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式生态停车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29714发布日期:2018-12-11 21:04阅读:1148来源:国知局
海绵式生态停车位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城市建设设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海绵城市生态建设的生态停车位。



背景技术:

停车位是现代城市建设必备的配套设施,目前,传统户外生态停车位有植草砖全面覆盖型,新型的回字形停车位,即周围一圈为硬质,中间为一个矩形的种植空间,以上两种包括传统硬质停车位都普遍存在透水性差,中间绿植区域排水不畅等问题,不能发挥出其景观效果和生态效应。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海绵式生态停车位。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一种海绵式生态停车位,包括停车区和绿化区,所述停车区包括调整区和轮道区,所述轮道区包括平行且间隔设置在调整区前方两侧的第一轮道区和第二轮道区,所述绿化区包括绿化延伸区和绿化主体区,第一轮道区和第二轮道区之间的间隔区为绿化延伸区,绿化主体区设于所述绿化延伸区的前方并与所述绿化延伸区连通;

所述停车区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素土夯实层、碎石垫层和A粗砂层;

所述绿化区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原土层、B粗砂层和种植土层,所述种植土层中种植绿植。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轮道区和第二轮道区分别与调整区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B粗砂层和种植土层之间设有炉渣层。

进一步地,相邻停车位的绿化主体区相连通。

进一步地,相邻停车位的相连轮道区之间设有槽状体。

进一步地,所述种植土层中种植的绿植为草坪和/或低矮的地被植物。

进一步地,所述绿化区与停车区的相连位置之间设有隔板。

从以上所述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海绵式生态停车位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优点:其一,U形停车位的设计,符合普遍小型机动车的尺度要求,避免造成因轮距或转弯半径的原因造成碾压绿地的状况;最大范围增加绿化面积,并保证绿地良好的生长环境。其二,T形绿化区,符合普遍小型机动车的尺度要求,避免造成因轮距或转弯半径的原因造成碾压绿地的状况;最大范围增加绿化面积,并保证绿地良好的生长环境。其三,停车区的的透水性较高,使得水分全部纳入渗入地下,减少地表径流。其四,相邻车位之间设置条形木质种植槽,生态环保。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断面示意图。

1.停车区,110.素土夯实层,120.碎石垫层,121.A碎石层,122.B碎石层,130.A粗砂层,2.绿化区,210.原土层,220.B粗砂层,230.种植土层,240.炉渣层,3.槽状体,4.隔板,5.调整区,6.轮道区,610.第一轮道区,620.第二轮道区,7.绿化延伸区,8.绿化主体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使用的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一种海绵式生态停车位,如图1和图2所示,其为长方形,海绵式生态停车位包括:

停车区1,所述停车区1包括调整区5和轮道区6,所述轮道区6包括平行且间隔设置调整区5前方两侧的第一轮道区610和第二轮道区620,所述第一轮道区610和第二轮道区620分别与调整区5连通,第一轮道区610、第二轮道区620和调整区5形成一U形的停车区1结构,该U形停车区1能够避免造成因轮距或转弯半径的原因造成碾压绿地的状况,能够在最大范围内增加绿化面积,并保证绿地良好的生长环境。所述停车区1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素土夯实层110、碎石垫层120和散铺的A粗砂层130,所述碎石垫层120包括碾实的A碎石层121和散铺的B碎石层122,所述A碎石层121的材料采用建筑垃圾,A碎石层121厚度范围在250-450mm,能够让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的同时增强停车区1的负重能力和渗水性能,;所述B碎石层122采用粒径为20~30mm的碎石,其厚度范围在60-150mm之间,能够保证停车区1的渗水特性,防止积水;所述A粗砂层130采用粒径范围在6~14mm之间的灰色砾石,其厚度范围在20-50mm之间,所述A粗砂层130能够保证停车区1的渗水特性,防止积水。

绿化区2,所述绿化区2包括绿化延伸区7和绿化主体区8,第一轮道区610和第二轮道区620之间的间隔区为绿化延伸区7,绿化主体区8设于所述绿化延伸区7的前方并与所述绿化延伸区7连通,所述绿化主体区8和绿化延伸区7形成T形的绿化区2结构,并且相邻停车位的绿化主体区8相连通,上述绿化区2的结构不仅能够增加绿地面积,从而还能够使得绿化区2贯通而不孤立,连接一个整体,利于绿化区2水分流动。所述绿化区2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原土层210、B粗砂层220、炉渣层240和种植土层230,所述种植土层230中种植绿植,所述植土层中种植的绿植为喜水的草坪和/或低矮的地被植物;所述B粗砂层220采用粒径范围在6~14mm之间的灰色砾石,其厚度范围在100mm~200mm之间,所述B粗砂层220对于下渗的地表径流有一定的过滤作用;所述炉渣层240采用粒径不超过40mm之间的的炉渣,其厚度范围在30~100mm之间,炉渣层240有利于改善土壤板结问题,增加土壤通透性,增加土层矿质营养,同时吸附地表径流下渗后的颗粒物。

所述停车区1和绿化区2的海绵式底层结构能够提高停车区1的透水性,使得水分全部纳入渗入地下,减少地表径流,并且底层结构中利用了建筑垃圾和炉渣,实现物料的循环使用,有利于环境的保护与资源的节约。

相邻停车位的相连轮道区6之间设有槽状体3,所述槽状体3优选原木槽,既经济又环保,所述原木槽中科种植景观植物。所述绿化区2与停车区1的相连位置之间设有隔板4,以防止停车区1的杂石子进入绿化区2。

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主旨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