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墙外保温系统及其预制双复合保温防火装饰一体化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09286发布日期:2019-01-22 22:35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外墙外保温系统及其预制双复合保温防火装饰一体化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保温建材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外墙外保温系统及其预制双复合保温防火装饰一体化板。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对外墙外保温系统的节能要求是节能75%及以上,对外墙外保温系统的防火要求是达到A级防火要求。

建筑节能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建筑防火是社会安全的需要,两者必须兼顾,缺一不可。

建筑节能政策和建筑防火规范的实施,推动了墙体保温材料的快速发展,国家对外墙保温体系的防火要求日趋严格,建筑业的节能设计标准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人们对建筑外墙艺术效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方面,EPS保温板、XPS保温板以及PUR保温板等有机保温材料有着质量轻、保温性能和防水性能优良的特点,但是却难以达到理想的防火性能;另一方面,岩棉类保温材料则具有优良的防火性能,但其保温性能一般,防水性能远不如EPS保温板与XPS保温板;此外传统外墙外保温薄抹灰施工后再进行外饰面施工,施工工艺复杂,施工工期长,却饰面层易开裂、脱落,质量难以控制。

现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N50016-2014)中的6.7.3规定:“当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为B1、B2级时,保温材料两侧的墙体应采用不燃材料且厚度均不应小于50mm”,因此,研发适应于现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要求、防火规范和美观要求的建筑保温材料已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制双复合保温防火装饰一体化板。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预制双复合保温防火装饰一体化板,包括从内到外依次设置的保温层、采用岩棉制成的保温防火层、饰面层;

所述保温层的外长宽表面与所述保温防火层的内长宽表面粘接连接;

所述保温防火层的外长宽表面与所述饰面层的内长宽表面粘接连接;

所述保温层为EPS保温板、XPS保温板、聚氨酯硬泡保温板或石墨挤塑聚苯乙烯泡沫板;

所述饰面层为水泥板、石材板、陶瓷板、硅酸钙板或金属板。

优选的,采用岩棉制成的保温防火层为横丝或竖丝岩棉。

优选的,所述保温防火层的厚度为3cm~5cm,所述饰面层的厚度为1cm~2cm,所述保温防火层与饰面层的总厚度为5cm。

优选的,当保温层为聚氨酯硬泡保温板时,所述预制双复合保温防火装饰一体化板包括从内到外依次设置的玻纤卷材、聚氨酯硬泡保温层、采用岩棉制成的保温防火层、饰面层;

所述玻纤卷材的外长宽表面与所述聚氨酯硬泡保温层的内长宽表面在聚氨酯发泡成型过程中形成自粘接连接;

所述聚氨酯硬泡保温层的外长宽表面与所述保温防火层的内长宽表面在聚氨酯发泡成型过程中形成自粘接连接;

所述饰面层的内长宽表面上设置有燕尾槽,所述燕尾槽分为水平向燕尾槽以及竖直向燕尾槽,所述水平向燕尾槽以及竖直向燕尾槽相互交织构成网状结构;

所述保温防火层上设置有若干个水平向通孔;

所述保温防火层上的水平向通孔与所述饰面层的内长宽表面上的燕尾槽连通构成聚氨酯发泡成型的模腔以使得在聚氨酯发泡成型完成后成型在所述水平向通孔与燕尾槽中的硬泡聚氨酯将聚氨酯硬泡保温层、保温防火层以及饰面层连接为一体式结构。

优选的,还包括若干个硬塑料材质的加固钉,所述加固钉包括分体的钉身与钉头;

所述钉身为由内螺纹管以及锥状座构成的一体件,所述锥状座设置于所述内螺纹管的左端上;

所述钉头为由外螺纹杆以及夹紧圆片构成的一体件,所述外螺纹杆的轴向中心线垂直于所述夹紧圆片的圆形横截面;

所述饰面层的内长宽表面上设置有若干条水平向燕尾槽;

所述钉身的锥状座嵌入卡接在所述饰面层的内长宽表面上的水平向燕尾槽中;

所述钉身的内螺纹管沿从外到内水平方向依次插入所述保温防火层与保温层中的通孔中,且所述内螺纹管的内自由端隐藏在所述保温层中的通孔中;

所述钉头的外螺纹杆沿从内到外水平方向内插在所述保温层中的通孔中且通过螺纹连接内插在所述内螺纹管中以使得所述夹紧圆片夹紧所述保温层的内长宽表面;

若干个加固钉在所述预制双复合保温防火装饰一体化板上均匀布置。

优选的,还包括若干个硬塑料材质的加固钉,所述加固钉包括分体的钉身与钉头;

所述钉身为由内螺纹管以及锥状座构成的一体件,所述锥状座设置于所述内螺纹管的左端上;

