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刚石锯片及其包装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95790发布日期:2019-01-04 23:49阅读:486来源:国知局
一种金刚石锯片及其包装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金刚石切割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金刚石锯片及其包装壳。



背景技术:

金刚石锯片广泛地应用于切割石材、混凝土、玻璃等硬脆材料。

金刚石锯片主要由锯片基体和金刚石刀头组成,金刚石刀头由金刚石和金属粉末混合、压制、装模及烧结形成的,一般都是将刀头通过焊接固定在基体上。但是,金刚石锯片的包装大多采用塑料包装,塑料薄膜紧贴于金刚石锯片外侧不便撕扯,且无法重复利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装壳,其优点在于启封方便且可重复利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包装壳,包括底壳和卡扣在所述底壳外侧的顶盖,所述底壳朝向所述顶盖一侧垂直设有若干插销,所述顶盖侧壁上均匀设有若干弹性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顶盖连接于底壳上,使得两者之间围合形成用于放置金刚石锯片的腔室;利用插销对金刚石锯片进行定位,使得多个金刚石锯片在空腔内码齐,便于扣上顶盖;弹性块具有弹性,可灵活形变,减小金刚石锯片边沿与顶盖侧壁的撞击,有效保护金刚石锯片;顶盖与底壳通过卡扣进行连接,方便启封包装壳并取用金刚石锯片,可重复使用金刚石锯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壳外沿处开设有定位槽,所述顶盖内壁设有用于过盈嵌入所述定位槽内的卡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按压底壳使得卡块滑入定位槽内,便于安装顶盖,且可快速地进行拆卸,方便使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顶盖与所述底壳相背离的一侧均设有提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手为使用者提供施力点,使用者分别抓取顶盖和底壳上的提手,往两侧分离顶盖和底壳,克服过盈卡扣的阻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顶盖和所述底壳上均设有供所述提手转动连接的转杆,所述转杆上套接有扭簧,所述扭簧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转杆和所述提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将手动将提手转动远离顶盖和底壳,便于使用者抓取;未使用时在扭簧弹力作用下提手转动靠近顶盖或底壳外壁,便于运输包装壳。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顶盖和所述底壳均开设有供所述提手嵌入的收纳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收纳槽为提手提供放置空间,未使用时提手嵌入收纳槽内,使得顶盖和底壳表面保持平整,减少包装壳外部的尖锐壳。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金刚石锯片,其优点在于便于运输,减小磨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金刚石锯片,包括基体和等间隔固定于所述基体边缘处的刀头,所述基体上开设有供所述插销插接的散热孔,相邻所述刀头之间留有供所述弹性块插入的排屑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散热孔有效降低锯片切割时的振动和噪音,提高切割效果;将金刚石基体上的散热孔依次套于底壳上,金刚石锯片相对位置保持稳定,整齐码放在底壳上,便于运输;排屑槽在金刚石锯片切割时储存碎屑及冷却水,既能使碎屑顺利排出,又保证冷却水达到指定部位,高效降温;弹性块封堵相邻刀头的间隙,有效保护金刚石锯片, 减小刀口磨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基体边缘固定设有若干凸起,所述刀头套接于所述凸起外且固定焊接于所述基体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凸起一体设置于基体边缘,利用凸起增大刀头与基体的接触面积,使得刀头稳定焊接在基体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刀头上开设有若干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切割过程中一部分碎屑排到凹槽内,建少了碎屑对切割面的破坏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基体边缘处开设有与所述排屑槽连通的U形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U形孔加长了排屑槽深度,即增大了排屑槽的容纳深度,更快速地进行排屑排水。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底壳与顶盖过盈卡扣配合,既能保护金刚石锯片,且可重复利用;

2、底壳与顶盖分别设有提手,便于将底壳和顶盖相分离,启封包装壳;

3、金刚石锯片的散热孔依次套入插销内,从而将金刚石锯片整齐堆放在底壳上,便于盖上顶盖。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局部爆炸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二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二中凸显底壳内壁的爆炸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处局部放大图;

