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搅拌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69913发布日期:2019-02-26 18:03阅读:343来源:国知局
混凝土搅拌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混凝土生产设备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混凝土搅拌机。



背景技术:

在搅拌站生产混凝土时,混凝土搅拌机为重要设备之一,其主要将所有原料进行充分混合搅拌。

目前在搅拌站的混凝土搅拌机通常包括一搅拌桶,在桶内设置有竖直布置的搅拌桨,搅拌桨连接搅拌电机,在搅拌桶的上方侧面开设一进料口,砂石通过传送带、水泥和煤灰通过螺旋输送机还有水等其他添加剂均由进料口送入搅拌桶内进行搅拌,但随着城市化建设加速,搅拌站在各个方面均提高效率,但搅拌过程效率较低,主要体现在送料时所有物料均送至搅拌桶的同一处,需要搅拌桨经过一定时间才能将其均匀分布至搅拌桶内的各处,前期混合较为浪费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在送料时,将物料送入进料收集斗,而后通过不断转动的送料管将物料沿圆周方向均匀的投送至搅拌桶内,在搅拌初期便均匀分布,加速混合搅拌效率的混凝土搅拌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混凝土搅拌机,包括搅拌桶、搅拌桨和第一电机,所述搅拌桶包括桶体和上盖,所述上盖上沿圆周开设有一圈环状开口,所述环状开口处设置有若干条连接上盖两部分的支撑杆,所述环状开口上设置有与上盖转动连接的转动环,所述转动环上设置有进料口,所述第一电机的上方设置有进料收集斗,所述进料收集斗与进料口之间设置有送料管,所述转动环连接有驱动其转动的第二电机。

进一步的所述送料管的一端与进料口连接,送料管的另一端与进料收集斗分体,且送料管的内径大于进料收集斗底端的内径。

进一步的所述送料管的一端与进料口连接,送料管的另一端与进料收集斗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支撑架,支撑架位于搅拌桶外侧,所述送料管朝向进料收集斗一端与支撑架转动连接,且二者之间设置有轴承,所述进料收集斗连接在支撑架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电机端部连接有齿轮,所述转动环上设置有齿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进料时每种物料均可送至进料收集斗,通过第二电机带动转动环进行转动,而进料收集斗内的物料将经过送料管跟随转动环转动的方向下料,使所有物料在进入搅拌桶时已经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在进行混合搅拌时,搅拌桶内圆周方向每个位置的物料情况相同,大大提高搅拌效率,且转动环的设置能够防止投送物料时灰尘由环状开口喷出,保护现场环境及工作人员健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混凝土搅拌机携带支撑架时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混凝土搅拌机的立体结构图。

附图标记:1、搅拌桶;11、上盖;12、桶体;2、转动环;3、第二电机;4、支撑架;5、第一电机;6、进料收集斗;7、送料管。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和图2对本实用新型混凝土搅拌机的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混凝土搅拌机,包括搅拌桶1、搅拌桨和第一电机5,所述搅拌桶1包括桶体12和上盖11,所述上盖11上沿圆周开设有一圈环状开口,所述环状开口处设置有若干条连接上盖11两部分的支撑杆,所述环状开口上设置有与上盖11转动连接的转动环2,所述转动环2上设置有进料口,所述第一电机5的上方设置有进料收集斗6,所述进料收集斗6与进料口之间设置有送料管7,所述转动环2连接有驱动其转动的第二电机3。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还包括支撑架4,支撑架4位于搅拌桶1外侧,所述送料管7朝向进料收集斗6一端与支撑架4转动连接,且二者之间设置有轴承,所述进料收集斗6连接在支撑架4上,其中支撑架4的作用仅仅为支撑作用,而此支撑架4使用者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搭建,并无具体的形状及结构。

其中送料管7优选的为硬质管,如钢制或硬质塑料制成。

其中转动环2可直接连接在上盖11的下部分上,也可连接在支撑架4上,只要保证其能够覆盖环状开口并转动即可,当然对应的第二电机3可设置在上盖11上或支撑架4上,这些部件的位置设置均较为灵活,在本实施例中不一一例举。

砂石、水泥、煤灰等物料通过传送机构送至进料收集斗6内,再经过送料管7进入搅拌桶1内,在进入搅拌桶1过程中,第二电机3带动转动环2不断圆周运动,使物料能够沿圆周均匀落下,再通过搅拌桨进行搅拌时,无需先利用搅拌桨先将物料进行均分,特别时在某些物料需要分时添加,而非一次性添加时,在搅拌桶1内已形成粘稠状混合物,均匀加入物料更能够提升混合效率。

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送料管7的一端与进料口连接,送料管7的另一端与进料收集斗6分体,且送料管7的内径大于进料收集斗6底端的内径,即转动环2仅带动送料管7转动,无需带动进料收集斗6,此时可降低送料管7的强度,降低原材料成本。

其中送料管7与进料收集斗6的关系还可为送料管7与进料收集斗6转动连接,此时无需单独固定送料管7的端部,通过与进料收集斗6连接便可对其支撑固定。

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第二电机3端部连接有齿轮,所述转动环2上设置有齿条,通过齿轮和齿条的配合带动转动环2转动即可,其中齿条的位置可以设置在转动环2背向筒体内部一面,在此处时方便安装;或设置在朝向上盖11的下半部分的一面上,设置在此处时可防止齿条内落入杂质,降低维护成本。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