所述钉头为由外螺纹杆以及夹紧圆片构成的一体件,所述外螺纹杆的轴向中心线垂直于所述夹紧圆片的圆形横截面;

所述饰面层的内长宽表面上设置有若干条水平向燕尾槽;

所述钉身的锥状座嵌入卡接在所述饰面层的内长宽表面上的水平向燕尾槽中;

所述钉身的内螺纹管沿从外到内水平方向依次插入所述保温防火层与聚氨酯硬泡保温层中的通孔中,且所述内螺纹管的内自由端隐藏在所述聚氨酯硬泡保温层中的通孔中;

所述钉头的外螺纹杆沿从内到外水平方向依次插入所述玻纤卷材与聚氨酯硬泡保温层中的通孔中且通过螺纹连接内插在所述内螺纹管中以使得所述夹紧圆片夹紧所述玻纤卷材的内长宽表面;

若干个加固钉在所述预制双复合保温防火装饰一体化板上均匀布置。

优选的,采用岩棉制成的保温防火层的周向侧面上涂覆有一层防水胶。

一种外墙外保温系统,包括基层墙体,还包括上述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预制双复合保温防火装饰一体化板,所述预制双复合保温防火装饰一体化板通过粘结砂浆的粘接连接与锚固件的锚固连接共同作用设置于所述基层墙体的外墙面上。

优选的,所述锚固件为板端开槽口锚固件,所述饰面层的水平向长厚侧面或水平向宽厚侧面上开设有用于内嵌所述板端开槽口锚固件的锚固头的槽。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预制双复合保温防火装饰一体化板,包括从内到外依次设置的保温层、采用岩棉制成的保温防火层、饰面层,所述保温层为EPS保温板、XPS保温板、聚氨酯硬泡保温板或石墨挤塑聚苯乙烯泡沫板,所述饰面层为水泥板、石材板、陶瓷板、硅酸钙板或金属板;

本申请中,选择EPS保温板、XPS保温板、聚氨酯硬泡保温板或石墨挤塑聚苯乙烯泡沫板作为保温层且将质量轻、保温性能和防水性能优良的保温层放在内侧,主要发挥保温功能,同时将能够达到A级防火要求的采用岩棉制成的保温防火层放在外侧,主要发挥防火功能且兼具小部分保温功能,使得该预制复合保温板形成了内保温外防火的复合板材结构,从而使得该预制复合保温板能够同时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以及A级防火性能,且其中保温防火层的厚度为3cm~5cm,所述饰面层的厚度为1cm~2cm,二者厚度的加和等于了50mm,达到了当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为B1、B2级时保温材料两侧的墙体应采用不燃材料且厚度均不应小于50mm的防火规范要求,且结构简单,成本较低,施工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预制双复合保温防火装饰一体化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预制双复合保温防火装饰一体化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带有加固钉的预制双复合保温防火装饰一体化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保温层,2保温防火层,3饰面层,4基层墙体,5板端开槽口锚固件,6内螺纹管,7锥状座,8外螺纹杆,9夹紧圆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内”、“外”、“水平向”、“竖直向”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实际使用过程中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靠近外墙面的方向为“内”,远离外墙面的方向为“外”;上述方向的定义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的的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的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参照图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预制双复合保温防火装饰一体化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预制双复合保温防火装饰一体化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带有加固钉的预制双复合保温防火装饰一体化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预制双复合保温防火装饰一体化板,包括从内到外依次设置的保温层1、采用岩棉制成的保温防火层2、饰面层3;

所述保温层1的外长宽表面与所述保温防火层2的内长宽表面粘接连接;

所述保温防火层2的外长宽表面与所述饰面层3的内长宽表面粘接连接;

所述保温层1为EPS保温板、XPS保温板、聚氨酯硬泡保温板或石墨挤塑聚苯乙烯泡沫板;

所述饰面层3为水泥板、石材板、陶瓷板、硅酸钙板或金属板。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采用岩棉制成的保温防火层2为横丝或竖丝岩棉。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保温防火层2的厚度为3cm~5cm,所述饰面层3的厚度为1cm~2cm,所述保温防火层与饰面层的总厚度为5cm。

