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承重隔音保温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84848发布日期:2019-01-04 22:58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一种非承重隔音保温砖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保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非承重隔音保温砖。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必不可少的就是需要一个安静的隔音环境,特别是在一些噪音分贝较高的地方,比如KTV娱乐场所、施工工地、机场附近等。

声音是一种波状能量,需要介质才能传播。声音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时,介质密度越大,传播速度越快。比如在常温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米/秒,在铁轨中的传播速度约为5200米/秒。声音的另一种传播就是跨介质传播,即从一种介质,穿过两种介质的临界接触面进入另一种介质,此时,声能的传递实质是振动幅度的传递。跨介质传播时,两种介质的密度相差越大,声能的损耗越大。而实际应用中,空气为人类常态下活动空间,于是与空气密度相差越大的材料一般为密度很高的材料,即可视为隔音材料,密度越高,隔音效果越好。

物体震动产生声音,声波在介质中传递,棉具有多纤维结构,声波通过棉时经过无数纤维的反射、相互叠加、碰撞,声波能量转化为热能,从而使声波强度减弱乃至声音消失。

目前应用最广的就是砖混结构的墙体作为隔音的主要方式,但一般的砖混结构只能满足一般噪声较小的问题,对于一些噪声大或者声源较近的噪声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为了满足一些特殊的环境,必须设计一些隔音效果更好的墙体或者材料,才能满足人们对于噪声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非承重隔音保温砖所组成的墙体,降低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声波震动幅度,以及增加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能量损耗,达到隔音保温的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非承重隔音保温砖,包括由正面、背面、顶面、底面、左侧面和右侧面六个面构成的长方体型保温砖主体,保温砖主体的两侧纵向开设有四条等宽等深的用于限位连接的限位连接凹槽,保温砖主体的顶面和底面中央分别纵向开设有一条用于塞填吸音棉条的等宽等深的隔音凹槽,保温砖主体两侧开设有四条隔音板容置槽,并且四条隔音板容置槽错位分布,利于保温砖主体结构稳定性,每条隔音板容置槽内均嵌设有一块隔音板,保温砖主体内纵向开设有吸音通孔,并且吸音通孔内填塞有由吸音棉组成的吸音层,限位连接凹槽配有用于限位连接的限位连接板。

进一步地,隔音凹槽包括设于顶面的顶面隔音凹槽和设于底面的底面隔音凹槽,且顶面隔音凹槽和底面隔音凹槽的中心线位于同一平面内。

进一步地,隔音板容置槽包括第一隔音板容置槽、第二隔音板容置槽、第三隔音板容置槽和第四隔音板容置槽,第一隔音板容置槽和第四隔音板容置槽呈中心对称设置,第二隔音板容置槽和第三隔音板容置槽呈中心对称设置。

进一步地,限位连接板长度和限位连接凹槽长度相同,高度为限位连接凹槽深度的两倍,宽度略小于限位连接凹槽的宽度。

进一步地,吸音通孔呈长方体型并位于保温砖主体正中心,吸音通孔与保温砖主体左侧面和右侧面的距离大于其与保温砖主体顶面和底面的距离,有利于加强保温砖主体的承重能力。

进一步地,限位连接凹槽包括第一限位连接凹槽、第二限位连接凹槽、第三限位连接凹槽和第四限位连接凹槽,第一限位连接凹槽和第三限位连接凹槽的中心线位于同一平面,第二限位连接凹槽和第四限位连接凹槽的中心线位于同一平面,隔音凹槽的宽度为限位连接凹槽宽度的两倍,深度与限位连接凹槽深度相同。

进一步地,隔音板容置槽长度为保温砖主体长度的一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设计了隔音板和吸音层的双重隔音,降低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声波震动幅度,增加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能量损耗,更好的达到了隔音保温的效果。

(2)本实用新型所构建的墙体,采用限位连接板和保温砖上设置的限位连接凹槽进行砖体之间的连接拼砌,避免了使用水泥砂浆所带来的不便和污染,同时也方便了墙体的拆卸,实现了该保温砖的重复利用。