图5是实施例二中凸显顶盖内壁的爆炸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底壳;2、顶盖;3、插销;4、弹性块;5、定位槽;6、卡块;7、提手;8、转杆;9、扭簧;10、收纳槽;11、基体;12、刀头;13、排屑槽;14、凹槽;15、U形孔;16、散热孔;17、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一种金刚石锯片,如图1所示,包括基体11和均匀分布于机体外边缘处的刀头12。其中,相邻刀头12之间留有间隙,形成排屑槽13。 基体11上均匀开设有散热孔16。

切割时,基体11和刀头12顺时针转动,排屑槽13在金刚石锯片切割时储存碎屑及冷却水,既能使碎屑顺利排出,又保证冷却水达到指定部位,高效降温。散热孔16有效降低锯片切割时的振动和噪音,提高切割效果

如图1所示,基体11外缘处均匀向外凸出形成若干凸起17,刀头12依次套接在凸起17并固定焊接于基体11外缘处。凸起17有效增大了刀头12与基体11接触面积,加强刀头12与基体11连接的稳定性,便于刀头12切割。

如图1所示,相邻两个刀头12其一沿基体11径向开设有若干凹槽14。凹槽14与排屑槽13相配合,切割过程中一部分碎屑排到凹槽14内,建少了碎屑对切割面的破坏作用。未开设凹槽14的刀头12硬度较厚,确保金刚石锯片的正常切割。

如图1所示,基体11上开设有与排屑槽13连通的U形孔15,每间隔一个排屑槽13设有一个U形孔15。U形孔15加长了排屑槽13深度,即增大了排屑槽13的容纳深度,更快速地进行排屑排水。

实施例二,一种用于包装金刚石锯片的包装壳,如图2所示,包括底壳1和卡扣于底壳1外的顶盖2,因此底壳1和顶盖2围合形成用于放置金刚石锯片的腔室。结合图3,底壳1面向顶盖2的一侧垂直设有若干用于插入金刚石锯片散热孔16内的插销3。底壳1内壁边缘处均匀设有用于封堵排屑槽13的弹性块4。

插销3用于定位金刚石锯片,使得若干金刚石锯片整齐堆放至底壳1一侧,便于将顶盖2罩设在底壳1上方;同时使得金刚石锯片相对位置保持稳定,减小运输过程中金刚石锯片与顶盖2内壁的撞击。弹性块4具有弹性,有效保护刀头12,减小磨损。

如图3、图5所示,底壳1外沿均匀设有定位槽5,顶盖2内壁设有若干用于过盈卡入定位槽5内的卡块6。按压底壳1使其产生轻微变形,从而将卡块6滑入定位槽5内,便于安装顶盖2,且可快速地进行拆卸,方便使用。

如图3、图5所示,顶盖2和底壳1相互背离一侧均设有提手7。提手7为使用者提供施力点,便于盖合或分离底壳1和顶盖2。结合图4,底壳1和顶盖2上均设有供提手7转动套接的转杆8,转杆8上均套设有扭簧9,且扭簧9两端分别固定连接转杆8和提手7。

在需要将手动将提手7转动远离顶盖2和底壳1,便于使用者抓取;未使用时在扭簧9弹力作用下提手7转动靠近顶盖2或底壳1外壁,便于运输包装壳。

如图4所示,底壳1和顶盖2上开设有用于嵌入提手7的收纳槽10。未使用时,提手7抵接于收纳槽10内,使得底壳1和顶盖2外侧保持平整,进一步便于运输。

包装过程:金刚石锯片的散热孔16对准插销3并依次插入,使金刚石锯片整齐码放在底壳1上端;手握底壳1将其聚拢挤压,手握顶盖2上的提手7,使得卡块6依次插入定位槽5内;松开底壳1复位,使卡块6紧紧卡住底壳1外侧,从而将顶盖2稳定安装于底壳1上;在扭簧9作用下,提手7均稳定嵌入放置槽内,便于运输整个包装壳。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