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力铁塔安装底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16106发布日期:2019-05-21 21:58阅读:61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力铁塔安装底座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铁塔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电力铁塔安装底座。



背景技术:

高压输变线、通讯塔为了抗击风载荷和输线设备拉扯,防止倾覆,需要坚固而敦实的底座。传统的铁塔底座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其缺陷是:不仅底座体积大,需要耗费的钢材量多,而且其承压能力也不尽如人意,随着时间推移底座的稳定性会变低,存在着安全隐患。同时,铁塔塔脚存在结构和安装复杂的问题,其强度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并在加工过程中原材料的浪费也较严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同时可实现快速安装和拆卸,并且还特别牢固,强度高,施工和安装效率高的来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力铁塔安装底座,包括底座和塔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的四周向上竖直延伸有侧板,所述的侧板的内壁上均轴向嵌设有伸缩气缸,所述的伸缩气缸的末端的活塞杆的端部固设有夹紧块,所述的塔杆的底端插设于四个夹紧块构成的空腔内,所述的底座立于地面上,所述的底座的四角处设有螺栓孔,所述的螺栓孔内插有紧固螺栓,所述的紧固螺栓的底部插设于地面下方的地基上。

作为优选,所述的塔杆上还套设有挡雨罩,所述的半球形挡雨罩包括左挡雨罩和右挡雨罩,所述的左挡雨罩与右挡雨罩合起来构成空心半球体,所述的左挡雨罩右侧壁两侧设有卡块,所述的右挡雨罩左侧壁两侧设有与卡块相适配的卡槽,所述的卡块插于卡槽内。

作为优选,所述的塔杆上还设有多个凸棱,所述的凸棱与紧固螺栓之间设有肋条,所述的肋条的一端与凸棱相连,另一端与紧固螺栓相连。

作为优选,所述的底座的下表面均匀设有多个锥形凸起,所述的凸起插设于地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力铁塔安装底座,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调节伸缩气缸以根据塔杆的直径更好的固定塔杆,在底座的下表面均匀设有多个锥形凸起,而凸起插设于地面上,另外,将紧固螺栓的底部插设于地面下方的地基上,使得该铁塔基础具有相同体积中的最大受力面积,具有承压能力强,结构稳定的特点,可以防止塔体倾斜,提高使用寿命;而塔杆上的凸棱与紧固螺栓之间设有肋条,不仅结构简单,同时可实现快速安装和拆卸,并且还特别牢固,强度高,施工和安装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力铁塔安装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力铁塔安装底座伸缩气缸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力铁塔安装底座挡雨罩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底座、2-塔杆、3-侧板、4-伸缩气缸、5-活塞杆、6-夹紧块、7-地面、8-螺栓孔、9-紧固螺栓、10-地基、11a-左挡雨罩、11b-右挡雨罩、12-卡块、13-卡槽、14-凸棱、15-肋条、16-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及所达成的功效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用以较佳的实施例及附图配合详细的说明,说明如下:

参照附图1-3所示,一种电力铁塔安装底座,包括底座1和塔杆2,所述的底座1的四周向上竖直延伸有侧板3,所述的侧板3的内壁上均轴向嵌设有伸缩气缸4,所述的伸缩气缸4的末端的活塞杆5的端部固设有夹紧块6,所述的塔杆2的底端插设于四个夹紧块6构成的空腔内,所述的底座1立于地面7上,所述的底座1的四角处设有螺栓孔8,所述的螺栓孔8内插有紧固螺栓10,所述的紧固螺栓10的底部插设于地面7下方的地基10上,所述的塔杆2上还套设有挡雨罩,所述的半球形挡雨罩包括左挡雨罩11a和右挡雨罩11b,所述的左挡雨罩11a与右挡雨罩11b合起来构成空心半球体,所述的左挡雨罩11a右侧壁两侧设有卡块12,所述的右挡雨罩11b左侧壁两侧设有与卡块12相适配的卡槽13,所述的卡块12插于卡槽13内,所述的塔杆2上还设有多个凸棱14,所述的凸棱14与紧固螺栓9之间设有肋条15,所述的肋条15的一端与凸棱14相连,另一端与紧固螺栓9相连,所述的底座1的下表面均匀设有多个锥形凸起16,所述的凸起16插设于地面7上。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力铁塔安装底座,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调节伸缩气缸4以根据塔杆的直径更好的固定塔杆2,在底座1的下表面均匀设有多个锥形凸起16,而凸起16插设于地面7上,另外,将紧固螺栓9的底部插设于地面7下方的地基10上,使得该铁塔基础具有相同体积中的最大受力面积,具有承压能力强,结构稳定的特点,可以防止塔体倾斜,提高使用寿命;而塔杆上的凸棱14与紧固螺栓9之间设有肋条15,不仅结构简单,同时可实现快速安装和拆卸,并且还特别牢固,强度高,施工和安装效率高。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