(3)本实用新型保温砖内部较大空间充填的是密度极轻的吸音棉,大大减轻了自身重量,有利于保温砖的搬运和墙体的稳固性。

(4)本实用新型保温砖体设计的均是凹槽,无外凸部分的长方体型,保证了砖体的规则性,便于保温砖的堆放与运输。

附图说明

图1为非承重隔音保温砖结构示意图。

图2为保温砖未嵌隔音板和吸音棉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限位连接板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对应的名称为:

1-保温砖主体、21-顶面隔音凹槽、22-底面隔音凹槽、3-限位连接凹槽、31- 第一限位连接凹槽、32-第二限位连接凹槽、33-第三限位连接凹槽、34-第四限位连接凹槽、4-隔音板、41-第一隔音板、5-吸音层、6-隔音板容置槽、61-第一隔音板容置槽、62-第二隔音板容置槽、63-第三隔音板容置槽、64-第四隔音板容置槽、7-吸音通孔、8-限位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方式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实施例。

如图1-3所示:一种非承重隔音保温砖,包括由正面、背面、顶面、底面、左侧面和右侧面六个面构成的长方体型保温砖主体1,保温砖主体1的两侧纵向开设有四条等宽等深的用于限位连接的限位连接凹槽3,限位连接凹槽3包括第一限位连接凹槽31、第二限位连接凹槽32、第三限位连接凹槽33和第四限位连接凹槽34,第一限位连接凹槽31和第三限位连接凹槽33的中心线位于同一平面,第二限位连接凹槽32和第四限位连接凹槽34的中心线位于同一平面。

保温砖主体1的顶面和底面中央分别纵向开设有一条用于塞填吸音棉条的等宽等深的隔音凹槽2,隔音凹槽2包括设于顶面的顶面隔音凹槽21和设于底面的底面隔音凹槽22,且顶面隔音凹槽21和底面隔音凹槽22的中心线位于同一平面内。

保温砖主体1两侧开设有四条隔音板容置槽6,并且四条隔音板容置槽6错位分布,利于保温砖主体1结构稳定性,隔音板容置槽6包括第一隔音板容置槽61、第二隔音板容置槽62、第三隔音板容置槽63和第四隔音板容置槽64,第一隔音板容置槽61和第四隔音板容置槽64呈中心对称设置,第二隔音板容置槽62和第三隔音板容置槽63呈中心对称设置,每条隔音板容置槽6内均嵌设有一块隔音板4,隔音板容置槽6长度为保温砖主体1长度的一半。

保温砖主体1内纵向开设有吸音通孔7,并且吸音通孔7内填塞有由吸音棉组成的吸音层5,吸音通孔7呈长方体型并位于保温砖主体1正中心,吸音通孔 7与保温砖主体1左侧面和右侧面的距离大于其与保温砖主体1顶面和底面的距离,有利于加强保温砖主体1的承重能力。

限位连接凹槽3配有用于限位连接的限位连接板8,限位连接板8长度和限位连接凹槽3长度相同,高度为限位连接凹槽3深度的两倍,宽度略小于限位连接凹槽3的宽度,隔音凹槽2的宽度为限位连接凹槽3宽度的两倍,深度与限位连接凹槽3深度相同。

隔音板4长度为保温砖主体1长度的一半,其材质为致密的高密度薄板,两块隔音板刚好实现整个砖体的隔音,同时致密的高密度薄板能大大降低声波传动的波动幅度,降低声波能量,实现隔音。顶面隔音凹槽21和底面隔音凹槽 22的中心线位于同一平面,第一限位连接凹槽31和第三限位连接凹槽33的中心线位于同一平面,第二限位连接凹槽32和第四限位连接凹槽34的中心线位于同一平面,在进行砖体拼砌成墙体时,保证了墙体的横平竖直,实现了砖体连接的牢固性和美观性。顶面隔音凹槽21和底面隔音凹槽22的宽度为限位连接凹槽3宽度的两倍,深度与限位连接凹槽3深度相同,中间隔音凹槽塞填吸音棉可以实现上下砖体连接处的声音传播阻隔,同时当墙体在需要进一步加强时,也可将中间隔音凹槽并排放入两块限位连接板8来实现上下砖体的连接,实现了墙体牢固性的进一步加强。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之一,不应当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但凡在本实用新型的主体设计思想和精神上作出的毫无实质意义的改动或润色,其所解决的技术问题仍然与本实用新型一致的,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