现有技术中,岩棉比较松软,其硬度与强度(包括垂直于板面的抗拉强度与压缩强度)都很低,例如:岩棉的垂直于板面的抗拉强度(下简称抗拉强度)是非常小的,在岩棉的密度为200Kg/m3时其抗拉强度仅为19KPa左右,而有机保温材料中,EPS保温板和PF板的抗拉强度较小,但都已经超过了0.01MPa了,XPS保温板和PUR保温板的抗拉强度更加具有明显优势,均在0.25MPa以上。目前,用于外墙外保温系统的预制复合保温板为了既具有达到标准要求的保温性能又具有A级防火性能,再由于岩棉具有A级防火性能,导致行业技术人员多在岩棉板的板面上复合上其它有机保温板,更有甚者继续在岩棉板的板面上复合上饰面板,岩棉如此之小的硬度与强度导致由其所制成的两层或三层预制复合保温板芯部松软两边较硬且重,岩棉作为有且唯一的支撑连接桥来支撑连接有机保温板与饰面板的全部所有的重量,岩棉所承担的负担过重,芯部松软的岩棉板挂不住复合在其上的有机保温板和饰面板,复合保温板整体比较松松垮垮,整体性较差,导致在前期制造与搬运过程中复合保温板中的岩棉板容易沿其长宽面方向分层撕裂断开,导致在后期往墙上安装过程中复合保温板中的岩棉板也容易沿其长宽面方向分层撕裂断开,造成由岩棉所制成的两层或三层预制复合保温板结构遭到破坏,不宜再继续使用。为此,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当保温层1为聚氨酯硬泡保温板时,预制双复合保温防火装饰一体化板包括从内到外依次设置的玻纤卷材、聚氨酯硬泡保温层、采用岩棉制成的保温防火层2、饰面层3;

所述玻纤卷材的外长宽表面与所述聚氨酯硬泡保温层的内长宽表面在聚氨酯发泡成型过程中形成自粘接连接;

所述聚氨酯硬泡保温层的外长宽表面与所述保温防火层2的内长宽表面在聚氨酯发泡成型过程中形成自粘接连接;

所述饰面层3的内长宽表面上设置有燕尾槽,所述燕尾槽分为水平向燕尾槽以及竖直向燕尾槽,所述水平向燕尾槽以及竖直向燕尾槽相互交织构成网状结构;

所述保温防火层2上设置有若干个水平向通孔;

所述保温防火层2上的水平向通孔与所述饰面层3的内长宽表面上的燕尾槽连通构成聚氨酯发泡成型的模腔以使得在聚氨酯发泡成型完成后成型在所述水平向通孔与燕尾槽中的硬泡聚氨酯将聚氨酯硬泡保温层、保温防火层以及饰面层连接为一体式结构;

此处,预先在所述保温防火层2上以及所述饰面层3的内长宽表面上设置用于聚氨酯发泡成型的模腔—水平向通孔与网状燕尾槽,使得发泡成型制取聚氨酯硬泡保温层的过程中聚氨酯发泡原料液流入上述水平向通孔与燕尾槽中,与聚氨酯硬泡保温层一体固化成型,使得在聚氨酯发泡成型完成后固化成型在所述水平向通孔与燕尾槽中的硬泡聚氨酯将聚氨酯硬泡保温层、保温防火层以及饰面层紧紧地连接在一起,构成一体式结构,由于聚氨酯的硬度与强度比较大,均大幅度大于岩棉的硬度与强度,此处由水平向通孔以及网状燕尾槽中的硬泡聚氨酯作为主支撑连接桥,来支撑连接保温层与饰面层的绝大部分重量,采用岩棉制成的保温防火层仅是作为附属支撑连接桥,来支撑连接保温层与饰面层的小部分重量,从而大大减小了传统的多层预制复合保温板中岩棉所支撑连接的重量,大大减小了岩棉的负担,改由支撑连接能力更高的硬泡聚氨酯来承担,体现了能者多劳的原则,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岩棉如此之小的硬度与强度导致由其所制成的预制复合板材芯部松软两边较硬重,芯部松软的岩棉板挂不住复合在其上的有机保温板和饰面板,复合保温板整体比较松松垮垮,整体性较差的问题。

本申请中的玻纤卷材为现有技术中的聚氨酯复合保温板中的常用表面卷材,为现有技术,市售可买,本申请对其的种类与规格没有特殊限制,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种类与规格即可。

另外,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岩棉如此之小的硬度与强度导致由其所制成的预制复合板材芯部松软两边较硬重,芯部松软的岩棉板挂不住复合在其上的有机保温板和饰面板,复合保温板整体比较松松垮垮,整体性较差的问题,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预制双复合保温防火装饰一体化板还包括若干个硬塑料材质的加固钉,所述加固钉包括分体的钉身与钉头;

所述钉身为由内螺纹管6以及锥状座7构成的一体件,所述锥状座7设置于所述内螺纹管6的左端上;

所述钉头为由外螺纹杆8以及夹紧圆片9构成的一体件,所述外螺纹杆8的轴向中心线垂直于所述夹紧圆片9的圆形横截面;

所述饰面层3的内长宽表面上设置有若干条水平向燕尾槽;

所述钉身的锥状座7嵌入卡接在所述饰面层的内长宽表面上的水平向燕尾槽中;

所述钉身的内螺纹管6沿从外到内水平方向依次插入所述保温防火层与保温层中的通孔中,且所述内螺纹管6的内自由端隐藏在所述保温层中的通孔中;

