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舞台升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71082发布日期:2018-12-07 21:57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舞台升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舞台设备领域,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舞台升降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文化方面的需求越来越大,随之文化演出的市场不断扩大,演出的舞台设置要求不断提高,在现有的演出活动中,经常会用到升降舞台,升降舞台对演出的效果启动了很好的作用;现有的升降舞台使用最多的是多液压缸垂直升降台和剪刀支撑梁升降台两种,但是由于多液压缸垂直升降台和剪刀支撑梁升降台结构复杂,造成故障率偏高而且体积较大,重量重,给安装和运输带来很大的不便;因此需要一种装置来解决现有升降舞台体积大、重量重和故障率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型舞台升降装置,用于解决现有化验室有害气体对空气严重污染和对人员造成伤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新型舞台升降装置,包括底座、升降机构、上托板和液压站,升降机构均匀设置在底座上部内侧,上托板设置在升降架的上部,液压站设置在底座的一侧,所述的升降机构由下支臂、上支臂、液压缸、下耳板座和上耳板座构成,下耳板座设置在升降机构的下端与底座连接,下支臂设置在下耳板座上部,上支臂设置在下支臂的上部,上耳板座设置在上支臂的上端,上耳板座的上面与上托板底面连接,液压缸的下端与下支臂的中部通过转轴连接,液压缸的上端顶杆与上支臂中部通过转轴连接;所述的下支臂为槽钢形结构,下支臂的槽口向上,下支臂的两端设置有前后通孔,下支臂的下端通孔与下耳板座通过销轴连接;所述的上支臂为槽口向下的槽钢结构,上支臂外侧的前后宽度小于下支臂槽口内侧的宽度,上支臂的两端设置有前后通孔,上支臂下端的通孔通过销轴与下支臂上端通孔连接,上支臂上端的通孔通过销轴与上耳板座连接。

所述的底座为厚圆盘结构,底座的上面中心设置有圆柱形沉孔,底座的沉孔底面与升降机构的下耳板座底面连接,底座的外圆上均匀设置有手柄。

所述的液压缸为双向运动的活塞缸,液压缸的缸体外直径小于升降机构上支臂槽口内侧的宽度,液压缸通过油管与液压站连接。

所述的上托板为圆板结构,上托板的外圆直径小于底座沉孔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新型舞台升降装置通过合理的升降机构设置,实现了舞台升降装置的折叠,使升降舞台的重量大大降低,同时体积较传统升降舞台大为缩小,同时由于结构简单明快,使故障率得到了有效的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下支臂,3、油管,4、液压站,5、下耳板座,6、液压缸,7、上支臂,8、上托板,9、手柄,10、上耳板座。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加以说明。

如图1、图2 所示一种新型舞台升降装置,包括底座1、升降机构、上托板8和液压站4,所述的底座1为厚圆盘结构,底座1的上面中心设置有圆柱形沉孔,底座1的沉孔底面与升降机构的端连接,底座1的外圆上均匀设置有手柄9;所述的升降机构均匀设置在底座1上部沉孔内侧,升降机构由下支臂2、上支臂7、液压缸6、下耳板座5和上耳板座10构成,下耳板座10设置在升降机构的下端与底座1沉孔底面连接,所述的下支,2设置在下耳板座10上部,下支臂2为槽钢形结构,下支臂2的槽口向上,下支臂2的两端设置有前后通孔,下支臂2的下端通孔与下耳板座5通过销轴连接;所述的上支臂7设置在下支臂2的上部,上支臂7为槽口向下的槽钢结构,上支臂7外侧的前后宽度小于下支臂2槽口内侧的宽度,上支臂7的两端设置有前后通孔,上支臂7下端的通孔通过销轴与下支臂2上端通孔连接,上支臂7上端的通孔通过销轴与上耳板座10连接;上耳板座10的上面与上托板底面连接;所述的液压缸6的下端与下支臂2的中部通过转轴连接,液压缸6的上端顶杆与上支臂7中部通过转轴连接;液压缸6为双向运动的活塞缸,液压缸6的缸体外直径小于升降机构上支臂7槽口内侧的宽度,液压缸6通过油管3与液压站4连接;所述的上托板8设置在升降机构上耳板座10的上部,上托板8为圆板结构,上托板8的外圆直径小于底座1沉孔的直径;所述的液压站4设置在底座1的一侧。

在使用过程中,工作人员把新型舞台升降装置通过底座1手柄9放置到合适位置,之后启动液压站4,给液压缸6供液压油,这时升降机构就在液压缸6的推动下撑开,同时使上托板8向上平稳上升,到达合适位置停止液压站4工作,完成舞台的上升;下降时操作液压站4换向供油,推动液压缸6收缩,各升降机构向内侧收拢,使舞台上托板8缓慢下降;从而完成新型舞台的升降过程。

本实用新型未详述部分为现有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