之前对施工缝进行剔凿;快易收口网也需剔凿,后浇带1封堵时间较久,收口网容易锈蚀,混凝土间易形成隔离层;拧松第一支撑3处的油托15,拆除第一模板7清理灰渣,拆掉小木条14,安装主、次龙骨12对第一模板7进行加固处理,浇筑后浇带1混凝土。

在上述过程中,开始浇筑楼板2时第一支撑3不受力,只是起阻挡封闭作用,不用安装次龙骨12进行加固,浇筑后浇带1后第一支撑3受力,添加次龙骨12进行加固。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楼板后浇带模板支撑加固体系中需要拆除的支撑明确,不易形成结构楼板2裂缝;后浇带1外观成型效果好,线条顺直;施工缝不易渗(漏)水。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楼板后浇带模板支撑加固体系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只要不脱离权利要求的范围,可以进行各种各样的变形或变更。本实用新型包括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各种变形和变更。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