所述钉头的外螺纹杆8沿从内到外水平方向内插在所述保温层中的通孔中且通过螺纹连接内插在所述内螺纹管6中以使得所述夹紧圆片9夹紧所述保温层的内长宽表面;

若干个加固钉在所述预制双复合保温防火装饰一体化板上均匀布置;

本实施例中,加固钉的硬塑料材质可以与现有技术中用于穿透锚固保温板的保温钉的塑料材质相同;

由于硬泡聚氨酯是发泡空心件,而上述的加固钉为硬塑料实心件,使得该加固钉的硬度和强度远大于硬泡聚氨酯的硬度与强度,此处采用硬塑料材质的加固钉作为主支撑连接桥,来支撑连接保温层与饰面层的绝大部分重量,采用岩棉制成的保温防火层仅是作为附属支撑连接桥,来支撑连接保温层与饰面层的小部分重量,加固钉的支撑连接效果比上述的硬泡聚氨酯的支撑连接效果更好,从而大大减小了传统的多层预制复合保温板中岩棉所支撑连接的重量,大大减小了岩棉的负担,改由支撑连接能力更高的加固钉来承担,体现了能者多劳的原则,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岩棉如此之小的硬度与强度导致由其所制成的预制复合板材芯部松软两边较硬重,芯部松软的岩棉板挂不住复合在其上的有机保温板和饰面板,复合保温板整体比较松松垮垮,整体性较差的问题。

进一步的,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预制双复合保温防火装饰一体化板还包括若干个硬塑料材质的加固钉,所述加固钉包括分体的钉身与钉头;

所述钉身为由内螺纹管6以及锥状座7构成的一体件,所述锥状座7设置于所述内螺纹管6的左端上;

所述钉头为由外螺纹杆8以及夹紧圆片9构成的一体件,所述外螺纹杆8的轴向中心线垂直于所述夹紧圆片9的圆形横截面;

所述饰面层3的内长宽表面上设置有若干条水平向燕尾槽;

所述钉身的锥状座7嵌入卡接在所述饰面层的内长宽表面上的水平向燕尾槽中;

所述钉身的内螺纹管6沿从外到内水平方向依次插入所述保温防火层与聚氨酯硬泡保温层中的通孔中,且所述内螺纹管6的内自由端隐藏在所述聚氨酯硬泡保温层中的通孔中;

所述钉头的外螺纹杆8沿从内到外水平方向依次插入所述玻纤卷材与聚氨酯硬泡保温层中的通孔中且通过螺纹连接内插在所述内螺纹管6中以使得所述夹紧圆片9夹紧所述玻纤卷材的内长宽表面;

若干个加固钉在所述预制双复合保温防火装饰一体化板上均匀布置;

本实施例将水平向通孔中硬泡聚氨酯与加固钉结合起来,使二者强强联合共同作用,进一步地提高了上述预制双复合保温防火装饰一体化板的整体刚度,进一步地解决了上述的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采用岩棉制成的保温防火层2的周向侧面上涂覆有一层防水胶。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外墙外保温系统,包括基层墙体4,还包括上述中的预制双复合保温防火装饰一体化板,所述预制双复合保温防火装饰一体化板通过粘结砂浆的粘接连接与锚固件的锚固连接共同作用设置于所述基层墙体4的外墙面上。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锚固件为板端开槽口锚固件5,所述饰面层3的水平向长厚侧面或水平向宽厚侧面上开设有用于内嵌所述板端开槽口锚固件5的锚固头的槽。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预制双复合保温防火装饰一体化板,包括从内到外依次设置的保温层1、采用岩棉制成的保温防火层2、饰面层3,所述保温层1为EPS保温板、XPS保温板、聚氨酯硬泡保温板或石墨挤塑聚苯乙烯泡沫板,所述饰面层3为水泥板、石材板、陶瓷板、硅酸钙板或金属板;

本申请中,选择EPS保温板、XPS保温板、聚氨酯硬泡保温板或石墨挤塑聚苯乙烯泡沫板作为保温层且将质量轻、保温性能和防水性能优良的保温层放在内侧,主要发挥保温功能,同时将能够达到A级防火要求的采用岩棉制成的保温防火层放在外侧,主要发挥防火功能且兼具小部分保温功能,使得该预制复合保温板形成了内保温外防火的复合板材结构,从而使得该预制复合保温板能够同时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以及A级防火性能,且其中保温防火层的厚度为3cm~5cm,所述饰面层的厚度为1cm~2cm,二者厚度的加和等于了50mm,达到了当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为B1、B2级时保温材料两侧的墙体应采用不燃材料且厚度均不应小于50mm的防火规范要求,且结构简单,成本较低,施工方便快捷。

本实用新型未详尽描述的方法和装置均为现有技术,不再赘述。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