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屋顶散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08365发布日期:2018-11-13 20:04阅读:63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屋顶散热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屋顶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大部分楼房都是水泥建筑,在夏天阳光直射屋顶,屋顶温度迅速上升,屋顶的热量会向下传递,使顶层的房间温度过高,影响住户居住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散热、隔温效果好的屋顶散热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屋顶散热结构,其包括自下而上设置的屋面、散热层、防水层、储水层、接水管和隔热板,所述散热层均布有朝向夏季主导风向的通风道,所述通风道的进风口与喇叭状进风管连通,所述接水管竖直连接在所述隔热板与所述储水层之间,所述隔热板与所述接水管的顶部连接位置设置有接水口,所述接水管的底部与所述储水层连通,所述隔热板为对称向上倾斜设置,所述隔热板的底部四周均布有进气口,所述隔热板的顶部设有散热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储水层的下方设有排水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储水层设有进水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储水层内设置有水位传感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隔热板的表面涂覆有反射隔热涂料。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屋面的顶部涂覆有防水涂料。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屋顶散热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隔热板与储水层形成的架空夹层,有效阻隔热量的传递,根据空气对流原理,冷空气从隔热板底部的进气孔进入,热空气从隔热板顶部的散热孔排出,在架空夹层内形成对流进而加快了散热速度;接水管与储水层内的水通过蒸发与吸热实现对屋顶散热降温;此外,散热层的通风道通过喇叭状进风管能够增大进风量,进一步提高屋顶的散热效果;本实用新型,能够将屋顶的热量及时散出,并且其隔热效果好,提高顶层用户的居住质量,通过自然通风的效果达到降低屋顶的温度,实现低碳环保。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屋顶散热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一种屋顶散热结构,其包括自下而上设置的屋面1、散热层2、防水层3、储水层4、接水管5和隔热板6,所述散热层2均布有朝向夏季主导风向的通风道7,所述通风道7的进风口与喇叭状进风管8连通,所述接水管5竖直连接在所述隔热板6与所述储水层4之间,所述隔热板6与所述接水管5的顶部连接位置设置有接水口9,所述接水管5的底部与所述储水层4连通,所述隔热板6为对称向上倾斜设置,所述隔热板6的底部四周均布有进气口10,所述隔热板6的顶部设有散热孔11。

由此,本实用新型通过隔热板6与储水层4形成的架空夹层,有效阻隔热量的传递,根据空气对流原理,冷空气从隔热板6底部的进气孔进入,热空气从隔热板6顶部的散热孔11排出,在架空夹层内形成对流进而加快了散热速度;接水管5与储水层4内的水通过蒸发与吸热实现对屋顶散热降温;此外,散热层2的通风道7通过喇叭状进风管8能够增大进风量,进一步提高屋顶的散热效果;本实用新型,能够将屋顶的热量及时散出,并且其隔热效果好,提高顶层住户的居住质量,通过自然通风的效果达到降低屋顶的温度,实现低碳环保。

更佳地,所述储水层4内设置有水位传感器,所述储水层4的下方设有排水口,所述储水层4设有进水口;通过水位传感器检测储水层4内的水位状况,当储水层4内的储水量过少时,通过进水口进行及时补水,以保证屋顶的散热、隔温效果;排水口与建筑的下水管连接,通过打开排水口定期排出储水层4内的水,避免储水层4内的水长期积存而滋生细菌。

更佳地,所述隔热板6的表面涂覆有反射隔热涂料,通过反射太阳光以提高屋顶的隔热效果。

更佳地,所述屋面1的顶部涂覆有防水涂料,提高屋顶的防水性。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